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8307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docx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

吴 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

列斐伏尔考察了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异化现象,提出要消除人类的异化,必须实现走向“总体的人”的目标、进行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异化观的锋芒指向现代西方社会、实现人的主体性和解放,这是应该肯定的。

列斐伏尔对社会主义异化的大胆预言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警醒作用。

但列斐伏尔过于夸大异化的性质和作用,认为只能消除异化的某种形式,而异化本身是无法消除的。

我们要认识到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现象,不是永恒的。

关键词:

列斐伏尔;异化;扬弃;日常生活

  列斐伏尔认为,在现代世界,人面临多重异化的危险,异化的现实要比马克思所理解的复杂得多;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中的异化并不直接决定政治中的异化,当然也不直接决定日常生活中的异化,这一切都是在“总体”中互相作用地联系着的。

日常生活中的异化同时把经济和政治中的异化包罗和掩盖起来,不是经济直接决定政治,而是日常生活直接决定政治。

一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中异化的表现形式

列斐伏尔着重分析了现代社会中异化的表现形式。

其一,人的思想意识的异化。

列斐伏尔根据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了思想意识的出现对人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及了理论异化的问题。

列斐伏尔认为,当创造性活动越来越多样化时,社会的人继续在自己的活动结果中认识自己。

产品成了社会的和抽象的产品,这

时就出现了精神产品。

这样就有了三种外部的但又是基本的产品———物质产品、社会产品和精神产品。

最后一种产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物。

它是人的意识之外的东西,它改变了实际的关系,力图在关系之中认识自己的活动,从自我中摆脱,也就是超越自我。

这些精神的东西超越了物质的东西,意味着人无法形成对事物和自己的真正认识,而在意识上歪曲和颠倒了事物的本来秩序,认识不到自己的创造性活动。

人类相信自己能在社会上出现,有一种超验性的根源,按照被政治家们利用的信仰组织起来。

理论的异化就这样成了实践,并作用于习惯。

荒唐无稽的事情和崇拜偶像似乎具有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是由人赋予并转而反对人的、自己反对自己的力量。

即使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的今天,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是自己造成的崇拜偶像的牺牲者。

偶像的存在既抽象又真实,既是物质的又裹着富有魅力的思想意识,人的生命消失在这种生存和意识方式之中。

其二,人的需求的异化(金钱拜物教)。

需求的异化意味着人忘记了自己真正的需要,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把对金钱的需要看作惟一的真正需要。

这种异化使人变得更为贪婪,简直与禽兽无异。

人的需求的异化也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列斐伏尔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的目标说成是使人吃得好,穿得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其实马克思思想的是超越经济意义上的人。

其三,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的异化。

人的本质来自社会过程的整体,个人只有在同集体的牢固和明确的关系中才能获得它。

但是这种关系被颠倒了,个人可能认为自身孤立起来就可以使自己认识自己。

这样个人就更加彻底地丧失和脱离了自己的基础,脱离了自己的社会根基,集体越来越分裂了,个体助长并维护这种分裂。

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列斐伏尔着重分析了“人的异化”和“政治异化”。

首先,关于“人的异化”。

列斐伏尔认为,人是异化的核心,现实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异化的落脚点。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使得人们完全听命于技术和工具的奴役。

这比阶级统治更厉害。

它使生产、生活都单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使人失去了自由自主性、个性和创造性。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虽然满足了人的物质上的需要,但却压抑了人的本能。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一个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对人进行压抑的体系与阶级统治并存。

这种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抑表现在家庭、婚姻、民族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通过这种压抑使人的心灵结构适应资本主义统治的结构,使现存的阶级关系得以巩固。

其次,关于“政治异化”。

列斐伏尔指出,政治上的异化连同政治迷信在某种意义上是最严重的异化。

列斐伏尔以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为例来分析“政治异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一方面通过宣传媒介将其思想意识形态灌输给工人阶级,从而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异化;另一方面用现代生活方式和福利分散人们的注意力,窒息人们的创造性和革命性,掩盖剥削和压迫。

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异化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日常生活被国家和官僚政治一体化,而无产阶级则在这种社会中“消逝了”,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充满自信的人和无产阶级革命派都不复存在了,国家拥有非人性的势力,支配着全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把这种势力巩固和确定下来。

