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8772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31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将军寨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范围、依据和原则

1.1编制范围

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宁泉段工程XQNQ-4标段,将军寨隧道(起讫里程:

DK282+413~DK292+490)全部工程项目。

1.2编制依据

1.2.2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3)《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5)《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6)《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9)《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2)设计文件、地质报告;

(13)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方法以及多年从事铁路施工经验等;

(14)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及相关文件。

1.2.3业主文件、规定

(1)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宁泉段工程XQNQ-4标段业主发布的招标施工文件、图纸、会议纪要等文件,工程施工图,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等。

(2)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有关安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当地有关规定。

(3)工程实施前有关的函件(含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有关会议纪要、下发的指导性文件)等。

1.3编制原则

1.3.1按技术先进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认真阅读、研究图纸和规范文件,结合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及工程实际编制。

1.3.2坚持专业化施工,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1.3.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严格要求。

1.3.4坚持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的原则,隧道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3.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解决施工难题,加强科技开发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努力降低施工成本。

1.4安全生产法及管理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

(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

(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

(10)《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

(12)《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7);

(1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

(14)其它国家和地方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等。

2、工程概况

将军寨隧道进口里程D1K282+413,出口里程DK292+490,全长10077m,其中,单线隧道长9014m,双线车站隧道长1063m,隧道最大埋深约375m。

石门庵车站伸入隧道进口端。

线路纵坡为1‰/1187m、10.4‰/7090m、9‰/1800m的单面坡,隧道进口1453.66m位于直线上,1159.51m位于R=5000m的左偏曲线上;洞身6091.25m位于直线上;出口端253.56m位于直线上,1052.97m位于R=2000m的右偏曲线上,66.05m位于R=2000m的左偏曲线上。

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区,地面高程360m~800m,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50m~440m。

隧道进口位于永安市下螺村附近,隧道出口位于永安市桃园镇赤头坂附近。

隧道进口段地势较陡,局部基岩裸露,出口自然坡度较缓,高差相对较小,大部分植被覆盖。

进出口均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隧道最大埋深约375m。

根据防灾救援、施工通风及满足工期要求,将军寨隧道设一号斜井和二号斜井。

一号斜井与正洞交于D1K286+000,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小里程平面夹角90°,长1344m;二号斜井与正洞交于D1K288+900,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小里程平面夹角90°,长1667m。

1#、2#斜井运营期间作为避难所。

将军寨隧道共分进口工区、出口工区、一号斜井工区和二号斜井工区四个工区,施工总工期为34.1个月。

3、地质概况

3.1岩性

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粉质黏土,坡洪积层(Q4dl+pl)软土、粉质粘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坂头组(Jkb)砂岩、炭质页岩互层、侏罗系上统兜岭群下渡组(Jxd)凝灰岩、凝灰熔岩、侏罗系上统兜岭群园盘组(Jy)凝灰质砂岩夹炭质页岩、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x)砂岩夹泥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c)灰岩夹硅质岩、泥质灰岩;二叠系上统翠屏组(Pcp)砂岩、泥岩夹煤线、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t)砂岩夹页岩及煤层、晚侏罗系古竹乌督坑单元(J3CW)花岗岩、晚侏罗系古竹南山下单元(J3NS)花岗岩。

地层分述如下:

<1-1-2>人工填土(Q4ml):

黄褐色,松散,稍湿,成分以粉质黏土为主。

分布于测区缓坡下的沟槽内,厚0~3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4-1>软土(Q4dl+pl):

黄褐色、青灰色,软塑,含少量角砾、碎石。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段及洞身沟槽表层,厚0~4m。

属Ⅱ级普通土,E组填料。

<4-3>粉质黏土(Q4dl+pl):

黄褐色,硬塑状,土质较纯,黏性较强。

分布于沟槽两侧,厚0~4m。

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9-2>粉质黏土(Q4dl+el):

