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保障制度.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117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社会保障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论社会保障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论社会保障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论社会保障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论社会保障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社会保障制度.doc

《论社会保障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社会保障制度.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社会保障制度.doc

论社会保障制度

2013级公共管理专业时云云

摘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予以物质帮助,并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和措施。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能起到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功能,即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减少贫困,从而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其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另一方面能为劳动者建立各种风险保障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避免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社会保障、安全、稳定、健全

一、社会保障:

社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

宇宙和人类社会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异”者,宇宙是无生命世界,人类社会则是有活体生命的人的世界;“同”者,都需要“安全”和“稳定”。

宇宙需要安全和稳定,否则就会发生星系的紊乱、碰撞和大爆炸。

维系宇宙安全和稳定的内在结构是各星球和星系万有引力的综合平衡。

人类社会也需要安全和稳定,否则就会发生不安定、不稳定,甚至动乱。

维系人类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因素存在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等许多方面,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因此,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维系我国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即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

早在2010年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就说: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而让“人人都活得有尊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人都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正是“公平正义”这一“光辉”的重要源泉和基石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研究院指出:

“我国社会建设落后经济建设15年。

”这一推论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

这里所指“社会建设落后经济建设15年”,主要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后15年。

不是吗?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于1978年12月,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此前虽然国家也有某些关于干部和职工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条例,但那并非市场经济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当市场机制使人们收入差距拉大时,当市场竞争导致社会阶层分化时,社会缺乏一个有效的“稳定器”来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即社会保障制度跟不上改革和发展步伐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大大小小的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虽然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无疑是一个重要诱因。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社会保障是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

克服人生中无法避免的衰老、疾病、伤残、失业、贫困、死亡等风险,过上稳定、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

我国古圣先贤很早就给出了有关社会保障的经典论述: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救灾、救荒工作,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制度规范。

尽管这些工作都是从维护政权稳定的角度出发的,但在一定意义和一定程度上确实减轻了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疾苦。

在西方,古罗马时期的教会所宣扬的教义不仅包含社会保障思想的萌芽,而且这些机构还在身体力行地做着救助贫民、赡养老人、抚养儿童的工作。

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英国于1601年通过了《济贫法》,标志着英国开始以立法的形式确认济贫事业是政府的一项职责。

德国于1883年、1884年、1889年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人灾害赔偿保险法》、《老年、残障、死亡保险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美国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使得社会保障一词家喻户晓。

英国于1942年公布的《贝弗里奇报告》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福利国家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个甲子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劳动保险制度为主的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改革探索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目前进入了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全面发展和制度创新阶段(2002年至今)。

经过改革和创新,我国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了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从大的方面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分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和补充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可以细分为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住房救助和医疗救助。

社会保险可以细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

社会福利可以细分为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和孤儿福利。

补充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商业保险和家庭保障。

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受益人群不断增加。

各地在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同时,以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城镇非从业居民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壮大,基金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

【1】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我国多元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

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这三项重点保障的突出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上具有全民性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是每一个城乡居民都需要的,而其他保障项目,如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专项福利,保障对象都是特定的人群,在覆盖范围上不像这三项制度如此广泛。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政府财政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制约,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因此,要将社会保障覆盖到城乡居民,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必须以这三项制度为重点。

(二)在保障内容上具有不可或缺性

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没有养老金、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失去生活来源后没有糊口的经济收入,将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存。

对任何一位社会成员来说,不管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不管今天收入有多高,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都是不可缺少的。

有了这三项制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市场竞争或遇到社会生活风险出现收入来源中断时有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就可以基本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为社会成员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就可以鼓励人们放心大胆地去创造财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三)对国内消费需求具有拉动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但是,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仍然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不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居民的储蓄率比较高,其中固然有节俭持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也有人们担心社会风险的因素。

很多人省吃俭用、积极储蓄,就是为了防老、防病,怕失去收入来源后基本生活没保障。

把这三项制度建立起来,就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安全感,起到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2】

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覆盖面较低

应保未保人群主要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等。

此外,许多城镇无业人员和农转非人员也未能获得基本养老保险,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大约只占16~59岁农村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几。

(二)转移接续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

据统计,目前全国流动人口约2亿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离开本县(市、区),百分之六十以上外出超过一年时间。

由于各个地区和各种制度之间的衔接很不通畅,造成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非常困难。

参保人员如果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或者从一种职业变换到另一种职业,往往要以损失养老保险权益为代价。

归纳起来,影响转移接续的体制原因主要有: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不高、基金地方管理、财政“分灶吃饭”;一些省份在地方法规中对跨省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设置了一些条件,诸如限制户籍、限制年龄以及不承认视同缴费年限等。

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损害了参保者的个人权益,动摇了参保群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信心,影响社会和谐。

(三)待遇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倾向较为严重,养老保险制度可以细分为机关单位离退休制度、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公务员退休金根据工作年限按照本人退休前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九十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金根据工作年限按照本人退休前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九十计发。

由于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不同,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水平普遍高于企业。

企业和事业、机关单位人均离退休费的差距平均每年分别以百分之五点四和百分之六点八速度在扩大。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养老金待遇差距造成了福利攀比,影响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同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入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制度创新完善的新阶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世界银行提倡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既能够反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实,又能够促进国际交流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都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一系列具体举措。

从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将进一步提速。

【3】

五、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意义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四方面。

(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和谐的社会都必然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社会各方面经济利益的协调,而社会保障是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包括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劳动关系紧张等。

在广大农村社会问题尤为突出。

除全国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人口外,每年还有许多灾民、特困户和孤老残幼需要扶持与救济。

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严重威胁。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缓解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它通过社会救济的方式将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转移给缺乏收入获取能力社会贫困人口,缩小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差别,避免社会矛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