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9587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docx

2技术要求光纤机械式接续子

中国电信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

技术要求

目录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名词术语和缩略语1

3.1名词术语1

3.2缩略语1

4接续子的分类2

5接续子的一般要求2

5.1外观要求2

5.2尺寸要求2

5.3接续子组装要求2

5.4工作环境要求2

5.5材料要求2

5.6固定要求3

6接续子的性能要求3

6.1光学性能要求3

6.2环境性能要求3

6.3机械性能要求3

7测试标准及方法4

7.1外观和尺寸检查4

7.2测量和试验条件4

7.3插入损耗测量5

7.4回波损耗测量5

7.5高温5

7.6低温6

7.7温度循环6

7.8湿热7

7.9盐雾7

7.10浸水8

7.11可重复组装性8

7.12振动(正弦)8

7.13跌落9

7.14抗拉9

7.15扭转10

7.16压扁11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1

8.1标志11

8.2包装12

8.3运输12

8.4贮存12

1

前言

本标准按照《中国电信技术标准编写指南》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中国电信ODN技术要求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电信无源光分路器技术要求

(2)中国电信光总配线架技术要求

(3)中国电信光纤配线架技术要求

(4)中国电信局内调度光缆技术要求

(5)中国电信接入层光缆技术要求

(6)中国电信用户引入蝶形光缆技术要求

(7)中国电信光缆接头盒技术要求

(8)中国电信光缆分纤盒技术要求

(9)中国电信光缆分光分纤盒技术要求

(10)中国电信光缆交接箱技术要求

(11)中国电信适配器技术要求

(12)中国电信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要求

(13)中国电信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技术要求

(14)中国电信信息插座技术要求

本标准参考TelcordiaGR-1081-CORE(1995)《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的一般要求》、《YD/TXXXXX通信用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并结合中国电信需求、国内外光纤机械式接续子实际情况和国外运营商同类产品的技术规范编写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中国电信光纤机械式接续子技术要求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又叫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俗称光纤冷接子,以下简称接续子)的分类、一般要求、性能要求、测试标准及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单芯单模光纤机械式接续子系列产品。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企业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企业技术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2324.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第1部分:

总规范

GB/T2421.1-2008

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YD/T629.1-1993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传输功率监测法

YD/T694-2004

总配线架

YD/T1117-2001

全光纤型分支器件技术条件

YD/T1272.1-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1部分:

LC型

YD/T1272.3-2005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

SC型

YD/T1636-2007

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

YD/T1997-2009

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

YD/T××××-20××

光纤活动连接器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YD/T××××-20××

通信用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器

13 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13.1 名词术语

13.1.1 光纤机械式接续子Opticalfibermechanicalsplice

以非熔接的机械方式通过光耦合实现光纤或光缆固定接续的一套装置,按连接的纤芯数量分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和多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

13.1.2 单芯光纤机械式接续子SingleOpticalfibermechanicalsplice

连接两根单芯光纤的光纤机械式接续子。

1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FTTH

FiberToTheHome

光纤到户

ODN

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

光分配网络

14 接续子的分类

按接续的光纤或光缆可分为如下2种类型:

a)光纤型:

在0.25mm预涂覆光纤或0.9mm紧套光纤上接续的接续子;

b)光缆型:

在光缆护套上接续的接续子,光缆类型包括尺寸为2.0mm×3.0mm蝶形引入光缆、Φ2.0mm和Φ3.0mm圆形光缆或其它尺寸的光缆。

15 接续子的一般要求

15.1 外观要求

接续子应形状规整,金属件表面光洁,镀(涂)颜色均匀,无明显差异,无划伤、锈蚀、起皮;塑胶件无明显色差,表面无裂纹、划伤。

15.2 尺寸要求

15.2.1 长度

光纤型接续子长度≤50mm;

光缆型接续子长度≤110mm。

15.2.2 截面

光纤型接续子截面尺寸宽≤4.2mm,高≤6mm;