灰褐色、黄褐色,硬塑状,主要成分以黏、粉粒为主,手拈稍有砂感,粘性差,局部底部可见少量角砾,厚0~3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19-1>凝灰质砂岩、炭质页岩(Jkb):

砂岩呈灰黑色、褐黄色,层状构造,中薄层,炭质页岩呈黑色,页理明显,岩质极软,和砂岩呈互层。

全风化层(W4)呈砂土状,厚0~10m,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层(W3)岩体破碎,岩芯以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厚2~20m,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层(W2)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

页岩不宜做填料。

<26-2>凝灰熔岩夹凝灰岩(Jxd):

灰黑色、褐黄色,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为泥质、钙质胶结。

全风化层(W4)呈砂土状,厚0~10m,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层(W3)岩体破碎,岩芯以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厚2~20m,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层(W2)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

<27-3>凝灰质砂岩夹炭质页岩(Jy):

凝灰质砂岩呈灰黑色、褐黄色,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炭质页岩呈黑色,页理明显,岩质极软。

全风化层(W4)呈砂土状,厚0~10m,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层(W3)岩体破碎,岩芯以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厚2~20m,属Ⅳ级软石,C

组填料;弱风化层(W2)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

页岩不宜做填料。

<31-1>砂岩夹泥岩(Tx)灰黄色,砂岩以褐黄色、灰黄色、青灰色为主,粒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节理间钙质充填,岩芯多以柱状为主。

全风化带(W4)呈土状,厚约30~50m,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带(W3)岩体破碎,厚约10~20m,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

弱风化带(W2)岩质新鲜,青灰色,多呈钙质胶结,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

<32-1>灰岩夹硅质岩、泥质灰岩(Pc):

灰色、灰白色生物灰岩,致密块状,局部地段硅质岩与灰岩交互出现。

段内呈条带状分布,隧道大角度斜穿该地层,灰岩在隧道范围内段落较小,主要分布在隧道里程DK287+130~+325段内。

与二叠系翠屏组(Pcp)及三叠系溪口组(Tx)地层呈整合接触。

强风化带(W3)岩体破碎,厚约2~10m,呈碎块状,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

弱风化带(W2)岩质新鲜,属Ⅴ级次坚石,A组填料。

<33-2>砂岩、泥岩夹煤线(Pcp):

以中厚层砂岩为主,上部多灰色、灰绿色粉砂岩,下部多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局部夹碳质页岩及煤层或煤线,底部为细砾岩或含砾粗砂岩。

分布在隧道DK285+400~DK287+100内,与下伏地层二叠系童子岩组(Pc)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全风化带(W4)呈土状,厚约2~6m,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带(W3)岩体破碎,厚约5~10m,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

弱风化带(W2)岩质新鲜,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煤层不宜作填料。

<34-1>砂岩夹泥岩及煤层(Pt):

灰黑色夹灰黄色,砂岩以褐黄色、灰黄色、青灰色为主,粒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节理间钙质充填,岩芯多以柱状为主,全风化带(W4)呈土状,厚约2~6m,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带(W3)岩体破碎,厚约5~10m,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

弱风化带(W2)岩质新鲜,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煤层不宜作填料。

<71-1>花岗岩(J3NS):

以紫红色,褐红色,肉红色为主,中粗粒结构,局部为中细粒,块状构造,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全风化层较厚。

全风化层(W4)呈土状,厚0~10m,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带(W3)岩石风化剧烈,多见有铁锈,岩石不新鲜,质软,锤击易碎,取芯破碎,以碎块状为主,厚15~25m,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带(W2)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新鲜,质硬,锤击不易碎,取芯较完整,多呈短柱—柱状,属V级次坚石,A组填料。

<72-2>花岗岩(J3CW):

以紫红色,褐红色,肉红色为主,中粗粒结构,局部为中细粒,块状构造,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全风化层较厚。

