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9514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docx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孟共林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学

课次编号

42

授课时间

09年下学期

周18次

星期一第3、4节

授课对象

07级护理专业1-3班助产班

课型

理论2

授课内容

第九周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知识要点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解剖、生理知识;

2、掌握神经系统疾病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护理。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知识要点

一、解剖知识提问+讲授15分钟

二、生理知识讲授10分钟

三、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讲授60分

练习、讨论、总结提问+思考+讲授15分钟

重点及难点

重点: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难点: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以书本内容为主,串插典型症状的描述、带有启发提问。

2、运用多媒体显示大量图片直观、生动、形象地讲授。

教学手段

提问、围绕问题讲授

多媒体

复习思考题

1.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意识障碍的程度怎样分类的?

运动障碍的功能锻炼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参考资料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15.

2.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第三版),2002年出版。

自评

 

 

第一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神经系统相关知识要点

一、解剖知识

(一)神经系统的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2、周围神经:

脑神经和脊神经;

1)脑:

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①大脑:

与躯体运动、语言、高级思维活动、听觉、记忆、视觉、内脏感觉、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

②间脑:

间脑病变影响疼痛、体温、食欲、性功能、内分泌等功能的调节。

③脑干:

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与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呕吐中枢、呃逆中枢等生命中枢相关联。

④小脑:

与运动的平衡、协调有关。

2)脊髓:

是四肢和躯干的初级反射中枢,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二)通过神经内囊的神经纤维

1)控制对侧偏身骨骼肌运动的锥体束;2)传导对侧偏身感觉的丘脑中央辐射;

3)传导两眼对侧视觉的视辐射。

(三)脑血管颈内动脉与大脑中运动相通,发出的分支成直角;

(四)脑脊液;(五)内囊区

二、生理、病理要点

1、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神经兴奋性的传导

三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头痛

(一)分类

名称

病因

主要临床表现

偏头痛

颅内外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引起

多为一侧颞部搏动性头痛,常反复发作

高颅压性头痛

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刺激、挤压疼痛敏感结构

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喷射状呕吐、视力障碍

颅外因素性头痛

眼源性、耳源性、鼻源性

可急性发作,也可为慢性持续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

精神因素

持续性胀痛、闷痛,无固定部位

引流性头痛

头部外伤脑脊液外流或腰椎穿刺以后引起颅内压降低

整个头部持续性胀痛,摇头震荡时加剧,平卧后好转。

 

(二)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

发病情况、头痛部位、性质与程度、发生和持续时间、影响头痛的因素、伴随症状;2、身体评估: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克氏征及有无颈项强直、头部有无外伤;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脑脊液、CT

(三)常用护理诊断

1、疼痛:

头痛与颅内外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或脑质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四)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变化2.避免刺激3.指导自我减轻头痛4.配合治疗

•5.心理护理

二、意识障碍

(一)意识障碍的程度

1、嗜睡: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

呼之能应、应答正确。

2、昏睡:

较嗜睡重,持续处于睡眠状态,强刺激方能唤醒,应答不切题。

3、浅昏迷:

对针刺和压眶由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无语言应答,各种反射无明显改变。

4、深昏迷:

对任何刺激无反应,各种反应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

(二)护理评估

1、病史:

发病方式及过程,既往史、接触史等。

2、身体:

瞳孔、肌力、神经系统各深浅反射

3、实验室:

脑电图、血生化、CT等

(三)常用护理诊断

1.意识障碍与脑组织受损,功能障碍有关2.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3.自理能力缺陷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四)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变化2.保持呼吸道通畅3.预防压疮

•4.做好大小便护理5.保持口腔清洁6.饮食护理7.注意安全

三、语言障碍

(一)分类1、失语症2、构音障碍

(二)护理评估

(三)护理诊断:

沟通障碍

(四)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加强多方面沟通3.语言康复训练

四、感觉障碍

(一)分类

1、抑制性症状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2、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异常、感觉倒错、疼痛

五、运动障碍

(一)分类

1、瘫痪2、僵硬3、不随意运动4、共济失调(

(二)护理评估重点为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布、程度及伴发症状,肌力的评估。

(三)护理诊断

(四)护理措施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孟共林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学

课次编号

43

授课时间

09年下学期

周18次

星期三第1、2节

授课对象

08级护理专业1-3班、助产班

课型

理论2

授课内容

第九周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急性脑血管病变

一、概述;二、TIA;三、脑血栓形成

教学目的

1.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掌握预防的方法;

2.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掌握TIA、脑血栓形成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概述讲授20分钟

二、TIA讲授30分钟

三、脑血栓形成讲授40分钟

提问、讨论、总结10分钟

重点及难点

重点:

脑血管的特点,TIA、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难点: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以书本内容为主,串插典型症状的描述、带有启发提问。

2、运用多媒体显示大量图片直观、生动、形象地讲授。

教学手段

提问、围绕问题讲授

多媒体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脑血管疾病三级预防措施?

