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8446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8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会计基础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会计基础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会计基础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会计基础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笔记.docx

《会计基础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笔记.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基础笔记.docx

会计基础笔记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和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A.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B.会计的基本特征

1.本质: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目标: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为辅)

4.基本职能:

核算和监督

5.方法:

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具体包括: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C.会计的发展历程

1.古代会计阶段:

会计产生到复式记账法出现之前的阶段。

2.近代会计阶段:

以复式记账法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为主要标志。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

3.现代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

两个重要标志:

①会计电算化②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对象和目标

A.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B.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和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

A.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会计反映职能):

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

①确认:

解决的是定性问题,判断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归属于那类性质的业务。

②计量:

解决的是定量问题,确定入账的具体金额。

③报告:

是确认和计量的归纳和总结。

会计核算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有:

①款项和有价债券的收付②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③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④资本、资金的增减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⑦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监督职能(会计控制职能):

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会计监督的两个特点:

①会计监督是利用会计核算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②会计监督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

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B.拓展职能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评价经营业绩

二、会计核算方法

A.会计方法包括:

①会计核算方法②会计分析方法③会计检查方法

B.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①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核算的起点)②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③复式记账(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④登记会计账簿(记账)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C.会计循环

1.由会计工作流程看:

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

2.由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

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组成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A.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

B.会计基本假设包括:

1.会计主体假设:

确定空间核算的空间范围(即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持续经营:

时间范围。

3.会计分期:

时间范围。

(分年度和中期报表,中期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4.货币计量: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会计核算选择某一种具体的货币作为基本货币单位来统一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等,这种基本的货币单位叫做记账本位币)

这四项基本假设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会计基础

A.会计实务中运用的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

1.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付作为确认的标准。

2.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以收到的费用为标准。

B.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并非绝对,金额很小,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例:

1月份订全年报刊360元)。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大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业务可以

采用权责发生制(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

规定)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A.主要包括:

①投资者②债权人(贷款人、供应商等)③企业管理者④政府及其相关部门⑤社会公众等,但不局限这五类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①可靠性(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②相关性(有用性)③可理解性④可比性(1.纵向: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2.横向: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⑤实质重于形式⑥重要性⑦谨慎性⑧及时性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一、会计准则的构成

《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

A.自2007年1月1日起应用于上市公司,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解释公告等

B.基本准则内容:

1.财务会计报告目标:

①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②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

3.会计基础: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5.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分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6.财务会计报告。

C.具体准则包括

1.一般业务准则。

(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

2.特殊业务准则

3.报告类准则

D.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指操作性指南)

E.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政府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3.1.1日执行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3.1.1执行

主要特点有:

1.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另有规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2.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

3.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至少包括:

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和分类

A.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也称会计报表要素)

B.分类

会计要素

反映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要素

反映特定时段经营成果的动态要素

资产负债表要素

利润表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A.资产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在上面定义中三个特征

PS:

短期租借的不是公司资产。

融资的属于资产。

过时的生产线已经不能用于产品生产,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不能作为企业资产

3.资产的确认条件

资产的确认除了符合资产特征外,还要满足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若有证据证明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确认为资产,否则不能确认为资产)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4.资产的分类

①按是否具有实物形态:

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②按流动性不同(在资产负债表中,按流动性强弱分类):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⑴流动资产:

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以交易为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金(股票、债券、基金等)、应收款项、预付账款、存货(原材料、产品、半成品、在产品)等

⑵非流动资产:

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主要包括: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资产的分类构成:

资产:

①流动资产:

⑴货币资金

Ⅰ库存现金

Ⅱ银行存款

Ⅲ其他货币资金

⑵交易性金融资金

⑶应收及预付款项

Ⅰ应收票据

Ⅱ应收账款

Ⅲ应收股利

Ⅳ其他应收款

Ⅴ预付账款

⑷存货

Ⅰ原材料

Ⅱ库存商品

②非流动资产

⑴长期投资

Ⅰ持有至到期投资

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Ⅲ长期股权投资

⑵固定资产

Ⅰ房屋建筑物

Ⅱ机器设备

Ⅲ运输设备

Ⅳ电子设备

⑶无形资产

Ⅰ专利权

Ⅱ非专利技术

Ⅲ商标权

Ⅳ土地使用权

⑷其他非流动资产

B.负债

1.含义: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①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根据企业多年的习惯做法、公开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义务,如售后服务)

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的确认条件:

除了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要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不应将其视为负债)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分类(按偿还期限长短)

负债:

①流动负债(1年及1年内偿还)

⑴短期借款

⑵应付票据

⑶应付账款

⑷预收账款

⑸其他应付款

⑹应付职工薪酬

⑺应付税费

⑻应付股利

⑼应付利息

②非流动负债

⑴长期借款

⑵应付债券

⑶长期应付款

C.所有者权益

1.含义:

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指股东权益(指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2.特征: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3.确认条件:

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4.分类:

(按照来源不同)

所有者权益:

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⑴实收资本(或股本)

Ⅰ国家资本

Ⅱ法人资本

Ⅲ个人资本

Ⅳ外商资本

⑵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③留存收益

⑴盈余公积

Ⅰ法定盈余公积

Ⅱ任意盈余公积

⑵未分配利润

D.收入

1.含义: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就是含义中的三个)

