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4009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docx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XX省某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1

一、“十二五”回顾总结2

(一)“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2

(二)“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进展6

二、“十三五”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8

(一)面临的主要机遇9

(二)面临的挑战10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4

(一)指导思想14

(二)基本原则14

(三)规划目标15

四、主要任务19

(一)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优化增长19

(二)实施总量控制,强化污染减排21

(三)加强污染防治,优化环境质量23

(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促进新农村建设33

(五)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34

(六)开展生态创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36

(七)强化环保能力,建设环境安全保障体系37

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41

(一)水环境保护工程41

(二)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41

(三)固废、噪声等环保工程41

(四)农村环境保护工程42

(五)环境安全保障工程42

六、保障措施43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规划的权威性43

(二)建立健全地方环保规章和标准,奠定执法基础43

(三)探索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环境管理效率44

(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确保环境违法必究44

(五)强化污染减排约束与激励机制45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47

(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做好经费保障47

附表:

XX市XX区“十三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表49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积极应对国际发展环境新变化、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五年,也是XX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

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是我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全力创建生态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编制的环保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环保规划,对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十三五”环保规划将对我区“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全球环境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环境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我区“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主要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治污染,保护我区生态环境。

一、“十二五”回顾总结

(一)“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XX区为XX市政府驻地,辖区内有XX、XX、XX、XX、XX、XX、XX7个乡;XX、XX、XX、XX、XX5个镇及XX、XX、XX、XX、(XX、XX委托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6个街道,368个行政村、22个社区、4个镇属居民区。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重大变化,积极服务中心城市建设,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迈出上新台阶。

1、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十二五”末,市区GDP年均增长13.3%。

实现市区GDP170亿元,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区地方财政收入达5.34亿元,财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490元和7963元,居民生活日益改善。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末,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

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建成XX公路、XX线XX至XX,XX公路XX至XX现已顺利开工,乡村康庄工程通村率已达96.9%,硬化率达91.8%,交通条件日益改善;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通过实施“强塘”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有效地提高城镇防洪能力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电网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加大电网陈旧设备改造和不断完善网架结构,全区共完成了708个城乡电力网架工程建设和125个电气化村的改造,极大地改善用电客户端的电能质量,降低了电网损耗。

3、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粮油生产形势稳定,水果、蔬菜、畜禽养殖三大传统产业和茶叶、XX柑、笋竹两用林等三大潜力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飞跃,其中蔬菜、水果、畜禽三个产业生产规模均列全市首位,发展平台不断拓展,XX、XX产业区块和XX工业小区开发建设,已完成开发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工业发展空间已初步构建。

五金机电、农副产品加工、羽绒纺织与服装、制鞋与革制品、文体教育用品及制造等产业规模和层次有所提高,产业特色渐趋清晰。

共获得全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品牌创建和培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

古堰画乡、风情东西、城市温泉、乡村旅游四大品牌发展态势良好。

重点商贸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现代流通网稳步推进建设,实现了连锁超市在乡镇所在地的全覆盖;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不断深入,销售额稳居各县市首位。

4、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的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在全市九个县(市、区)中均名列前茅;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得到加强,基本普及十一五年基础教育,2012年获得“省教育强区”称号;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计划生育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成功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5、城乡统筹水平得到提高

“十二五”期间已累计建成3个农村新社区、2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255个整治村,村庄整治面达71%,农村受益面达83%,完成了100个村的村庄绿化;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累计建成3554座中转站、处理点、收集房等垃圾收集和处置基础设施,垃圾集中收集率和处置率均达到90%以上;农村饮水自开展农民饮用水工程以来得到了更大的改善,受益村庄达238个,受益人口17.11万人,基本上解决了山区农民饮水问题;康庄工程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1.80亿元,等级公路通村率已达98%,路面硬化率达94%;社区和城中村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道路总长达157公里,人均拥有面积12.72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35.8%,其中旧居住区绿地率达26.9%;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达100%,亮灯率达99.5%以上;用水普及率达100%。

同时,农村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6、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有所突破

创新政府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政府职能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已逐步形成;妥善处置企业改革遗留问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完成全区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围绕乡镇职能转变,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根据全面清理和依法审定的原则,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本着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必须调整、该申报的全部申报的要求,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积极推进。

