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407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doc

2012—2013学年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优化育人环境,增强育人合力

罗平县阿岗第二中学

2012年9月

阿岗二中构建学校、家庭、社区

德育网络优化育人环境,增强育人合力

目前摆在学校教师面前的难题,不是“教书”,而是“育人”,抓好德育建设,学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尽管德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德育的实效却不甚明显。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把德育局限在书本里、校园里。

而在当今信息时代,学校不可能是一座“孤岛”,单一的学校教育必然使德育过程呈现低效或无效状态。

一、以学校德育为龙头,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因此在德育体系中,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学校应树立“综合育人”意识,把学校的一切活动,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育人机制,包括德育管理、学科渗透、班级建设、团队建设以及师德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等,真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育人格局。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到教书育人。

学校的德育不仅仅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包括师德修养的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品行和情操,否则将难以使学生信服。

因此,作为学校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水平。

不只德育课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德育渗透。

班主任更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求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总结经验教训,真正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爱护学生。

2、依托社团优势,做到活动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他认为,一个孩子如果有了非常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一技之长,那么这样的孩子就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兴趣去从事不健康的活动,他的活动都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实和包围了。

学生处于精力非常旺盛的时期,如果学校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无事生非。

比如团委可以组织趣味运动会和绘画、征文等各种比赛,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以增强其自信心。

学校要支持社团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

各社团可以聘请本专业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活动多了,学生课余生活更充实了,流连网吧游戏厅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是一种最直观性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受教育的程度。

环境又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是指学校硬件建设的美化绿化。

在有限的空间里精心设置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在富有启发性的优美环境中,师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激发了灵感、启迪了智慧。

“软环境”是指学校着力搞好文化环境,努力给师生以人文关怀。

学校要努力挖掘育人因素,从关心每一名教师、爱护每一名学生的角度来建立一些制度,采取一些行动,使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关注,使每一个人都觉得在学校中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自豪感。

这样也有利于师生素质的提高、学校品位的提升和社会影响的扩大。

4、突显学校在家庭、社区教育中的桥梁作用。

学校、家庭、社区在德育的影响渠道、影响方式、影响强度方面各具特色。

抓好校内教育是重点,校外教育是难点,因为校外教育基本上处于半自发和零碎、分散的状态。

因此,要形成德育网络,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做好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工作,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性,推进家校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启蒙教师,并且是伴随孩子成长的终身教师”。

因此,教师素质和父母素质相比,从对学生影响的深刻性和长远性看,父母素质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健康成长,离开家庭教育的协调共振,其教育将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

然而,很多家长却因忙于生计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有些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导致教育内容的单一化,过分关注学业成绩,而对子女的思想品德修养,心理健康程度,能力发展水平缺乏必要的关心、引导和帮助。

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着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娇惯宠爱多,严格要求少;体罚打骂多,说服教育少等误区。

虽然各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素质均不相同,对子女的“育人”意识更是见仁见智,但他们都有教育好子女的共同心愿。

因此,学校如果能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科学地、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通过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为了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成立家长学校不仅是学校的需要,更是家长的需要。

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除了定期举行家长会外,还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经常家访。

通过家长通知书等方式,将学校的重要德育活动安排,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告诉家长,并收回家长的反馈意见,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设立家教热线电话,及时解答家长在家教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德育信息。

根据学生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

在家长会上,传授科学的家教理论和方法,普及家教知识,交流家教经验;邀请部分家长到校座谈,对具有个性化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指导。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建立开放的家庭教育模式,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理智而科学地教育孩子。

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能和学校保持一致,这样会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

学校还应了解体贴家庭存在的困难,帮助家长排忧解难,尽量避免由此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2、互参互管,提高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结合力度

我们要由过去以学校为主,家庭被动配合,学校单方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表现的单向沟通模式,转变为学校指导家庭德育,家庭主动参与学校德育规划,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双向沟通模式。

