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2030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驿城区蚁蜂镇彭楼小学张继荣

一、教材内容分析

1、《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内容,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2、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第一课时已经会读会认会写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本节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本课的学习,可以结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来讲解,学生对黄山有了大概的了解。

特别引出“雄鸡叫天都”照应本课。

即复习了旧知识,又联系到新知识,同时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奇石众多,谁愿意说说有哪些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引出天都峰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

天都峰。

结合图片介绍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

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

石头台阶。

仰望:

抬头望。

攀着:

(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

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

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

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六)、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⑵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⑵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⑶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⑷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七)、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八)、课堂总结

1、读爸爸的话,讨论:

“汲取”是什么意思?

“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战胜困难的?

六、板书设计:

犹豫汲取力量不在犹豫奋力攀登登上峰顶

老爷爷

七、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同桌为一组,通过检查评价本课学会了哪些生字、生词,会读了哪些段落,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以后学习有什么帮助。

同时找出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课后继续学习。

八、课后反思: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一)、以读感悟,体验“高、陡”

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时,由于教室的多媒体不能使用,无法展示天都峰的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堂上我就和学生谈了谈这个假期爬黄山的感受,让学生有个印象,这样对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会更加容易。

然后让学生对第二段进行多次形式多样地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如:

“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

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的内心的复杂心情,想像他们的思想起伏和斗争,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再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三)、发挥想像,进行补白

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部分内容时,课文抓住“我”爬山时的动作词进行了描写,而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然后让学生联想老爷爷会怎样爬山,用上“一会儿……一会儿”。

有的孩子说:

“老爷爷一会儿拄着拐杖,弯着腰向上爬,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

走走停停,十分艰难。

”有的说:

“一会儿手扶铁链向上爬,一会儿手放在膝盖上支撑着向上爬。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了语言,思维更加活跃。

(四)、教学中的不足

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刚刚开学,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以后还要多运用一些方法激励孩子多思考,多发言。

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在今后教学中,对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