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5594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内容]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所学内容,培养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2)通过“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的方的讨论,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3)通过访谈前辈的活动,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读、讲、议、行”四步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认识真理标准讨论和邓小平讲话的深远意义。

(2)从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总方针、领导核心四个方面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由“文革”动乱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转折。

(3)学习用哲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去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学习比较思维的方法,学习从历史史实归纳历史特征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以邓小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纠正错误的伟大胸怀和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途径。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提问: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内容。

“文化大革命”哪一年开始?

哪一年结束?

在学生回答后指出:

“文化大革命”的10年是动乱和灾难的10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迈入了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导入新课

一、真理标准讨论

提问:

“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有怎样的要求?

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你对此有何评价?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大字和所附的两段小字,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指出:

当时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而当时中央领导人却继续坚持“左”的错误,经济上急躁冒进,造成严重的浪费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政治上指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愿纠正“文革”的错误。

 提问:

什么是“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亦可进行讨论。

教师讲评指出:

这是在继续维持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是搞教条主义,不利于拨乱反正和开创新局面。

教师可结合重点难点分析进一步拓展。

 提问:

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实践?

这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要求学生回顾政治学科知识进行思考讨论。

 提问:

为什么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在学生讨论后讲评?

(1)理论上拨乱反正的需要;

(2)坚持实践标准,能破除迷信和个人崇拜,解放思想;(3)有利于政治上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

 提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思考回答,教师归纳: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强调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提问:

真理标准讨论有何重大意义?

帮助学生归纳:

(1)理论上拨乱反正;

(2)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3)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解放了思想;(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提问:

邓小平在批“两个凡是”中有何重大贡献?

帮助学生归纳:

(1)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对待毛泽东思想;

(2)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提出:

邓小平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提问:

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什么为题的重要讲话?

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意义?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大字和所附的两段小字后,可结合重点难点进行讲评。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提问: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什么时候召开?

主要内容有哪些?

指导学生从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总方针、领导核心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提问: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怎样的改革开放总方针?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二段大字后的两段小字,指出第一段小字提出了对内改革的目的和具体政策的设想,第二段小字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提问:

十届三中全会在组织上是怎样进行拨扰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

为什么说十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指导学生阅读第三段小字内容并加以适当阐释。

 提问:

十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如何?

为什么说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在学生思考回答后,结合重点难点进行讲评。

 [小结]

 提问:

“文革”刚刚结束时,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的错误,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提问:

邓小平是怎样批“两个凡是”的?

真理标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个运动有何意义?

 提问:

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一个以什么题目的重要讲话?

这个讲话的意义何在?

 提问: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意义如何?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课标内容]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历史思维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和城市改革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与时俱进的思想感情和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2)了解20世纪晚期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和创办乡镇企业的伟大创举,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国有企业的改革。

 难点:

(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民营企业的勃兴。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讲、议、行”四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十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建国以来历史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导入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读:

通读本目内容,观看《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图。

 讲: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个地方搞起来?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哪一位同学讲一讲凤阳县农民包产到户的情况?

(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什么成效?

(5)后来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议:

(1)为什么要包产到户?

包产到户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2)对于“包产到户”,当时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有的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有的认为这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行:

请说说你家里或农村亲戚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显著变化。

 二、乡镇企业的崛起

 读:

通读本目内容,并观看本目内相关图片。

 讲:

(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出现于什么时候?

(2)在农村改革中,乡镇企业创办有哪些形式?

(3)乡镇企业群主要出现在我国哪三大地区?

(4)乡镇企业创办有什么成效?

 议:

(1)我国农村改革大潮中,为什么会出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

(2)乡镇企业崛起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都是中国农民在当代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自发搞起来的。

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读:

通读本目内容,观看相关图片。

 讲:

(1)中央制定的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叫什么?

它是哪一年制定的?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哪一年全面展开?

家以什么改革为重点?