2、TIA患者的饮食指导要点?

3、简述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

4、简述脑血栓形成患者使用溶栓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参考资料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15.

2.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第三版),2002年出版。

自评

 

 

第二节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定义:

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

脑卒中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临床事件。

【脑血管疾病分类】

1、按症状持续时间:

TIA、脑卒中;

2、按病情严重程度:

小卒中、大卒中、静息性卒中;

3、按病理性质: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的血液供应】

一、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大系统供血。

1、颈内动脉系统(又称前循环):

起自颈总动脉:

2、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

二、脑动脉系统的侧支循环: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及意义

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

使两半球及两个供血动脉系统间的血供相互代偿。

但脑深部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1、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

2、CBF自动调节作用:

3、CBF的分布不均一:

灰质高于白质,大脑皮质最丰富,其次为基底核和小脑皮质。

4、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敏感性不同:

【脑血管病的病因】

常见的病因有:

1.血管壁病变: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其次为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病、血管损伤或病损等。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骤波动,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

 

3.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高粘血症、凝血机制异常。

4.其他病因:

异常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

部份病因不明。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心脏病;(3)糖尿病;(4)TIA和脑卒中史;(5)吸烟和酗酒;6)高脂血症;(7)其他危险因素.

2、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如高龄、性别、种族、气候、卒中家族史等。

一级预防:

对有脑卒中倾向,但尚无CVD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

二级预防:

对已有脑卒中或TIA病史的个体再发脑卒中的预防。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临床特点

1、第一次TIA好发于中年后;2、发作突然、历时短暂,一般为5~20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3、症状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4、反复刻板发作,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

(二)TIA护理诊断

1、恐惧:

与突发眩晕和单侧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脑卒中护理措施:

(三)护理措施:

保健指导

三、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病中最常见)

(一)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脑动脉炎。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加速脑血管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发病多在5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在1~3天内达到高峰

3、主要表现为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的局灶性症状、体征

4、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5、临床类型: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完全型、进展型、缓慢进展型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脑脊液正常,24小时后CT可见相应部位低密度梗死灶

(四)治疗要点

1、早期(<6小时)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是尿激酶

2、调整血压血压维持在比发病前稍高的水平,一般不用降压药

3、防治脑水肿常用药物为甘露醇和地塞米松

4、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应用血管扩张剂或活血化瘀中药、高压氧舱治疗

5、预防再发,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6、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应用脑代谢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

(五)护理评估:

(六)护理诊断:

(七)护理措施: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孟共林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学

课次编号

44

授课时间

09年下学期

周18次

星期四第1、2节

授课对象

08级护理专业1-3班、助产班

课型

理论2

授课内容

第九周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急性脑血管病变

四、脑栓塞;五、脑出血;六、蛛网膜下腔出血

教学目的

1.掌握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2.掌握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3、了解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脑栓塞讲授25分钟

脑出血讲授35分钟

蛛网膜下腔讲授、30分钟

提问、讨论、总结10分钟

重点及难点

重点:

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的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

难点:

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以书本内容为主,串插典型症状的描述、带有启发提问。

2、运用多媒体显示大量图片直观、生动、形象地讲授。

教学手段

提问、围绕问题讲授

多媒体

复习思考题

1、如何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2、简述脑出血患者出现脑疝的先兆症状?

3、如何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合理休息?

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要点?

4、如何鉴别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参考资料

3、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15.

