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5472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docx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81377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

(一)课堂教学的追求之有效教学

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素质教育再次提到一个高度,人们冷静了,理智地认识到:

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的教育变革应该是发生在课堂里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我们落实新课程所有理念和目标的主渠道。

驾驭这个主渠道的人——是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有以下三种追求:

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

一、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应该是“有效的”。

这应该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底线,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被视为是失败的,甚至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因为“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只能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

我们都有同感,认真准备一节内容充实、容量恰倒好处、师生产生共鸣的课,课后我们自己都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和幸福感,现在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这种课占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比例有多大?

有时在我们的教师中存在一种模糊的认识,一提课程改革就抱怨新教材怎么样,一提课堂教学的改革就认为是轰轰烈烈的一种花架子,这是不对的。

新教材使用上不可否认的有使用起来不舒服的地方,但确实给了广大教师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针对新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事在必行。

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一种教学理念,代替另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模式,代替另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式,代替另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行为,代替另一种教学行为。

那种把推进新课程及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相对立起来的观念,我觉得是不符合辨证法的。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校园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短短的45分钟之内完成的。

因而,课堂学习是学生主要的校园生活方式,“课”是莘莘学子舒展青春、升华生命的主要过程和载体。

这一节一节的“课”构成了学生成长、成材、成功的人生历程;构成了学生探索、感悟、升华的生命旅途。

学生一学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那么二十周左右(含节、假日、考试、活动)具体则每一个学科时间要少了。

断然如此,我们不能够无视“课”的效果和效率,我们的生命及学生同样在校园内、办公室内、课堂上度过,我们还能够在课堂上无视学生以及我们自己生命存在,无视学以及我们自己人生体悟、人格的磨练、能力的生成、知识的掌握吗?

我们怎么还会没有充分准备地走进课堂去蔑视自己的人格,去浪费学生的生命呢?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提出,并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放松了质量期望,而恰恰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质量要求。

这些目标和任务,在具体而又数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去贯彻和落实。

所以我们在“课”中必须考虑课堂教学效率观念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仅举司空见惯的一种教学行为: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见到很长的一个问题,学生在等着教师一点一点的往黑板上抄,每看到这种情况,我都心痛,每一秒钟那都是学生的生命;我们在课前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

我们强调有效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以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和“无效”等有悖于我们的教育要求和教学规律的行为和做法,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却有所发展和进步,保证使我们的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有一定的提高和收益。

使家长、学生不在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向学校提出疑义,使我们不在尴尬,帮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信得过的、称职的教师。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

(二) 课堂教学的追求之高效教学

 “有效教学”仅仅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底线要求,仅仅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是比较粗浅的。

课堂教学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____“高效教学”。

“高效教学”应该成为广大教师日常的一种切实行动和不懈追求。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我们平时常提“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学”这种课堂教学观念的折射和反映。

但是“高效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提高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其显性标志应该是:

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

教师的课堂教学力求从身边感受得到的事、物开始。

我认为每一门学科都可以找到一种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一个课堂都可以创造出精彩,只有教师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才能够自主地“呼吸”,要想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首先要塑造具有独立精神具有建树的教师。

高效教学的课堂应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及灵魂。

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思想、一些教材其实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们要理解、认识、驾御它。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三) 课堂教学的追求之魅力教学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做到“求真务实”。

所谓“求真”,就是要求教育教学规律之真,所谓“务实”,就是要务教育教学成效之果。

有人曾说: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要辨证的看,不注重过程只看最后的果,对教育来说似是不适合的,从学校的工作来说,要重视过程,要预见和争取最好的成果。

我们刚才提过,“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底线要求,那“高效教学”应该成为广大教师教育理念和现实追求。

我们还主张,我们的教学还应该做到“及时俱进”,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不断自我抛弃,勇于开拓创新。

所以,除“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外,课堂教学的再高一个境界应该是“魅力教学”。

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

应有三个一级指标:

真诚、深刻和丰富。

所谓“真诚”,意味着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地表露瞬间的感情和态度;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出自内心真实的感受,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及空洞,有着自然、真切及和谐之美。

师生之间这种以诚相待,彼此不断地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从而也是使教学生机勃勃地开展的前提。

只有充满真诚教学,才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才能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所谓“深刻”,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像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

当然,所谓“深刻”,总是相对的。

这首先需要教师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了解,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是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

而所谓“丰富”,就是能够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温暖、充实的精神氛围之中,对问题理解的多元及彻底,言说的厚重和表达的多样。

“魅力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是“高效教学”,而且它不仅仅是从效率和效果层面上值得肯定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有“人格”、“个性”、“艺术”、“科学”、“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追求和体验。

