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2116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0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精品02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XX高速公路(江苏段)宜兴梯子山某隧道工程**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图纸、设计说明;

1.1.2XX高速公路(江苏段)宜兴梯子山某隧道工程**合同段施工招标标前会答疑资料及补遗书;

1.1.3现场调查资料;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有关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资料;

1.1.5我公司的施工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指导思想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编者指导思想如下:

1.2.1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

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公路隧道施工经验的老同志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老中青三结合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施工队伍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1.2.2施工组织:

采用当今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1.2.3机械设备配套:

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1.2.4施工工艺:

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1.2.5质量控制:

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程序控制,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先否决权。

1.3编制原则

1.3.1招标文件标准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本投标书的语言、规格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1.3.2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公路设计规范》、《公路施工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

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1.3.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优势,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工程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1.3.4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

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1.3.5坚持遵循ISO9002标准,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1.3.6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1.1梯子山某隧道工程为XX至XX高速公路(江苏宜兴段)穿越梯子山新建项目,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它的建设对发挥高速道路通行能力,带动本地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山区人民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梯子山某隧道全长

0.332公里。

2.2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详见下表2.2:

表2.2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km/h)

120

隧道净宽(m)

(14.05+2.4+14.05)m整体式双跨连拱

行车道净高(m)

5.0

行车道宽度(m)

12.25*2

车辆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120

隧道内纵坡(%)

+1.216

路面型式

沥青砼路面

2004年:

25391辆/日;

设计年日均交通量

2009年:

38501辆/日;2014年:

54561辆/日;

2023年:

80810辆/日

2.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气候情况

2.3.1气候情况隧址区属副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

239天。

冬、夏季时间较长,春、秋季为过度季节。

年平均气温15.6C,极端最高温度39.6C,最低气温-13.1C,年均降水量1197.33mm,日最大降水量150.0mm,年平均风速3.3m/s,瞬时最大风速40.0m/s。

年均蒸发量1223.6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阴雨连绵的天气出现在春秋季,低温在入秋之后,台风的时间集中于7-9月份,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末或秋初。

2.3.2地形地貌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为太华—大朝山山脉向太湖方向延伸之余脉。

山体走向为北东向。

为志留系岩屑砂岩,砂质泥岩构成剥蚀低山~丘陵区。

梯子山山顶海拔99m,隧道位于山体东段,该处山脊高程约为42m。

山体北坡较陡,南坡相对较缓。

山体东边坡有104国道饶山而过,隧道进口104国道上跨主线,104国道路面高程17.3m,104国道东侧即为太湖。

山体坡脚标高约为2.5m。

2.3.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第四系路基填筑素填土、碎石土和含碎石亚粘土;志留系茅山组中段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局部夹薄层黏土岩、泥质砂岩。

强风化岩屑砂岩或石英砂岩呈碎块状,竖向裂隙较发育,裂隙中有粘土填充。

粘土岩、泥岩质地较软,手指可划痕,属于软质岩石,具有遇水软化和弱膨胀特点。

地质构造为一轴向东西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由志留茅山组地层组成,地貌表现为负地形。

而背斜两翼如兰右山、梯子山相对抬升,表现为丘陵山地。

由于背斜轴向东西,褶皱形态舒缓,在梯子山出露的基岩,走向多为东西向,向西南微倾,倾角一般为2-6度。

局部地段因存在小型褶皱,地层产壮稍有变动。

隧道区未发现较大规模断层,在梯子山西北坡观察到两条近于平行排列的正断层,规模较小,该断层离线路较远(>100米),是否与隧道相交,施工开挖时应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查明,并加强超前支护。

由于本地岩体结构特性决定,岩体的渗透性各向异性明显,砂岩层及砂岩与泥岩接触面的渗透性较大,泥岩层渗透性较小。

由于地层向山内倾,地下水补给区不大,主要受大气降水所控制,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补给。

平时一般水量不大,雨季渗水量较大。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无腐蚀性,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活动强度低。

隧道围岩分类如下:

K147+888—K147+970、K148+110—K148+220段围岩类别为II类;K147+970—K148+110段围岩为III类。

2.4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1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土石方工程

