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9864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docx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

绪论:

《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全名《金匮要略方论》,由林亿等人进行校订,原著前22篇计原文398条,包括40多种疾病;共载方205首,用药155味。

《金匮要略》重视整体。

以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

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2)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3)

问曰:

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1)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5)

注:

以下需要背诵的条文若含证治均要全面掌握其病机、主症、治法、方药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14)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1)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22)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3)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24)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

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5)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10)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1)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12)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

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1】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02】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08】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10】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本篇在治疗上重视补益脾肾二脏;在治法上侧重甘温扶阳。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02】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03】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3】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14】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15】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17】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18】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0】(麦门冬:

半夏=7:

1)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6】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13】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14】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师曰: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1】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

【3】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

【4】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7】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5】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9】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3)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9)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2)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11)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13)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10)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14)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15)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18)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7)

肾着条文熟悉,要求掌握主症、治法、方药。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脉偏弦者,饮也。

(12)

问曰:

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

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1)

问曰:

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2)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16)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17)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31)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18)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23)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25)(泽泻五两,泽泻:

白术=5:

2)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30)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2)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3)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

(10)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师曰:

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1)

问曰:

病有血分水分,何也?

师曰:

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

何以故?

去水,其经自下。

(20)

师曰: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18)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加芍药。

(22)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23)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越婢加术汤主之(5)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24)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1)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8)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16)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13)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19)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18)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14)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17)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15)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16)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5)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16)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10)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12)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20)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21)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3)

妇人怀妊,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5)

师曰: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

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4)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9)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10)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1)

产后腹中㽲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4)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5)

师曰:

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

亦主经水不利。

(6)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

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7)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

(8)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5)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6)

问曰: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师曰:

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

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9)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12)

名词解释

客气邪风:

泛指外来致病因素。

五邪中人:

指风、寒、雾、湿、宿食五种病邪侵入人体。

下利清谷:

泻下清稀,完固不化。

狐惑病:

是湿热虫毒所致,以前后二阴溃疡为特征,分为狐病和惑病。

百脉一宗:

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百脉:

泛指全身的血脉;宗:

本也。

历节病:

表现为疼痛遍历关节,甚则肿胀变形,其发病除正气亏虚外,还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密切联系。

喎僻不遂:

即口眼喎斜,不能随意运动。

目如脱状:

形容两目胀突,如将脱出的样子,是呼吸困难患者常见的症状。

阳微阴弦: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

胁下逆抢心:

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胠:

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肝着:

指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的病症。

少妇如扇:

形容少腹恶寒,犹如风吹状

胞阻:

指妊娠下血伴腹痛的病症

郁冒:

头昏眼花,郁闷不舒

梅核气:

妇人自觉咽中有物哽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饮食吞咽一般无碍,还可伴有胸闷叹息等症。

脏躁:

因脏阴不足,虚热躁扰所致。

一般表现为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还常伴有心烦失眠,情绪易于波动等。

风湿历节和寒湿历节鉴别书P72

证型

病机

症状

治法

主方

风湿历节

风寒湿痹阻日久渐次化热伤阴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祛风利湿,

温经散寒,

清热养阴

桂枝芍药知母汤

寒湿历节

寒湿痹阻

关节剧痛,痛处固定不移,不可屈伸,遇寒则剧,得温痛减

温经散寒,

除湿宣痹

乌头汤

虚寒和实热性腹满的鉴别要点书P118

要点

虚寒证

实热证

主症

腹部胀满时减,复如故

腹部胀满无已时

舌诊

舌质淡,多齿痕,苔薄白

舌质红,苔黄厚

脉诊

脉细虚弦迟

脉滑数

腹诊

按之不通,喜温喜按

按之痛,拒按

病机

脾胃虚寒,气机阻滞

实邪积滞胃肠,气机闭塞

治法

温中

寒下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表书P148

证名

病位

病机

主要症状

痰饮

胃肠

脾阳虚弱,

水谷不化,

饮留胃肠

素盛今瘦,肠间沥沥声,胸胁支满,目眩,短气,脐下悸,吐涎沫

悬饮

胁下

饮停胁下,肝肺气机不利,升降失常,饮气相搏

咳唾,胁下引痛

溢饮

四肢、肌表

饮溢四肢、肌表,阻遏卫阳,肌腠闭塞

当汗出不汗出,发热恶寒,身热疼重

支饮

胸膈

饮停胸膈,

凌心射肺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冒眩,心下悸,腹满

 

