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6114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x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编号: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单声道助听器

专业班级电信1202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陈晓琳高莹

实验指导教师顾智企

 

实验课程名称:

电子系统设计

PART1

一、实验项目名称:

单通道助听器(分立元件)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单声道助听器(分立元件)电路的设计与调整方法

2.掌握电子仪器和仪表的使用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1、系统组成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

1).声音采集

这里的声音采集是采用驻极体电容式咪头。

咪头,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电→声)。

声音信号经过咪头变成电信号,经过C1,C1作为耦合电容允许交流信号正常通过,而隔断直流电流,使之对下一级放大电路工作点不会产生影响。

2).一级放大

9014三极管是一种小电压,小信号,小电流的NPN型硅三极管。

信号经过三极管一级放大,经过C2耦合电容允许交流信号正常通过,而隔断上一级放大电路的直流电流,使之对下一级放大电路工作点不会产生影响。

此为共射极放大电路,交流小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以电压的形式加到三极管的B~E之间,以电流的形式通过B~E。

电子(负电荷)的传递方向为E~B。

R2用来提供B~E接面适当的正向偏压以及可使三极管进入线性工作区的电流。

这个部分称为输入回路。

R3用来提供B~C接面适当的反向偏压。

电子(负电荷)的传递方向为B~C。

集电极收集大量电子(负电荷),少数空穴(正电荷)漂移到基极与基极的空穴一起复合掉一部分E向C的电子(负电荷)。

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补给。

由于E的电子浓度大于B,电位小于B,电源Eb在补充空穴的同时带来了从E~B~C的大量电子。

三极管完成放大电流作用。

放大了的信号电流通过Rc在C极上产生压降。

这个压降就是输出端信号电压,是交流,可以通过电容C2耦合出去。

3).二级放大

此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同相,无电压放大作用,电压增益小于1且接近于1。

4).信号输出

喇叭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

3、总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它是一个由晶体三极管构成的多级音频放大器。

9014(左)与外围阻容元件组成了典型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担任前置音频电压放大;9014(右)、3AX31组成了两级直接耦合式功率放大电路,其中:

3AX31接成发射极输出形式,它的输出阻抗较低,以便与8Ω低阻耳塞式耳机相匹配。

咪头接收到声波信号后,输出相应的微弱电信号。

该信号经电容器C1耦合到9014(左)的基极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由其集电极输出,再经C2耦合到9014(右)进行第二级放大,最后信号由3AX31发射极输出。

电路中,C4为旁路电容器,其主要作用是旁路掉输出信号中形成噪音的各种谐波成份,以改善喇叭的音质。

C3为滤波电容器,主要用来减小电池G的交流内阻(实际上为整机音频电流提供良好通路),可有效防止电池快报废时电路产生的自激振荡,并使喇叭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4、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1)、检查电路有否连接错误;

(2)、用万用表“通断档”测量电源正极---与正极连接的各点是否欧姆连接(即0欧姆);

(3)、用万用表“通断档”测量电源负极---与负极连接的各点是否欧姆连接(即0欧姆);

(4)、用万用表“*K档”测量电源正、负极之间电阻应大于8K;

(5)、连接电源3V,用手触摸咪头,听喇叭有无声音;

(6)、如有声音,进入输入-输出波形调节程序;如无声音,则检查电路;

(7)、输入-输出波形调节: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在咪头两端(注意探头正、负极的连接),示波器连接在Q1集电极和地之间(注意探头正、负极的连接),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1KHz、Vp-p=20mV正弦信号,观察示波器波形和读出Vout,记录波形和Vout;然后,将示波器连接在Q2集电极和地之间,记录波形和Vout;最后,将示波器连接在喇叭两端记录波形和Vout;

(8)、放大倍数调节:

①改变R2值(由原68K改为33K),用示波器测量Q1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测量Q2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②改变R4值(由原100K改为51K,200K),用示波器测量Q2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记录R5、R7值和测得的运放1脚、14脚和喇叭两端波形和Vout,列表表示;

(9)、测量整机的静态和动态电流,切断电源连线,串联接入万用表,置“直流电流档”,记录电流值,并计算整机功秏W。

5、主要原件清单:

名称

规格

数量

说明

名称

规格

数量

说明

实验PCB

12*10cm

1

电阻

220Ω

21

10K

1

电容

30P

2

10μ/16V

1

单片机

AT89C51

1

单片机管座

1

达林顿管

ULN2003A

3

达林顿管座

3

LED数码管

3

共阳极

连接导线

若干

三色以上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先了解电路图的各个部分电路,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再清点和检测元器件,再根据电路图,在电路板上合理地安排各个元器件的位置,要求简单好看,再对各元器件进行焊接,细心处理好每一个焊点,保证焊接质量,焊好后剪掉多余的引线,对焊好的电路板要进行检查,检查有没有短路或者断路,最后再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试。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用示波器测量Q1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