列斐伏尔说,这是“在国家中和在国家帮助下的异化”,这是政治上的异化。

他认为,“政治异化”的前提是社会的人二重化为个人的方面和社会的方面,二重化为个人和“公民”,表现为私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分裂,表现为“个人和国家关系上的危机”,即“公民不再想监督国家”,或者说“公民已经消亡,民主也在消亡”,国家变成了高高凌驾于个人和社会之上的抽象不实的“社会神话”,并试图使自己永恒化,用一整套上层建筑的机构和体制来规范和组织人们的欲望和需要(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群体的),不管是在国家政治领域还是在道德法律领域都已异化。

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国家也决定着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对异化以及它的辅助手段的斗争和根本批判具有最有效、最必要、最为直接的可能。

因此,扬弃这些异化现象就要变革日常生活,回复到事物的本真状态,并把它们重新纳入私人生活之中,使私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再彼此隔绝,彼此对立。

列斐伏尔面对异化的技术世界与科学世界,关注被工业文明所切割的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异化,以求从生活世界的根基上唤起人反抗异化的冲动。

列斐伏尔认为,科学技术统御了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成了一个“被管理的工厂”,进入了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日常生活被挤压成了一个“平面”。

科技在当代生活中占据着“霸权”地位,一方面我们生活在由其提供的丰富的物质商品世界里,另一方面又深受它的“齐一性”的压迫。

在科技系统的“千篇一律”的运行中,人丧失了自己丰富的本质,并且地球———这个人类亘古以来的家园,也正日甚一日地受到高科技文明的蹂躏和污染。

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家一样,列斐伏尔从一种浪漫主义的情绪出发,把现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归咎于科技的进步和“控制消费”。

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多地看到了生产过程的异化,而没有注意到在今天同样被异化的消费过程;异化的消费过程逐渐浸透到人们的灵魂中,对人的批判思维和自我意识产生致命的影响;技术理性向生活世界的扩张,导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原来那种“只要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实践进步了,异化就能够逐步得以消除”的看法已被证明为过分的简单化;异化会随着自动化技术而得以克服的见解也被证明为靠不住,科技的进步导致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共同体消失,促成了官僚制度的合理性和个人的孤立化。

列斐伏尔指出,在20世纪,在旧的异化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异

化———科技异化,技术客体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渗透到日常生

活中去。

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私人化领域里,新商品和大众传

播工具在维持着群众的消极性,使他们安于本份、循规蹈矩,

汽车使生活私人化,电视、广播和报纸使群众镇定;科研和技

术开发被金钱与政治势力所左右,变成新的撒旦(魔鬼);科

技异化把世界颠倒过来,但这仍然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与此

同时,通过所有这些异化的极端发展,解除异化的需要也越

来越紧迫,越来越逼人[1]

其实,技术异化是不可避免的,人

类社会不可能跨越私有制阶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也不

可能跨越技术理性,不可能摈弃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列斐伏

尔把社会的一切矛盾和动力都融合到日常生活领域,以至给

人一个印象:

似乎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根源于消费主义,正

是物质生存的追求导致了现代人类的悲剧;而日常生活批判

给现代人指出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指出一种“总体的人”的

可能性,使沉醉于消费世界中的现代人醒悟过来,从而自觉

地改造日常生活的不合理性,达到变革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

目标。

列斐伏尔解释说,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不仅表现在剥削上,即局限在劳动的个人或集体被

占有生产手段的个人或阶级所剥夺这样一个事实上,而且还

是普遍存在和多种多样的。

列斐伏尔运用辩证法学说,对马

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独特的解释和阐发,把马克思只应用

于经济领域的异化理论扩大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去。

他认

为,异化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酵素,异化无处不在,充斥于日常

生活之中,异化的“多面性和无所不在性”不仅表现在生产

力、生产关系上,而且表现在意识形态上,甚至更为深刻地表

现在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其本性的关系上。

列斐伏尔不仅系

统地解释了马克思的异化观,而且据此探讨了现代社会日常

生活中的异化问题。

列斐伏尔力求把马克思主义改造成一

种以现代人的异化为出发点的日常生活批判,把马克思的异

化理论的视角拉到日常经验中。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

向人们揭示:

控制消费的官僚机器已经广泛地浸透到每个人

的经验深处,消除异化必须从自我改造出发,使人们克服社

会制度网络的影响,去掉国家机器物化和神秘化的外罩,认

识国家机器作为人类行为方式的真正起源。

列斐伏尔不把

社会经济过程作为考察人及其社会的基本平面,而把日常生

活的恐惧和压抑、新的匮乏和异化都归咎于现代的各种制

度,把日常生活当作揭示和消除异化的平面。

突出日常生活

的平面是因为技术进步扩展到整个统治制度和生产制度,造

成了资本主义的一体化能力,造成了能够调和一切对立的生

活方式。

列斐伏尔以异化理论为基础,发展出一种适应于发

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并运用这一

理论去说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阶级、国家、革命和意

识形态等问题。

列斐伏尔认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

现象空前复杂,已形成窒息人的网络。

要使人们体验到异化

的压抑与窒息,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进而实现人类解放,必

须从日常生活的改造开始,即所谓“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

活批判旨在揭露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现象,戳穿其虚假性,唤

起人们变革社会的意识。

列斐伏尔在《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中,对现代社会中

的日常生活的种种异化现象进行了揭露。

他主要是运用马

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劳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全面异化现象作了逻辑的分析与揭露,特别是对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列斐伏尔认识到当

代资本主义社会最深层、最广泛的异化,不是马克思当年所

深恶痛绝的劳动异化,而是遍布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每个

角落的意识形态的“自我欺骗”,“在这个意识形态替代物的

过程中,通过以新的异化代替旧的异化,人们对其自身的异

化的意识被抑制了,要么被镇压了”[1]56

“异化假定了新的

和更深的意义,它使日常生活失去了力量,忽视了它的生产

和创造性潜能,彻底否定了其价值,并在意识形态的虚假魔

力中将之窒息。

一种特殊的异化将物质贫困转变为精神贫

困,正如它终结了从创造性工人同他们的物质和自然的直接

联系中生长出来的丰富关系一样”[1]33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

态通过各种新的异化工具,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个体被大

量的符号和资讯淹没,日趋被动和无动于衷,并把这些信息中的意识形态符号加以内化,使人沦陷在意识形态的“自我

欺骗”中,成为虚假生活的木偶,完全丧失了自我。

列斐伏尔

认为,日常生活已经全面异化,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为异

化的乌云所笼罩,甚至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为异化所操控;

