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2076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docx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宋词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课练

第六单元宋词的文学常识

1、《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

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称“三苏”。

他的词属于______派。

2、《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选自。

作者____朝的__________。

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并称“”。

3、《蝶恋花》选自。

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__,原名,字_______。

他的词属于______派。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选自。

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__,字_______。

5、《卜算子》选自。

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__,字_______,号。

6、《如梦令》选自。

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__,号,她的词属于_______派。

7、《采桑子》选自。

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__,字_______,号,晚年又号,谥号。

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作品。

8、词萌芽于_____(填朝代名),形成于____朝,盛行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从结构上看,词有、、、的分别,以最常见。

 

江城子密州出猎

1.全词“狂“字为线索。

上篇出城打猎,下片写出了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2.注意孙郎的典故,这里借以自指。

“鬓微霜”不是白发苍苍。

注意冯唐典故,冯唐解救魏尚,不是遣走冯唐这个人,而是什么时候能遇到冯唐这样的人。

表现渴望得到重用,表现献身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

“天狼”指西夏。

3.词语解释

狂:

擎:

千骑:

太守:

孙郎这里指:

尚:

霜:

会:

天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以自比,希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天狼”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以“狂”字统领全词,表现了词人举止、神态之“狂”。

B.“锦帽”等两句描绘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烘托词人豪迈气概。

C.“酒酣”等三句刻画了作者怀才不遇、借酒浇愁的愤懑委屈。

D.全词抒发词人渴望为国守卫边疆、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7(2分)西夏

8(2分)C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人以“____”借指自己。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1.孙郎(2分)2.C(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B.“亲射虎,看孙郎”理解时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

C.词的上片抒发作者的胸襟抱负,下片表达作者的爱国热情。

D.“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可解释为。

(2分)

1.(2分)C2.(2分)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天狼”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围绕“狂”字,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以表现自己高超的射雕技术。

B.本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在密州为官时和百姓们的和谐关系。

C.词中,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心情。

D.本词词风豪放,抒发了作者愿献身国家、立功边疆的满腔豪情。

1.(2分)指西夏(西北方的敌人、敌人)2.(2分)A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的“天狼”是指____________。

(2分)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2分)

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举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乃是渴望待到朝廷重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2分)原指天狼星,这里隐指入侵的西夏2.(2分)B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2.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既表现了出猎的场景之壮观,也表现了出猎者对朝廷的挑战。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借用典故表明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迫切心愿。

D.这首词通过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场面热烈,下片写请战,气概豪迈。

1、宋苏轼2、B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有一个字贯穿全篇,这个字是“”。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本首词的题目。

B.“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的是出猎的雄壮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早日赶走冯唐的迫切心情。

D.本首词借出猎之行,抒发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融叙事、抒情为一体。

1.(2分)狂2.(2分)C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黄”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感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1、黄犬(2分)2.D(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人以“____”借指自己。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1.孙郎(2分)2.C(2分)

蝶恋花

1.这首怀人词,围绕“春愁”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主人公是词人不是女子。

例题:

词中写出了以为凭栏远眺的女子形象。

2.上片写登高远望,春愁油然而生,下片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意坚。

3.危楼不是危险的楼,春愁点明时间。

无言的原因是没有人理解我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苦中求乐,但是却“无味”。

“伊”既是深爱的女子,也暗寓词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出了词人的情深意坚。

4.词语解释

伫:

危楼:

望极:

黯黯:

烟光:

会:

拟把:

疏狂:

强乐:

衣带渐宽:

伊既指又指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这首词巧妙地将_____________的落魄感受,同__________的绵绵情思融为一体。

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伫倚危楼风细细”暗示抒情主人公甘愿立足险境,长久凭栏,体现其怀想之深。

B、“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优美、诗意的黄昏春望图。

C、“衣带渐宽”二句,揭示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道破春愁难遣的真正原因。

D、这是一首表达词人伤春惜春情感的词作。

7漂泊异乡(倦游思归)怀恋伊人(意中人)(1+1分)

8C(2分)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词中“烟光”的意思是_______。

(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2分)

A、“伫倚危楼风细细”是说主人公长时间依靠在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的栏杆上。

B、“无言谁会凭阑意”指主人公没有遇上熟识的人说话,所以没人理解他登高望远的心情。

C、“强乐还无味”写出主人公勉强欢笑但仍抑制不住愁绪,更写出“春愁”的缠绵执着。

D、“衣带渐宽‘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因为“春愁”的折磨而痛苦、无奈的心情。

1.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2分)2.C(2分)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这首词主要围绕“”字展开。

(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伫倚”句写出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下片“拟把”句写出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1.愁(2分)2.D(2分)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次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

1.(2分)词人思恋的女子词人的人生目标与理想2.(2分)B

 

如梦令

1.表达词人情感:

自己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感慨自己的青春易逝。

季节是春末夏初。

2.雨疏风骤:

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骤是急猛,不是突然

3.试字写出关心花事又害怕听到花落,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

4.却写出了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察觉,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回答后感到疑惑不解。

5、词语解释

雨疏风骤:

浓睡:

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项是______(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酣睡8、B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咋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词中“绿肥红瘦”是指(2分)

2.下面对这首小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昨夜的风来得突然,还稀稀落落的下起了雨。