1

开挖软石

m3

100763.3

2

开挖硬土

m3

26637.4

洞口工程

1

C20砼洞门墙

m3

754

2

C20砼帽石

m3

47.0

3

C25砼

m3

368.0

4

M7.5级浆砌片石翼墙

m3

62.4

5

M7.5级浆砌片石排水沟

m3

114.0

6

植草皮

m2

1488.4

7

I级钢筋

kg

2685

8

II级钢筋

kg

8454

9

洞门装饰

m2

83.2

天蓝色瓷砖贴面

明洞工程

1

粘土隔水层

m3

1667

2

回填碎石土

m3

9176

3

7.5#片石回填

m3

1558

4

拱圈衬砌砼

m3

4141

5

中墙砼

m3

1360

6

仰拱砼

m3

1484

主要工程数量表2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7

I级钢筋

kg

81265

8

II级钢筋

kg

259568

超前支护

1

φ89超前钢导管

kg

122796.3

2

φ50超前钢导管

kg

94489.2

3

注水泥浆

m3

742

初期支护

1

喷25#砼

m2

4938

2

中空注浆锚杆

44804

3

φ22砂浆锚杆

kg

87394

4

Φ6钢筋网

kg

53393

5

I25a型钢钢架

kg

317411

6

I20b型钢钢架

kg

183096

7

I16型钢钢架

kg

130658

8

I14型钢钢架

kg

76248

9

钢架连接筋

kg

87071.2

10

螺栓、螺母

kg

3993

11

钢板

kg

103586

二次衬砌

1

二次、中墙、仰拱I级钢筋

kg

166081

2

二次、中墙、仰拱II级钢筋

kg

489982.3

3

模筑25#砼

6521

主要工程数量表3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4

中墙25#砼

4614

5

仰拱现浇C25砼

4051

6

C10片石砼仰拱回填

5966.2

7

硬质木材

6.4

8

千斤顶

60

9

防火喷涂

16374

防排水工程

1

软式透水管(环向)

m

1175

φ50mm

2

软式透水管(纵向)

m

1328

φ100mm

3

PVC复合防水板

15855

4

橡胶止水带

m

2739.1

5

塑料排水管

m

33

φ50mm

6

塑料排水管

m

439.34

φ100mm

7

电缆槽

现浇C25砼

896.4

盖板预制砼C30

92.96

第三章本工程特点、重点及相关施工措施

3.1工程特点

3.1.1衬砌结构明洞衬砌:

进口明洞长65m,出口明洞长20m,均采用钢筋砼结构。

洞身衬砌系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钢架,二次衬砌

采用钢筋砼衬砌,双跨连拱中隔墙采用钢筋砼,同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管棚、超前锚杆等预加固措施,洞口偏压、浅埋地段结合地质条件采取地表砂浆锚杆、反压回填等工程措施。

3.1.2防排水隧道内防排水标准:

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路面不冒水、不积水;设备箱洞

处不渗水。

明洞段衬砌采用外贴防水层防水,顶面回填黏土隔水层。

洞身段采用PVC复合式防水板防水,环向透水软管集引水经由纵向排水管、横向

排水管将水排到行车道两侧排水沟中,排出隧道洞外。

工作缝、沉降缝、变形缝均设橡胶止水带止水。

路面水引入行车道两侧排水沟。

洞外排水:

为防止洞外水流入隧道,在洞顶设截水沟,在距洞口2.0m处路面设

置一道横向截水沟。

3.2工程重点及采用的相应措施

3.2.1及早修建洞门及洞外排水、防护设施

为了确保顺利进洞,首先对地表坡面进行喷锚加固防护。

及早修建洞门及洞口排水设施,以保持洞口仰坡和洞外边坡的稳定,汇集和排除地面水流,保护洞门附近岩(土)体的稳定和使车辆不受崩塌、落石等的威胁,确保行车安全。

3.2.2合理确定开挖方式、步骤和循环尺寸,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

工。

对隧道洞身段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

(1)合理控制三个导洞开挖作业之间的距离,中导洞先行,左右导洞滞后中导洞7—10m,导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5—7m,开挖进尺按两榀钢架间距进行。