2.测量Q2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

3.测得喇叭两端波形和Vout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用示波器测量Q1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Q1集电极和地之间的电压为624mv,符合实验要求,但是图片中波形不稳定,很乱,说明电路连接不稳定。

2.测量Q2集电极和地之间两端波形和Vout

Q2集电极和地之间的电压为2.84v,符合实验要求,但波形不稳定,电路连接有松动

3.测得喇叭两端波形和Vout

喇叭两端的电压为2.24v,波形比较好看,也比较稳定

PART2

一、实验项目名称:

单通道助听器(运算放大器)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单声道助听器(分立元件)电路的设计与调整方法

2.掌握电子仪器和仪表的使用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1、系统组成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

1).音频采集

声音采集是采用驻极体电容式咪头。

咪头,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电→声)。

声音信号经过咪头变成电信号,经过C1,C1作为耦合电容允许交流信号正常通过,而隔断直流电流,使之对下一级放大电路工作点不会产生影响。

2).一级放大

采用LM324集成运算放大器第一级放大,放大的信号增益为A=R5/R4,C3为极性电容有滤波作用

3).二级放大

进行二级放大,放大的信号增益为A=R7/R6

4).信号输出

喇叭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Rp作为调节电路使用,调节输出的信号大小,起到调节输出音量的作用。

3、总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由音频采集电路,一级放大电路,二级放大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构成。

采用LM324集成运算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设置Rp,可以对输出的信号进行调节,即可调节音量的大小。

4、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1、检查电路有否连接错误;

2、用万用表“通断档”测量电源正极---与正极连接的各点是否欧姆连接(即0欧姆);

3、用万用表“通断档”测量电源负极---与负极连接的各点是否欧姆连接(即0欧姆);

4、用万用表“*K档”测量电源正、负极之间电阻应大于8K;

5、连接电源9V,用手触摸咪头,听喇叭有无声音;

6、如有声音,进入输入-输出波形调节程序;如无声音,则检查电路;

7、输入-输出波形调节: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在咪头两端(注意探头正、负极的连接),示波器连接在运放1脚和地之间(注意探头正、负极的连接),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1KHz、Vp-p=10mV正弦信号,观察示波器波形和读出Vout,记录波形和Vout;然后,将示波器连接在运放14脚和地之间,调节电位器由小到大,观察电位器在最小、最大和中间时的示波器波形和读出Vout,记录波形和Vout;最后,将示波器连接在喇叭两端记录波形和Vout;

8、放大倍数调节:

分别改变R5、R7值(1、R5接330K,R7不动;2、R5不动,R7接330K;3、R5、R7均接330K),用示波器测量运放1脚、14脚和喇叭两端波形和Vout,记录R5、R7值和测得的运放1脚、14脚和喇叭两端波形和Vout,列表表示;

9、测量整机的静态和动态电流,切断电源连线,串联接入万用表,置“直流电流档”,记录电流值,并计算整机功秏W。

5、主要原件清单:

名称

规格

数量

说明

名称

规格

数量

说明

实验PCB

12*10cm

1

220μF

1

电阻

2K

1

47μF

1

5K

1

0.047μF

1

10K

3

12K

1

咪头

9745

1

560K

1

IC

LM324

1

1M

1

IC管座

双列14脚

1

1K

2

电位器

100K带开关

1

68K

1

喇叭

64Ω

1

100K

1

电容

0.1μF

1

连接导线

若干

三色以上

1μF

2

4.7μF

1

三极管

9014

2

100μ/16V

1

3AX31

1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先了解电路图的各个部分电路,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再清点和检测元器件,再根据电路图,在电路板上合理地安排各个元器件的位置,要求简单好看,再对各元器件进行焊接,细心处理好每一个焊点,保证焊接质量,焊好后剪掉多余的引线,对焊好的电路板要进行检查,检查有没有短路或者断路,最后再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试。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示波器连接在运放1脚和地之间,观察示波器波形和读出Vout,记录波形和Vout

2.将示波器连接在运放14脚和地之间,观察示波器波形和读出Vout,记录波形和Vout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示波器连接在运放1脚和地之间,观察示波器波形和读出Vout,记录波形和Vout

从图片中看出,信号输出50mv,1脚和地之间的电压为6.72v,说明一级放大了134.4倍,与信号增益A=R5/R4=112接近。

2.将示波器连接在运放14脚和地之间,观察示波器波形和读出Vout,记录波形和Vout

经过二级放大,14脚和地之间的电压为1.04v。

八、实验心得

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

我了解到焊接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进行设计的流程和方法等。

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

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了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和方法。

在这次实习中,焊接挑战了我的动手能力,电路设计挑战了我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借鉴和创新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主要是锻炼了我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不论在电路设计,元器件布局排版时,还是在调试过程中都遇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焊的电路板也不合格,说明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课程设计工作日自2014年4月11日至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