全风化层(W4)呈土状,厚0~10m,属Ⅲ级硬土;强风化带(W3)岩石风化剧烈,多见有铁锈,岩石不新鲜,质软,锤击易碎,取芯破碎,以碎块状为主,厚15~25m,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带(W2)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新鲜,质硬,锤击不易碎,取芯较完整,多呈短柱—柱状,属V级次坚石,A组填料。

3.2地质构造及地震

隧址范围主要地质构造为断层,永安-汤内坂断层位于该隧道左侧,400m~1600m处,属于永安-晋江断裂带,走向北48°西,倾向北东,倾角70~80°,为压扭性断裂。

该断裂发生于印支期,以强烈挤压为特征,断裂密集成束,两侧岩石挤压破碎,岩层褶曲,断层破碎带宽数米至十余米,破碎带旁侧有片理化、硅化,羽状裂隙发育。

受该断层影响,隧道范围内隐伏次级构造发育,岩层局部扭转,产状变化较大。

该段断层对隧道具有一定影响。

根据物探解译结果,在DK284+000~DK284+600、DK285+950~DK286+800和DK287+200~DK287+550等3段存规模较大的物探Ⅴ类和Ⅳ类异常。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划分,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3.3水文地质

3.3.1地表水

隧道范围内地表水发育,主要为溪水、沟槽水、塘水,水量受季节影响显著。

隧道进口段有小溪自南向北径流,常年有水,进口端内水面高程325m~330m左右,水量受降雨影响较大。

隧道DK284+800~DK284+880段内地表发育河流,段内水面标高490m~500m左右,该区域内水源为西洋镇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河流自南向北径流,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

3.3.2地下水

大气降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区内深部地下水总体由SW流向NE,区段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沙溪河床,沙溪河系闽江上游的南源支流,发源于武夷山区向东流经,沙溪是闽江的主流。

流域面积较大,水量较大,水力资源丰富。

最低水位为103.70m,平均水位为104.58m。

而浅部地下水系统则沿切向支沟或走向溪沟短距离径流排泄。

根据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和地下水的分布形式、水理性质和水动力特征,可将测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三类。

隧道穿越区内,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可溶岩地段地下水以岩溶管道水为主,基岩裂隙水次之;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零星分布且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大。

特征述如下:

1、孔隙潜水

主要赋存于隧道表层的冲沟、地表及隧道进出口外围的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层中。

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与隧道的表层,分布面积小,富水性一般都较差,水量较贫乏。

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

隧道埋藏较深,孔隙潜水对隧道影响较小。

2、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测区碎屑岩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坂头组(Jkb)砂页互层、侏罗系上统兜岭群下渡组(Jxd)凝灰熔岩夹凝灰岩、侏罗系上统兜岭群园盘组(Jy)凝灰质砂岩、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x)钙质砂岩夹页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c)灰岩夹硅质岩、泥质灰岩;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t)砂岩夹页岩及煤线、二叠系上统翠屏组(Pcp)砂岩、泥岩夹煤层。

区内页岩、泥岩及煤层岩质较软,裂隙闭合性好,局部泥质充填,透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和凝灰质砂岩为相对富水层,节理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蓄水性好。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体的节理裂隙中,岩层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对其富水性起控制作用。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一部分沿浅表风化裂隙顺层经短距离运移排泄于沙溪河及支流以及地形低洼处,另一部分沿裂隙系统顺岩层走向方向径流,储集于裂隙孔隙中。

根据深孔“DZ-将军寨-03”钻探揭示情况,地面以下104.76m(高程387.66m)处出现涌水现象,承压水发育,水柱冒出地面2.5m~3m高。

DK284+100~DK285+500段内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t)砂岩夹页岩及煤线,砂岩为相对富水层,页岩为隔水层,为承压水的富集提供地层条件。

该段地层受花岗岩侵入,和区域构造影响,局部节理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流通提供天然通道,综合判断该段地下水发育。

3、岩溶水

隧道范围含可溶岩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c)灰岩,分布在里程DK287+130~+325段内,空间呈条带状分布,隧道范围内分布段落较小。

