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893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doc

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

杨长友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国家义务教育工程,为农村学校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

到90年代中期,我国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校”,保证了农村孩子有学上、有书读。

“一村一校”的学校布局满足了孩子不出村就能够接受学校教育的愿望,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有了新的课题要面对,为了促进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2000年开始,我国先后颁布多个政策文件,主要采取以“撤点并校+寄宿制学校”为主的策略,即将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点进行横向合并,并以学校食宿条件的完善和校舍、设备的更新作为配套措施,来推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具体实施。

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

在这一系列政策推行十多年以来,成绩伴随着问题让农村教育问题重新成为了关注的热点,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要“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叫停了运行十年有余的本轮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即学者所言的“后撤点并校时代”。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近十年的文献研究为主,对农村撤点并校问题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实现对农村撤点并校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撤点并校农村区域均衡发展

一、撤点并校政策的提出及其实施现状概述

“撤点并校”政策指的是撤掉教学点(一般为四年以下,通常设在偏远村寨)将几个小学校合并成中心学校,其目标在于扩大学校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撤点并校和举办寄宿制学校是中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集中资源办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政策。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改革。

将农村一些规模小、学生少、教学质量低的学校撤销,统一合并成乡镇学校或中心学校。

撤点并校运动试图通过裁撤规模小、质量差的乡村学校,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以此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农村撤点并校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理由,以让农村孩子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设想,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撤点并校政策的出发点是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同时,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校际间教育均衡。

据2005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

2004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3.17万所,初中973所,共计减少中小学4万多所。

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量农村小学被撤并,村小数量急剧减少。

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自撤点并校政策实施12年来中国的小学由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而被撤并的学校中绝大部分为农村小学。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报告,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与此同时,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减少了37.8%;农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万人,减少了26.97%。

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减少了约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减少了11.5%,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

2001年之后启动全国性的学校布局调整,其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大规模减少。

2000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44.03万所,2010年为21.09万所,减少学校数合计22.94万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大大超过了学生的减幅。

二、国内对撤点并校问题的研究现状

从文献分析来看,我国学者对于撤点并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政策实施的理论基础或者政策实行的目的解读:

有学者从人口分布变化以及教育资源这两个角度来重新解释“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

(单丽卿,王春光,2015)认为“撤点并校”的实质是以取消村小的方式来实现中心完小的教育改善,“撤点并校”政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偏离了“均衡发展”这一目标,强调要对总体的教育发展理念进行反思,并从制度层面清除限制教育发展的障碍。

也有学者从城市化和计划生育使农村生源减少,从而导致村小布局结构不合理,同时也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均衡发展而提出来的撤点并校,对农村分布较为分散的教学点进行合并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

(张希亮,2013)。

也有学者对比分析国外发达国家类似于教育资源整合的举措(樊涛曲铁华,2014)来对比分析我国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与撤点并校的政策基点,并且认为,要想合理有效的进行整合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对于撤点并校中的主要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立场不同,关注点各异,从学生和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很多学者认为撤点并校的初衷和其实际带来的效果有相悖的地方,认为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使“上学难、上学苦”的问题加深,使学生辍学率上升。

(袁金茹,2013)有学者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对农村的积极影响等角度支出撤点并校促使乡村文化中心—村小的没落,在一方面使得文化上移,另一方面促使农村孩子缺乏对乡土情怀的深切感受,从而在乡土文化传承上出现了困境,同时也影响了乡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并且认为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区的差异以及地方特点,导致很多不合理的撤并。

(杨爽王海英,2013)(李博司汉武,2013)(冉娟张铭凯,2011)也有学者从实际出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的过程中,存在着脱离当地实际情况一刀切的现象,造成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难。

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滞后,学生吃住的条件难以保证,寄宿增加的费用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无计划的盲目撤并,使得大量农村学生涌向中心学校,给中心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班额现象极为普遍。

(周美丽,2012)不少数学者还是对撤点并校的取得的效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重视,诸如上学路程、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缺失、撤并后原来教学点的闲置等问题。

