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9630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docx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初中上学期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

安徽省定远县五中【精品】上学期9月份八年级上册历史检测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邓世昌

2.“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所以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抵抗,仍然挽救不了中国战败的命运。

”这段文字表述的是()

A.鸦片贸易的危害B.虎门销烟的背景

C.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D.《南京条约》的影响

3.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攻占天津,进攻北京

C.与清政府勾结,镇压太平天国D.攻占圆明园,掠夺金银珠宝

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

请问这座城市是

A.北平B.南京C.武汉D.台湾

5.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

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

下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侵略军的暴行是()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6.在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

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D.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7.在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下面哪个条约的内容?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D.《虎门条约》

8.担任钦差大臣与俄国举行谈判,收回伊犁的是()

A.左宗棠B.李鸿章C.曾纪泽D.张之洞

9.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全仗”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块浮雕。

“浮雕中的英雄们”正在进行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雅克萨反击战

C.鸦片战争

D.虎门销烟

11.“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该出现在()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2.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B.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地区

C.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13.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战争

B.都是因鸦片输入而引起的

C.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D.两次战争都是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14.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

“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定都天京C.金田起义D.《资政新篇》

15.19世纪40年代爆发的这场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

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中英《南京条约》中最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中国赔款2100万元

C.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

17.主张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的是

A.咸丰帝

B.洪秀全

C.洪仁玕

D.曾国藩

18.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义和团自身的落后性

C.清政府的出卖和利用D.八国联军的力量强大

19.宣布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出自()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天朝田亩制度》

20.(题文)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中有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综合题

2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民族的脊梁)

(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三个人物的主要事迹。

(民族的屈辱)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景。

请写出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

(民族的探索)

(3)这两个纲领在内容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2.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

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

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分别与哪几次侵华战争有关?

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简单叙述他的英雄事迹,并说说要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2)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些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23.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跳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上述三则材料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4)学习了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鸦片战争之前,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的信息可知,这是描述的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故选择C。

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乘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机,提出“修约”的要求,在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后,寻找借口于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其目的跟鸦片战争的是一样的,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4.B

【解析】根据题干“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的签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所以答案选B

点睛:

《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5.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进攻北京。

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洗劫过后,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A

【解析】A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不是《北京条约》,故选A;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C项甲午中日战争中著名的战役有黄海海战;D项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7.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B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规定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天津条约》无割地款项;《虎门条约》无割地款项。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专题复习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时间、内容、影响。

8.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80年2月19日,清廷颁发上谕,任命大理寺少卿、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为出使俄国钦差大臣,收回了伊犁地区,C项符合题意。

1875年,清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4月,左宗棠进军新疆,于1877年12月击溃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粉碎了英、俄两国妄图通过支持和利用阿古柏变新疆为其殖民地的阴谋,A项不符合题意;李鸿章和张之洞与此事件无关联。

故答案选C。

9.A

【详解】

本题以鸦片战争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理解与认识,题干中“全仗”即由英国独立发动的侵略战争,题干中“半仗”指的是“和其他列强合伙”,分析备选项C由日本发动,而A由英国独立发动的战争,B是英法联合发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国是其中之一,故选A。

10.D

【解析】根据题干的浮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的虎门当众销毁鸦片,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所以答案选择D。

1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咸丰帝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在位皇帝,“花园”指的是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从天津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

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

抢不走的东西就砸碎。

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故选B。

12.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天津条约》,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不是长江上游地区。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四个选项,我们可看出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战争,所以答案是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4.A

【详解】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

主要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废除封建买卖婚姻。

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故A项符合题意;BCD都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排除。

15.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项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40年;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56年;C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1894年;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00年。

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6.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发动鸦片战争,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打开这个的大门,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中英《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最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B

【解析】

依据题干“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结合课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B符合题意;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弃北京逃跑,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A不合题意;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C与题意无关;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与题意无关。

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8.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落后性,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或纲领指导革命斗争,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B正确;ACD是义和团失败的客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B。

19.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退订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A。

21.

(1)图1: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图2:

关天培在保卫虎门炮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图3:

陈化成在保卫吴淞的战斗中牺牲。

(2)图4:

《南京条约》。

内容:

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图5:

《天津条约》。

内容: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3)《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平均社会财富。

《资政新篇》:

提出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图1: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图2:

关天培在保卫虎门炮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图3:

陈化成在保卫吴淞的战斗中牺牲。

(2)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图5是《天津条约》签订的情景。

《天津条约》规定: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3)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平均社会财富。

《资政新篇》:

提出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点睛:

依据图片信息联系所学解答问题。

对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找出异同点。

22.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民族主义精神

(2)第一次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

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可以“借师助剿”,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乱。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可知,两则材料分别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

(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

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可以“借师助剿”,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乱。

23.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顺序不能颠倒,否则不给分。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顺序不能颠倒,否则不给分。

(3)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落后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和“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条款出自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依据材料二中开放的通商口岸“重庆、苏州、杭州、沙市”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签署的内容。

依据材料三中的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出自1901年中国同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

因此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是战败,签订了屈辱的条约。

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启示我们:

落后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