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5412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docx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第一节语法概说

语言三要素:

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

 

语法:

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

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

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

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

1)抽象性、概括性

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

3)民族性

 

语法单位:

1)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

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

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

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主语:

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动语:

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宾语:

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修饰语:

定语:

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状语:

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补语:

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

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

词类:

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

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

1)主要依据:

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

词的形态和意义

形态:

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

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

意义:

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虚词有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但不能充分句法成分。

名词

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专用名词鲁迅中国澳门

普通名词朋友(个体);群众(集合);道德(抽象);阳光(物质)

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

处所名词东郊、周围;(新疆、北京、亚洲等兼属专用、处所名词)

方位名词前、后、左、右

 

名词的语法特征

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做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

前面能够加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不能加副词。

※一个人,不人;

※很淑女、太传统:

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

不能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及其它少数除外:

妈妈、星星等

4)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用事实]讲话;[被人]发现。

5)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朋友们、你们的“们”之后不能再受数量短语修饰。

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用法。

“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一般不作宾语。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1)时间名词比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

——他昨天来了。

2)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在椅子上;少数方位词可表示时间“出发以前、三天之内、在出发前”等。

 

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

动作动词:

走、听、看、批评

心理活动:

爱、怕、恨、希望、讨厌

存在、变化、消失:

在、演变、发展、生长、消失

判断:

能愿动词:

能、会、敢、应该

趋向动词:

来、去、开、过

形式动词:

进行、予以、加以

 

2.动词的语法特征

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一些能愿动词前能加程度副词,很怕他、很喜欢他、很羡慕他

能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如“看不看书”

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时态

动作行为动词可以叠加,短促动作的运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AA、ABAB、AAB“想想、打扫打扫、散散步”

※单音动词重叠式第二音节读轻声。

但“红旗飘飘、蝴蝶飞飞”表示反复延长,读原声。

 

3.三类特殊动词

判断动词“是”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表示事物的存在。

※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他的性格是变了、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表示“的确、确实”,要重读,不能省略。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语、形容词语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有评价作用。

表可能:

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要东西”、“会英文”的“要、会”是一般动词。

表必要:

要、应、应该、应当

表意愿:

肯、敢、要、愿、愿意

与作状语的副词不同,有“V不V”和“不V不”式,

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能愿动词与一般动词也不同,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不能带数量补语。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双音。

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上来

下去

进来

进去

回来

回去

起来

上去

下去

进来

进去

回来

回去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

性质形容词:

好、坏、伟大、勇敢、高、低

状态形容词:

雪白、笔直、火热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

“快走、老实说”。

通常重叠或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

“慢慢说、呆呆地望着他、得意地想着”。

一部分能作补语“看清楚”

不能带宾语。

但有些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端正态度、纯洁队伍”。

——使动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带宾语。

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

性质形容词大多受程度副词修饰。

“很简单、太小”。

性质形容词和重叠式的状态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即以形态变化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加“很”。

(原式和重叠式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词性不变)

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红彤彤、亮堂堂”

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等不用加“很”,但重复“雪白雪白的”,表示强调,属于修饰的反复格,不算构形重叠。

 

区别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或区别性特征,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语法特征

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不能前加“不”,否定是前加“非”。

 

※区别词和形容词区别:

充当定语

充当谓语

作补语、状语

前加“不、很”

形容词

部分

区别词

只能当定语

X

X

X

数词

意义和种类:

表示数目或次序。

基数词:

表示数目的多少:

系数词(零至九)、位数词(十至兆)。

汉语计数是十进制。

倍数:

三倍=百分之三百。

增加了三倍≠增加到三倍

小数

分数数目减少可用分数表示,不用倍数。

概数放在数词或数量词短语后头;相邻两个基数词连用也表示概数。

序数词:

表示次序前后。

在基数前加“第、初”,“甲乙丙丁、子丑寅卯”

数词的语法特征

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

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

但仍保留某些古汉语成分“一草一木”;“两姐妹、七昼夜”等组合在语义上强调它是一个整体。

现代汉语所用的数名短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遗留。

数词和量词之间不能加进别的词,但例外是“大、小、长”

基数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

只有在数学计算或方言格式中可单用。

序数词在专名时可直接修饰名词“(第)二车间”

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全体数量词,后头不能加“个”

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减少;

分数可表示增加和减少。

表达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做基准。

增加:

增加、增长、上升、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Eg:

从十增加到五十——增加了四倍。

增加、增长、上升、提高“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

从十增加到五十——增加到五倍。

减少:

减少到、降低到、下降到“了”,指差额

从十减少到一——减少了十分之九

“为”,指减少后的余数

从一百减少到十——减少到十分之一

量词

意义和种类

名量词:

表示人和物的计算单位

动量词:

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

 

表示动作延续时间长短(时段)的动量词可以称为“时量词”

凡是直接加数词,不能加数量短语的是量词,例如“分、秒、点”

前加数量短语的是名词“中午、秋天、时期”

能直接加数词,有时又能加数量短语的时间词是兼属量词和名词。

“星期、礼拜、小时”

