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6757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docx

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I卷60分

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        B.封闭性         C.再生性         D.落后性 

2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3下图为2010年8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它的主题与传统经济有关,这枚邮票向我们展示了

 A.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特点B.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面貌

C.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D.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

4.“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

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5.1919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

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

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

这说明 

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B.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 

C.“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    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 

6.关于下列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

B.都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

C.都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

D.是美英两国工业化的重要成就

7.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8.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1881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要的煤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

以上材料说明

A.洋务运动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

C.洋务运动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洋务运动中一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并达到了分洋人之利的目的

9.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沿海地区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10.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11.欧元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的主要依据,它

①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②增强民众“欧洲意识”③开始了欧洲统一市场的运作 ④使一体化开始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布: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反映什么体系建立的情况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13.一些史学家认为:

“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14.“春耕已经开始,所有的家庭都忙成了一团。

哈呀,多年来大家都是在一块劳动,现在一家一户出山,人们感到又陌生又新奇,同时也很激动。

从今往后,自己的命运就要靠自己掌握罗,哪个人再敢耍奸溜滑不好好劳动?

”(路遥《平凡的世界》)这段话可以用来解读新中国的(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八字”方针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

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

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

16.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国际奥委会B.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17.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

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D.黑奴贸易

18.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按时开关

19.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

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民均是瞎子。

这句话强调的是

A.中国人素来有远见,长期领先世界B.世界各地彼此隔绝,了解困难

C.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D.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20.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由此可见()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B.出现了喧杂、拥挤、快节奏的城市

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D.要禁止污水保护环境

21.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B.有利的国际环境C.社会性质的改变D.民族独立的实现

22.下图反映我国1953—1985年出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其经济背景分别是

A.纠正“大跃进”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加入世贸组织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3.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

这件事情震动了当时的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

这件事情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24.《论衡》中提到:

“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B.“耕织结合”的特点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2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包括(  )

①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④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社会变革学派认为:

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

B.垄断组织形成

C.机器大工业生产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7.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福利国家”,被称为社会的减震器,主要是因为(   )

A.解决社会矛盾 ,消除两极分化   B.刺激社会消费 ,缓和了供求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刺激经济发展   D.维护社会稳定

28.下列组图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图标。

这些组织的出现共同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这一趋势是(    )

A.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C. 新旧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激烈      D. 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

29.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30.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                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卷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表,观察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

两白银)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

(1)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5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

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32.农民阶级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他们的遭遇反映出历史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

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

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

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

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

粮食13.2%,土豆7.5%,牛肉5%。

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

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材料三: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1)美国农民为何会收入锐减?

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提高他们的收入?

(3分)

 

(2)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特点?

如何评价这个运动?

(6分)

 

(2)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得益者,请结合史实从经济方面加以说明。

(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

……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五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

有何特点?

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1分)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1分)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

(2分)

 

31.

(1)信息: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1分)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1分)。

原因:

列强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4分)(二点即可)

(2)变化:

公有制经济居主体地位(单一公有制建立)(1分)。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分)。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2分)。

(3)变化: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

(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1分)

原因:

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分)(一点即可)。

32.

1)原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

(1分)

措施: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特点:

公有制,计划经济;范围广、规模大;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民的利益。

(任答2点给2分)

评价:

积极性:

①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②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任意一点2分)

消极性:

①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任意一点2分)

(3)经济: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建立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对外开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减免农业税等。

(任答两点给4分)

33.

(1)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

(1分)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1分)原因:

①铁犁牛耕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分)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分)

(3)“本”指农业,“末”指商业(2分)

(4)重农抑商(1分);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2分)

(5)闭关锁国(1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