该句交代了担忧园中海棠的原因。

B.“试问卷帘人”中“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C.“却道海棠依旧”中“却”字,既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对海棠的担忧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惊喜及怀疑,又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心思,回答时的漫不经心。

D.小令写法别致,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意境层层叠进,表达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

1.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2分) 2.A(2分)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咋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分)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1.(2分)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2分)B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咋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诗句“绿肥红瘦”中“绿”和“红”分别是指__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春末夏初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的景色特点。

B.“浓睡不消残酒”写出了诗人第二天早上酒还没全醒。

C.这首词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地写出了诗人和卷帘人对话的内容。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爱春惜花、对美好事物和年华逝去的怜惜之情。

1.(2分)叶和花2.(2分)A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咋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委婉地表达了的情感。

(2分)

2.对这首词的赏析判断有误的是()(2分)

A.这首小令记叙了一夜风雨后,词人酒醒来仍惦记着海棠花,并告诉侍女,海棠应是绿肥红瘦。

B.词中的“疏”“骤”“肥”“瘦”等字都用得十分生动。

C.这首词的风格非常豪放,因此,作者是这一派词人的代表。

D.这首词反映的是词人怡然自乐的心境,也有爱花、惜春、感叹韶华正逝的心情。

1.对美好的事物、年华消逝的惋惜(2分)2.C(2分)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咋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昨夜雨疏风骤”写出了昨夜雨大风急。

B、“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C、这首词通篇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构思巧妙。

D、全词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字里行间流出作者的伤感情绪。

1、绿叶繁盛,红花凋零(大致意思对即可)2、D

浣溪沙

【重点导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导析:

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

所包

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典例的思考与解决问题】

作者在作品中将哪些事物进行了“新”、“旧”的对比?

以此来说明什么?

上阕中天气、亭台依旧,酒是新酒,歌是新词,这一“旧”一“新”,物是人非的感慨恰恰说明了人生无常,岁月

嬗变。

【写作特色】

词作清丽疏淡,工巧含蓄,表现了晏词的风格特点。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采桑子

【重点导析】

一般人都会欣赏那万紫千红、似锦如绣的繁花,可欧阳修为何认为“群芳过后”、“狼籍残红”、“飞絮潆潆”中西湖却依然美好?

导析:

欧阳修的仕途是极其曲折坎坷的,但他不是消极沉沦,而是以一种赏玩、驱遣的豪兴来对待他一生屡

遭诋毁贬谪的不幸。

而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品格才能使他发出“群芳过后西湖好”的喟叹,因为这种美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的,这是经历了人生五味后的体悟,是失落中的惆怅,是寂寞中的迷茫。

【典例的思考与解决问题】

如何理解下阕中的“春空”?

一般而言,对“空”的觉悟和认识,体现了人生较高层次的修养。

佛家讲的“空”,是指从有到无,由盛转衰,

而欧阳修还要暂且收拾起那份伤春的彻悟,从容若定地“垂下帘栊”,以新的心境转而欣赏起那“双燕归来细雨

中”的另一番情趣。

【写作特色】

这首词从“西湖好”领起,写暮春凭栏观湖,笔调轻快活泼,色彩浓淡相宜,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颖州西湖的深

深的热爱之情,而且也体现出他别具慧眼的审美观点。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默写《浣溪沙》这首词。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的词的艺术风格是________。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4.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参考答案】

1.略

2.浣溪沙晏殊闲雅工丽

3.叹年华流逝,人生无奈。

4.略

三、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默写《采桑子》这首词。

2.这首词的作者是,号。

他在《醉翁亭记》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一”。

3.上阕描写了的景象,作者却赞赏西湖“好”,到底好在哪儿呢?

【参考答案】

1.略

2.欧阳修醉翁在乎山水之间也

3.西湖暮春残败略

卜算子

【重点导析】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导析: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比情,在写法上与《汉乐府·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邪》写道: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些设想一

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而“水休”才“恨已”同样如此,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典例的思考与解决问题】

结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令作品中的感情得到了深化与升华,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我心”即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

爱的心灵却一脉相通;当单方面的相思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在心灵上便得到了慰藉与滋润。

【写作特色】

这首词写得很有特色,一是构思新巧。

词人以江水喻恋情,滔滔不绝,天长地久。

以源远流长的长江连接相思的双方,空间距离之辽远、彼此思念之绵长,尽在不言之中。

没有花间月下的缠绵悱恻,双方的情感融入滔滔江水,是那么的清醇、真挚。

只要两地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恋情便永远不会衰歇。

二是语言朴素,有鲜明的民歌风味,且以淡语写情语,更加厦映出感情的真挚,富有民歌清新隽永之风味。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5-1117)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

沧州无棣(今属河北山东省庆云县)人。

哲宗元佑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元佑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

后遇赦复官,晚年就卜居其地。

李之仪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毛晋《姑溪词跋》)。

他很注意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

一、阅读《卜算子》完成练习。

1.默写《卜算子》。

2.“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的含义是:

3.词人主张写词“妙见于卒章,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就这首词说一说你的理解。

4.词句中以江水为爱情寄托,请另举写江水的诗词句,并说明表达的情感。

(1)

(2)(3)

【参考答案】

1.略

2.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3.略

4.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以江水歌颂友谊。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比喻无尽的哀愁。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江水抒发自己的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