(3)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成效如何?

 议:

(1)为什么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为什么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行:

请你谈一谈你所熟悉的一个改制取得成效的国有企业的情况。

 四、民营企业的勃兴

 读:

通读本目内容,观看相关图片。

 讲:

(1)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包括哪两种经济成分?

它们从什么时候莛发展起来?

(2)说一说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议:

(1)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有何异同?

(2)我国改革大潮中,民营经济为什么会莛发展起来?

(3)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有何意义?

 行:

以本地的某个民营企业为对象,了解它的创业的艰辛历程。

 [小结]

 提问: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国农民有哪两大创举?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哪种经济形式成为改革的重点?

哪种经济形式莛发展起来?

 提问:

1984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叫什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课标内容]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的能力。

 

(2)通过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3)通过思考对外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想像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中国将会怎样,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合理想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史实,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局部到全方位的推进过程,学习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

 

(2)通过比较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政策内涵,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3)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中,联系身边实际,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2)认识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3)通过学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思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强化机遇意识与危机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为什么要创立经济特区?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按“体验情景——讲述信息——讨论问题——实践创新”四步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在十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与开放并举。

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导入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体验情景:

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的深圳特区》、《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

(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2)我国哪一年开始创立经济特区?

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3)设立海南省,并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

(4)请计时一讲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讨论问题:

(1)什么是对外开放?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2)什么是经济特区?

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它哪些方面又不能特殊?

(3)我国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

(4)为什么经济特区都设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

(5)为什么深圳特区设立后,当地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实践创新:

深圳特区建设者最著名的口号是什么?

谈谈你对这一句口号的看法。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体验情景:

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报道》、《发展中的上海浦东新区一角》、《对外开放新格局》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

(1)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

(2)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哪一年?

开放了哪14个城市?

国家给予这些开放城市怎样的经济政策?

开放沿海城市有什么作用?

(3)我国哪一年建立了哪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国家给予沿海经济区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建立沿海经济区有什么作用?

(4)党中央、国务院哪一年决定实行浦东开发开放?

给予浦东怎样的开发开放政策?

浦东开发开放有什么作用?

(5)

我国哪一年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

开放这些城市有什么作用?

(6)通过逐步开放,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7)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讨论问题:

(1)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特点?

你怎样理解这些特点?

(2)我国为什么会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邓小平说: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以展离不开世界”。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4)我国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实践创新:

(1)从《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找一找5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

(2)我们所在地区在全国大开放格局中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

我们应当怎样趋利避害地发展本地经济?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体验情景:

通读本目内容和史海拾贝内容,观看《中国代表在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

(1)什么是世贸组织?

它的前身是什么?

哪一年正式成立?

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

(2)我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

是在世贸组织哪一次会议上签字加入的?

请讲一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

 讨论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

(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哪些利弊?

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消除加入该组织的不良影响?

 实践创新:

说一说,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想像一下,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

 [小结]

 1、实行对外开放初期,我国先后建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2、在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

 3、我国现在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个格局有哪些特点?

 4、我国哪一年加世贸组织?

加入该组织对我国有何利弊?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标内容]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有关的法律。

  导入新课

  一、法制建设的成就

 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

 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

 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

 1、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3、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小结]

 1、复习提问:

本课中能体现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归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课标内容]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回顾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察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的标志及其历史过程。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同计划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从而加深对邓小平理论指导作用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激励人民为现代化建设努力拼搏。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3)邓小平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

 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主题知识探究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

这次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要求学生回顾第10课的内容作出回答。

教师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这次大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时,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在这次大会上开始形成。

 

 导入新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

 2、“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的重大决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逝世

 2、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小结]

 本课的主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课文重点阐述的是理论上的伟大贡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明确;(3)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讲评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引导学生订正失误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

 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努力,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给予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教学过程]

 一、发放试卷

 二、讲评试卷

三、引导学生自己订正考试失误的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