一种由两三个不同量词复合而成的词叫复合量词“人次”,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都不能作定语,用在名词后头作补语。

 

量词的语法特征

量词总是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

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表示每一、逐一,能单独充当定状补主谓语,不能作补宾语。

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重叠“一队一队的人”,作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则表示按次序进行;作主语表示“每一”

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

“馒头论个、我想有个家”

量词与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

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这本、那件”。

量词短语:

数量短语和批量短语。

※体词:

数词、量词与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接近,三者全起来成为与谓语相对的体词。

包括人称代词。

=名词性短语或名词语。

副词

意义和种类:

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短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程度:

很、大、过于、几乎、倍加、比较

范围:

都、总共、仅仅、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

已、曾经、刚刚、常常

处所:

四处、随处

肯定、否定:

必、的确、不必、是否、不曾、无须

方式、情态:

肆意、特意、公然、赶紧

语气:

难道、究竟、何尝

关联:

便、也、却、再、就

 

语法特征:

都能作状语,几乎都能修饰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一般不能单说,一些可在对话中省略

部分兼有关联作用。

“没有、没”是副词又是动词。

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否定动作事性状的存在时是副词。

“白、怪、净、老”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

※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

※时间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可以。

时间名词能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副词和区别词只有作修饰语的功能,可以合称为“加词”。

代词

意义和种类:

代替和指示的作用。

所代的词语能作什么句法成分,代词就作什么成分。

代名词

一般代名词(人称、疑问、指示)

处所

时间

数量

代谓词≈怎么、这样、那样

代副词≈多少、几

代数词≈这么、那么

人称代词:

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和其他代词

1)我们:

说话人一方的群体,排除听话人一方(排除式用法)

咱们:

包括式

“我们”又时指“我”,是委婉谦虚的表达方式。

反身代词“自己、自个儿”,用来复指前面的名词或代词。

可以泛指任何一个“自己的事自己做”。

“别人、人家”泛指对方双方以外的人。

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也用来指代事物。

疑问代名词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

可不表疑问,引申为任指和虚指。

任指:

表示任何人事任何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

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谁=任何人)

虚指:

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

我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个人。

(哪儿=某个地方)

信上说,谁谁谁迷上了。

(谁=某人)

“什么”表示列举未尽之意,用在并列名词短语后面时加上“的”。

拟声词

又叫象声词。

可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

作状语最多,有时要后加“地”,有时后加“一声”

拟声词不是虚词,因为能作句法成分和独立成名。

跟形容词功能相似,但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又能作独立语或独立成句。

叹词

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常作感叹语,也可单独成句。

 

词类(下)

虚词

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不能单独成句;

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例外:

作为话题或下定义时,可以说“‘关于’是个典型的介词。

”这是把介词“关于”事物化,当做名词、主语。

※“我想不去,可是。

”;“别可是了,去吧!

”这是把连词借用作动词,作谓语中心。

4.虚词成了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封闭类

介词(P26)

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主要用于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

常充当语义成分的标记。

表示时间、处所、方向:

从、自从、打、到、往、由、向

表示依据、方式、工具、比较:

按照、依照、根据、靠、本着、通过

表示原因、目的:

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表示施事、受事:

被、给、让、叫

表示关涉对象:

对于、关于、跟、和、同、替、除了

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和定语。

[从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寄出的鸟巢明信片。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

在动词谓语句里,可用特定的介词标明动词与名词之间或动作与事物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或格关系。

[为了他的问题],[按这个方案],[在不少地方][向不少人]调查了不少资料。

(表目的)(表方式)(表处所)(表对象)

介词大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

,有的完全虚化,如“从、被、对于、关于”等,但不少介词还处于过滤状态。

他比我干劲大。

(介词)他和我比干劲(动词)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只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看是否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是否能加动态助词或者重叠,如果能则为动词,反之是介词。

(二)连词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钟和句子(少数连词可连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句群)

主要连接词、短语:

和、跟(北方口语)、同(南方口语)、与、及、或;

主要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

“和”也可连接双音节谓词性词语,共同作多种句法成分。

“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

“以及”还可连接动词性词语,一般不作谓语,而是作主宾定语。

并列成分可分出主次。

掌握信息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及时、完整,是成败的关键。

连接词语或分句:

而、而且、并、并且、或者;

“而且”连接谓词性词语,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钟,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主要连复句中的分句:

不但、不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与其、因为、所以;

※连词“和”和介词“和”的区别:

1.连词时前后两个词语是联系关系,一般可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介词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

2.介词前面出现状语,连词之前不能出现状语。

3.连词时可以略去,介词不能略去或改用顿号。

4.在公文语体中,用“和”作连词,用“同”作介词。

(三)助词

助词依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后头或前头,凡是后附的(的、着、似的)都读轻声,前附的(所、给、连)不读轻声。

结构助词:

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的、地、得

的:

定语后面;的字短语离开句子就有大的概括性。

在句子里只用作主宾语。

地:

状语后面

得:

补语前面

之(古汉语结构):