2.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第三版),2002年出版。

自评

 

 

四、脑栓塞

(一)病因:

根据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性。

心源性为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一半以上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

(二)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症状在数秒、数分内达到高峰

2、主要表现为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的局灶性症状、体征

3、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

4、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

脑梗死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

与脑梗死压迫神经细胞和锥体束有关

2、生活自理缺陷:

与偏瘫、认知障碍、体力不支有关。

五、脑出血

(一)定义:

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二)病因:

1、高血压和动脉皱样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2、颅内动脉瘤主要为先天性动脉瘤

3、脑动静脉畸形

4、其他如脑动脉炎、血液病、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三)临床表现

1、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活动或激动时发病

2、突发头痛、呕吐及脑相应部位的局灶性症状、体征

3、昏迷深而持续时间较长,可有脑膜刺激征

4、腰穿脑脊液可呈血性

5、CT显示高密度出血灶

6、不同部位临床表现特点

(1)壳核出血(内囊出血)最常见,表现为三偏症:

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2)脑叶出血特点为出血量不多,病情不重;(3)脑干出血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其临床特点为“凝视瘫肢”状和针尖样瞳孔;(4)小脑出血突发性枕部疼痛、眩晕、呕吐、病侧共济失调、双眼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5)脑室出血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出血量大时病情危重,多迅速死亡

(四)主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

(五)治疗原则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

(六)护理评估:

(七)脑出血护理诊断

1、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脑疝

3、潜在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定义:

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总称。

临床上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二)病因先天性动脉瘤破裂最常见约占70%,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

(三)临床表现

1、多于活动或激动时发病

2、发病急骤,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最具特征性的体征)

3、无明显的脑部局灶体征

4、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常提示该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脑脊液呈均匀血性(最具诊断价值)

2、CT不易显示出动脉瘤,但可显示局限的出血块

(五)治疗要点:

制止继续出血,防治血管痉挛,防止复发

(六)护理评估:

(七)护理诊断:

蛛网膜网膜下腔出血出血

护理诊断

1、疼痛:

头痛

2、潜在并发症:

脑疝见教材

(八)护理措施:

脑出血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A、病室要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良好的休养环境,病人精神愉快,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欲及各器官功能。

B、供给足够的水分,宜食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

对胃肠功能低下者注意少食多餐,提高每餐质量。

必要时鼻饲饮食。

做好口腔清洁的护理。

C、定时加服饮料,热开水,少饮茶及咖啡。

注意训练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甘油栓、番泻叶或灌扬通便。

D、对尿潴留病人,严格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

女病人注意会阴部卫生,每日冲洗一次。

E、病人运动,感觉障碍,局部血循环差,注意皮肤护理。

减少和避免压迫,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每1-2小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可用红花酒精按摩,改善循环,防止褥疮发生。

F、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G、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以氧气吸入。

对意识清楚者,翻身拍背同时鼓励咳痰,可配合超声雾化吸入,预防肺炎发生。

H、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详细记录,随时准备抢救物品

偏瘫感觉障碍护理:

A、防止烫伤,用热水袋保暖温度不可高,加套使用,勤观察。

B、防止冻伤,随时注意保暖;如需冰袋降温则需严密注意(包括化学冰袋的使用)。

C、防锐器伤,患者肢体远离锐器,以防外伤。

D、防止褥疮:

因循环差,感觉障碍,压迫时间过长,肢体压红、肿、破溃,因引要按时翻身护理。

偏瘫病人心理护理:

 

失语病人的护理与语言锻炼:

A、对失语病人,应具有高度同情心,善于辨认患者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注意掌握病人习惯用的手势,服务倍加热情周到。

B、当病人尚不会发音时,便主动与病人交谈,交谈中,注意其眼神,表情及病人的手势,渐渐地唤起病人练习发音的主观能动性。

语言锻炼方法:

运动性失语:

先训练简单的词,逐渐构成语句,或从最简单、最易理解的语言开始,如练习“数数字”等。

感觉性失语:

要从病人“心想”,根据其表情得知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教病人用简单的语言手势表达,达到使病人能与外界交流感情的目的,对其恢复语言方面树立信心上有好处。

命名性失语:

针对具体物品名称及用途,反复提醒,提问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预防肢体挛缩:

A、上肢:

手关节保持轻微背屈,手中可握一手帕;肘关节微屈曲,上肘高于肩部水平,避免关节内收、下垂,可采用夹板或三角巾托起。

B、下肢:

足底垫起,使足背与小腿呈90°角,防止足下垂。

预防膝关节伸展性挛缩,将膝关节下放一小枕垫起,使腿微屈,外侧放枕头垫好,以防止下肢外旋。

C、功能锻炼:

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培训病人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如穿脱衣服、系扭扣、洗脸、漱口,自己动手吃饭,会使用各种餐具。

家庭护理要点

1.根据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2.中风的早期发现与救护当有人发生中风时,不要惊慌失措,并帮助病人保持安静。