地表未见明显的溶蚀洼地、溶洞等溶蚀现象,但可溶岩存在地下隐伏溶蚀裂隙等岩溶垂直形态,岩层中的各类岩溶管道、节理裂隙是地下水赋存、运移的空间。

岩溶水一般沿岩层走向较发育,岩溶水主要沿可溶性岩层底板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部位的岩层走向运移,富水性中等~强。

地下水主要沿溶蚀裂隙接受降雨渗入式和地表水的补给,接受降雨渗入式补给后,往往沿溶蚀裂隙运移。

该段地层属强富水岩层,岩溶水对隧道影响较大。

根据泉州到三明高速公路同类隧道施工记录,高速公路该层灰岩段施工时出现大面积坍塌和涌水现象。

综合判断区内岩溶水中等~强烈发育。

3.3.3隧道涌水量预测

经对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大气降水、地表水的直接入渗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隧道穿越不同含水岩系,地下水位不一,地下水渗透性亦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本次根据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隧道涌水量预算,隧道涌水量采取降雨入渗系数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分布进行计算。

经综合比较,推荐隧道正常涌水量:

Qs=27400m3/d。

Q最大=54800m3/d。

分段涌水量见下表。

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表

段落

1

2

4

5

里程

DK282+415~DK283+810

DK283+810~DK287+130

DK287+130~DK287+325

DK287+325~DK292+490

层位

花岗岩

砂岩、页岩夹煤层

灰岩

凝灰质砂岩、砂岩、页岩

分段汇水面积A(km2)

5.06

11.2

3

11.9

入渗系数α

0.15

0.20

0.40

0.20

分段涌水量Q(m3/d)

3215

9119

5083

9983

正常涌水量Q(m3/d)

27400

最大涌水量Q(m3/d)

54800

隧道穿越区地下水分布受构造、岩性控制,水文地质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实际涌水量可能与预测值有一定偏差。

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地段为地下水富集区,易发生突水、突泥,应加强支护和防水措施,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3.3.4水化学特征

据隧址区取地表及地下水样试验,水质类型为HCO3-.——Mg2+.Na+、Cl-.HCO3-——Na+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及盐类结晶破坏环境时,地下水中酸性侵蚀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H1。

地下水中Cl-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L1。

隧道范围内DK283+760~DK287+330段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t)及二叠系上统翠屏组(Pcp)地层含煤层、煤线;DK288+950~DK289+700、DK291+350~DK292+560段含炭质页岩,建议相应段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按SO42-侵蚀等级为H1考虑。

