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325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doc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015年)

2011年3月

目录

美好发展愿景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奋进目标 6

第一节奋进基础 6

第二节发展环境 10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11

第四节奋进目标 12

推进提速发展

第二章建设渝东南地区产业集聚中心 16

第一节强化工业集中布局 16

第二节加快壮大优势支柱产业 17

第三节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17

第四节大力发展骨干企业集群 20

第三章建设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 20

第一节调整优化城镇空间格局 20

第二节加快完善城市基础支撑功能 22

第三节着力建设宜居黔江 24

第四节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26

第四章建设资源要素集聚辐射大通道 27

第一节建设武陵山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7

第二节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30

第三节完善能源基础设施 31

第四节建设区域信息中心 32

第五章建设重庆东南向重要开放门户 33

第一节提速建设开放平台和通道 33

第二节力促招商引资新突破 34

第三节构建区域协作新格局 34

第六章建设渝东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 35

第一节打造武陵山地区消费之都 35

第二节建设现代物流基地 37

第三节建设武陵山地区旅游集散中心 37

第四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 40

第五节建设渝东南金融服务中心 41

统筹协调发展

第七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1

第一节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 42

第二节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43

第三节建设幸福新农村 44

第四节建设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区 46

第八章保障和改善民生 47

第一节促进就业和劳动关系和谐 47

第二节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 48

第三节建设武陵山地区教育高地 49

第四节建设健康黔江 50

第五节建设平安黔江 52

第六节提升妇女儿童工作和人口服务水平 53

第七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4

发展动力和保障

第九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6

第一节建设森林黔江 56

第二节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57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 58

第十章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58

第一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59

第二节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59

第三节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60

第四节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0

第五节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61

第六节打造武陵山地区人才高地 61

第十一章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62

第一节强化民主政治建设 62

第二节推进依法治区 63

第三节创新社会管理 63

第十二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64

第一节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64

第二节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65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黔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基本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机遇期,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扩大内陆开放的攻坚时期。

《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2011—2015年黔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进目标和战略任务,是全区人民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

美好发展愿景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奋进目标

第一节奋进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黔江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五年。

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抢抓“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等历史性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大力实施“三大战略”、“五个黔江”和“五在五心”等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基本完成“打基础、建框架、兴产业、上台阶”的历史任务。

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2005年

规划目标

2010年

绝对值

年均增速(%)

绝对值

年均增速(%)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0.9

67.4

13

100.1

15.9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8297

14652

22800

3

三次产业结构

12:

47:

41

10.6:

53.5:

35.9

4

工业总产值(亿元)

26.75

60

17.5

102

2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22.95

50

16.9

92.5

30.2

5

农业总产值(亿元)

9.95

15.5

5.3

17.1

5

6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2.44

4.2

11.5

15.2

44

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9.68

45

18

100.7

38.4

规划期累计投资(亿元)

90

200

300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4.69

27.2

13.1

36.2

19.8

9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

40

52

52

10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

27.62

50

12.6

93.9

27.7

11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

31.23

55

12

65.2

15.8

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289

13000

9.4

13797

10.7

1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129

3250

8.8

4417

15.7

14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

95

100

15

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7.8

9

9.1

16

平均预期寿命(岁)

68

69

70

17

新改建骨干乡村公路(公里)

【1000】

【1200】

18

城镇化率(%)

27.9

40

39

19

人口自然增长率(‰)

6.59

<6.5

6

20

城镇登记失业率(%)

3.6

<4

3.5

21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

3270

【15000】

【17000】

22

森林覆盖率(%)

32.9

45

45.5

23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174

160

337

24

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例(%)

95

≥90

90

备注:

1.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为当年价,速度为不变值。

2.【】表示五年累计数。

中心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经济实力倍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突破300亿元,增长2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2亿元,增长5倍。

“一城四组团”中心城市路网骨架拉开,职教孵化区、火车站和机场片区、组团结合部等新城形象显现,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分别由“十五”末的11.5万人、10平方公里增加到18万人、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39%。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建成公共图书馆、游泳馆等一批公共项目,森林覆盖率达到45.5%,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城区和卫生城区。

大通道建设提升区位价值,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舟白机场通航,黔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

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培育。

三次产业结构由15.7:

44.4:

39.9优化为10.6:

53.5:

35.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0%上升为52%。

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了2番,正阳工业园区提速建设,卷烟、建材、电矿、制药等传统骨干产业发展壮大,PVC一体化项目开工,食品、新材料、化工三大百亿产业建设全面起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家。

商贸流通和旅游等服务业提速发展,建成现代家居、汽车交易和蔬菜批发等综合市场,正阳物流基地加快建设,濯水古镇开街接待游客,黔江成为武陵山地区居民旅游和购物休闲目的地。

生猪、蚕桑、烤烟三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互促并进。

统筹城乡改革开局良好,户籍制度改革首战告捷,农转城突破10万人,积极引导城市资源要素支持农村发展,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32%,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

“五在五心”工程实施有力,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阿蓬江百里靓丽乡村带已具雏形,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村级体育场地建设等工程有力推进,解决2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发生率由24.7%降低为11.9%。

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到位资金达到101亿元,上海东方希望、江苏雨润、重庆中科等大型企业落户黔江。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积极推进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国家层面启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

社会建设凸显民生幸福。

“民生十条”增添惠民新措施,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3797元、4417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6倍、2.1倍;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超前,基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城乡全覆盖。

教育高地提档建设,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考人数和升学率持续居渝东南首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建成招生。

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打造,中心医院创建成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民族医院提档扩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完善。

科技和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创建成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示范区,组建重庆市民族歌舞团,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

掀起全民“唱读讲传”高潮,“红歌唱遍武陵山”活动影响深远。

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探索创新“一体化大综治模式”,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大力开展“三项活动”、“四项治理”,实施“三项制度”,增强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五年,是黔江发展战略更加清晰、发展重点更加突出的五年;是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城市扩张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人民得到实惠多的五年。

五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十二五”时期推动黔江经济社会提速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推进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国家的重要方略,重庆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的步伐更加坚实。

在全市统筹推进“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建设“五个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走民生导向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黔江成为引领渝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形成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重心,面临多重发展机遇:

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速趋势更为明显,重庆成为全国内陆开放的战略聚焦点,为黔江加快城市发展、提速经济社会建设铺就了新跑道。

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把黔江建成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决定》,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黔江确定为渝东南地区唯一的重点开发区,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3号”文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和“两翼振兴”战略、“民生十条”深入实施,政策叠加效应倍增。

我区“十一五”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特别是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形成,黔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凸显,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接受主城及周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更加便捷,对突破招商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