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1786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 物理常识讲义 笔记.docx

国考常识专项课及常识大纲物理常识讲义笔记

物理常识(讲义)

启智职教的店

 

第一节声现象第二节光现象第三节物态变化第四节力现象第五节能源家族

 

一、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第一节声现象

1.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2.声音的反射和衍射

三、声的特性

1.音调:

物体振动快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用频率来衡量。

2.响度: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3.音色:

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发出来的声音音色各不相同。

四、声的利用1.声音与信息

(1)超声波——声呐、B超

(2)次声波——确定火山、地震等活动的方位和强度

2.声音与能量

(1)清洗物体

(2)除去结石

【例1】(2016广东-省考)声音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介质中传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越小,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铁棒B.竹竿C.盐水

D.液态汞

【例2】(2017吉林-省考)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随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15天。

飞行中她不会碰到的情况是()。

A.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B.四周一片漆黑

C.穿过稠密的大气层

D.听到远处星体爆炸的声音

【例3】(2018多省联考-省考)音的音调、响度分别与其频率、振幅成正比。

下图是甲乙丙三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相同量纲下显示的波形。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音调相同B.乙、丙响度相同C.丙的响度大于甲D.乙的音调高于丙

【例4】(2018江苏-省考)下列说法与其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波的衍射

B.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沿直线传播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无规则扩散运动

【例5】(2019浙江-省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B.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C.用空心砖砌墙降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接听电话主要靠音色来分辨熟人的声音

第二节光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真空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二、光的反射

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常考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2.球面镜常考的应用

(1)凸面镜:

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

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

三、光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池水“变浅”、筷子“弯折”、以及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1.概念: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2)紫外线

五、透镜及其应用1.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具有汇聚作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放大镜、老花镜、投影仪等。

2.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近视眼镜等。

【例6】(2014国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光的偏振原理可以制成看立体电影的立体眼镜B.打枪瞄准时闭上一只眼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C.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

D.潜望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例7】(2018多省联考-省考)下列现象的物理解释错误的是()。

A.露珠呈球状——液体表面张力B.铁轨铺在枕木上——减少压强C.道路转弯镜——凸透镜对光发散D.微波炉烤面包——涡流感应加热

【例8】(2019-多省联考)下列哪一种现象的物理原理不同于其他三项?

()A.水中的手指变粗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D.小明在宁静的湖边看见“云在水中飘”

【例9】(2018四川-省考)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车雾灯一般使用黄光

B.汽车后视镜呈凹面形状

C.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凹面镜

D.夜间开远光灯会造成对向司机目眩

 

第三节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熔化:

固态→液态;凝固:

液态→固态。

二、汽化和液化汽化:

液态→气态液化:

气态→液态

三、升华和凝华升华:

固态→气态凝华:

气态→固态

【例10】(2018山东)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热汤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是蒸发现象

C.洗澡时卫生间的镜子有一层小水珠,是液化现象D.报废的电灯泡取下发现变黑了,是腐蚀引起的

【例11】(2019河北)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户外用嘴呼气冒“白气”,是气化现象B.白炽灯泡用久后玻璃泡壁变黑,是凝华现象

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干冰发生的变化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房顶上的积雪虽没有融化,却逐渐减少,是蒸发现象

第四节力学现象

一、常见的力1.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摩擦力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1)有益摩擦

(2)有害摩擦3.压强

(1)概念:

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者气压。

(3)流体压强与流速:

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二、力学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2】(2015山东)下列生活现象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A.用注射器进行肌肉注射

B.给钢笔吸取墨水C.茶壶上留一个小孔

D.将吸盘挂衣钩贴在墙上

【例13】(2010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其本质与其他三个现象的本质不同的现象是()。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D.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

【例14】(2018江苏)假如地球重力加速度减为现在的一半,下列数值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鱼在相同水深下受到的压强B.船在水中的吃水深度C.人在体重计上的称量结果D.可以举起的石块的最大质量

【例15】(2019多省联考)下列关于汽车安全驾驶的规定和其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严禁车辆超速——减小惯性,防止急刹车时造成车祸

B.汽车的司机和乘客必须系安全带——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C.严禁车辆超载——减少汽车对路面的破坏、增大摩擦和惯性

