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0738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20分)

1.(4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角色(jué)诘责(jié)伫立(zhù)叱咤风云(zhà)

B.污秽(huì)星宿(xiù)剽悍(piāo)锲而不舍(qì)

C.谥号(shì)炽热(zhì)压轴(zhòu)拈轻怕重(niān)

D.惩罚(chěng)绰号(chuò)作揖(yī)锋芒毕露(lù)

2.(4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流水账走头无路中流砥柱

B.陨落掉胃口平心静气不可名状

C.霹雳无名火蛛丝马迹通宵达旦

D.座标夹生饭甘拜下风广袤无垠

3.(4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到夏天,趵突泉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B.我是个外行,我说的话可能贻笑大方,可我还是要说几句。

C.这部小说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读者对其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面对众弟子,孔子侃侃而谈地讲述如何遵守礼仪。

4.(4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在阅读中成长”。

B.通过阅读《青铜葵花》《根鸟》等作品,我了解到曹文轩是一位关注少年心灵的作家。

C.辛弃疾和陈同甫是好朋友,两人志同道合,他给他写了一首词。

D.《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导致了文化节目的新风尚。

5.(4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懿夺取街亭后又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用“空城计”巧退魏军。

B.圣地亚哥用尽全力猎杀了庞大凶猛的大马林鱼,他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让人赞叹。

C.被领养的细马感觉自己被排挤,在广播操比赛时把帽子甩向天空,导致学校错失了第一名。

D.简•爱因失手打碎了石板而被惩罚站在凳子上,是海伦•彭斯的微笑给了她力量。

二、(33分)

6.(9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士兵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限制

C.寡助之至

至:

极点

D.亲戚畔之

畔:

通“叛”,背叛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B.委而去之

濯清涟而不妖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杀之以应陈涉

D.然而不胜者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

误。

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地利”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C.文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D.文章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层层深入,结构缜密。

7.(8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①,上大怒,出为潭州。

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②曰:

“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言有怨言指斥。

”敬德唯唯③.明日对仗④,敬德顿首曰:

“臣实不闻。

”频问,确定不移。

上怒,碎玉珽⑤于地,奋衣入。

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

“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

(选自《朝野佥载》)

【注释】①争道:

下围棋时抢占有利的位置。

②尉迟敬德:

唐初大将。

③唯唯:

谦卑地答应。

④对仗:

当面对证。

⑤玉珽:

天子所持的玉板。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两处)

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言有怨言指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

(3)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尉迟敬德的评价。

8.(8分)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细草摇头:

指微风吹来。

侬:

我。

②披襟:

敞开衣襟。

(1)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  ”“  ”“荷花”等意象,充满生活气息,妙趣横生,表达出诗人  之情。

(2)请赏析“荷花入暮犹愁热”中“愁”字的妙处。

9.(8分)根据原文默写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吊影分为千里雁,  。

(白居易《望月有感》)

(7)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不怕困难,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三、(5分)

10.(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因水而灵动,人因城而安适。

济南的老城区古朴典雅,令人流连忘返。

铁声叮当,鱼儿藕池戏,剪子巷是一支轻松活泼的小夜曲;琳琅万千,芙蓉依水笑,芙蓉街是  ;微风拂柳,碧水屋前绕,曲水亭街是一阕温婉安静的宋词……

(1)请你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2)走在济南的老城区,你一定会被家家户户门上的对联所吸引,请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飞白絮

下联:

清泉润红荷

四、(32分)

11.(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烹饪之器的演化史

①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播出,一口章丘铁锅迅速成为了“网红”。

作为烹饪之器的锅,它的进化和演变,浓缩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史,同时也孕生了中华民族的烹饪文明。

②石上烤肉是我国饮食文明的“觉醒”阶段。

最初,古人只是把猎取的动物和采摘的食物直接放到火上烤熟。

在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利用器具烹制食物的方法﹣﹣“石烹”,利用的是烧至炽热的石块。

久负盛名的怒江石板粑粑就是古老的石烹方法的遗存,石板选用当地特有的一种青黑色页岩,选好的石材还要经过多道工序的修整、加工、打磨、抛光和烘烤。

③我国最早制造的烹饪之器是陶器,早期多是陶罐和陶釜。

用作炊器的陶罐一般都是高筒且腹部较大,而陶釜的形状与现在的烧锅差不多,可以说是我国迄。

今。

为。

止。

发现的最早的锅。

④用陶罐和陶釜烹饪食物时需要用石头块支起来,后来出现了自带三条腿的炊具﹣﹣鼎和鬲(lì)。

鼎是一种三足支锅,而且三条腿都是实心的。

鬲在形状上与鼎十分类似,不过腿部是中空的。

陶甑(zèng)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大发明,并因此首创了蒸食这种独特的烹饪方式。

