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4107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8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2.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2

第4节 光的折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

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重点:

光的折射概念及规律。

难点: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漫画,描述的是一位老人在河边洗澡时发生的故事。

漫画中的老人看到的水的深度比水的实际深度深还是浅?

它对人们有何警示作用?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81~8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

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

的折射。

2.光

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

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4.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5.如图所示是光线在空气中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形,其中MM′⊥NN′,∠3=∠6,指出入射光线是BO,折射光线是OA,界面是MN′,入射角是∠4,反射角是∠5,

折射角是∠2,空气在界面的左侧。

自主阅读教材P82~8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6.如图所示,星期天,小明和爷爷泛着小舟到湖中叉鱼,为了叉到鱼,小明应向看到鱼的下方掷鱼叉;如果小明改用激光枪捕鱼,则小明应瞄准看到鱼的位置开始射击。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

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折射而成的

像,太阳实际在图中的乙位置(选填“甲”或“乙”)。

8.我们站在岸上看水中

的物体时,觉得物体离水面更近(选填“远”或“近”)了。

这是由于光从水(选填“空气”或“水”)中斜射入空气(选填“空气”或“水”)中时,折射角大于(选

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我们逆着光线看过去,认为光是从物体上方的点发出的,所以看到光线经过折射形成的虚像。

对学:

分享独学1~8题:

(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

小组

研讨:

(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如图所示,打开红光激光电筒,让一束光沿这一平面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观察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位置,分析从空气中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偏折情况;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注意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

思考: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如何偏折?

偏向法线。

光发生折射时是否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103kg/m3B.1.16×103kg/m3

C.1.75×103kg/m3D.1.2×103kg/m3

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5.下列物理现象中:

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

7.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

8.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离音箱近时听到的声音更大,是因为声源振动的更快

D.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1.在“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中,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岩石的质量为_____g。

在量筒中放入水,使水面到达“30”刻度线,再将岩石放入量筒中,水面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岩石的体积为_____cm3,岩石的密度为_____kg/m3。

12.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此时他患有_____眼,若通过手术的方法解决问题,则应该使眼球的角膜变_____。

13.如图小龙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和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

他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龙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的_____(填“虚”或“实”)像落在_____上;

(2)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这个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煮鸡蛋用水,炸油条用菜油,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2)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15.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____产生的,小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笛声通过__________传到妈妈的耳朵里.

16.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m/s,若光从月球传到地球约用时1.3s,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_____km。

三、计算题

17.小明用天平、玻璃瓶,水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ρ水=1.0×103kg/m3)问:

(1)玻璃瓶的容积有多大?

(2)酱油的密度多大?

18.2018年9月23目,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

广深港高铁全程141千米,其中内地段115千米,香港段26千米.李菲在国庆节期间乘坐高铁从广州南到香港.列车时刻表如下: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停留时间

01

广州南

——

7:

55

——

02

虎门

8:

12

8:

14

2分钟

03

深圳北

8:

31

8:

36

5分钟

04

香港西九龙

8:

55

——

——

列车中途经过一个隧道,当他所在的车厢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km/h,他用手表开始计时,经过20s车厢出隧道,求:

(1)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所用的时间;

(2)列车由广州南到香港全程的平均速度:

(3)设想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则该隧道的长度。

四、实验题

19.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

(1)如图甲是小浩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_.

(2)小浩纠正了错误后调节好天平,将石块放入左盘,将最小的砝码

放到天平上,指针如图乙所示,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

天平平衡时,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小石块质量是_______

.