7、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全区地表水共监测14个断面,能满足水功能要求的断面有13个,达标率为92.8%。

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成效较好。

森林资源总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在80%。

节能降耗有效推进。

处州混凝土等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XX服饰等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XX啤酒(XXXX)等3家企业创成省级绿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市级下达的指标内。

8、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逐步完善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比较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目标考核体系、资金筹措体系、政策措施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就业和再就业的目标任务。

2015年末,我区城镇就业人员将达到11.22万人,比“十一五”期末增加6.56万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9.5%;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平安XX”建设深化,全区报立刑事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社会治安状况逐年向好,XX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10年的90.3%提升至2014年的94.8%。

(二)“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十二五”期间,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深入创建省级生态区和落实全省两轮“811”环境保护行动,紧紧围绕生态区创建工作,依据“抓重点、收好关、开好局、严监管、强基础”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确保了各项环保工作取得新成效。

1、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区环境质量继续保护良好。

省控、市控、区控、交界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XX市XX区区域环境噪声效声级为52.6分贝,交通噪声监测及功能区噪声监测,均达到要求;空气质量为优的96天,为良的241天,优良以上天数比例为96%,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生态区建设取得新成果。

紧紧围绕生态区建设这条主线,积极修编《生态区建设规划》,全面实施《生态区建设规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省生态区、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建成88个市级生态村。

3、“十二五”减排任务基本完成。

“十二五”期间,我区高度重视污染物减排工作,在全面调查摸底和充分研究后,努力挖掘和积极申报减排项目,认真收集减排支撑材料,在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等方面苦下功夫,通过努力,基本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污污物减排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4、环境污染整治成绩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区积极组织开展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2009—2012)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2013-2015年),环境污染整治成效明显。

着重结合XX和XX产业园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为重点,逐步完善基础环保设施的建设,XX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一期污水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

积极贯彻与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十二五”期间,加大对非法小企业的取缔力度,坚决取缔非法高污染小企业,共取缔牛皮洗涤加工、废塑料加工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高污染小企业50多家。

开展了企业排污费征收和违法排污企业处罚,共征收企业排污费199.79万元,立案查处违法企业31家次,处罚金额101.3万元。

坚决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进入,将环评作为入园企业的前置条件。

提高“三同时”验收率。

鼓励企业加大“三废”治理投入,完善“三废”治理设施,企业“三废”治理进一步强化。

十二五期间,我区共办理环保审批项目296件,办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手续228家(包括简化手续)。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企业通过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及提高综合利用率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走循环经济道路,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目标,“十二五”期间已多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二、“十三五”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

我区的环境保护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压力也随之增大。

“十三五”时期,我区的经济环境将进入一个新的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一个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多的发展环境。

在这一阶段,环境保护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面临的主要机遇

1、难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处在经济危机后缓慢复苏并低位调整的时期。

我国的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将是“保增长、促转型、扩内需、重民生”。

这个阶段是XX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区还具有其它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

作为唯一的市辖区,我区所处在整个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的中心,基础设施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享有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优势,更容易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

二是后发优势。

作为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学习、吸收和引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可以更加明晰产业定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少走弯路,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发展潜力较大,更加有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生态优势。

我区处于浙西南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块,生态立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左右。

2、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战略机遇

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首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为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其次,生态省(市、区)建设不断深入、“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的开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第三,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我区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强烈呼声为环境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六,“十二五”时期完成的全区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调查等基础工作,查清了全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的底子和土壤污染的状况,为“十三五”时期对症下药,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面临的挑战

1、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双重压力、双重任务

XX的经济社会尽管有着种种较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一定的现实基础,但由于受发展水平、改革进程及资源环境局限,“十三五”期间,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既要扩大总量,又要提高质量的双重压力。

2、环境形势严峻

“十二五”以来,尽管做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工作,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在省内乃至全国居领先地位。

但是,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的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十三五”期间的环境压力依然严峻。

(1)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一是工业废水污染源长效管理任重道远,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仍不高,企业的环境守法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部分污水管网还不配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二是城镇生活污染已上升为我区地表水污染的主要矛盾,城镇生活污染引起的城镇内河及下游河段污染上升为我区地表水污染的主要矛盾。