双音节修饰单音节(光荣之家-光荣的家庭、前进之路-前进的道路),相当于“的”,居定中短语中间,具方言色彩;惯用——“宋元之际、彼此之间”;有时需要连用几个“的”字时,会夹用“之”以分清结构,避免重复。

者:

者字短语(获得一等奖者=获得一等奖的人)

动态助词:

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

不是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又叫“体、情貌”。

着: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

了: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

不受时间限制。

过: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尝试助词:

用在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表示尝试。

常用重叠式或后面带动量、时量补语。

看:

念轻声——试试看、再想想看、先做几天看。

时间助词:

的:

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来着:

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

都限于表示过去的事。

“的”偏重于强调动作的时间、处所、方式、施事等。

“来着”偏重于肯定动作的行为。

约数助词

“把、来、多、左右、上下”用在数量或量词短语后头表示约数。

比况助词:

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经常跟动词“好像”配合。

——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

所(书面语沿用):

用在及物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为。

所”表被动。

给(口语色彩浓):

紧靠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

可用于主动句、被动句,都能删除而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思。

连:

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与“也、都、还”相呼应,组成“连。

也(都)。

”,表示隐含比较。

连我你都不认得了

(四)语气词

-表达语气的四种手段:

语气词、语调、副词“难道、多”、句法格式“V不V、是。

还是。

-语气词主要用在句子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后面有停顿的地方,本身念轻声。

1.陈述:

的、了、吧、呢、也罢、也好

2.疑问:

吗(么)、呢。

吧。

3.祈使:

吧、了、啊

4.感叹语气:

特征:

1.附着在全句后面或句中词语的后面有停顿的地方。

2.语气词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

普通话语气词(六个):

的、了、呢、吧、吗、啊。

啦:

“了啊”合音。

语气层次表P32

连用时,了哟→喽、吧欸→呗、嚜啊→嘛

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区别

·删去“的、是”后基本意思改变,“的”为结构助词。

·否定词加在“是”前,“的”为结构助词。

加在“是”后,“的”为语气助词。

动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区别

·他掌握了(动态)三门外语了(语气)

·自行车他骑走了(根据同音删略原则,连用)

词类小结

词类划分

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即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名、动、形能充当五种成分:

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

因此汉语功能的分析要分清主次。

词的兼类和借用

兼类词一定要读音相同,词义有联系。

A:

把发票别起来(动)B:

别去(副)(不是兼类)

A:

两国人民的关系很密切(形)B:

密切了两国人民的关系(动)(是兼类)

借用词:

甲类临时借用乙类词

无修辞:

一船人、一盘水——名词临时借用来作量词。

看一看、摸几摸——动词临时借用来作量词。

有修辞:

“比阿Q还阿Q”,名词被用来作形容词。

词类的误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名词误用为动词或形容词

动词误用为名词或形容词

数词、量词的误用

度量衡量词——“二、两”都可以;“个、张、条”等专用量词,只能用“两”(例外:

两位=二位);“俩”是“两个”的合音,不能再加量词。

数目的减少只能说减少或降低百分之几,不能说减少或降低几倍。

(上P6)

“以下、以下”划界问题——“已满、未(不)满”

副词的误用

不明词义

形容词误用成副词

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应用“偶然”)

多用否定副词。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还是表示否定。

代词的误用

指代不明、人称用错以及远近指不当。

介词的误用

对于、对:

能用“对于”是也能用“对”,但反之不一定。

关于、对于:

具有指出对象的意义时,可互用。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

指出对象,用“对于”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有提示性,必须放主语前。

“对于”组成介词短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

“关于”介词短语常常作标题。

在。

上,在。

下,中间插得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词语,可以是动词,但不能是动宾短语。

在学习上(√)在学习汉语上(X)

在党的领导下(√)在党领导我们下(X)

在。

中,如果中间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该动作正在进行,是表时间副词,相当于“正在”,不是介词。

给、跟:

“给”可以表示与介词“被、让、为、替”等相当的意义;“跟”可表与介词“和、同”等。

于:

古汉语词,“自、于”两个介词不能连用。

由于、由:

“由于”表原因;“由”表“从、被、让”,也有表原因。

当都表原因时可通用。

连词的误用

和:

注意分清层次

或(或者):

“或”表示选择;“和”表示联合。

及其:

意思是“和他们的”

不久,我和妈妈及其几个小伙伴也被关进监狱。

(应改为“以及”)

还是:

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可与“或者”互换。

但“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中。

而:

“为。

而。

”表动作的目的。

不表示目的不能用。

我爱上了教育这一行,并且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而自豪。

(“作为。

”与“为。

而。

”混用,导致语音不清,应把“作为”改成“为自己成了”

当“为”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时,就不能加上“而”

为人民服务

“因。

而。

”格式前表原因,后表结果。

否则不不规范。

助词的误用

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

“着”: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

有些动词本身含有持续的意思,不能用“着”

总统也希望着早日解决问题。

c.有些补充式动词,已含有结束的意思,也不能用。

-这说明着学校对同学多么关心啊!

3)了:

表示实现的动态助词。

-正在掀起了一个。

新高潮。

(“正在”和“了”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