D.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急刹车时由于惯性造成车祸

【例16】(2019河北选调)当水杯盖拧不开时,人们常常用小刀或螺丝刀轻轻撬一下,一拧就开了。

这主要是因为用刀撬杯盖()。

A.减小杯盖侧壁对杯的压力B.减小杯盖与杯口的接触面积C.减小杯内外气体的压力差D.增大杯盖另一侧对杯的压力

第五节能源家族

 

【例17】(2015北京职测)电能是用途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它属于()。

A.二次能源

B.一次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D.可再生能源

【例18】(2012多省联考)下列关于能源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水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B.电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C.太阳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属于清洁能源D.石油是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不是清洁能源

【例19】(2012国考)下列关于推进“十二五”期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资源有限,要加大耕地保护工作的力度

B.提高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C.提高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以降低能耗总值和排放水平D.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例20】(2018浙江)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

A.甲烷B.乙炔C.甲醇D.乙醇

【例题21】(2019广东选调)可再生能源是指不会随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的能源。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风能②天然气③潮汐能④太阳能⑤核燃料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物理常识(笔记)

 

第一节声现象第二节光现象第三节物态变化第四节力现象第五节能源家族

【解析】

1.本节课讲解和物理常识有关的情况,讲解物理高频的几块内容。

2.第一节声现象;第二节光现象;第三节物态变化;第四节力现象;第五节能源家族。

3.今天所讲的内容在公务员常识考试中是必考的,考试中至少能遇到1-2个题。

这节课不难,咱们不需要搞懂原理,只需要将原理和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应知应会即可。

考试要看最高频的,没有必要纠结个别特别偏的点。

4.主要内容来自,初中8-9年级,和高中1-3册选修内容。

第一节声现象

一、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

声音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震动”是关键词,将自己的手放在喉咙处发声时,可以感受到震动;有的动物是靠翅膀震动。

二、声音的传播

1.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2.声音的反射和衍射

【解析】

1.声音传播的介质:

固体(5200米/秒)、液体(1500米/秒)、气体(340米/秒)都可

传声。

冰(3200米/秒)是固态的。

真空不能传声音,真空中可以传播光。

2.声音的反射和衍射。

反射是声波遇到障碍时反射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

比如在山谷中的回音,一般情况下遇到反射物声音都会反射,在房间内由于距离较短,声音传递回来不到

1.1秒,大脑不能区别。

比如有的音乐厅就利用了反射。

衍射是部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如柱子后面的人可以听到柱子前面的人说话。

三、声的特性

1.音调:

物体振动快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用频率来衡量。

2.响度: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3.

音色:

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发出来的声音音色各不相同。

【解析】

1.音调:

物体振动快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用频率来衡量。

音调和物体震动的快慢有关,用频率来衡量,单位是赫兹。

按频率分类,人耳能分辨的声波在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次声波在地质灾害中,如狗或者大象有异常举动,可能和地址灾害有关。

海豚可以听到超声波。

2.响度: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3.音色:

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发出来的声音音色各不相同。

如王鹏老师和李斌老师的声带发声不同,钢琴和笛子发出的声音不同。

4.上图中线条2的音调更高,因为它震动的更快,线条1的响度更大,因为它振幅的大。

四、声的利用1.声音与信息

(1)超声波——声呐、B超。

(2)次声波——确定火山、地震等活动的方位和强度。

【解析】

1.声的利用,标记☆。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超声波——声呐(海豚)、B超(根据人体内部的超声波反射,来了解胎儿发育状况)。

雷达发出的是电磁波不是声波。

(2)次声波——确定火山、地震等活动的方位和强度。

次声波的应运并不广泛,如果人类能尽早的确定火山、地震等活动的方位和强度,可以有效防灾。

次声波还有军事用途,军队过桥时,如果走齐步会产生次声波;如果次声波穿透人体,和人体共振之后,会将人解体,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研究次声波。

2.声音与能量

(1)清洗物体。

(2)清除结石。

【解析】

1.声音与能量。

2.清洗物体,超声波可以把放在被清洗液中的物体穿透,引起共振,直接把污垢给震下来,如用超声波清洗小龙虾。

3.清除结石,如外科医生会用超声波来除去人体的结石。

【思维导图】

【梳理】

1.声音的产生:

震动。

2.声音的传播:

(1)一般:

固态>液态>气态。

(2)真空中不能传播。

3.声音的特性:

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材料、结构。

4.声音的利用:

超声波——声呐、B超;次声波——确定火山、地震等活动的方位和强度。

5.声音的能量:

清洗物体、清除结石。

【例1】(2016广东-省考)声音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介质中传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越小,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下列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铁棒B.竹竿C.盐水D.液态汞

【解析】1.C、D项错误:

盐水、液态汞二者是液态。

B项错误:

铁棒的密度要大于竹竿,竹竿是中空的,因此声音通过铁棒传播的速度更快。

A项正确。

【选A】

【例2】(2017吉林-省考)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随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15天。

飞行中她不会碰到的情况是()。

A.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B.四周一片漆黑

C.穿过稠密的大气层D.听到远处星体爆炸的声音

【解析】2.D项错误:

太空是真空状态,不能传声,没有声音,所以航天员不可能听到爆炸声。

A、B、C项正确。

【选D】

【例3】(2018多省联考-省考)声音的音调、响度分别与其频率、振幅成正比。

下图是甲乙丙三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相同量纲下显示的波形。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音调相同B.乙、丙响度相同

C.丙的响度大于甲D.乙的音调高于丙

【解析】3.声音的音调、响度分别与其频率、振幅成正比,频率高音调高,振幅大响度大。

A项正确:

甲乙音调响度和频率相关,对比甲图乙图,看最高点出现的个数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甲、乙音调相同。

B项正确:

响度和振幅相同,对比乙图丙图,可以看出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

C项正确:

响度和振幅有关,对比甲图丙图,可以看出丙振动的幅度大于甲振动的幅度,故丙的响度大于甲。

D项错误:

音调和频率有关,对比乙图丙图,可以看出丙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故丙的音调高于乙。

【选

D】

【例4】(2018江苏-省考)下列说法与其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波的衍射

B.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沿直线传播D.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无规则扩散运动

【解析】4.本题是最难的一道题目。

可以总结声音最难理解的部分。

A项错误: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遇到山谷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这个是声音的反射不是声音的衍射。

B项正确:

“小小秤砣压千斤”,体现的是杠杆原理。

C项正确:

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头顶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D项正确: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一种扩散现象,分子可以在空气中扩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

【选A】

【例5】(2019浙江-省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B.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C.用空心砖砌墙降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接听电话主要靠音色来分辨熟人的声音

【解析】5.浙江题的特点,和生活比较接近,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直观想象来选择。

A项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B项正确: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

C项错误:

用空心砖砌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发出声音的不是墙。

D项正确: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不同的人,声音特质非常明显。

【选

C】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注意】1.在摩托车烟囱装消音器,是从源头减弱噪音。

2.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带上耳罩,是在入耳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第二节光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真空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解析】

1.光现象几乎每年必考1道。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空隙照射到地面上的光柱、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激光(指导人工掘进)。

2.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二、光的反射

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常考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解析】

1.光的反射是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只需了解概念即可。

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

2.

(1)水中的倒影(杯弓蛇影)。

(2)平面镜成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潜望镜(考试的核心和关键,是水面上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的眼睛)。

2.球面镜常考的应用

(1)凸面镜:

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

凹面镜:

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

【解析】

1.凸面镜(发散光线看到更大的距离范围):

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发

散光线看到更大的距离范围,为拐弯处的司机提供帮助)。

凸面镜≠凸透镜,它不透光。

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中凸面镜的例子有后视镜,生活中有的车的后视镜真的是平的,但是不符合物理考试,不要以实际生活为例。

2.凹面镜可以汇聚光线:

太阳灶(三个线的一点,可以聚集最大的能量)、手电筒反射面(手电筒的反光罩,能够将灯泡发散的光线射出去)。

三、光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池水“变浅”、筷子“弯折”、以及海市蜃楼等。

【解读】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变化的现象。

2.应用:

折射是考试常考点。

出题的例子:

(1)潭清疑水浅:

由于光的折射造成水变浅,一般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和鱼真实位置相比,真实位置稍微往下一些,叉鱼的时候可以稍微往下一些或者叉鱼尾巴。

因为折射使鱼的位置变高了。

(2)筷子折了、弯了:

由于折射产生。

(3)海市蜃楼:

产生和折射有关,由于某地高空大气和近海面空气密度不同,导致光线不以直线传播,光线经过水汽之后漫漫地不断偏折,同一时刻在地平线可能看不到物体的位置看到一些景象。

海市蜃楼是否包含反射,其实,桌子、板凳、床等并不是本身发了光,而是物体反射光线之后才能被我们看见。

考题中常问以下蕴含一种或两种现象的是,一是水中倒影,只含有反射,二是海市蜃楼,含有反射和折射。

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应对考试。

四、光的色散1.概念: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2)

紫外线

【解读】

1.光的色散:

白光/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各种光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由他们混合而成,这一部分叫可见光或者可视光。

白光被分解的现象就是光的色散。

2.看不见的光:

考查生活中具体应用或者表现。

(1)红外线:

比红色光线频率低。

可以探测温度,所以用作夜视仪,打仗时候可以看到。

再如,家里的电视和空调的遥控器都利用了红外线,红外线可以传递信息和信号,非常廉价、方便,原理可以不用理解,记住例子即可。

(2)紫外线:

比紫色光线频率高。

如太阳光发射大量紫外线,但是被大气臭氧层吸收,到达地球时对人类的危害已经不大了,但是高原紫外线对人的伤害非常大。

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医院用紫外线杀菌。

紫外线还可以用来验证钞票真伪,因为钞票上有特殊的荧光粉,在紫外线照射后会显示出其标记。

人体过多照射紫外线容易引起皮肤癌。

五、透镜及其应用1.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具有汇聚作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放大镜、老花镜、投影仪等。

2.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近视眼镜等。

 

【解读】

1.透镜的应用:

回顾一下,各种面镜都是不透光的,会反射光。

但光线会通过透镜发生折射。

考试考查两种镜子和对应的生活例子。

(1)凸透镜:

中间厚两边薄,大肚子凸出来,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如放大镜、老花镜、投影仪、显微镜目镜等。

可以将光汇聚到一点,产生巨大的能量,小时候用放大镜烧蚂蚁。

(2)凹透镜:

中间薄两边厚,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近视眼镜等。

2.近视与远视:

这是拓展的知识,可能出现在题目选项中。

(1)近视的形成: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折射能力太强,光线还未到视网膜就已经成像,此时佩戴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一下,再成像于视网膜上。

(2)远视的形成:

由于晶状体较薄,光线已经在视网膜上了还未成像,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汇聚一下,使得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思维导图】

 

【梳理】

1.直线传播:

注意几个例子,如影子、直线的激光掘进、树中间的光束。

光速大约每秒

30万公里。

2.光的反射:

注意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几个应用。

特别注意平面镜中的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中两个例子都要注意。

3.光的折射:

所有的都要记。

4.光的色散:

考试几率一般。

5.注意:

透镜和面镜不同,以凸透镜和凸面镜为例,凸面镜本身不传播光线,光射到凸面镜上,光线沿着法线发散出去了。

而光照到透镜后,经过透镜的折射,由于透镜两边薄厚不同,光线穿过之后汇聚于一点。

【例6】(2014国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光的偏振原理可以制成看立体电影的立体眼镜B.打枪瞄准时闭上一只眼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C.光在光纤中传播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

D.潜望镜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解析】6.A项正确:

注意把偏振和立体3D眼镜放一起学习。

人眼看到的物体是左右两只眼睛看到的物体叠加形成的,拍摄3D电影时用了两个摄像头,分别有偏振片,拍了不同的两组光,通过两个放映机打在放映屏幕上,看到的是一个重影,如果带上特殊的3D眼镜,又分别会将两幅图像收入两只眼镜,进而在脑海中加工。

原理非常复杂,记住利用了两个摄像机、两个放映机、一个眼镜、两只眼睛接收的像不同、利用了偏振原理。

B项正确:

三点一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