陶甑是一种平底并有好些小孔的容器,把食物放在陶甑里,然后再将其套在陶鬲或陶鼎上方,则可以利用陶鬲或陶鼎烧出的蒸汽来蒸熟食物。

⑤陶器在烹饪领域的应用,使得一些重要的烹饪方法应运而生,如煮、焖、炖、熬、蒸等,为我国古代饮食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

⑥青铜器的诞生更是促进了烹饪文明的发展。

青铜炊器相较陶制炊器来说,不仅具有可塑性,不易破碎和变形,而且硬度更高,传热性能更好。

⑦说起青铜炊器,不能不说青铜鼎。

青铜鼎最初用来烹煮肉食或盛放肉类,大多为圆腹、两耳、三足。

春秋晚期之后,青铜鼎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礼器,逐渐被视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青铜炊器的形状也沿袭了陶制炊器,有青铜鬲、青铜甑等。

青铜鬲和青铜甑可以分铸,分别使用,也可以合铸一体,称为青铜甗(yǎn),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三联甗,是目前所见到的唯一的这种复合炊具,既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也能增加食物品类和总量。

⑧青铜炊器的蓬勃发展,加上西周时期农业、牧业、渔业有了新的发展,从而诞生了炒、煎、炸等一些新的烹饪方法。

⑨铁制炊器的应用使我国的烹饪文明逐步进入成熟期。

由于铁器的普及,铁釜、铁锅逐渐走入平民生活,使得烹饪技艺获得了蓬勃发展。

铁制炊器具有传热快、耐高温的特点,并且较青铜炊器更轻便一些,因此基于高温油熟基础上的新型烹饪方法应运而生,如各种煎炸、翻炒、爆炒、湿炒、干炒、煸炒、生炒、熟炒等。

当然,铁器时代的烹饪大繁荣,还得益于烹饪原料的丰裕和多种燃料的应用和普及。

⑩现在,铁锅已成为国人最常用的烹饪之器,传统的铁锅坚固耐用、受热均匀,在导热方面效果很好。

铁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引起化学反应。

炒菜时溶出的少量铁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

⑪中国烹饪器具体现出了中国人独特的工具智慧和审美意识,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8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中国烹饪器具的演化过程。

(2)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用作炊器的陶罐一般都是高筒且腹部较大,而陶釜的形状与现在的烧锅差不多,可以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锅。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三联甗,是目前所见到的唯一的这种复合炊具,既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也能增加食物品类和总量。

12.(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祈祝兄长再活十年

①我的兄长大我6岁,今年已经68周岁了。

从21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

他是那么渴望精神病院以外的自由,而只有我是一个退休之人了,他才可能有自由。

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我祈祷他起码再活10年,不病不瘫地再活10年。

②在我头脑中,我与兄长之间的亲情记忆就一件事:

大约是我三四岁那一年,我病了一大场,发高烧。

傍晚我躺在床上,对坐在床边心疼地看着我的母亲说想吃蛋糕。

外边下着瓢泼暴雨,母亲说雨一停,就让我哥去为我买两块。

我却哭了起来,闹着说立刻就要吃到。

当年十来岁的哥哥,于是脱了鞋、上衣和裤子,只穿裤衩,戴一顶破草帽,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冒雨去为我买回来。

③母亲被我哭闹得无奈,给了哥哥一角几分钱,于心不忍地看着哥哥冒雨冲出了家门。

外边又是闪电又是惊雷的,母亲表现得很不安,不时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我觉得似乎过了挺长的钟点哥哥才回来。

他进家门时,一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

母亲问他买到没有,他哭了,说第一家铺子没有蛋糕,只有长白糕,第二家铺子也是,跑到了第三家铺子才买到的。

说着,哭着,弯了腰,使草帽与胸口分开。

原来,两块用纸包着的蛋糕在帽兜里。

那时刻他不像什么落汤鸡,而是像一条刚脱离了河水的娃娃鱼。

④母亲说:

“你可真死心眼儿,有长白糕就买长白糕嘛,何必多跑两家铺子非买到蛋糕不可呢?

”他说:

“我弟要吃的是蛋糕,不是长白糕嘛!

”还说,母亲给他的钱,买三块蛋糕是不够的,买两块还剩下几分钱,他自作主张,也为我买了两块酥糖……其实对于我,长白糕和蛋糕是一样好吃的东西。

我已几顿没吃饭了,转眼就将蛋糕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而母亲却发现,哥哥的胳膊肘、膝盖摔破皮了,正滴着血。

当母亲替哥哥用盐水擦过了伤口,对我说也给你哥吃一块糖时,我连最后一块糖也嚼在嘴里了……

⑤后来,我成家了,接着自己也有了儿子;将父亲接到北京来住,埋头于创作;在北京“送走了”父亲;又将母亲接来北京;攒钱帮助弟弟妹妹改善住房情况……各种责任纷至沓来,住在精神病院的哥哥对于我,似乎只成了“一笔支出”的符号。

1997年母亲去世前,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

母亲说:

“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

“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命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

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

“二弟,我好想你。

”算来,我竟20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

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

哥哥,哥哥,实在是对不起!