溢饮中大小青龙汤的鉴别

类别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病因病机

风寒外束,肺失通调,饮溢四肢肌表

证候特点

外寒内热,表证重

外寒内饮,表证轻

脉证

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重,咳嗽气喘

口渴烦躁,舌苔薄黄,脉浮紧

痰稀色白量多,胸脘痞闷,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疗

皆可发汗散饮,用药皆有麻黄,桂枝,甘草

解表散寒,清热除烦

发汗解表,散寒化饮

 

水气病的分类、病机、脉证归纳表书p188

分类

病机

脉症

风水

风邪袭表,肺失通调

脉浮,恶风,骨节疼痛,面目肿,迅速遍及全身

皮水

肺失通调,脾失健运

脉浮,不恶风,四肢肿,按之凹陷,腹如鼓

正水

脾肾阳虚,水湿泛溢

脉沉迟,腹满而喘(身肿)

石水

阳虚寒凝,结于下焦

脉沉,腹满不喘(身肿)

防己黄芪汤用于风湿表虚证与风水表气虚证的异同P195

不同点:

风湿表虚

病机:

表虚卫外不固,感受风湿之邪

主症:

发热,身重,肌肉、骨节疼烦

风水表虚

病机:

表虚卫外不固,风邪外袭,肺失通调,水湿泛溢肌表

主症:

头面及四肢肿大,按之凹陷

相同点:

此二条风水(湿)皆停聚于人体肌表,且同兼表气虚,水湿二者本属同类,即病机均可见风湿(水)在表,兼表气虚,症状均可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治疗用防己黄芪汤既可益气固表,又可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产后腹痛证治鉴别表书P300

病机

症状

治法

方剂

血虚内寒

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

养血补虚,温中散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

气血郁滞

腹胀痛,心烦胸满不得卧

行气散结,和血止痛

枳实芍药散

瘀血内结

腹部刺痛拒按,或有硬块

破血逐瘀止痛

下瘀血汤

瘀血兼胃实

少腹坚痛,发热烦躁,日晡剧,便秘,食则谵语,脉微实

攻下瘀热

大承气汤

妊娠腹痛的比较书P286

证名

主要脉证

病机

治法

附子汤证

腹痛恶寒,少腹如扇,其胎愈胀,脉弦,发热

肾阳不足,阴寒内盛

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当归芍药散证

腹拘急,绵绵而痛,伴头昏,面唇少华,或肢肿,小便不利

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

养血调肝,健脾渗湿

胶艾汤

下血伴腹痛,所下之血色多浅淡,或黯淡,质清稀,常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体倦等。

冲任虚寒,阴血不能内守

调补冲任,固经安胎

小半夏汤证,半夏干姜散证,生姜半夏汤证的异同P246

方证

小半夏汤证

干姜半夏散证

生姜半夏汤证

三方皆由生姜,半夏两味药组成,皆有寒饮内停,皆可散寒化饮,和胃降逆。

病机

寒饮停胃,胃失和降

中阳不足,寒饮内盛

寒饮搏结胸胃,气机郁闭

主症

呕吐,谷不得下,心下痞,口淡不渴,舌质淡,脉缓滑等

干呕,吐逆,吐涎沫,口淡不渴,胃脘冷痛,得热痛减,倦怠畏寒,舌质淡胖

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胸烦闷不适,有无可奈何之感

治法

散寒化饮,和胃降逆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散寒化饮,舒展气机

方药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重用半夏为君,佐以生姜,重在化饮降逆,可知其病证以饮为主,偏于标实。

半夏干姜等分,温中散寒与化饮降逆并重,标本兼顾。

生姜汁一升,半夏半升,重用生姜汁为君,佐以半夏,重在辛开散结,舒展气机,可知气机郁闭是该病证的主要矛盾

胎动不安的比较P290

证名

主要脉证

病机

治法

附子汤证

胎动不安,腹痛恶寒,少腹如扇,其胎愈胀,脉弦,发热

肾阳不足,阴寒内盛

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当归芍药散证

胎动不安,腹拘急,绵绵而痛,伴头昏,面唇少华,或肢肿,小便不利

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

养血调肝,健脾渗湿

胶艾汤

胎动不安,下血伴腹痛,所下之血色多浅淡,或黯淡,质清稀,常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体倦等。

冲任虚寒,阴血不能内守

调补冲任,固经安胎

当归散

体形偏瘦,胎动不安伴有神疲体倦,口干口苦,纳少等血虚湿热症状

血虚湿热

养血健脾,清热除湿,重在补血安胎

白术散

体型肥胖,胎动不安或下血,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溏等脾虚寒湿症状

脾虚寒湿

温中除湿,健脾安胎,重在健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