要求实现“魅力教学”,要学习、要创新、要拓宽课堂教学改革的视野,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高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机制,创建一种全新的课堂文化。

教师的课堂要摸准时代的脉搏,要有时代的气息。

“魅力教学”的魅力首先在于执教者的“人格魅力”及“学识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凝聚力;“魅力教学”的魅力,其次在于课堂教学彰显师生“个性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向心力。

另外,“魅力教学”的魅力还在于课堂教学合乎学生认识规律所产生的“科学魅力”,更在于能够使师生得到共同进步和提高的“发展魅力”。

总之,“有效学习”、“高效学习”和“魅力教学”这三种课堂教学是一个渐次递升的系列层次。

我们广大教师应该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切实抓住、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精神,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登堂入室渐至教学之佳境。

 理想的骨干教师:

是一个心胸开阔、关注组内教师的利益重于自己、以关注学校大发展为核心的有思想的人,通过他的努力能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通过他的努力,中年教师可以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行列。

理想的骨干教师:

要脱掉俗气、洗去浮气、除掉匠气,要有厚积博发的底气、愈挫弥坚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

理想的骨干教师:

有诸多闪烁着金子般耀眼光芒的品质。

正是这些品质推动着学校不断跨越向前,无往不胜。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四)

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应该做些什么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四个字-----“从我做起”,而如何做好这四个字,我个人理解要从四个方面:

 一、反思自己,做学习型教师。

 

案例1:

纪连海的故事我们大家都是初中骨干教师,看电视的时间比较少,但央视有一个栏目大家想必还是知道的,那就是“百家讲坛”。

在百家讲坛的众多大家中有我们的一个同行——纪连海,他作为一名高中的历史教师能够登上央视给我们讲课这本身说明什么?

说明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在做什么?

前不久,《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题为:

纪连海:

用“包袱”抖响历史课堂的文章。

文中讲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次,纪连海上课发现有一名学生睡着了,当时纪连海就想:

“我为什么把学生给讲睡着了?

我怎样才能不让他睡觉?

”带着这些想法他进行了认真反思,认为自己的讲述不精彩,学生才听的无味,由此他开始刻苦的学习。

他学习评书的表述方法,学习评书抖包袱的手段,同时还挖掘能够抖包袱的资源(深入细致进行备课)等。

就这样他逐渐把历史课上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并由他的学生推荐到“百家讲坛”给全国讲课。

这个案例就是告诉我们:

当自己在课堂中发生一些小事情时,我要及时地抓住它,分析它,反思它,让这些不经意变成自己成长进步的基石。

二、关注自己的教学细节,做一名研究性教师。

我们的教师及名师到底区别在什么地方?

其实,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技术方面不比名师差,即使不如别人我们也能通过学习来进行提高,但有一点是我们比不了的,那就是对教育真谛的理解,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对教材文本的把握上。

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及名师名家的最重要的区别。

而这些区别具体到课堂中会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教学细节!

案例3:

语文课堂《爱莲说》片断

(一)师:

提出一个问题。

生:

部分学生举手,等待教师点将回答。

师:

顺手拉起身边没有举手的学生让其回答问题。

生:

小声回答出正确答案。

师:

让其座下。

片断

(二)师:

提出一个问题。

生:

部分学生举手,等待教师点将回答。

师:

指定一名举手的学生让其回答问题。

生:

小声回答出正确答案。

师:

让其旁边的学生对刚才同学的答案进行重复。

生:

重复正确。

师:

表扬并让其坐下。

这位老师认为:

让没有举手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想告诉他,作为一名学生只要你走进课堂就要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

让另外一名同学重复刚才同学的答案就是想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老师的答案是对的,老师讲的话重要,同学的答案,同学的话也同样重要,要时刻养成注意倾听的意识。

多么精辟的见解呀,而这样的理论就是这样通过自己设计的教学细节来一一体现的。

所以说,我们在观看名家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想几个为什么?

仔细分析他活动设计背后的意图,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热闹的场面看花了眼,迷了向。

三、眼睛向内,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有一句话讲的很好:

“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那么你要适应这个环境”。

这话虽然有一些偏激,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譬如我们想要涨工资,但如果社会的外部条件不够,只有我们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眼睛向内看,多关注我们自身,多想一下,我的素质还有哪些需要提高。

这里有五个方面的建议,分别是“读”、“写”、“听”、“说”、“思”1、读。

读什么书?

怎样读?

有人专门做过统计,全球一年内所产生的信息量能装满5个美国国立图书馆,我无法知道一个美国国立图书馆具体的容量,但我想可能很大。

这个统计告诉我们什么?

