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689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

《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稼动率分析与改善.doc

三稼动率分析与改善

从综合效率的计算公式(4-8)可以看出,要提升效率,可以从提升作业能率和提升稼动率入手。

首先来分析如何提升稼动率。

从表4-1中可以看出,提升稼动率,就是要减少损失时间,而损失时间又由除外时间与异常时间组成。

基中,除外时间只只能尽量缩短,但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提升稼动率的主要着眼点即为异常时间的降低。

1异常时间的种类

拨所谓的异常时间(或称异常工时),是指造成制造部门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的情形。

由此而产生的时间浪费。

由表面膜势得知,异常时间一般包括:

①计划异常

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异常。

②物料异常

因物料供应不及时(断料)、物料品质问题等导致的异常。

(3)设备异常

因设备、工装不足或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4)品质异常

因制程中出现了品质问题而导致的异常,也称制程异常。

(5)机种异常

因产品设计或其他技术性问题而导致的异常,也称产品异常或技术异常。

(6)水电异常

因水、气、电等导致的异常。

2、异常的处理流程

(1)异常发生时,发生部门的制造主管应立即与生技单位或相关责任单位联络,共同研拟对策加以处理。

(2)一般应先采取应急对策,并加以执行,以尽快恢复生产,降低异常时间的影响。

(3)在异常处理同时或异常排除之后,由制造部门填具生产异常报告单(如表4-7),并转责任单位。

(4)责任单位填写异常处理之根本对策,以防止异常重复发生。

(5)制造单位、责任单位依据该单作后续追踪工作、确认是否得到改善。

(6)财务部门依该异常单作为制造费用统计之凭证,并作为向厂商索赔之依据。

(7)生管部门依异常状况作为生产进度管制控制点,并作为生产计划调度之参考。

3、异常工时计算规定

(1)当所发生的异常,导致生产现场部分或全部人员完全停工等待时,异常工时之影响以100%计算。

(2)当所发生的异常,导致生产现场需增加人力投入,采取临时应急对策处理该异常时,异常工时之影响以实际增加投入的工时为准。

(3)当所发生之异常,导致生产现场作业速度放慢(可能同时也增加人力投入)时,异常工时之影响度以实际影响比例计算。

(4)异常工时损失不足10分钟时,只作口头报告或填入“生产日报表”,可以不另行填具“生产异常报告单”。

(二)稼动率分析

1、工时利用率分析

投入的人员工时之稼动率,又称为工时利用率,应定期检讨、分析,原则上每周、每月、每季、每年都应分析比较。

分析时可利用层别图、柏拉图等方式。

案例:

某企业有250名员工,某周投入总工时16500小时,该周异常工时状况如表4-8。

经过上述的分析以后,可以得出结论:

要提高稼动率,应以材料异常与品质异常的预防为重点,要从改善采购部门及品管部门的工作品质、方法和流程着手。

2、设备稼动率分析

对设备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即设备稼动率的分析,有利于提高稼动率,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量与交期。

分析仍可采用层别图与柏拉图。

当然,单纯分析设备的稼动率时,其异常的时间分类与人员工时损失之分类略有不同。

一般设备之异常分类有:

(1)指令停机

因订单不饱满或政策性需要而由上级下达停机之指令的时间。

(2)换模换料

因产品型号、规格等变化而更换材料或工模夹具时的停机时间。

(3)设备故障

因设备损坏而停机的时间。

(4)设备保养

因设备运作需要而安排的必要之保养检修时间。

(5)模具故障

因工模夹具的异常而导致设备停机的时间。

(6)品质异常

因品质问题未能及时解决,造成设备停机的时间。

(7)其他

其他原因导致的停机时间。

设备稼动率的计算一般有两种,分别称为含指令停机的稼动率与不含指令停机的稼动率。

(1)含指令停机的稼动率=所有停机时间*100%

设备理论稼动时间

(2)

(2)不含指令停机的稼动率=不含指令停机时间*100%

设备理论稼动时间-指令停机时间

其中设备理论稼动时间=设备每天理想稼动时间(24小时)*计算周期(天数)*设备数量

(三)异常时间的责任归属

责任处理规定:

(1)公司内部责任单位所致之异常,列入该部门工作考核内容、责任人员并依据公司规定处理。

(2)供应厂商责任除考核内部相关部门(采购、品管)外,列入厂商评鉴。

(3)必要时向厂商责任除考核内部相关部门(如采购、品管)外,列入厂商评鉴。

(4)必要时向厂商索赔,依损失工时计算金额:

索赔金额=公司上年度平均制费率*损失工时

四、作业能率提升技巧

作业能率体现员工在实际作业时间中的效率,其高低取决于员工的努力程度与作业方法。

而员工的努力与方法均离不开好主管的有力领导,因此现场管理者更应该尽力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技巧。

这其中的关键,一方面在于管理者的人际技巧,如沟通、激励等技巧,另一方面在于管理者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

提升作业能率的科学方法主要来自IE的手法。

本节就常用的有效方法进行介绍。

(一)工作抽样

1、何谓工作抽样(WORKSAMPLING)

所谓工作抽样,就是利用概率的法则,从瞬间观测所需最少限度的样本,分析作业者或机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以了解推定其全貌的方法,又称为瞬间观测法。

工作抽样之特色:

(1)观测方法简单

(2)可以正确地掌握对象之行动

(3)可以一人同时观测众多对象

(4)不需要观测经费

工作抽样的作用:

(1)提高作业率

(2)求得适当的作业负荷量

(3)改善作业人员负责的机器台数

(4)调查间接业务,并且使它标准化

(5)设备管理的改善

(6)设定标准时间的宽放率

(7)作为设定标准时间以及成本计算的参考资料

表4-13观测结果之整理

项目

观测数

小计

比例%

作业中

55554(正字)