光缆型接续子截面尺寸宽≤10mm,高≤10mm。

15.3 接续子组装要求

15.3.1 平均组装时间

接续子的平均组装时间,是指具有一般熟练程度的操作员将若干个样品从开剥光纤或光缆到测试确认组装成功所需的总时间,除以组装合格的样品数,而得到单个器件组装所需要的平均组装时间。

对于接续子,平均组装时间应在5分钟以内。

15.3.2 组装成功率

接续子的一次性组装成功率应不低于95%(例如:

组装100个样品,最多允许5个样品组装失败)。

15.3.3 可重复组装性

接续子应具有可重复组装性,确保一次组装失败后可返工再次组装,并且重复组装时,接续子应方便开启。

重复组装是指开启已组装的接续子,按照组装程序重新制作光纤端面,重新组装接续子。

可重复组装应在5次以上。

15.4 工作环境要求

接续子的工作环境要求如下:

a)工作温度:

-40℃~+85℃;

b)贮存温度:

-40℃~+85℃;

c)相对湿度:

≤95%(+30℃时);

d)大气压力:

62kPa~106kPa。

15.5 材料要求

接续子所用材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a)接续子内部使用的折射率匹配材料的折射率需和纤芯相近,该材料应保证25年稳定可靠;

b)接续子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防腐蚀性能,如该材料无防腐蚀性能必须进行防腐蚀处理;

c)接续子所使用的金属材料在通过GB/T2324.17-1993标准的盐雾试验方法进行的48小时的盐雾试验后,外观不得有肉眼可见的锈斑;

d)接续子所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必须具有阻燃性,其阻燃性能应能通过YD694-2004第6.16条所规定的燃烧性能试验。

e)接续子使用的所有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稳定,并与光纤的外护套及所安装使用的环境材料相容。

15.6 固定要求

接续子能够满足在分纤盒、终端盒、接头盒等接续分纤设备的牢固固定,允许直接固定或通过加装接续子保护盒等方式实现。

16 接续子的性能要求

16.1 光学性能要求

组装成功的接续子的光学性能在5.3中的工作环境要求下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单位为dB

接续子的光学性能要求

序号

检测项目

平均值

极限值

a

插入损耗

≤0.15

≤0.3

b

回波损耗

≥45

16.2 环境性能要求

接续子应满足表2中规定的环境性能试验要求,同时应满足表1的光学性能要求。

表2 

单位为dB

接续子的环境性能要求

序号

试验名称

试验条件

判定标准

插入损耗

变化量

外形变化

a

高温

+85℃,96h

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

龟裂、松弛等现象

b

低温

-40℃,96h

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

龟裂、松弛等现象

c

温度

循环

(-40℃~+85℃)

21次循环,共168h

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

龟裂、松弛等现象

d

湿热

+75℃,95%,96h

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

龟裂、松弛等现象

e

盐雾

5%NaCl,+35℃,48h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脱落、腐蚀或松弛等现象

f

浸水

室温,自来水,168h

≤0.2

无变形、起泡、粗糙、

剥落等现象

注1:

具体试验条件和方法见7.3~7.10。

16.3 机械性能要求

接续子应满足表3中规定的机械性能试验要求,同时应满足表1的光学性能要求。

表3 

单位为dB

接续子的机械性能要求

序号

试验

名称

试验条件*

判定标准

插入损耗

变化量

试验后外形变化

a

可重复

组装性

组装次数:

5次

≤0.2

无机械损伤

b

振动

频率:

10-50Hz

扫频:

每分钟45次

振幅:

0.75mm单振幅

时间:

三个方向,各2小时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c

跌落

样品:

0.9mm光纤型和光缆型

高度:

距离试样头部1.5m

次数:

8次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d

抗拉

0.125mm裸纤4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25mm光纤型4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0.9mm光纤型10N,在线和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光缆型20N,在线和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光缆型30N,不在线监测光学性能;

时间:

2分钟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e

扭转

0.9mm光纤型1N;光缆型15N;