对不起……

⑥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了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

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每月费用4000元左右。

幸而我还有稿费收入,否则,即或身为教授,只怕也还是难以承担。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

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聊天。

哥哥问我:

“你跟我说的那件事,是童话吧?

”“什么事?

”“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了,不料哥哥他始终记着。

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⑦哥哥已老得很丑了。

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同龄人老多了。

而他当年,可是一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老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凄。

惶。

⑧“你忘了吗?

”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

我赶紧说:

“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我有耐心。

”他信赖地笑了。

我默默地祈祷他起码再活10年,不病不瘫地再活10年。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节选自梁晓声《兄长》,有改动)

(1)通读全文思考:

文章叙述了小时候,哥哥①  ;成家后,“我”②  ,表现了③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他进家门时,一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

②结合语境,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老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凄惶。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五、(60分)

13.(60分)按要求作文。

请以“改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少于20行)。

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20分)

1.(4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角色(jué)诘责(jié)伫立(zhù)叱咤风云(zhà)

B.污秽(huì)星宿(xiù)剽悍(piāo)锲而不舍(qì)

C.谥号(shì)炽热(zhì)压轴(zhòu)拈轻怕重(niān)

D.惩罚(chěng)绰号(chuò)作揖(yī)锋芒毕露(lù)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锲而不舍”应读作“qièérbùshě”;

C.有误,“炽热”应读作“chìrè”;

D.有误,“惩罚”应读作“chéngfá”。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4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流水账走头无路中流砥柱

B.陨落掉胃口平心静气不可名状

C.霹雳无名火蛛丝马迹通宵达旦

D.座标夹生饭甘拜下风广袤无垠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解答】A.“走头无路”的应写作“走投无路”;

B.“掉胃口”应写作“吊胃口”;

C.正确;

D.“座标”应写作“坐标”;

故选:

C。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4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到夏天,趵突泉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B.我是个外行,我说的话可能贻笑大方,可我还是要说几句。

C.这部小说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读者对其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面对众弟子,孔子侃侃而谈地讲述如何遵守礼仪。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有误,炙手可热: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该成语不合语意。

B.使用正确,贻笑大方:

贻笑:

让人笑话;大方:

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

C.使用有误,评头论足: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

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该成语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

D.使用有误,侃侃而谈:

侃侃: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该成语和句中的“讲述”重复。

故选:

B。

【点评】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

4.(4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在阅读中成长”。

B.通过阅读《青铜葵花》《根鸟》等作品,我了解到曹文轩是一位关注少年心灵的作家。

C.辛弃疾和陈同甫是好朋友,两人志同道合,他给他写了一首词。

D.《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导致了文化节目的新风尚。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添加“的活动”;

B.正确;

C.代词指代不明。

“他给他写了一首词”,中间的两个“他”指代谁不清楚;

D.搭配不当,“导致”与“新风尚”搭配不当,将“导致”改为“开启”;

故选:

B。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4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懿夺取街亭后又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用“空城计”巧退魏军。

B.圣地亚哥用尽全力猎杀了庞大凶猛的大马林鱼,他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让人赞叹。

C.被领养的细马感觉自己被排挤,在广播操比赛时把帽子甩向天空,导致学校错失了第一名。

D.简•爱因失手打碎了石板而被惩罚站在凳子上,是海伦•彭斯的微笑给了她力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能力。

名著阅读需要我们平时多下功夫,认真阅读原著,掌握所读小说的相关重点情节。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是“秃鹤”感觉自己被排挤,在广播操比赛时把帽子甩向天空,导致学校错失了第一名。

不是被领养的细马。

故选:

C。

【点评】解答这类问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二、(33分)

6.(9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士兵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限制

C.寡助之至

至:

极点

D.亲戚畔之

畔:

通“叛”,背叛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环而攻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B.委而去之

濯清涟而不妖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杀之以应陈涉

D.然而不胜者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

误。

的一项是 B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地利”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C.文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统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D.文章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层层深入,结构缜密。

【分析】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有误,兵的意思是兵器。

BCD.正确。

故选:

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这座城\助词,的

B.表示顺承\表示转折

C.凭\来

D.……的原因\……的原因

故选:

D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故选:

B

答案:

(1)A

(2)D

(3)B

【点评】“之”的用法: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