24

53.3

停业中

55551(正字)

21

46.7

合计

45

100

由表4-12、表4-13可以看出三辆起重车的作业率仅有53.3%,因此可以减少一辆车,并且可以设法增加部分工作负荷。

2、工作抽样法的步骤

决定观测的时刻

使分析目的明确化

决定观测的对象与范围

决定观测的项目

决定观测数

决定观测的次数

决定观测的期间

求取一天的观测次数

决定观测的时刻

图4-6工作抽样法实施步骤

检讨观测的结果

整理观测的结果

实施观测

准备观测

决定观测的路径

步骤一:

使分析目的明确化

(1)掌握现况的问题点

●展开调查,以便掌握作业的实态,并决定改善的重点。

●调查机械的作业率,并尽量地活用它们。

●调查作业人员及机械的作业率,决定一名作业人员应负责的机械数。

●为了提高作业率,应透彻了解非作业的原因,并加以改善。

(2)管理方面的标准化

●决定标准时间

●收集资料,以决定标准时间

●求取宽放率

步骤二:

决定观测的对象,以及观测的范围

步骤三:

决定观测的项目

最简单的,不外是观测作业与非作业两个项目,不过,仅此两项不能掌握全部的作业状况,可参照表4-14设定观测的项目。

步骤四:

决定观测数

观测数越多精度越好,而且,更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观测数太多,也是既费时又费力的,因此,可参照表4-15或由下列公式计算:

N=4(1-P)

E

其中,P为现象发生机率,E为观测要求精度。

步骤五:

求取观测次数

观测次数=观测数/观测的对象之数量

步骤六:

决定观测期间

观测期间=观测次数/一天的观测次数

步骤七:

求取一天的观测次数

一天的观测次数=观测次数/观测期间

步骤八:

决定观测的时刻

(1)通常用随机时刻表来决定观测的时刻

(2)有时也采用等级时间的间隔法,用乱数表来决定观测的时刻。

步骤九:

决定观测路径

步骤十:

准备观测

准备观测用纸、计秒表、笔记用具等。

若观测次数太多的话,最好由两个人分担。

观测用纸可参照表4-13之范例。

步骤十一:

实施观测

应注意事项:

(1)观测必须在看到观测对象的瞬间实施,再确认作业内容,然后,记录在观测用纸上。

(2)作业者不在时,先记录,事后再询问理由。

(3)观测中发现问题,或应予改善之处,应随时记录下来。

(4)除了既定的观测项目外,如果发现了其他的有关作业,也应记录下来。

(5)有关调查的目的,可预先告知被观测部门的主管。

步骤十二:

整理观测的结果

依观测用纸的栏目作结果的汇总统计。

步骤十三:

检讨观测的结果

观测结果一旦整理完毕,应立即检讨,检讨项目有:

(1)作业状况、非作业状况、作业项目的比例等

(2)作业的推移、变动状况

(3)人员、设备的作业率的检讨

(4)对作业负荷适应化的检讨

(5)对间接业务标准化的检讨

(6)对其他特定项目的检讨

管理者利用工作抽样法,可以获知员工的作业能率为什么低下的原因。

是作业方法不当,或是有大量的中间等待时间,或是员工努力程度不够,虽然每次都在作业,但速度太慢,没有效率。

只有找出真正原因,才能根据本行业的专业特点加以改善,并取得进步。

(二)动作经济原则

要想提升作业能率,并不能一味地要求员工加快作业速度,提升作业熟练程度,提高劳动强度,这只能取得短暂的进步或有限的提升。

正确的方式是除了要求员工遵守相关的作业纪律外,尽可能设法改善其劳动强度,经由降低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来提升作业速度。

这就是动作经济原则的出发点。

所谓动作经济原则,即作业人员在操作作业时,能以最少的劳力付出,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的法则。

它是由动作的创始Gilbreth所提倡,尔后再经过专家学者的改进而成的。

其基本原则有三条:

●动作能活用原则

●动作量节约原则

●动作法改善原则

1、动作能活用原则

人体各部位,凡是具有进行动作能力的,不管何部位,都希望能活用。

(1)脚或左手操作的事,不使用右手。

(2)尽量使双手同时作业,也同时结束动作。

(3)不要使双手同时静止,手空闲时,须动脑想另一工作。

2、动作量节约原则

多余的运动量,不仅浪费时间及空间,更会消耗体力,应尽量节约。

(1)尽量使用小运动来操作工作。

(2)材料及器具应放置于伸手能及的范围内,并尽量放在靠手处。

(3)小单元的动作次数应尽量减少。

(4)工具应予以简化、易用。

(5)材料及零件应使用易拿取之容器。

(6)工作物较长、或较重、或体积较大时,应利用保持器具。

3、动作法改善原则

使能动的部位全部活动,可以节约的能量、省去的动作也尽量去除,而动作还是有改善的地方。

(1)动作能予规律化

(2)双手可反向运动,而不可同向运动。

(3)利用惯性、重力、自然力等,尤其尽量利用动力装置。

(4)为了减少疲劳,作业椅及作业台的高度应适合。

美国学者巴恩斯教授对省工原理继续研究,针对动作经济原则,依人体、工具、场所布置来归纳分类:

(1)关于人体动作方面

●双手并用原则

●对称反向原则

●对称反向原则

●排除合并原则

●降低等级原则

●避免限制性原则

●避免突变原则

●节奏轻松原则

●利用惯性原则

●手脚并用原则

●适当姿势原则

(2)关于工具设备

●利用工具原则

●万能工具原则

●易于操作原则

●适当位置原则

(3)关于场所布置原则

●定点放置原则

●双手可及原则

●按工排序原则

●使用容器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