(2)合理控制左、右主洞开挖作业面之间的距离,主洞开挖亦采用台阶法,上台阶分布开挖留核心土,进尺控制同导洞开挖,然后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及防排水施工。

(3)控制正洞开挖作业面与二次衬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正洞隧道开挖作业面与衬砌作业面之间距离按一倍洞径考虑。

(4)二次衬砌采用砼运输车、输送泵和衬砌模板台车机械化配套施工,确保砼质量达到内实外光。

(5)施工中坚持“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

(6)施工过程加强控制,及时处理分析数据,调整支护参数。

3.2.3隧道进口穿越104国道段施工方案:

为保障104国道畅通,隧道穿越104国道段采取明挖法施工。

(1)在104国道南侧适当开挖山体修筑临时便道,将104国道上的车辆引至便道上,修筑第一节进口明道约25—30m。

(2)待明洞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北侧修筑临时便道,将104国道上的车辆引至明洞上,再修筑后一段明洞。

(3)待后一段明洞达到设计强度后,恢复104国道正常通车。

3.2.4钻爆施工原则

(1)钻爆施工将按我局隧道光爆成功经验,以“一套标准、两项要求、三个控制、四条保证”的办法组织光面爆破施工。

(2)以“以防为主、宁弱勿强、步步为营、稳中求快”的16字为指导思想和“管超前、少扰动、早喷锚、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18字为施工原则及时支护,防止塌方。

本隧道初期支护包括超前导管、网喷、系统锚杆、钢架支护等。

初期支护紧随开挖面及时施作,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短期内松驰。

施工步骤及方法详见第六章。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施工组织机构及任务计划

4.1.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为承建宁杭高速四标梯子山某隧道工程,拟组建宁杭高速梯子山某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公司行使生产指挥、协调、经营计划等业务。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副经理一名,总工程师一名。

内设施工技术部、安全质量监察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办公室和中心实验室。

负责履行合同、指挥生产、按期优质完成合同项目。

经理部下设一个施工项目队。

所有施工管理人员从全公司范围内精选抽调组建。

4.1.2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4.1.3施工队伍组成及任务划分

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与监控,施工项目队担任隧道开挖、支护、衬砌、模筑砼、防水及洞口边坡圬工等项目的施作。

施工高峰期施工项目队生产总人数为260人。

4.2临时工程计划

根据本标段工程量分布,组织机构,施工调查资料等,本着满足施工需要,节约投资原则确定临时工程设置方案。

具体安排如下:

4.2.1施工营地项目经理部及工程项目队均设在隧道出口南侧地势平坦处,在现场洞口建驻地,

详细分布如下表:

施工营地分布表

序号

施工队伍名称

位置里程

占地(亩)

临建(㎡)

驻地名称

1

项目经理部

隧道出口南侧

1.2

800

2

梯子山某隧道项目队

K148+220洞口南侧平缓处

2.7

1800

驻地租用耕地,临房主要以活动房(或租用当地房屋)解决,机械设备用房可考虑新盖简易房屋。

4.2.2混凝土拌合站场地布置

本标段梯子山某隧道出口设混凝土搅拌站一个,混凝土集中拌合,搅拌运输车运送。

混凝土拌合站设置具体位置、设备配备能力,供应工点,供应量等详细见下表。

混凝土拌合站功能表

集中搅拌站

设备能力及类型

位置

备注

设置HZ25型搅拌站1

隧道出口搅拌站

台,搅拌站拌合能力25m3/h,采用微机控制全

出口南侧外平缓处

供应整个标段的圬工工程

自动工作。

4.2.3施工便道

根据现场调查,本合同段的交通道路尚不便利。

为便于施工车辆畅通行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修建运输便道,以满足隧道正常施工的需要,保证便道路基宽6米,路面宽5米,两侧设排水沟,以便于将水及时排除。

并在施工期间加强便道的养护和维修,保持路况良好。

4.2.4施工用水计划在施工驻地打井一口,利用抽水泵抽水,铺设给水管路通至隧道洞口;另修建一座200m高山水池,集水以供生产、生活用水。

驻地附近各修筑一座10m的简易水塔供生活用水。

送水采用Φ50mm—Φ100mm普通钢管。

零星用水采用汽车拉水。

4.2.5施工用电

本标段在隧道出口处附近有高压线通过,电力资源丰富,计划采用高压引入架线连通隧道进出口,安装1座500KVA变压器供电,同时配置600KW发电机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4.2.6施工通信项目经理部及施工项目队各安装一部程控电话,作为与外界和总部联系的工具。

