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054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

《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隋唐 整理资料.docx

中国文学史隋唐整理资料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史的起讫

隋唐五代十国宋

581618  907  960

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说

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

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古文有很大发展。

词、传奇是新文体。

唐代的诗歌

数量众多艺术精湛题材全面影响广泛作家、作品数量众多

艺术精湛

从风格(流派)看,诸如飘逸、沉郁、清雅、精致、真率、俊爽、悲壮、超凡、平易、奇峭、精深、婉丽等等,形成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就诗歌的体裁而言,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

题材内容全面

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忠奸、战争胜负、宫廷歌舞、民间渔樵耕织、山河景物、田园风光、琴技棋艺、书法画境。

诗歌几乎成为唐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唐人则把诗歌的各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唐代的散文

散文代替骈文占据文坛的主要地位,标志着散文在唐代的巨大发展。

唐文的基本特点:

其一,富于变化,风格多样

其二,更务实切用,贴近政治

古文运动开创了古典散文发展的新时代。

古文运动:

唐贞元至元和年间,在韩愈、柳宗元和一大批作家的大力支持下,掀起了一场影响广泛的散文革新运动,文学史上称为“古文运动”。

唐代的小说

内容描写现实生活

艺术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

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开始进入成熟时代。

唐五代词等

词产生于唐代的一种新文体。

变文是一种讲唱佛经故事以宣传佛教的通俗文学形式,同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后来产生了讲唱历史故事和时事的变文。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社会原因政治统一文学自身发展魏晋南北朝,独立自觉发展

经济发达南北文风的合流

思想开放

文人影响文人心态

文人生活

政治上,以科举取士替代魏晋六朝的九品中正制。

经济上,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兼容并蓄。

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和积极吸收

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

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唐人恢弘的

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绘画(题材、诗画技艺的互渗)、雕塑、音乐(与词的产生)、书法、舞蹈(对诗歌题材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发展,并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文人影响

文人心态:

自豪感、自信心,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

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文人生活丰富: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贬谪生活。

文学的自身发展

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走上独立自觉发展的道路,文学的审美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

内容上:

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色彩,注重个人情志的抒发。

形式上:

对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为唐代近体律诗的定型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表现题材领域的扩大:

魏晋六朝时期,诗歌题材有很大的开拓,从而为唐诗提供了可供驰骋的巨大发展空间。

南北文风的合流

唐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对立。

南北文化开始交融互渗,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唐代文人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有兼容包举的魄力和胆识,又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

唐代诗歌

唐诗的发展,大致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但关于这几个阶段的断限则历来不尽相同,所谓断限只能是相对的、大致的。

初唐

前期:

诗坛主流仍是齐梁诗风。

题材上宫体诗仍居于主流。

代表诗人:

宫廷诗人(虞世南、上官仪),能独具一格的是在野诗人王绩。

后期:

初唐四杰、陈子昂先后登上文坛,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唐诗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

同时,以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对声律的定型及发展作出了贡献。

2、盛唐

盛唐诗歌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璀璨晶莹,美不胜收。

其标志有四:

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开创出一代新风;出现了李白、杜甫两颗诗坛巨星(被誉为“双子星座”)。

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盛唐之音)

李、杜

李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风豪放飘逸;

杜甫,集大成的诗人,且有继往开来之功,诗风沉郁顿挫。

3、中唐(中兴期)

前期:

诗歌发展处于低潮。

代表诗人有:

“大历十才子”、山水诗人:

刘长卿、韦应物、

边塞诗人:

李益等,现实主义诗人:

元结、顾况。

后期:

诗人、流派众多,呈中兴之势。

元白诗派:

诗风平易浅近,元稹,白居易

韩孟诗派:

诗风奇崛险怪。

韩愈,孟郊!

