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3782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docx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

课前自主复习

泉溪中学胡雨生

一,巩固运动的基础知识

1,机械运动:

物体的变化。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3,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路线是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运动,“从最简单的开始”是物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4,速度:

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定义: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单位和,1m/s=km/h

自主应用

1,物体在10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程200米,求物体在前第5秒中的速度和第8秒末的速度?

 

2,某同学在测试1500米跑时,他在前1分钟内通过400米,在中间3分钟内通过740米,在最后1分钟内通过360米。

则该生跑完15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最后一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呢?

(注意:

谈到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是哪段路程或者是那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力的基础知识

1,力是的作用(力的物质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力的相互性)

2,力的作用效果: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力的单位:

简称:

符合:

力的三要素:

力的,,和力的,因为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

4,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画法:

线段起点表示力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同一物体上线长表示力较大。

自主应用

1,用磁铁吸引大头针时,大头针对磁铁()

A、没有力的作用,因为是磁铁吸引大头针B、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大头针不能吸引物体

C、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大头针很轻D、有力的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到阻力慢慢停下

C,苹果受到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

三,运动和力基础知识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得出来的)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3,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我们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

(三同一反)。

4,运动和力的关系图(见课件)

自主应用

1,有如下观点: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大家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2,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的课桌,没有退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等于摩擦力

C,推力大于摩擦力D,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

3.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比较图14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

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的越.注意:

物理学对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里用到“实验加推理”

4.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篮球从篮筐中落下B.火箭发射升空

C.月球绕地球转动D.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

5,分析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力(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1),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2),在传动带上随,传动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

A

 

6,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

C.若m1

学后感: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理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得出了牛顿三定律为物理学奠定了基石,现在恭喜我们的同学也具有物理学家的思维啰。

 

复习《力和运动》

泉溪中学胡雨生

 

复习目标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和应用。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

1、本章教学内容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富有丰富的哲理内涵,其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要点内容

1.力的概念

(5分钟)

 

同学们通过复习对本章知识都列出了一个框架,下面请同学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同学们已整理出了一些思路,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在梳理过程中,你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或是有哪些新见解请随时提出。

什么是力?

顾名思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那么,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需要相互接触吗?

 

能举例说明吗?

 

我们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呢?

 

那就是说,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施力物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请举例。

 

那要看是针对哪个力而言。

对于手拍桌子,施力的是手,受力的是桌子,而手觉得痛,施力的是桌子,受力的是手。

由此可见,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于研究对象而言.不能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混淆不清.

 

投影学生设计的知识框架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地球与地球表面物体间的作用等。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受力物体.

例如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向下的作用力,但人的手感到痛,这说明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对它的力的作用。

那么,是否同一个物体既可以说它是施力物体,又可以说它是受力物体呢?

 

学生间可以相互补充

 

通过举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2分钟)

对物体施加力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其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②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③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④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发生变化.

 

完全正确,而且可以判断这物体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把物体拉伸、压缩或弯曲.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是否只要出现上述一种情况,就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3.二力的合成(5分钟)

什么是合力?

 

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如何合成?

 

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互成角度,那么它们的合力可以用这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二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a.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则其合力大小为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合力方向跟这二个力的方向相同.

 b.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合力方向与大力的方向相同。

如果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何求合力呢?

 

师生互动,补充“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

4.惯性(8分钟)

惯性指的是什么?

 

是的。

因此,可理解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

2、不论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的大小,物体都具有惯性这种性质。

3、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针对每种情况,教师举例说明)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这里的运动运动状态不变,也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情况吗?

 

学生交流举例。

关于惯性,我们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能进一步说说吗?

 

对惯性的理解是本章的难点之一,这里老师应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5.力和运动

(12分钟)

演示二力平衡实验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哪些条件,我们则称之为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称为: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0。

此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与不受力时是一样的。

但不能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

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如何?

 

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所归纳的规律.

演示伽利略斜面实验。

强调:

惯性定律是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推导结论,这种理性化思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

 

由此可见,力的作用不是产生运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的含义是:

物体原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

原来运动的以受平衡力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保持原来的运动。

(教师举例说明)

 

二力平衡的条件为: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那两个平衡力的合力应该为0是吗?

那是否可以认为此时物体不受力。

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

3、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具体指的什么?

 

这是一个很多同学不太理解的问题,老师在这里应着重讲解,并举适当的题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