建议全隧环境作用等级为H1、L1。

4、将军寨隧道风险因素

4.1将军寨隧道风险明细表

序号

分段里程

风险事件

成因

起始里程

终止里程

1

D1K282+413

D1K282+605

塌方

粉质粘土、花岗岩

2

D1K282+605

D1K283+018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3

D1K283+018

D1K283+453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4

D1K283+453

D1K283+476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5

D1K283+476

D1K283+503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6

D1K283+503

D1K283+613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7

D1K283+613

D1K284+043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8

D1K284+043

D1K284+073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9

D1K284+073

D1K284+183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10

D1K284+138

D1K284+408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11

D1K284+408

D1K284+508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12

D1K284+508

D1K284+740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13

D1K284+740

D1K284+840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14

D1K284+840

D1K285+553

塌方

粉质黏土、花岗岩

15

D1K285+553

D1K286+140

塌方

粉质黏土、凝灰质砂岩

16

D1K286+140

D1K286+190

塌方

粉质黏土、凝灰质砂岩

17

D1K286+190

D1K287+210

塌方

粉质黏土、凝灰质砂岩

18

D1K287+210

D1K287+270

塌方

粉质黏土、凝灰质砂岩

19

D1K287+270

D1K289+707

塌方

粉质黏土、凝灰质砂岩

20

D1K289+707

D1K290+920

塌方

粉质黏土、泥质灰岩

21

D1K290+920

D1K291+080

塌方

粉质黏土、泥质灰岩

22

D1K291+080

D1K291+528

塌方

粉质黏土、泥质灰岩

23

D1K291+528

D1K291+600

塌方

粉质黏土、泥质灰岩

24

D1K291+600

D1K291+630

塌方

粉质黏土、泥质灰岩

25

D1K291+630

D1K291+763

塌方

粉质黏土、泥质灰岩

26

D1K291+763

D1K292+400

塌方

粉质黏土、泥质灰岩

27

D1K292+400

D1K292+490

塌方

粉质黏土、泥质灰岩

28

D1K284+060

D1K287+130

低瓦斯

穿越煤层

29

D1K291+400

D1K292+490

中毒

炭质页岩(可能有硫化氢)

30

D1K287+100

D1K287+350

突水突泥

可溶岩(中等-强烈发育)

31

D1K283+300

D1K287+000

第三方损失

穿越二级水源保护区

32

D1K291+630

D1K291+730

第三方损失

下穿鹰厦铁路

33

D1K282+413

D1K284+100

放射性

花岗岩,可能具有放射性物质

4.2风险分析辨识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中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隧道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风险有突水、突泥,塌方,危岩落石等。

坍塌对隧道施工会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对工程安全、施工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受到极大的危害。

另外其他的风险还有:

火灾与爆炸、触电、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作业坠落等。

结合本标段隧道施工特点和地质情况,对风险进行辨识,具体见表1。

表1将军寨隧道风险因素与控制措施表

序号

作业活动

存在的风险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措施

 

1

隧道洞口开挖

洞口仰坡未能及时处理造成坍塌

坍塌

及时对洞口仰坡进行防护

洞门边坡有裂缝未能及时处理造成坍塌

坍塌

对裂缝处喷锚防护

洞口重叠作业没有防护措施砸伤施工人员

物体打击

安设防护设施,加强个人防护

在洞口高处作业时没有按规定防护人员坠落

高处坠落

按规定施作防护设施,加强个人防护

洞门开挖时没有按规定从上往下挖造成坍塌

坍塌

开挖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

施工人员没有戴安全帽被落石砸伤

物体打击

加强检查及个人防护,班前教育

洞顶危土、石坍塌

坍塌

每天清理边坡松散物、加强检查

洞顶没有及时支护,雨后造成坍塌

坍塌

及时支护,加强检查

 

2

隧道开挖时

危险部位未警示牌,施工人员误入受伤

物体打击

设警示牌,拉栏杆

隧道爆破后无专人对危石进行处理,造成危石坍塌伤人

坍塌

设专人及时处理危石

非施工人员没有防护进入工作面被机械撞伤

机械伤害

警示牌提示,专人盯控

支护不牢、不及时支护

坍塌

加强检查

钻眼前没检查滚石伤人

坍塌

加强检查

风钻操作不当伤人

机械伤害

加强检查

作业人员打干风枪,粉尘危害身体健康

职业病

佩戴防护口罩

作业台车固定不牢造成作业人员坠落受伤

高处坠落

加强检查,按要求将台车固定

漏电保护失灵,电钻漏电伤人

触电

加强电路检查

台车进出洞无人指挥伤人

机械伤害

专人指挥

开挖面突水、突泥、坍塌

坍塌

采用超前钻孔探测、地震波和地质雷达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瓦斯,有毒气体

爆炸、人员中毒死亡

超前地质报告,加强瓦斯监测,加强洞内通风,洞内工作人员必须配备瓦斯监测仪,有效降低瓦斯沼气的浓度,施工采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

发现险情人员及时撤离。

穿越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及既有铁路

坍塌

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当水量较大时,采用超前周边注浆和开挖后局部径向注浆进行堵水;加强监控量测。

发现险情人员及时撤离。

 

3

 

爆破作业

 

作业人员没完全撤离时、撤离距离近起爆,炸伤人员

爆炸

按规定将人员撤离至安全距离后方能起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