家庭与学校,互参互管,互帮互促,共同承担育人重任。

家庭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积极主动地支持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学校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指导家长教育好子女,提供教育资源。

采取家校合作的方法,建立家长对学校德育的参与和监督机制。

学校要真正调动家长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实现家校合作,就必须在德育管理体制和方式上有所变革,关键一点就是要发挥家长会的作用,改变和拓展家长会的职能,赋予家长相应的权利:

①知情权。

通过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和学生在学校情况的全面了解,拉近家校距离,这便于家长与学校配合,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场所共同对学生实施德育。

②建议权。

这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民主化提出了要求。

家长可以对学校已有的德育工作计划和安排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学校要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并对德育工作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正。

③参与权。

通过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一方面使学校管理更贴近生活,更富有人情味;另一方面家长的智慧为学校所用,能使学校管理更为科学。

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设立家长信箱,家长接待日,开通家长热线,在校园网上开设家长论坛、家长留言栏等方式倾听家长意见。

④监督、评价权。

家长要对学校德育的落实情况有所监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学校提出反馈意见,学校根据家长意见随时调整德育工作。

在检查学校德育实施情况时,家长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看法,对学校德育实际情况做出评判。

三、以社区为依托,扩大社会教育影响面

陶行知先生深刻地指出: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有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社区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社会环境,也是道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是学生道德成长的社会根源。

德育应立足于当今社会城乡结合部文化、经济、地域、人口、社区特点和学生道德行为知、情、意、行的实际,筛选、规划、整合学校及周边的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条件,使学校德育主体、内容、手段、方法社区化,优化德育环境,形成全社区人人参与、主体互动、和谐发展的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新的学校德育模式。

1、齐抓共管,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学校与社区的德育共建,就是要使社区的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维护地区的安全团结,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良好社会氛围,对学生来说更多地表现为社区的状况,即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呈现进步、积极向上趋势,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抓得紧,文明程度高,就能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德育大环境,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一种推动力量,反之,就会因社区环境的不利而减弱甚至抵消。

例如学校组织保卫人员、班主任等与派出所民警一起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清查学校周边的网吧,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家长,共同教育和帮助迷恋上网的学生。

2、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共同抓好学生教育工作

学校要挖掘整合社区的人力资源,街道社教主任、社区文教干部、社区关心下一代干部、各类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企业界人士等社区丰富的人力资源。

对这些人员基本情况作一次全面调查登记,把部分教育热心人组织起来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

学校邀请他们参与制订学校德育计划、德育内容,邀请他们到学校举办法制讲座等。

同样,社区在制订青少年校外教育计划时请学校领导、老师共同商榷。

使学校社区的教育目标一致,达到德育工作学校社区齐抓共管,互动促进的工作目的。

3、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区与学校共同举办的实践、文艺活动中

利用社区文化团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相协调的有效方法。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各种文体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并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而经常性的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使以往处于“配角”地位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实施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参与社区的活动中努力对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从接受德育中感到确有所获,提高德育实效性。

4、扩大德育基地,让校外实体渗透德育

充分运用社会的德育资源,使学生从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如将福利院、敬老院等地方定为学生长期的德育教育基地,并定期为其服务。

让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社区互动的活动,接受社区大环境教育熏陶。

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开展活动,走出德育单靠灌输的误区,构建德育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沟通,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等互补的新局面。

5、让社区与家庭密切衔接

家庭也是社区的一员,学校与社区的德育共建,也使得家长的思想观念、素质有了同步提高。

学校可以请教育委员会人员帮助创建家长学校,实行开放式教育,沟通学校内部与外部的渠道,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范化,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优化,使青少年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过程中,从对社区、对他人的态度中受到启示,重新审视自己和父辈的关系,获得了青年人应该具有而较为缺乏的孝敬父母和自立自理的精神。

家长的人才观有了很大转变,“教子成才,必先教子成人”,思想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是首位,家长更加支持孩子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更加重视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罗平县阿岗第二中学

2012年9月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