它告诉我们面对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纷乱的信息,我们要清楚现在自己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这很重要。

现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好就好在有自己明确的主题,有自己明确的提高目标,这样我们的读书就应首先选择一些对自己研修活动相关的书籍,然后再考虑其他。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读,我的看法是读书要读观点。

面对着作者的长篇大论,但有作者的明确的观点,如果我们没有时间的话不妨可以试一下,这样的确可以节省时间,并且能调动我们的思考力。

提高阅读的效率。

2、写。

我们整天及学生打交道,整天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纪录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呢?

有教育专家讲过:

“如果一个老师坚持写10年的教育案例反思成不了名师的话,他将进行教育保险索赔”;“坚持写3年教学反思的教师一定能够成为名师”,3、听。

听教学方法,更要听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如听魏书生的讲座时我知道了自己应守卫平静的心灵等等。

4、说。

这里说的首要条件:

普通话。

其次就是积累。

5、思。

提起这个“思“字,“我们要提倡人人过一种研究状态下的生活”。

多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呀!

这句话提示我们不光要学司马光一样一天要有三思,要时刻在一种思考状态下生活,要时刻思考应该思考的问题,琢磨应该琢磨的问题,我想这可能是作为一名从事脑力劳动者学习的最高境界吧。

四、做一名信息技术环境下成长的新教师。

网络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且还将继续着它的神奇的变化。

而我们教师如何在这信息化时代中不断成长,不断的发展自己的确需要我们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的老师说,我们已经会打字,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还要我们怎样?

的确打字,做课件是老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但我们还有利用网络帮助我们来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不仅可以利用网络来查找需要的学习材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许多教师就是利用Blog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甚至一些教学活动。

同时很多教师利用Blog撰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很快成为优秀的教师甚至是名师或名家。

目前我市就有许多教师在我们的“教育信息网”中建立了自己的Blog纪录自己的教学感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样不仅通过网络纪录了自己成长的经历,还利用网络结交了许多朋友,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使网络成为自己提高素质的助推器。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五)

骨干教师应在研修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一、骨干教师应成为研修活动的引领者。

要骨干教师在研修中引领什么?

我想首先是帮助学校准确选择教师的研修主题。

实践表明,研修主题选择的正确及否将直接关系到研修活动后续进行的效率和质量。

如果主题选择过大就容易空洞无物。

其次要帮助学校完善研修的制度建设。

这里的制度是在研修活动中哪些是老师必须读的、哪些是老师必须写的,对于不必要的形式东西我们要尽量建议组织者减少或去处,以减轻教师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总的原则就是重效益,去形式。

二、骨干教师应成为研修活动的执行者。

在研修主题和制度确定以后,我们要成为研修活动的执行者。

目前,我们遇到的问题很多是教师研修的积极性。

其实就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教师更省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让自己在上课时收获成功和满足的喜悦。

因为我们的研修活动就是帮助自己来扫除课堂教学中的困难,提高教师水平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成为它的忠实执行者。

三、骨干教师应成为研修成果的受益者。

因为研修主题的选定、研修过程的实施都是我们骨干教师直接参及和带领的,而研修的成果也理应得到我们的分享。

这里的成果不是弘篇巨著的理论文章,也不是费尽心思发表报纸上的“豆腐块”,而是给自己、该大家教学技术带来的进步和突破。

对我们老师来讲,这应是最好也是最想得到的奖励了。

因为,没有那个教师不想上好自己的课。

当我们收获一点成功时,要及时地进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因为,教学活动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活动,它需要大家的协作和帮助,只要我们大家都在进步,那么我们的教学生命才能充满欢乐和幸福。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六)

新课程应注意的三种不良倾向

今天,新课程的浪潮澎湃而来,席卷着神州大地。

我们广大的青年教师,作为时代的弄潮儿,都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及改革中去,创新着、实践着,推动着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许许多多的新课例和好做法,以及上升为理论的教学教研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目不暇接,煞是喜人。

但是,在关注这一切并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及新课程标准一对照,却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及新课程标准看似一致却在精神实质上相背离的一些做法。

一、“虚假的自主”

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内涵,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但是,在有的实践中,某些课例或文章中,所反映出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

如有的课上,学生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活动。

他们非常“忙碌”地,兴致勃勃地交流着、汇报着、表演着……而很难看见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

看似学生自主学习,却难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质体现。

我想,自主学习,应该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在这个前提之下,在面对相同学习内容的情形时,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感来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将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避免虚假的自主出现在课堂上。

二、“无效的合作”

现在课堂上,合作学习风行,令人欣喜。

但是,在及他人的交流中,或从一些教学经验中,我和某些老师发现,有些合作学习片面追求形式,结果是花费了许多功夫,却无效果,我们称之为无效合作。

无效合作也是我们应该力求避免出现在课堂上的一种不良倾向。

要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首先要明白,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在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果。

否则就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而其他学生则会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

