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3807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docx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

10短文两篇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境,领悟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悟陶弘景超凡脱俗的境界;通过对苏轼的背景介绍,和对“闲”的领悟,学习作者旷达乐观从容的心态。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法学法:

朗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语言赏析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答谢中书书》

要点:

1、准确理解课文中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2、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重点:

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

清幽秀色所陶醉。

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

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三、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①〔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3、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其一:

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

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

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

动静相衬之美。

欣赏美点

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4、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

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课内精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

_回谢中书的信

3.这篇短文的内容可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概括:

_欲界之仙都___。

4.简答。

(1)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2)短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

总分总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6、“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

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六、佳句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七、作业

1、完成《答谢中书书》的抄写。

2、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第二课时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要点: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说描写月的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一切景语皆情语。

西江月[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简介作者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三、整体感知

听录音朗读

生字词读音

遂(suì)寝(qǐn)藻(ǎo)荇(ìng)

重点词语

欣然:

高兴的样子念:

想,考虑相与:

共同,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是

遂至承天寺于是盖竹柏影也原是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响只,只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只是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四、反复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研习课文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叙述(记叙)、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承天寺中庭

人物:

“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

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

六、质疑探究

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此刻,苏轼与张怀民会说些什么呢?

七、品味感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闲人”是怎样一种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这个续写恰当吗?

你也写写看。

不恰当,过于喧闹,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恬淡闲适)不相应。

月光射在庭院中,竹子的影子落在地面上,斑斑驳驳的,好似一幅美丽的中国水墨画。

银杏树的叶子铺满了地面,厚厚地,好似一地黄金。

小径上青苔碧绿,毛茸茸的,好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张厚厚的地摊。

八、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

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形成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绘庭中景色月色描绘——庭中月色

竹柏贬官谪居

寻张怀民追求——美好事物

抒复杂情怀贬谪的悲凉人生观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遣的达观

九、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1.歇,消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3.念,想,考虑;遂,于是、就;至,到。

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但,只。

耳,罢了

十、拓展延伸

方今仲秋风起,平原飘色,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寂然渊视,忧心辞矣。

——选自江淹《报袁淑明书》

(备注:

苍葭:

芦苇河曲:

河湾处)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的画面,并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友情提示

作者从秋光入笔,勾勒出一幅画图:

时值八月,秋风飒爽,原野舒阔,水鸟集于河中的孤洲上,河湾处的芦苇已近枯黄。

这画图很冲淡,既不悲凉,也不绚烂,仿佛没有注入任何感情色彩。

其实不然,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恰恰融会其间。

当作者静静地凝视这一派秋光时,觉得“忧心辞矣”,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不正是这廖廓的景色给了人以慰藉吗?

十一、作业

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业2

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绘庭中景色月色描绘——庭中月色

竹柏贬官谪居

寻张怀民追求——美好事物

抒复杂情怀贬谪的悲凉人生观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遣的达观

 

语文课件之家https//shop123789601.taobao/?

spm=a230r.7195193.1997079397.2.Qi7Yn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