日常生活既不是外在于历史而反过来评价历史的永恒本真

世界,也不纯是一个应当被超越与消除的边缘、异化、残余的

世界,而是一个真假参半、内涵丰富而矛盾,以及活力与惰

性、痛苦与希望、本真与异化同在的世界;日常生活是异化的

集聚场所,也是革命的策源地,要消除异化,就得从日常生活

入手。

人们为了摆脱日常生活的压抑而不得不从各种消闲

活动(如电影、体育、旅游、度假和社交集会等)中寻求慰藉,,

但很快便发现,异化不仅存在于消费品的获得和使用之中,

而且还决定着闲暇时间的利用,就连休闲活动也一样被高度

商品化和组织化了,同样表现出被动性和操控性。

现代资本

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也侵入了伦理学和美学领域,渗透到

日常生活的文化消费中。

列斐伏尔试图从日常生活的全面

异化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进行一种日常生活意义上

的批判。

在列斐伏尔看来,大众文化损害的主要不是个性,

而是真正的交往。

列斐伏尔称之为“日常生活的被殖民化”、

“日常生活中的恐怖主义”。

在异化问题上,列斐伏尔表现得

比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更为激烈。

列斐伏尔关注日

常生活的异化主题及其反叛的必要性,认为异化被日常生活

掩盖和隐匿,扬弃潜伏在日常生活里的异化才能实现人类的

彻底解放。

列斐伏尔认为,要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异化,必须

进行日常生活批判,建构理想的生活,实现生活的人道化,让

日常生活变成艺术,在劳动、娱乐、家庭、邻里、两性关系等这

些每日重复的日常生活小事中摆脱资本主义异化。

列斐伏尔批判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处境,着重分

析资本主义条件下日常生活的异化现象。

他指出,当代资本

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异化的社会,而人的异化更为严重,这

种状况尤其集中体现在和人们最近的日常生活领域。

所谓

日常生活领域,是指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是个人最

直接的生存领域。

当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形态已经确立,工厂

和生产装配线的分工程序令每个人逐渐失去对工作和生活

环境的整体认识,逐渐形成一种贫乏的、孤立的个性,使人成

为被动的存在物,日常生活被分解、分类和组织。

他认为,现

代社会的日常生活被消费主义通过无孔不入的传播媒介所

渗透,日常的时间被现代的资本的生产体制划分为工作与休

息、闲暇三部分,再经由传播媒体的资讯传递,使人对生活进

行某种合乎资本主义消费生活模式的安排。

因此,现代人的

生活需求是被资本市场所生产的资讯诱导的,在消费的过程

中得到满足。

传播媒体不仅控制了生活的时间序列,传媒上

的节目(如奥运会、世足赛、颁奖典礼……)也渐渐成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默认的传统及仪式(ritual),私人闲暇生活的“节

目”与年历时序(calendrialtime)往往会受这些仪式性节目的

统筹,并由电视媒介聚合成不同的观众群。

列斐伏尔认为要

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重新唤起人的创造力,不再受到资本

主义生产—消费—生产这种闭路式时空的宰制,要在文化层面有所创新,如此才有新的生活方式。

列斐伏尔还从语言学上揭示日常生活的异化的本质。

他认为,在现代世界中,表示日常生活的特征的,是信号对符

号、偶像对象征的日益增长的优越性。

在日常生活中,基本

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孤立的消费者和孤立的消费对象之间的

相互作用,消费品在本质上是一些自我包含着意义的信号。

日常生活的符号学领域就把消费者归结为反映、自动的反

应,归结为消极的东西,正如那些功能设置装置没有为操作

者提供选择那样,大众传播工具也消除了听众的独立性和判

断力。

这样,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客体就成为能动

的,而主体反倒成了消极的。

现代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强加

给人的异化存在,充分表现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表现在日

常生活的一切领域中。

其标志就是人为了物而存在,为了官

僚社会的强大而存在,人被变成工具或筹码。

列斐伏尔认

为,消费异化有悖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人的需要畸

形发展,在异化消费中人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自由,也没有真

正获得幸福。

消费本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但在当代资本

主义社会,消费成为人在劳动中失去自由的一种“补偿”,成

为人逃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成为统治者实施社会控

制的工具。

消费异化就是人把消费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是

人以欲求而不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

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丧失,造成人的物化状态。

消费

主体偏重对消费客体的占有、消耗和使用,导致消费客体继

续被消费主体占有、使用和消耗的能力降低,进而消费主体

再生产的能力也降低,这样消费主体反而受制于消费客体的

发展,遗失在消费客体中难以自拔。

人在享受消费所带来的

满足和快乐的同时,沦为消费的奴隶,成为消费机器上的附

属物,在消费中迷失了自我,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消费异

化使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人沉浸在对商品、物、金钱的崇拜

中,消费成为目的,追求差异性、炫耀性、怪诞性的消费,消费

主体同质化会导致一种单向度的思维模式。

总之,在现代世界中,异化存在于一切生活领域,人不再

是本真的人。

日常生活世界延伸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存在于

政治与经济领域的范畴,日常生活世界是介于经济基础与上

层建筑之间的,人是在这个场域内“被造就”的,日常生活世

界的异化必然涉及阻碍他设定的目标———“总体的人”的生

成。

总体的人“既不是从经济命运得出的,也不是从神秘的

历史目的性中得出的,更不是‘社会’的指令导致的”,总体的

行动造就“总体的人”,“总体的行动将既是高度个体化的,同

时在基本能量上又具有共同广延性。

它既是高度清晰的又

是高度自发的,它显然融合在自然界的节律之中,但又是唯

一的存在”。

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把人扭曲成片面的人的批判,也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论证。

二 列斐伏尔论异化的特点、作用和扬弃途径

列斐伏尔认为,异化的具体形式是历史的、可以超越的,

而异化本身则是永恒的、全面的,是人类的存在命运,是不可

超越的。

随着人的能力、人与自然的矛盾的不断发展,人又陷入了自我丧失、分裂的异化之中。

列斐伏尔认为:

“异化要

延续到个人的一生。

个人是不能摆脱它的……人的本质是

社会进程的产物。

个人只有和共同体保持明确而可靠的联

系才能获得这种本质;他既不能脱离共同体,也不能完全依

赖共同体。

但是,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关系似乎颠倒了,个人

认为离群索居好,这样,他就进一步脱离其社会基础,只能被

视为理论上的抽象物(精神、思想等),或被看成生物体(躯

体、性本能)。

个人本身也有很多矛盾,如无意识和意识,本

能和理智,内容和形式———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2]