例如,有的课堂上,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过程是简短的,讨论研究是充忙的。

因此,往往学生拿不出什么结果或结论,感到非常茫然。

有的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没有在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长期合作学习的机制。

如果再加上分组不分工,结果往往是课上各个小组各自为阵,乱哄哄的,甚至说着及课堂无关的话题。

有的则把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也放到学习小组里来合作思考,讨论解答,美其名曰重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结果是学生对于肤浅无需讨论就明白的讨论问题日益失去了兴趣,甚感无聊。

再则,当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时,往往是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而发言人往往是优生。

他们主宰着整个课堂,他们的结论就是小组的结论,他们的见解就是小组的见解。

而其他小组成员相对能力较弱,反应较慢,长此以往,他们要么形成对优生的依赖性,要么形成一定的盲从性,非常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并且在这样的合作当中,大多数学生的进取心会逐渐丧失。

我想,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要用在刀刃上,用在突破学习的难点上。

而不是为合作而合作。

合作学习是通过多人的头脑在讨论中碰出智慧的火花来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而不是一般问题。

因此,合作学习的组织,必须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及,积极发言,从而得以发展。

同时不要一有问题,就组织学生讨论,而是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在恰当的时机进行。

三、“纵容不良个性”

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先进教学理念。

但是在实践中,却有一些尴尬的情景出现。

如学生在课堂上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

对此,有人著文为之叫好,认为这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

我以为,这貌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实际上是对学生不良个性的纵容,是及“形成良好的个性及健全人格”相悖的。

有人说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并拿美国学校的自由课堂作为论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想,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如对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形视而不见,不给予直接的、正确的、足够的帮助及教育;对于学生发言中的明显错误,尤其表现其思想意识方面的错误,如不及时地巧妙地给予指出和帮助,就是在纵容学生的不良个性,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想,在课堂上要避免出现纵容学生不良个性的情况发生,我们首先就要明白我们现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最低要求也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

再高一点的要求,应该是能够体现出科学的思维方式,文明的生活习惯。

而优秀的个性,还应该体现出优秀的文化传统,高尚的道德规范,先进的思想导向。

那么,为什么会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以上的“虚假的自主”、“无效的合作”、“纵容不良个性”等三种倾向呢?

我想,从根本上说,是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领悟不到位有关,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及浮躁,甚至于有些急功近利。

这些,是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的地方。

只有经常关注并反省这些问题,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落实,我们力求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骨干教师培训材料(七)主题式教研活动

一:

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的流程

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的流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实践,第三步反思。

这项活动是否有 效,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主题的确定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是整项活动的纽带。

第二步实践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是结合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第二环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第三环是围绕主题对课堂实践进行点评。

第二步是整项活动的灵魂,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第三步就是对主题确定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个主题的确定打下基础。

二:

“主题式教研活动”教研模式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罗万象,但校园文化最重要的一项离不开课程文化。

开展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教研模式为:

1、教研组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和研究课题,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并落实教学内容;

2、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备好该教学内容的课;

3、交流备课,每人特别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并落实研究的主题;

4、完成体现集体智慧(在落实研究主题下的)的新教案,推荐上课教师;

5、上课。

组内听课教师分工关注教学过程中关于研究主题的体现;

6、上课教师围绕主题谈教学体会及反思,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题谈课堂。

7、形成关于本主题的共识及非共识的意见(组长形成书面材料);

8、教师将研究主题及自己日常教学结合,反思得失,以叙事的方式写出小文章。

9、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三:

有效教研活动的特征

教研活动:

是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及交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

(一)研究主题及形式的针对性

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两方面涵义:

一是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二是对于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针对性。

任何一次教研活动,其实都有一个背景。

我们能否把握住背景中本质的一面(包括客观形势及自身特点的分析),从而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意图、目标及主题,是教研活动策划的要点。

不同人群所关心的话题是不同。

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同时要反映对不同人群需求差异的把握。

(二)活动过程的可参及性

教研活动应该设置让参及者感到值得思考或行动的参及点,并提供参及者及时交流的机会。

可参及性不仅仅体现在任务设置上,教研活动中平等、合作及分享的氛围也会影响参及性,这对组织策划者和参及者都有相应的要求。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

针对性及可参及性都是教研活动是否有“建设性”的重要基础。

如果,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及进步的“扶手”,那么“蹬阶”就是活动后能否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理解及建议。

(四)研究主题的连续性及渐进性。

几次活动之间的工作过程能否亦是持续研究的一部分,可能是决定教研活动成效的关键。

对某一主题的连续研究,应该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五)关注过程的生成性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常常反映在对这种生成的敏感度、驻留度及利用度上。

(六)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我们的目标并不在深奥的理论研究,而在于教师能讲出指导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