PS:

收入:

日常活动

利得:

偶发的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为利得,如:

固定资产处置。

3.确认条件:

除符合定义外,还需符合三个条件

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4.分类:

收入:

①按性质分类

⑴销售商品收入

⑵提供劳务收入

⑶让渡资产使用软收入

②按经营业务主次分类

⑴主营业务收入

Ⅰ产品销售收入(工业企业)

Ⅱ商品销售收入(商品流通企业)

⑵其他业务收入

E.费用

1.含义: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就是定义中的三个特征。

PS:

工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财产毁损属于损失。

3.确认条件:

除要符合定义,还要符合三个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4.分类:

费用:

①生产费用

⑴直接材料

⑵直接工人

⑶制造费用

②期间费用

⑴管理费用

⑵销售费用

⑶财务费用

F.利润

1.含义: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确认条件:

利润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分类:

按照构成分类

经营业绩: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

利润:

①营业利润

⑴营业收入

⑵营业成本

⑶营业税金及附加

⑷期间费用

⑸资产减值损失

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⑺投资收益

②利润总额

⑴营业利润

⑵营业外收入

⑶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

⑴利润总额

⑵所得税费用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A.会计计量属性:

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

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例:

盘库时发现一台全新的未入账设备,此时应该按当前市场的重置成本入账。

可变现净值:

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例:

原材料账面价值为90万元,加工成本10万元,产成品市场售价为100万元,销售费用以及税费为5万元,则可变现净值=100-10-5=85万元。

现值:

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例:

某一固定资产原值10万,累计折旧2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万元,该固定资产按现值计算为5万元。

公允价值:

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也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B.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二节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A.财务状况等式

企业资产最初来源:

①企业所有者投入②企业向债权人借入

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投入不是无偿的,他们对企业的资产享有一种要求权或者求偿权,在会计上被称为权益。

1.资产=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权益表明经济资源的来源渠道,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数量上必然相等。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最基本的恒等式,又称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复试记账法的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负债指债权人的投入。

债权人求偿权高于所有者权益。

B.经营成果等式

1.收入-费用=利润

(不考虑利得和损失的情况下)(也被称为动态会计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C.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在会计期末企业对实现的利润进行分配之前,上述会计等式可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A.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事项。

任何一个经济业务,都不会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都不会打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

B.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经济业务的分类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9中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C.各项经济业务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①⑥⑦⑧⑨两边金额保持不变

②③两边金额增加

④⑤两边金额减少

D.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也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

A.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B.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①资产类科目;(按资产流动性)

⑴反映流动资产科目有: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⑵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②负债类科目:

(按偿还期长短)

⑴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税费。

⑵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③共同类科目:

指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

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分类)

⑴反映资本的科目: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等

⑵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⑤成本类科目:

(按成本的内容和性质分类)

⑴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⑵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劳务成本。

⑥损益类科目:

(按照损益的不同内容分类)

⑴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要有: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⑵反映费用的科目: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权关系分类

①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有财政部统一制定):

如: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②明细分类科目(明细科目,可根据需要,企业自行制定)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A.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只有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能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才能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适当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B.常用会计科目

常用会计科目表(略)

会计科目标号的第一位数字代表会计要素的类别,“1”代表资产类,“2”代表负债类,“3”代表金融企业的共同类,“4”代表所有者权益类,“5”代表成本类,“6”代表损益类

第二节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

A.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是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B.分类

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分为: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其中,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

备抵账户:

又称抵减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

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权关系分类

①总分类账户(总账账户、总账、一级账户):

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

其只能用货币计量单位。

②明细分类账户(明细账):

根据明细分类账户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

除货币外,还可用劳动计量、实物计量等

二、账户的功能和结构

A.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减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两者统称为“本期发生额”。

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点不同,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由上期期末余额转入,期末余额可转入下期作为期初余额。

本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被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B.账户的结构

1.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账户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

①账户名称,及会计科目

②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③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④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⑤金额,即增加发生额、减少发生额、余额

3.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实务中被形象地称为“丁”字账户或者“T”字账户。

4.我国会计核算采用的方法是借贷记账法。

具体的会计账户金额登记在哪一方由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的性质所决定的。

①资产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

左方登记发生额,右方登记减少额,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都登记在左方。

②费用类账户:

左方登记发生额,右方登记减少额,没有余额。

③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右方登记发生额,左方登记减少额,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都登记在右方。

④收入类账户:

右方登记发生额,左方登记减少额,没有余额。

C.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对于会计科目和账户这两个概念,通常不加严格区分地相互通用

第四章会计记账方法

第一节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需要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

A.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

B.使用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①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②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C.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其中借贷记账法是国际通用的,也是我国通用的。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一、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A.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一方登记增加额,一方登记减少额,至于是“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借”和“贷”所表示增减的含义

账户类别

资产类账户

+

--

成本类账户

+

--

费用类账户

+

--

负债类账户

--

+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

收入类账户

--

+

B.资产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资产类备抵账户结构与所调整的结构正好相反,如“累计折旧”账户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累计折旧”账户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C.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在贷方,有些账户可能无余额。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D.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包括收入类账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