(邵伟霞张嘉星,2013)(李盼强曾尔琴杨国辉,2012)

(三)国内外对比研究方面:

有学者在分析了英美等国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规模效应和布局调整的研究,从学校规模与经济效益、学校规模与课程多样性、选小规模与教育质量、学校规模与学校风气等等方面来论述和研究我国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以及撤点并校问题的相关理论。

(李祥云魏萍田文宠,2014)(李祥云张聪聪,2012)

三、已有的研究总结和评述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和概括,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撤点并校这样一个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从提出到如今政策意义上的消失,前期主要集中于政策解读与宏观问题的探讨,关注的点在于整个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方面,接着对整个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关注的点集中在整个政策实施过程中具体的实质的问题,关注的点在学生在教师,在整个教学点撤并的具体过程。

在后期主要是对这一政策的反思性研究,集中在对这一问题形式上的总结上,并且对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影响的后续措施的思考也有一定的关注。

从大的层面来看,这些研究以及观点正好反应了一个政策的实施整个过程的逻辑顺序问题,但是,这些观点往往从宏观层面上给予空泛的议论,难以给真正的政策带来有力的实际理论支撑以及实际的改变措施,因此,这些文献中从观点上来说是比较有广度的,也确实反映出了整个撤点并校政策的全程的一些问题,但是就其论文观点的深度而言,是很不够的,在以后关于这一话题的研究中,集中的点应该在对这一政策的反思上,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支撑,从而促进教育政策的合理制定。

另外,在做研究的深度上,要深刻客观,对于教育政策的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理论议论的层面,还要有具体的实证数据研究,结合相关的其他领域的政策进行综合分析,这样的观点才有深度,才有力度,才有价值。

应该说,目前对撤点并校这一话题的研究和讨论,实际上应该放到这一政策的总结和反思阶段了,在作进一步的问题调查也要为这样一个主题服务,而这种反思与总结应该是为进一步作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以及配合国家城镇化工业化问题的实现可能进行一些有意的思考,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是否有必要恢复撤并的教学点以及这个政策实行的意义还有多大这样没有意义的问题之上。

这一点,必须要作为今后继续该话题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单丽卿王春光.“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3.5

[2]王勇.“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3]张希亮.“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9

[4]张丽珍.“撤点并校”政策的绩效反思与优化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2014.7

[5]杨兰张业强.“后撤点并校”时代小规模学校的复兴[J].教育发展研究.2014.6

[6]刘欣曾嵘.“后撤点并校”时期农村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利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

[7]代静亚龙红霞.“后撤点并校时代”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传承*[J].教学与管理.2014.4

[8]李向东.“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应对路径[J].教育评论.2013.5

[9]杨成明张棉好.“后撤点并校时代”对我国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4.4

[10]董树梅.“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文化困境突围中农村学校的担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

[11]樊涛曲铁华.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

[12]袁金茹.撤点并校改革的负面影响及解决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

[13]蔡志良孔令新.撤点并校运动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

[14]杨爽王海英.撤点并校遭遇村落传统文化的存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7

[15]雷万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4.2

[16]李博司汉武.从社会变迁看教育离乡[J].教学与管理.2013.1

[17]杨东平王帅.从网点下伸、多种形式办学到撤点并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0

[18]李祥云祁 毓.中小学学校规模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变化还是政策驱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4

[19]庞丽娟.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2

[20]丁冬郑风田.地区差异、晋升锦标与撤点并校[J].教育发展研究.2014.6

[21]胡宝泉.对布局调整后的牧区教育之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

[22]周美丽.对农村教育资源整合现状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2.3

[23]范铭郝文武.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三个“目的”的反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4

[24]邵伟霞张嘉星.对中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现状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5]李盼强曾尔琴杨国辉.公平与效益的博弈[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8

[26]雷万鹏张婧梅.构建公正的学校撤并程[J].全球教育展望.2011.7

[27]杨兰.构建乡土教育课程促进乡村文明回归[J].教育发展研究.2013.8

[28]朱进喜吴卓平周海飞.广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实施的效益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