(3)如图丁所示,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

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

(4)实验中,小浩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老师给他增加了一个溢水杯和小烧杯测量石块的体积。

如图

A.用天平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

B.将溢水杯装满水后,将小石块放入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承接溢出的水;

C.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

测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和水的密度

表示)。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方立一支点燃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A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此时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是经玻璃板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选填“A1”、“A2”或“A3”);

(5)如图甲,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平移,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将_____(填“随”或“不随”)玻璃板平移;

(6)如果实验中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

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96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cm。

22.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前,甲图中器材的安装应自下而上安装,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气泡的情况是图中的_____(选填“a”或“b”)

(2)如图甲(左),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是由于水蒸气通过_____方式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而引起的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甲(右)所示。

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此时的气压可能_____(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__)

23.探究声音的特性:

①如图,把倒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发现,音调由_____决定,钢尺伸出桌面端越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_____。

②如图,轻敲一音叉后,再重敲此音叉,发现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变_____。

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24.小明想利用长木板、短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明设计了实验步骤,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1)如图甲组装装置,将小车放在A点,释放小车的同时,秒表开始计时,当小车运动到D点且碰撞挡板时停止计时,记录小车在AD段上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用刻度尺测出AD段的长度为s,将数据记录表中。

(2)根据公式v=s/t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请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B

C

A

C

C

D

二、填空题

11.5503.03×103

12.近视薄

13.自己的虚广告牌自己站立的位置量出自己站立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之间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4.沸点熔化

15.振动音调空气

16.直线3×1083.9×105

三、计算题

17.

(1)22cm3;

(2)1.2g/cm3.

18.

(1)1h;

(2)141km/h;(3)1200m

四、实验题

19.游码未调到零刻度线处向右移动游码,直到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线5820

20.下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变小

21.不透过未点燃相等等效替代法反射A2不随0.48

22.b降低温度9698低于

23.频率长低强振幅

24.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一杯是酒精,小明想利用选项图中的几组器材来区别哪一杯中盛的是水哪一杯中盛的是酒精,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

B.

C.

D.

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B.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3.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4.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

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5.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左图为来自远方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该配戴的眼镜是下面图中的

A.

B.

C.

D.

6.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  )

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

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距离也不变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距离变小

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A.

干冰变小

B.

干手机将手烘干

C.

树叶上的霜

D.

冰雪消融

8.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9.“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

A.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B.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

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10.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

,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

,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A.氨、氧、氮B.氮、氧、氨C.氮、氧不液化D.氨不液化

二、填空题

11.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是5:

3,体积之比是2:

1,则密度之比是________,若把甲金属块截去一半,那么甲、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

12.影子游戏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传播的。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_______透镜折射后会向外散开。

13.一个人身高为1.6m,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m,像距平面镜_____m,若人向镜面走近2m,像离人_____m,像高_____m。

14.下表是某小组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0

0

0

0

0

1

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15.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_s。

16.“百姓大舞台,欢乐跳起来”广场舞比赛在汶上县菩萨广场举行,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_____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300c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18.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该动车长200m,以这个平均速度完全穿过一条长22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19.小英想测量一只小瓷杯的密度。

已准备的实验器材有:

量筒一只,足量的水,待测小瓷杯(小瓷杯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如图所示。

小英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请你帮她补充实验方案、并写出该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

(1)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并记录。

(2)将小瓷杯口朝上放入水中,使其_________,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2,并记录。

(3)将小瓷杯口朝上放入水中,使其_________,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3,并记录。

(4)请你利用测量量和ρ水写出该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

ρ=_________。

20.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之后应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A。

(2)再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则像B比像A_____(填“大”或“小”)

2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内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

22.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时,小明和小华两组同学分别从下图中的甲、乙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选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2)选择图甲器材进行实验时,需要对器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将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适当调整。

(3)调整好器材后,两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同的水加热,图_______(选填“丁”或“戊”)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c、d两条图线,则图线d是根据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装置实验所得的数据绘制的。

(4)实验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玻璃泡中红色液体是不是酒精产生了疑问,查液体沸点表得知酒精的沸点为78℃(在1标准大气压下),由此断定红色液体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酒精。

23.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甲: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乙:

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4.测量平均速度:

器材

小车、_____、_____、斜面、金属片挡板、长方体木块

过程数据

如图所示,斜面保持定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段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由数据可得,小车从A运动到B时,上半程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半程CB段的平均速度。

路段

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