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4684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docx

高三历史知识点课后达标综合检测2

                    [单独成册]

 

1.(2018·高考福建卷)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与题眼“有误”。

材料反映了关东到上海的商船情况,体现了长途贩运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商船二三千只”“一岁三运”说明了商品经济繁荣。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说法有误。

2.(2018·高考天津卷)《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解析:

选A。

由“为耒耜,以利天下”“敬授民时”“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可知神农氏、尧舜、殷周均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且《诗》《书》均为儒家经典,A项概括全面,为最佳选项。

其他三项仅涉及题干的某一个方面,故排除B、C、D三项。

3.(2018·高考江苏卷)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和“海禁”政策。

由材料“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可知明政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故A项错误,B项正确。

由题干材料“抚臣涂泽民……请开市舶”可知C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4.(2018·高考重庆卷)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劵,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

材料的大体意思是:

宋真宗时,允许民间资金进入都城,进行金融兑换业务。

商旅携带便钱到诸州可以兑换成货币,以便进行交易。

因此,这里的“便钱”显然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而是宋代商人兑换货币的凭证。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真宗时还未流通。

故答案为D项。

5.(2018·高考山东卷)《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材料主要阐明了汉代政府规定商人不得占有土地,目的是防止商人兼并土地,如果有人违反,就要没收其田地与财物,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赋税问题,故排除B项;加强商人户籍管理只是表面现象,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故排除C项。

6.(2018·高考广东卷)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解析:

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材料并准确提取信息。

东汉时期,富商大贾势力大增,经济实力强,所以桓谭上书建议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D项中的“不存在”违背史实。

7.(2018·高考浙江卷)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解析:

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说明前代禁止商人骑马,而近日则“恣其乘骑”,宰相王涯认为这是僭越,应该“切令禁断”,故B、D两项表述正确。

从材料“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以看出A项表述正确。

商人“遭受全社会的鄙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本题选C项。

8.(2018·高考江苏卷)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

侨寓扬州的大商人,在经营盐业和典当业获得巨额财富后,他们不仅购买豪华的园林,还捐钱买官,成为“仕而商”的官商,说明商业发展改变了社会风气。

由题干材料不能断定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也不能说明当时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排除A、C两项。

清朝仍然推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答案为B项。

9.(2018·丽水一模)史书记载某一都城的城市布局“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二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

”此都城位居下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选A。

由“……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并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唐朝的都城长安,图中①是长安,②是开封,③是北京,④是杭州,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  )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地方自治的市镇

C.有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D.沿街开铺的街市

解析:

选C。

南北朝时期,草市即已形成,且政府对这种草市实行行政管理,故A项错误;草市虽是民间集市,但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并非地方自治,故B项错误;据材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可知政府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草市实行严格管制,故C项正确;唐代时市尚未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沿街开铺,故D项错误。

11.(2018·衢州五校期中联考)日本学者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

“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路造屋开门了。

”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期不再有坊市之间的界限了

B.这种变化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C.这反映了宋代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了

D.这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有空间的限制了

解析:

选C。

注意材料设问是“不正确的是”,坊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说明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坊市界限被打破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政府是否继续管理商业活动材料未提及,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坊市界限被打破,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路造屋开门,说明了商业活动不再受空间限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2018·台州模拟)漆侠认为,宋代商品流通有两种运动形式:

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农副产品向城市集中;一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地大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

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

①闽、粵出产的棉花参与当时的“求心”运动

②“俞大娘航船”参与当时的“辐射”运动

③两种运动形式均促进了汴京商业的繁荣

④商帮是宋代两种商品流通运动形式的主导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

选D。

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在闽、粵等地区推广,故①正确;“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题干所述是宋代,故②错误;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故③正确;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④错误。

D项符合题意。

13.(2018·嘉兴调研)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

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从汉代开始政府对市进行直接管理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

解析:

选B。

依据材料中“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等信息可知与政府的行政管理有关,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14.(2018·金华基础测试)《明太祖宝训·理财》记载:

“洪武十九年(1386年)三月戊午,太祖谕户部臣曰:

‘善理财者,不病民以利官,必生财以阜民。

我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樽节有度,自有余饶。

减省徭役,使民不废耕,女不废织……使游惰皆尽力田亩’。

”对此段记载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记载了明朝初年的商业政策

B.折射出明朝初年经济状况不佳

C.体现了朱元璋的重农抑商思想

D.说明明朝初年曾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解析:

选A。

依据材料中“1386年”以及“国家赋税已有定制……使民不废耕,女不废织……使游惰皆尽力田亩”的信息可知记载的是明朝初年的农业政策,而不是商业政策,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材料中“必生财以阜民”说明明朝初年经济状况不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使民不废耕,女不废织……使游惰皆尽力田亩”体现明朝重农抑商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减省徭役”说明明朝初年曾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5.(2018·嘉兴测试)明代松江府“大半植棉”,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苏杭、嘉湖之丝纩,“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下列对这些地区上述经济现象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经济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

B.家庭手工业较为普及

C.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解析:

选C。

由材料并不能得出当时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故选C项。

16.(2018·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

有何具体背景?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

“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 代

年商税额

指 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来源: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1)问第一小问孟子的态度根据材料“孟子……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概括,商鞅的态度根据“重农抑商……始自商鞅”概括;第二小问认识从农业和商业的地位分析;“背景”要结合商鞅所处的时代分析。

(2)问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回答,“目的”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举措”结合所学分析。

第(3)问“商业状况”依据文字材料和表格内容概括总结;“商业政策”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4)问“认识”要综合三则材料得出。

答案:

(1)孟子:

农商平等;商鞅:

重农抑商。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3)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4)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