独具个性的诗人:

李贺、刘禹锡、柳宗元(“刘柳”)

4、晚唐

诗歌发展总体趋于衰落,但仍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

“小李杜”:

杜牧、李商隐

唐末现实主义诗人: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唐代散文

初盛唐:

骈文仍居统治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变化。

中唐:

“古文运动”兴起,有力打击了骈文,出现了韩、柳两位散文大家,创作了大批优秀之作。

晚唐:

散文发展趋于衰落,骈文有复燃之势。

唐代小说(唐传奇)

唐代小说相对魏晋六朝,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已是文人有意识的小说创作,“标志着小说发展的一大变迁”(鲁迅),对后世影响极大。

初盛唐:

初始期,小说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

中唐:

繁荣期,佳作竟出。

(量多质高)

晚唐:

衰落期,数量虽不少,但质量不高。

唐五代词

初盛唐:

处于民间词阶段

中唐:

文人词出现,词开始自民间步入文坛。

晚唐:

依声填词已形成风气,并出现了一位以词名世的大家:

温庭筠

五代时期:

词体呈现片面的繁荣。

出现了两大词坛:

西蜀词坛:

以花间派为主,代表词人:

韦庄

南唐词坛:

代表词人:

李璟、李煜、冯延巳

第二讲隋及初唐诗歌

隋代诗歌

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初唐诗坛

初唐中心任务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初唐前五十年:

宫廷诗的时代

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宫廷作家群,而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

在野诗人王绩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初唐后五十年:

建立唐诗风范

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

初唐宫廷诗和律诗的完成

上官体

杜审言与“沈宋”及律诗的定型

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

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其诗是唐诗格律化的重要步骤,是从齐梁到“沈宋”的过渡。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上官仪”与“上官体”

上官仪(616?

-664),字游韶。

贞观初进士,太宗时曾任秘书郎,高宗时官至东西台三品,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因建议高宗废武后,得罪武则天,被诬构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下狱死。

太宗对其文才颇欣赏。

上官仪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杜审言与“沈宋”及律诗的定型

杜审言

文章四友:

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杜审言最擅长五律,侧重对律诗内容格调的探索。

代表作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沈宋与格律定型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他们是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杜、李、沈、宋等人又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

诗的种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

古体诗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今体诗,又称近体诗。

今体诗以律诗为代表,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

⒈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5个字,全诗8句共40个字。

⒉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7个字,全诗8句共56个字。

律诗的特点

①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个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②押平声韵。

③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④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

⒈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5个字,全诗4句共20个字。

⒉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7个字,全诗4句共28个字。

王绩和初唐四杰

王绩

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

王绩(585¡ª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虽然仕途屡遭挫折,一生三仕三隐,但终老仍恨恨不已。

现存《王无功文集》五卷。

《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

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四杰”的诗歌题材

(1)边塞诗其悲壮苍凉的风格,开了边塞诗派的先河。

(2)羁旅赠别诗这类事体验既深,情意又浓,吟咏自能真切感人。

(3)感怀述志诗

(4)咏史、咏物诗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杰”的贡献

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转变了初唐诗风

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生平与思想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

陈子昂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释等多种成分。

但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关心现实、忧国忧民的精神,始终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

这是他从事文学革新的动力和思想基础。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

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

要求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统一,诗歌必须同时具有内容美,语言美和声律美。

陈子昂的创作实践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艺术特点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长短参差的句法。

在句式上采用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种长短参差的句式造成了音节的相应变化,抑扬相间,声情相应,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的地位和影响

1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忠实地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主张。

他的诗一扫齐梁以来诗歌的华靡纤弱之风,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2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极其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后李白、殷璠提倡风骨,杜甫、白居易重视风雅比兴,都可以说是陈子昂诗论的发展和深化。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张若虚生平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都。

张若虚作品

《全唐诗》仅存张若虚诗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抒写闺中少妇春思之情,尚未脱尽齐梁诗的脂粉气息。

从立意到遣词,都缺少创新。

而另一首《春江花月夜》七言歌行却是千载传颂的杰作,并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

《春江花月夜》

为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是吴地民歌。

张若虚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诗中抒写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纯真而深沉,完全消除了宫体诗那种“猎艳”的低级趣味,表现出一种净美、纯洁的格调。

诗歌意境

意境优美含蓄。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全诗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的画卷。