4.3人员、设备的动员周期

4.3.1人员动员周期

根据本工程及工程量,在接到中标通知书10天内,施工人员调迁进场。

计划首批40人进场抓紧进行临时工程的建设工作。

15天之后全部施工人员即可进场。

4.3.2设备动员周期发电、供电设备必须在人员进场10天内运输安装完毕,同时,实验仪器、混凝土生产、运输设备、钢筋加工设备、土石方施工设备均由公司调入。

4.4人员、设备到达现场的方法

工程管理人员,一律乘火车再转乘汽车到达工地。

运输设备汽车可载装部分小型设备直接到达工地外,其余大型设备全部火车运达附近车站,再用汽车运达工点。

部分急需设备,汽车直接运达。

投入劳动力计划表

2002年

2003年

工种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三季度

三季度

1

木工

8

30

30

30

30

30

2

钢筋工

8

20

30

30

30

20

3

砼工

20

30

30

30

20

4

喷射砼工

6

10

10

10

6

5

架子工

10

10

10

10

10

6

电工

6

6

6

6

6

7

机修工

8

8

8

8

8

8

电焊工

2

15

15

15

15

12

9

汽车司机

5

12

12

12

12

6

10

吊车司机

2

4

4

4

4

2

11

装载机司机

2

4

6

6

6

4

12

空压机司机

3

4

4

4

2

13

普工

20

20

20

20

20

20

14

开山工

30

50

50

50

30

15

瓦工

20

16

石工

10

10

10

10

5

17

管道工

5

5

5

5

5

5

18

挖掘机司机

4

4

4

4

4

4

19

测量工

3

3

3

3

3

3

20

试验工

3

3

3

3

3

3

合计

82

203

260

260

260

196

劳动力动态图

4.5技术准备

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依据项目法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工程特点,按照集团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并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主要内容如下:

4.5.1收集建筑地区气象、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地上地下障碍物、周围建(构)筑物结构状况及坚固程度、地下管线等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指导施工提供必要依据。

4.5.2在工程开工前组织本标段线路贯通测量,主要结构物控制测量。

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相关细节,明确质量要求,针对图纸上存在问题和疑问、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条件等进行图纸自审。

积极配合业主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听取设计交底,尽可能将图纸上的问题解决在工程开工前。

4.5.3编制施工图预算,计算工程量,进行工料分析,提出资源计划。

4.5.4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业主要求,编制工程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拟定推广应用的“四新”技术,编制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特殊部位的单项作业设计方案。

4.5.5组织学习国家现行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操作规程,有关建设工程法律和强制性推行的质量标准等文件,使工程开展过程中自始自终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4.5.6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讨,制定实施计划。

4.5.7对施工重点、难点部位,进行QC专题攻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并组织编制详细的单位工程专业施工方案。

组织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合同并进行履行纲要的详细交底,为保证各岗位管理人员全面履行合同打下基础。

4.7现场准备

4.7.1建立测量控制网

工程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以全站仪建立施工用主轴线控制网和建立局部的直角坐标系统,现场控制点选择在即同时又比较稳定牢固的地方,并在稳定的固定物等处作出明显标志,妥善保护,用混凝土设牢固标桩,为防止控制点破坏,又能有很好的通视条件,控制点上要设钢筋笼罩,并设明显的标识。

4.7.2机械设备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及进退场计划,并按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表的要求分批进场,机械设备选择应满足工程需要。

4.7.3物资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材料使用计划,建各单位工程和分单位工程材料供应卡,并组织物资材料的采购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前期周转材料进场,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工程中标后,我公司将根据合同要求在每单项工程开始前及时向业主提出供应材料的分批量入场计划。

材料进场后,由项目队材料员安排合适的场地或仓库分类贮存,并定期检查贮存材料的状况,如有损害变质应及时处理。

项目计划工程师必须对材料员开出的限额领料单进行审核,审核后的领料单才能作为材料保管员发放物资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