在当

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马克思所描述的那几种异化形式仍然

存在并继续发展着,而且伴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又产生出

许多新的异化形式。

列斐伏尔认为,异化既是“丧失”又是“复归”的必由之

路,是个人同他人及自然界获得统一、建立起自身的完整性

和丰富个性的必经阶段,是辩证法的必然性在人身上的一种

发展形式,它不只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属于人类历史发展

的总体进程。

人的发展只有通过异化,不断克服异化才能得

以实现。

异化也是人本身的矛盾和发展的一个方面,是人类

个体与现实不相适应的心理异常现象,只要存在个体意识与

现实的矛盾,异化就必然存在,“异化的扬弃”就成为空话。

列斐伏尔认为,异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交

互作用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异化无处不在。

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异化,没有异化就没有进化,异化并非

总是坏事,同时它也是创造之源。

人和社会的进步并非体现

为人可以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异化,而是在与新的异化形式

的不断抗争中,增强本质力量、创造性活动与自由。

异化是

发展的环节,异化不应该被理解成退化,它在某种意义上恰

恰是一种痛苦的进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在重复繁杂的

日常生活中异化为机械重复的工作构件和生活角色,随之超

越异化,然后又异化在这种超越本身之中。

列斐伏尔指出,

“全面的人”的实现,是辩证的否定的历程,它必须通过异化

———也许是异化的最高限度———而摆脱异化[3]

世界历史

是人在实践中改造自然、疏离自然而造成异化,又在实践中

改造自己、克服异化、回归自然的历史。

列斐伏尔认为,克服异化就必须以“总体的人”为目标,

向“总体的人”复归的运动是社会的同时又是伦理的、美学

的。

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人的类的本真的存在,进入

历史以后随着文明的演进,人的类的存在发生异化,再经过

现代的扬弃,最后复归到人的类的本真的存在。

这样,人类

历史的过程就变成了异化———扬弃———复归之路,复归的最

终指向是“总体的人”。

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就是彻底扬

弃了异化,消除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对立,达到自然性

和社会性、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等和谐统一与全面发展

的完整的人。

“总体的人”又是个体的人,是自由的承担者和

表现者,是消除了异化的、自由的人,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

的统一;“总体的人”是一个历史运动的指向,是人类的一种

“最高理想”,是对无限而言的一个极限,不是一种现实的人

的状况,不会一劳永逸地形成,而是一种理想的图景,是一个无限开放的过程。

列斐伏尔提出,要消除人类的异化和不

幸,就必须克服人与自然的对立,克服人的片面性,实现走向

“总体的人”的目标。

他指出,“总体的人”是变化的主体—客

体,是与客体对立并克服这种对立的有生命的主体,是被分

成许多局部活动和分散的规定并克服这种分散性的主体,既

是行为的主体,又是行为的最后客体,甚至是行为在生产外

界客体时的产物。

“总体的人”是有生命的主体—客体,是起

初被弄得支离破碎,后来又被禁锢在必然和抽象之中的主体

—客体。

“总体的人”由支离破碎走向自由,是必然的又是自

由的。

“总体的人”像自然界一样成了一个总体,但又驾驭着

自然界,是“消除了异化”的人。

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的观

点是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全面的

人”的论述而引申出来的。

马克思说过: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

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

质。

”[4]

列斐伏尔把马克思所说的“全面的人”、“完整的人”阐

发为“总体的人”。

其实,不只列斐伏尔是这样,卢卡奇“总体

的人”的概念也发端于此。

列斐伏尔的“总体的人”,就是彻

底扬弃了异化,消除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对立,达到自

然性和社会性、抽象和具体、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和谐统

一与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在列斐伏尔看来,迄今为止,人

类的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人尚未出现,“人尚处在生产阵痛

阶段,还未诞生,几乎还没有被认为是一种统一体和结果,还

只存在于自己的对立物中并通过自己的对立物而存在,这个

对立物就是:

人中的非人的东西”。

具体说来,在现阶段,人

还只是异化的存在物,是“经济的人”,而在现实中,“总体的

人”只不过是一个远景、一个观念,而不是一个历史事实。

“总体的人”对于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