对神志不清者,家属应先轻轻把病人放平,然后根据不同憎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1)如病人抽搐,有活动性假牙应先取出,再将手帕或毛巾放于病人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2)如病人呕吐,要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坠入气管。

(3)病人情况稍稳定后,应立即送其到附近医院救治。

在搬动病人时,要使病人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运送病人时,要使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到医院后,家属要向医护人员介绍病人发病经过、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等。

(4)神志清楚的病人,自己不要紧张,不要随便活动,须安静卧床,由家人或医护人员护送到医院诊治。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孟共林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学

课次编号

46

授课时间

09年下学期

周次19

星期一第3、4节

授课对象

08级护理专业1-3班、助产班

课型

理论2

授课内容

第九周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脊髓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周围神经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的

1.了解急性脊髓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GB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急性脊髓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GBS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原则及相关护理措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脊髓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讲授30分钟

二、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讲授20分钟

三、面神经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讲授15分钟

四、多发性神经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讲授15分钟

五、GB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讲授15分钟

总结5分钟

重点及难点

重点:

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GBS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难点:

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G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以书本内容为主,串插典型症状的描述、带有启发提问。

围绕问题讲授2、运用多媒体显示大量图片直观、生动、形象地讲授。

教学手段

提问、围绕问题讲授

多媒体

复习思考题

1、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GBS防治呼衰的出现及急救措施?

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病情观察要点?

4、简述面神经炎的保健指导有哪些?

参考资料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15.

2.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第三版),2002年出版。

自评

 

 

第三节脊髓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急性脊髓炎

(一)概念急性脊髓炎是脊髓非炎症性引起脊髓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脊髓急性横贯性损害。

上升性疹髓炎:

当病变迅速上升波及高颈段脊髓或延髓时,称上升性脊髓炎;

播散性脊髓炎:

如果脊髓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散在病灶。

称播散性脊髓炎;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病因不明,大部分病例可因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引起自身性免疫反应所引起。

脊髓血管缺血和病毒感染后,抗病毒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脊髓血管内沉积,也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原因。

(三)临床表现

1、前期表现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史,或接种疫苗史。

诱因;受凉、劳累、外伤等;

急性起病,在1-7天达高峰;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由于脊髓肿胀和脊膜受牵拉,常有病变部位背痛、病变节段束带感。

2、典型表现

(1)运动障碍;脊髓横贯性损害急性呈脊髓休克(损害平面以下呈弛缓存、性瘫痪)

(2)感觉障碍;在感觉消失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

恢复较慢。

(3)自主感觉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

3、上升性脊髓炎:

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甚至死亡。

4、常见并发症: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

四、辅助检查

1、腰穿脑脊液检查:

2、脊髓造影或MRI

五、诊断要点

六、治疗要点

急性期治疗原则:

减轻脊髓水肿、减轻症状,防治并发症;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1、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能量合剂;

2、康复治疗;

3、预后:

一般病人可以恢复,少数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七、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

2、排尿异常

3、低效性呼吸形态

 

4、感知改变

5、潜在的并发症

八、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2、病情观察:

3、用药护理:

4、排尿异常的护理:

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6、康复护理:

7、心理护理:

8、健康指导

二、脊髓压迫症(自学)

第四周围神经疾病

一、三叉神经痛

(二)特点:

原因未明、阵发性剧痛、历时短暂

(三)临床表现: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突发的剧痛,似触电、刀割、火烫,历时数秒至2分钟不等,以面颊部、上下颌或舌疼痛最显著。

(四)治疗要点:

迅速有效止痛,首选药物为卡马西平。

二、面神经炎

(一)临床表现:

一侧口角歪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闭眼不能或不完全

(二)治疗要点:

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

(三)护理诊断:

1、自我形象紊乱:

与面神经受损而致口角歪斜有关。

2、疼痛:

下颌角后或麻痹侧耳后疼痛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急性期(发病2周内)注意休息,减少外出,外出时须戴口罩,避免再受风寒。

应进流质饮食,进食时食物残渣易停留于患侧颊齿间,进食后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对症护理急性期面部注意保暖,耳后部及病侧面部行温热敷。

因面肌瘫痪后常松弛无力,故病后即进行局部按摩。

方法:

对镜有手紧贴于瘫痪侧面肌上做环形按摩,每日三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

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鼓励患者练习瘫侧的面肌随意运动,以促进瘫痪侧早日康复。

(3)预防并发症:

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故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