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573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docx

高程控制技术设计书

姓名:

学号:

组别:

目录

一、 实习任务及目的 2

二、 测区情况概述 2

1. 测区位置及范围 2

2. 测区人文地理情况 2

三、 作业依据 3

1. 依据规范 3

2. 技术指标 3

1.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3

2. 测量精度指标 3

四、 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4

五、 控制测量的实施 6

1. 仪器设备 6

2. 施测方案 6

2.1 踏勘选点 6

2.2任务量及安排 7

2.2 仪器的检校 8

2.4施测步骤 8

六、 测量平差计算 10

七、 提交成果资料 10

7.1技术总结 10

7.2控制点成果表 10

7.3控制网图 10

一、实习任务及目的

本次实习是结合上学期所学工程测量、大地测量等课本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

在练习中,巩固掌握课本理论内容,并熟练掌握二等水准控制测量的相关技术设计、测量实施、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二、测区情况概述

1.测区位置及范围

本次高程控制测量实习测区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四周,由成府路东口沿学院路至学院桥,由学院桥向西至展春二桥,再向北至成府路,再成府路向东至成府路东口。

测区为一闭合矩形,面积0.92平方公里。

2.测区人文地理情况

测区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周围,测区内有大小学、小区、公司等单位,测区内人车流量很大,在早晚高峰时期人流达到顶峰,导致通视条件较差。

但测区地形平坦,路面开阔,在人流不多时能够保证较好通视。

另外,人行道上有各种灯杆、树木各种杂物容易影响通视。

尤其在北四环处人行道较窄且遮挡较多。

设计路线时,应考虑以上。

三、作业依据

1.依据规范

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2.技术指标

1.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2.测量精度指标

表1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MW

限差

监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不符值

闭合差

平原

山区

二等

≤1.0

≤2.0

6Ri

4K

0.8n

4L

注:

1)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按式

(1)计算:

(1)

式中: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测段长度,km;

——测段数。

2)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按式

(2)计算:

(2)

式中:

W——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

F——水准环线周长,km;

N——水准环数。

二等水准技术指标:

表2

等级

路线长度

水准仪最低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二等

≤400km

DSZ1、DS1

铟钢

往返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3的规定。

表3

等级

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附合路线闭合差(mm)

环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

二等

 

 

 

 

注:

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L——附合路线长度,km;

F——环线长度,km;

R——检测测段长度,km。

四、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本次实习高程控制网起算点为D18点,如下表所示

控制点点名

坐标(m)

D18

X

Y

H

位置

313497.82

499658.98

49.572

学校东门向南汉庭门口辅路

五、控制测量的实施

1.仪器设备

本次高程控制测量所用仪器为:

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瓦尺及尺垫

2.施测方案

2.1踏勘选点

WD

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WK

WJ

D18

WA

WB

WQ

WH

WF

WG

WF

WN

WM

WE

WC

(点位具体位置及编号详见点之记)

选点原则:

1选点

1.1选定水准路线

a)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

b)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

c)应避开高速公路;

d)应尽量避免通过行人车辆频繁的街道、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

e)当一等水准路线通过大的岩层断裂带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时,应会同地质、地震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选定。

1.2选定水准点位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定,具有地面高程代表性的地点,并且利于标石长期保存和高程连测,便于卫星定位技术测定坐标的地点。

水准点宜选在路线附近的政府机关、学校、公园内。

设在路肩的道路水准点宜选在里程碑或道路上的固定方位物附近(2m以内)。

下列地点,不应选定水准点:

a)易受水淹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b)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

c)路堤、河堤、冲积层河岸及地下水位变化较化(如油井、机井附近)的地点;

d)距铁路50m、距公路30m(普通水准点除外)以内或其他受剧烈火震动的地点;

e)不坚固或准备拆修的建筑物上;f)短期内将因修建而可能毁掉标石或不便观测的地点;

g)道路上填方的地段。

2.2任务量及安排

第一天:

i角检验,熟悉仪器,熟练操作

WH-WQ-WF-WG闭合水准路线WG-WF-WN-WE附和水准路线

第二天:

WF-WE-WM-WN附和水准路线WE-WK-D18附和水准路线

第三天:

WQ-WJ-WD附和水准路线

第四天:

WD-WC附和水准路线

第五天:

WC-WB-WA附和水准路线

第六天:

WA-D18附和水准路线

技术总结讨论

2.2仪器的检校

原理如下图所示:

2.4施测步骤

1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一条路线的往返测,须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1.1往返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

a、后视表尺;b、前视标尺;c、前视标尺;d、后视标尺;往返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

a、前视表尺;b、后视标尺;c、后视标尺;d、前视标尺;

1.2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1.3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该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1.4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2.5设置测站

1.5.1二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

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

1.5.2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5规定执行。

表5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

视线高度

重复测量次数

二等

DS1、DSZ1

≥3且≤50m

≤1.5m

≤6.0m

≥0.55且≤2.8m

≥2次

1.6间歇与检测

1.6.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

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站的转点尺桩(用尺台作转点时,可用三个带帽钉的木桩)做妥善安置作为间歇点。

1.6.2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见表6)要求,即可由此起测;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任超限,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表6

等级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

基辅分划读数的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

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

0.5cm刻划标尺

1cm刻划标尺

二等

1.5mm

3.0mm

0.4mm

0.6mm

1.0mm

对于数字水准仪两次,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限差。

六、测量平差计算

使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并生成平差报告,依据报告结果判断是否合格。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

7.3控制网图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