这幅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艺术特色

构思新颖巧妙,结构自然谨严。

章法井然有序,句式变化多样,前后呼应,结构浑然一体。

景、情、理的水乳交融。

多视角写景,且以“月”为中心。

多层次抒情。

对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语言清丽优美,韵律宛转悠扬。

初唐文坛完成了诗歌从齐梁向盛唐的过渡。

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形式方面:

上官仪和“沈宋”。

内容方面:

王绩《野望》开田园诗之先河。

“四杰”拓宽创作领域并倡导诗文革新。

陈子昂提出比兴风骨要求,引领时代。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诗歌

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帝国的黄金时代(开、天盛世),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呈现出空前的光辉灿烂的局面。

盛唐诗歌,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艺术时代,堪与古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媲美,创造了世界诗歌史上再难企及的典范。

盛唐诗有力度,有深度,有风度,是标准的唐音。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提出来的。

人们以“盛唐气象”赞美这个时代的诗歌所达到的文采风流、恢弘壮阔、叹为观止的成就。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后世又称“王孟诗派”,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庶,文人士大夫有足够的条件漫游各地,或生活于农村,优游林下,寄情山水。

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

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不少文人受佛、道出世思想影响,喜欢清静,爱好自然。

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

山水诗和田园诗紧密结合,丰富诗歌的意境。

形神兼备,物我契合,诗意与画境的结合,对前代山水田园诗加以继承发展,扬长避短。

孟浩然

孟浩然思想

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同时也受到佛、道二家的思想影响。

前期的人生观,是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为主,后期则受佛老思想的浸染更深。

儒家的“独善”思想和释道的消极出世哲学,在晚年孟浩然的人生观中占了主要地位。

诗歌创作

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孟浩然描写山水行旅和隐逸生活,这一部分诗数量多,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最能代表孟浩然诗的风格——清幽淡雅(自然平淡)。

山水行旅诗

孟浩然善于对自然景物作出神入化的描写,他很少像李白那样运用惊人的夸张和瑰奇的幻想,也很少如王维那样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他往往只用素淡的语言,简洁地写出自己的直觉感受,似乎毫不着力,却富超妙自得之趣。

在这些诗中,诗人用笔简练,着墨轻淡,并不设色敷彩,却准确地捕捉住鲜活的景物意象,这是高明的白描艺术。

这种素朴清淡的白描手法,运用到极致,便臻于“清空”境地。

孟浩然的山水行旅诗虽以清幽淡雅或清空闲远为主要艺术风格,但亦有雄浑、壮逸之作。

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艺术特色

⒈写景生动,气势强劲,对仗工整,写景宏阔,表达诗人开阔的胸襟。

⒉结构上用“欲济”把前景与后面的抒情连结在一体,承上启下非常巧妙,绘景与述志、抒情相结合。

⒊语言精于锤炼、传神,特别是写景,是孟浩然雄浑壮逸风格的一首代表作。

田园诗

孟浩然的田园诗数量远少于山水诗。

他把田园风光同自己的隐居生活融合起来,写得亲切、质朴、自然、平淡(受陶渊明的影响较大)。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过故人庄》,自然平淡中蕴藏着浓厚的情味、浓郁的诗意。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2.语淡而味浓。

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韵味。

语淡:

是指其诗语言浅易、叙述平直、意境冲淡高远。

味浓:

指的是他诗中有醇厚的情、质朴的人、高洁的趣、壮逸的气。

3.孟浩然的诗融合陶、谢特点,以白描的手法,清新自然的语言,将情致意兴与物象融为一体,形成清旷冲淡而又不乏壮逸之气的独特风格。

这是对盛唐山水田园诗做出的独特贡献。

孟浩然的诗的缺点

一是题材较窄,内容不够丰富;

二是不能兼擅众体,仅工五言,形式单调。

第三节王维

生平和思想

王维(701—762),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创作分期

王维的一生以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有政治热情。

有儒家用时济世之志,锐意进取,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

后期消极避世,隐逸山林。

张九龄被排挤,成为唐代政局的重大变故,也是王维思想的转折点。

仕途受挫、理想落空后,奉佛修禅的思想日见滋长。

安史乱后,他名节既亏,又思报赦宥之恩。

职位越高,对于自己的行为越感愧疚,于是思想更为消沉。

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

王维的诗歌创作

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潮,充满济世之志,儒家思想占主导,写下不少边塞诗和涉及时政的诗作,风格热烈、豪放。

