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docx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
班级:
姓名:
说明:
整理了期末课外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南安军/文天祥
二、别云间/夏完淳
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一、★《南安军》文天祥
【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
。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D、“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
三、 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与“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分析:
C 都是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赏析《南安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D、“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人文天祥收到敌人的虐待,吃不上饭,在梦中采摘野菜吃。
2、分析:
D 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
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
三、 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3、答:
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写出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答: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二、★《别云间》夏完淳
【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
,。
2、《别云间》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的诗句是:
,
。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
。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三、 简答题: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
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2、《别云间》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的诗句是: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1、分析:
D 全诗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 简答题: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1、答:
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
请你简要分析。
2、答:
同:
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
《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原曲】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年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情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
输的如何?
不都变做了土!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
。
2、《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
;。
二、赏析选择题:
1、对《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骊山怀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极尽奢华修造的阿房官,被进入咸阳的项羽付之一炬。
B.这首散曲是作者在登临古代帝王宫殿遗迹之后抒发的感慨。
C.《骊山怀古》中的“至今遗恨迷烟树”,其叙事的主体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迷烟树”同苏轼《赤壁怀古》词中的“灰飞烟灭”语义相同。
C.《骊山怀古》的尾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显得消极,但整体把握全曲,则不难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彻悟。
三、 简答题:
1、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2、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
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再玩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2、《山坡羊·骊山怀古》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们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二、赏析选择题:
1、对《山坡羊.骊山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骊山怀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极尽奢华修造的阿房官,被进入咸阳的项羽付之一炬。
B.这首散曲是作者在登临古代帝王宫殿遗迹之后抒发的感慨。
C.《骊山怀古》中的“至今遗恨迷烟树”,其叙事的主体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迷烟树”同苏轼《赤壁怀古》词中的“灰飞烟灭”语义相同。
C.《骊山怀古》的尾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显得消极,但整体把握全曲,则不难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彻悟。
1、解析:
1、C此选项有两处不当。
一处是“至今遗恨迷烟树”的叙事主体不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而是作者发出的感慨,感叹直到现在遗留下的遗憾还萦绕不去。
另外一处是“迷烟树”与《赤壁怀古》中的“灰飞烟灭”语义不同,后者的意思是指一切均不存在了。
三、 简答题:
1、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1、答:
当年骊山上供帝王们寻欢作乐的华清池,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一样,已经荡然无存。
眼下,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苍的林木。
2、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
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
2、答:
打赢了的(项羽)把输掉了的(秦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而赢了的到头来也变成了泥土,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诗人谴责讽刺的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权利而进行的残酷厮杀与夺得政权后的荒淫奢侈。
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原曲】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
2、《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
二、赏析选择题:
1、对《朝天子•咏喇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B、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C、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正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D、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
三、 简答题: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2、这首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朝天子·咏喇叭》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2、《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二、赏析选择题:
1、对《朝天子•咏喇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器张的情状,生动传神。
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村,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B、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C、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正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D、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
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
1、分析:
C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三、 简答题: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2、答:
同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那些官宦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
2、这首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答:
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