速率:

10次/分钟;

次数:

100次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

f

压扁

负荷量:

5N

负荷时间:

1min

≤0.2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脱落、松弛等现象。

注1:

可重复组装性测试项目对插损变化量主要考核劣化情况,要求插入损耗劣化量≤0.2,如果插损变优,满足要求。

注2:

具体试验条件和方法见7.11~7.16。

17 测试标准及方法

17.1 外观和尺寸检查

进行光学性能测量前,首先对接续子外观进行目测检查,应符合5.1的要求。

用游标卡尺测量,产品的尺寸应符合5.2的要求。

17.2 测量和试验条件

17.2.1 试验环境

如果没有指明试验环境要求,则表示测量在GB/T2421.1-2008中规定的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测量所用仪器仪表的精度均应符合要求,并进行定期校准。

17.2.2 试验光源和尾纤

接续子测量和试验采用LD光源,其峰值波长为1310nm/1550nm。

为消除包层模对测量的影响,在接光源插头尾纤上打上一个Φ30mm的小圈;光源的波长(谱线下限值)应大于截止波长。

17.2.3 试样

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和环境性能试验的试样均应是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测试合格的样品。

17.3 插入损耗测量

a)测量前应用无绒纤维纸对光纤进行擦拭清洁,必要时使用无水乙醇擦洗。

b)按图1测量插入损耗,记录该插入损耗IL0值。

图1 接入前插入损耗测试原理图

 

图2 接入后插入损耗测试原理图

c)按图2所示接入接续子后,测试插入损耗IL1值。

则接续子的插入损耗IL按下列公式计算:

IL=IL1-IL0(dB)┈┈┈┈┈┈┈┈┈┈┈┈┈┈┈┈┈┈┈┈┈┈┈┈┈┈┈┈┈

(1)

d)接续子的插入损耗应符合表1a中的要求。

注:

在对光纤进行端面切割时应保证光纤端面垂直。

17.4 回波损耗测量

按YD/T1272.3-2005中6.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指标应符合表1b的要求。

17.5 高温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高温测量:

a)条件

——温度:

+85℃;

——持续时间:

96h。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置于精度为±2℃的可恒温的烘箱里,温度为85℃,保持恒温96小时。

试验过程中,测试并记录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小时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2a的要求。

17.6 低温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低温测量:

a)条件

——温度:

-40℃;

——持续时间:

96h。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置于精度为±2℃的可恒温的冷冻箱里,温度为-40℃,保持恒温96小时。

试验过程中,测试并记录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小时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2b的要求。

17.7 温度循环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温度循环测量:

a)条件

——极限高温温度:

Ta=+85℃;

——极限低温温度:

Tb=-40℃;

——循环次数:

21次循环(1次循环8个小时),共168小时。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置于精度为±2℃的可恒温的高低温循环箱里。

按图3所示的温度变换曲线,从室温23℃恒温1小时后匀速升温1小时到Ta温度,在Ta恒温1小时后,匀速降温1小时到23℃,恒温1小时,再继续匀速降温1小时到Tb,在Tb恒温1小时后,再匀速升温到室温23℃,一个循环结束。

持续21个循环共168小时。

试验过程中,测试并记录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小时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图3 高低温循环试验曲线图

c)试验结果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样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2c的要求。

17.8 湿热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湿热测量:

a)条件

——温度:

+75℃;

——相对湿度:

95%;

——持续时间:

96h。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置于温度精度为±2℃,湿度精度为±2%的恒温恒湿箱里。

保持恒温恒湿96小时。

试验过程中,测试并记录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小时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2d的要求。

17.9 盐雾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盐雾测量:

a)条件

——盐雾浓度:

5%NaCl;

——严酷度:

+35℃,48h。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把试样放进盐雾箱,加温至+35℃后保持48h,把试样取出在室温下放置2h,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2e的要求。

17.10 浸水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浸水测量:

a)条件

——水箱环境:

室温的自来水;

——持续时间:

168小时。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把试样置于室温的自来水箱中,持续保持168小时后,将试样拿出放置在室温环境24小时后,测试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2f的要求。

17.11 可重复组装性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可重复组装性测量:

a)条件

——组装次数:

5。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开启已组装的接续子试样,按照组装程序重新制作光纤端面,重新组装接续子,连续组装5次,每次组装完成后,需要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a的要求。

17.12 振动(正弦)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振动测量:

a)条件

——频率范围:

10-50Hz;

——扫频要求:

每分钟45次;

——振幅:

0.75mm单振幅;

——持续时间:

X、Y、Z三个方向,各2小时。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将试样固定在专用的振动台上,以一个单振幅为0.75mm,连续扫频范围10-50Hz,扫频次数每分钟45次,在X、Y、Z三个方向分别振动2小时,振动结束后,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b的要求。

17.13 跌落

此试验仅适用于900μm光纤型接续子和光缆型接续子。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跌落测量:

a)条件

——跌落高度:

距离试样1.5m的位置;

——跌落次数:

8次。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如图4所示,在距离试样1.5m的位置固定其中一边的光缆或光纤,将试样拉至水平位置;释放试样,让其自由落下撞击到混凝土硬物的垂直平面上,重复跌落过程8次;试样结束后,取下试样,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c的要求。

图4 跌落试验图

17.14 抗拉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抗拉测量:

a)条件

——负荷重量:

0.25mm光纤型接续子负荷为2N,0.9mm光纤型接续子负荷为4N,光缆型接续子负荷为20N和30N;

——负荷时间:

2分钟;

——施加负荷点离接续子的距离:

L=22~28cm。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如图5所示连接好试样,对试样施加负荷,持续2分钟。

对于负荷为4N和20N的试样,对其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试验过程中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试验结束后再次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负荷为2N和30N的试样,不在线监测其光学性能,试验结束后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中和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d的要求。

图5 抗拉试验图

17.15 扭转

此试验仅适用于0.9mm光纤型接续子和光缆型接续子。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扭转测量:

a)条件

——负荷量:

0.9mm光纤型接续子负荷为1N,光缆型接续子负荷为15N;

——施加负荷点离接续子的距离:

L=22~28cm;

——扭转速率:

10次/分钟;

——扭转次数:

100次。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如图6所示连接好试样,对试样施加负荷,将尾部的光缆按规定速率扭转±180℃,共计100次。

试验结束后,取下试样,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e的要求。

 

图6 扭转试验图

17.16 压扁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接续子的压扁测量:

a)条件

——负荷量:

5N;

——负荷时间:

1min。

b)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环境下进行预处理,并测量试样的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作为试验前的原始值;

——如图7所示,将接续子和2根尾纤连接在一起,形成可测试的试验样件,取宽度为20mm、长度为50mm、厚度为2mm的平钢板两块,将两组试验样件相距30mm平行放置在其中一块钢板上,将另一块钢板压在两接续子上,在钢板上用砝码配重,使每个接续子承受5N的静压力,静压一分钟。

每个接续子分别选择两个不同方向进行压扁测试。

取下试样,测量并记录插入损耗值和回波损耗值。

c)试验结果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的要求;

——试验后试样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和外形变化的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f的要求。

 

图7 压扁试验图

1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8.1 标志

接续子的包装要求及箱面标志应符合GB/T3873-1993中的规定。

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志,标明产品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名、生产日期、环保标志。

18.2 包装

每一只接续子应有独立包装,每50只接续子需使用一个包装盒包装。

每一个包装盒内应配备专业装配工具,并列明用户必备的通用型工具,以及操作说明书。

18.3 运输

当产品需要长途运输时,需用木箱或硬纸箱作外包装,在箱上写明不能大力抛甩、碰、压,应有防雨标志,以免损坏产品。

18.4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仓库中,其周围不应有腐蚀性气体存在,应在贮存温度范围内贮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