后期政治热情减退,佛教思想占主导,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

王维的诗歌按其题材划分,可大致分为四类:

意趣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边塞诗

这部分诗歌多作于前期,感染着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积极进取,乐观热情,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多用七言歌行体,笔意酣畅,意境雄浑,音调铿锵,颇有盛唐气象。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赠别、思亲、怀友的抒情诗

他擅长用绝句短小的形式,抒发悠长的情思,且各具机杼。

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和有余不尽的韵致。

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政治感遇诗

有《寓言》其一、《息夫人》、《偶然作》其五等。

山水田园诗

奠定他在文学史上重要地位《山居秋暝》、《终南山》、《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

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的不同。

由于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早期山水田园诗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

这同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的开元盛世是一致的。

如《华岳》、《终南山》、《汉江临泛》。

后期山水田园诗

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愉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如《山居秋暝》、《渭川田家》和《辋川集》中的绝句等。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的艺术特色

诗描绘了山村秋日傍晚的恬美景色,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意趣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诗中充满着诗情画意。

诗中有画(诗、画、乐三者的交融)。

动静相衬、视听结合,构成一幅画面。

对仗工整,句式富于变化,倒装句型的运用。

语言生动、凝炼,而又自然流畅,朴素无华。

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

1.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

色彩美:

善于运用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等绘画语言来抒情达意。

线条美:

吸取了绘画线条勾勒的技法入诗。

《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

将绘画中“经营位置”之法运用于诗,将空间并列的各种景物按照远近、高低、大小加以巧妙的布置,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音乐美:

善于捕捉一般人难以觉察的大自然的音响、声息,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2.具有诗情、画意、音乐美,富有禅趣。

追求寂静的境界。

3.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第四讲盛唐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

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1.唐代从建立开始,长期而频繁的战争,必然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引起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和全社会的重视。

边塞生活自然成为唐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

2.盛唐朝气蓬勃的时代风尚和崇尚勇武的社会心理,投笔从戎、走向边关,以战功谋取官职,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

边塞生活和个人的体念,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兴盛。

一些读书人游历边塞,充实了诗歌内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章。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貌,创造了激昂高扬、雄健奔放、遒劲开阔的艺术境界,显示了具有阳刚之气的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题材广阔,意象宏阔,基调昂扬,体裁兼善

高适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高适的诗歌创作

边塞

高适有三次出塞经历。

他的边塞诗洋溢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充满着慷慨奋发的时代精神。

抒发了他报国立功的志向;仕途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不平;揭露军中的一些弊端,歌颂了士卒的战斗豪情。

还有一些诗篇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风尚和习俗。

艺术特色

扩大了乐府旧题的表现范围,加大了诗歌的内容涵量。

议论手法的运用。

善于对比(将士对比、苦乐对比、今昔对比)。

反映生活现实、同情民生疾苦之作

酬赠、送别之作

这类诗与其边塞诗有相近的格调。

如《别董大》。

高适诗歌的风格特点:

(1)沉雄悲壮

(2)“多胸臆语”、“尚质主理”

他的抒情诗以胸臆语抒慷慨之气,多用赋法,较少比兴,状景写人,也常用大笔濡染,较少精雕细刻。

岑参

岑参:

两度出塞

岑参的诗歌创作

一是出塞以前的早期创作,大多作于隐居于嵩阳、颖阳以及往来京洛间。

第二个阶段是两次出塞时期,其诗以边塞诗为主,诗中着重表现的是西北边陲奇异的景色,以及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

在岑参的诗歌中,边塞诗写得最有特色,代表了诗歌的最高成就。

1描绘西域边疆雄奇壮丽的风光。

2歌颂大唐帝国的赫赫军威,赞扬将士克敌制胜的爱国精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3表现西域的风土人情,反映胡汉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4表现乡思边愁(这类诗写得格外深挚真切)。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

一是丰富的想象

二是大胆的夸张

三是多变的节奏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