三是农业农村的面源污染已影响到水质背景,农村的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污染没有得到彻底控制。

(2)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然而酸雨污染仍较严重。

“十二五”期间,我区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年优良以上以上天数都在96%以上。

然而,我区的酸雨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控制。

全区降水pH值仍然较低,酸雨率偏高。

同时,城市机动车将急剧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也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城市酸雨污染控制压力将越来越重。

(3)持续污染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根据XX市XX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XX市XX区“十三五”期间力争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继续下降;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比“十二五”规划有所提高;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左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染物的排放也将大幅度地增加,污染减排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

(4)其他环境问题有待破解。

局部生态环境问题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局部区域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生态恢复措施未能及时跟上;植被破坏、弃土弃碴得不到合理处置,存在水土流失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使用放射源项目有所增加,伴有电磁辐射的项目和活动广播电视发射、信息产业、高压输变电工程、高频应用设备快速增长,电磁辐射遍布各个角落,成为新的污染问题。

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已引起公众极大关注。

此外,机动车尾气污染、土地污染、水体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呈不断加剧之势;废旧家用电器、报废汽车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任务十分繁重;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因此,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性与环境治理的长期性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的诉求和纠纷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环境问题已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环保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

(5)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我区环保分局成立时间较晚,人员缺少,各项设施落后。

没有监测机构。

监管能力薄弱。

3、面临发展和保护双重挑战

作为XX的唯一市辖区,预测“十三五”时期,市区人均GDP从6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

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面临着双重挑战。

XX的最大实际是欠发达,最大任务是加快发展,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从长远看,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统一的,但目前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生态保护中丧失的经济发展机会尚难以比较好地予以弥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将使XX的发展与全省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既“好”又“快”的发展,成为“十三五”期间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我区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坚持市委“三市并举”和区委“三区”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深入落实“服务市区、发展XX、促进和谐”各项举措,紧紧抓住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坚持把扩量提质作为我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目的,使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文明统领。

准确把握“十三五”环保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目标指向,是新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灵魂所在的观念,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着眼点,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思路定位环保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的作用,把生态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与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以生态文化为先导、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三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可持续发展体系。

二是坚持环保优化发展。

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布局、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环境准入引导结构调整、以环境污染整治促进结构调整、以环保服务助推结构调整,全面提升环保优化发展效力和作用,实现在保护环境中推动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

三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统分结合、职责明确和阶层构成合理的环境管理格局,积极创设全社会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良性机制。

四是坚持成果惠及人民。

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作为环境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等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按照严格项目审批验收、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严格防范环境风险的“三严”要求,加大预防、保护和治理力度,城乡统筹、工农并促、水气齐抓,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民生福祉。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环保投入与环境基础建设大幅度增加,环境监控网络得到完善;生态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生态文明取得新进展;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2、规划指标

(1)环境质量指标

①水环境质量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80%;

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满足I~III标准的比例大于95%;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95%;

地表水跨界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95%。

②大气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年;

酸雨的强度和发生频率有所下降;

灰霾天气出现频率下降。

③声环境质量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小于70dB。

④辐射环境质量和管理指标

环境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废放射源收贮率达到100%。

(2)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削减量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达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

(3)污染防治指标

①水污染防治

单位GDP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小于5千克/万元;

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70%;

区域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75%;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率大于50%”。

②大气污染物防治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千克/万元;

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市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

城区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配备率达到100%,建立运行维护制度;城区所有建筑工地现场施工达到扬尘控制要求。

③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5%;

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95%;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率95%以上;

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5%,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

秸秆综合利用率大于95%;

区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85%以上;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

(4)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质量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全区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护在80%以上;

国家级生态乡镇数量达到80%以上;

(5)监管理能力指标

完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100%;

区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建成。

四、主要任务

(一)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优化增长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先导作用和倒逼机制,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

1、实施环境保护优先战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推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实践行动。

持续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面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组织实施《XX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和《XX市XX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统筹做好“保护”、“恢复”、“优化”和“建设”四篇文章,为生态自然环境和生态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提供可靠保障。

2、落实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科学划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按照《XX市XX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将我区区划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四种类型生态环境功能区,实现分类环境管理。

通过设置建设开发活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