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954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doc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

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8、如何看待当代西方经济学?

  

(1)当代西方经济学即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其掩盖资本主义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并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来说,具有庸俗性质。

  

(2)当代西方经济学从其研究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方法和制度、认识和阐述市场经济运行及政府调控的规则,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又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成分。

  (3)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是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工人运动,为自己的命运进行斗争,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二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提示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研究与其相联系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研究经济增长的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

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社会生产力是如何构成的?

  答:

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

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在生产资料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3、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

表现在:

(1)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3)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具体方式;(4)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其次,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

具体表现在:

(1)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起阻碍作用。

(2)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

(3)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答: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

第一,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必然适应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

5、经济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答:

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都具有客观性,但是经济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经济规律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答: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2)生产力多包括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联系。

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渗透到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意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生产效率逐步增加;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过程其他方面,如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

(3)振兴我国经济,首先要振兴科学技术,事实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1、怎样理解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及其实质?

  答:

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实质上是把社会总劳动(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的反映。

在一个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如果能够自觉地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则社会总劳动就可得到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反之,如果比例关系失调,则会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经济效益低下,阻碍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或产值)和劳务总量的产出增长,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量的变化。

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等等。

此外,经济发展还包括生态平衡的保持、环境质量的提高、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状况的改善、以及贫困落后状态的减少和消除等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质的变化。

所以,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3、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