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3504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

必修四及《外国小说欣赏》第1—4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

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

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

“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

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

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

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

“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

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

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

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

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

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

“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

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

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

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仅为了面包,而且为了玫瑰

秦晓鹰

网上有消息说,2007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是《奋斗》。

我是把这部“青春”片的出现以及它可观的收视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解读的。

《奋斗》的主人公生于上世纪80年代。

80后有火辣辣的爱情,有个人的梦想,是独立自主,没把这个世界放在眼里的人物。

他们抬起脚,猛烈践踏平凡与平淡,他们对什么都没有标准,惟一的标准,就是不能雷同上一代人,他们全方位奋斗的参照物只是他们自己,他们的行为近乎一种彻底的全裸的自我。

尽管社会不能围绕着他们转,还要给他们考验、困扰甚至迎头一击。

但他们仍然自信,仍然不知天高地厚冲撞磕碰。

他们不全是为金钱活着,也不全是为名利奋斗,更多的是为自由、为爱情、为与自己十分憎恶的平庸而奋争。

他们对虚伪的价值观表示藐视,但藐视的方式不是背道而驰,而是不理不睬。

陆涛与身为房地产巨商的生父的冲突和较劲,就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层面上。

这个年轻人并不拒绝财富(豪宅、豪车和丰厚的酬金),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生父的价值观的排斥。

陆涛曾表白道:

“我要好好想想,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我要想,如何度过我的一生,我还要想,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段话,虽然说明他和他所代表的那些80后年轻人在价值观上的不确定,还存在着某种彷徨和迷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行动以及对生活和感情的选择。

那么,这些“十分自我”的年轻人以及十分欣赏和喜欢这些人的年轻观众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如果我们不囿于偏见,就会明白,从根本上说,他们是中国近30年来从贫困走向富足,从动荡走向稳定的社会产物;是社会生活和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的产物;是中国人在从政治理想主义到经济理性主义过渡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价值的产物;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仍然面临着新的思想解放和继续改革的产物。

当然,我们也应该很务实地承认,这些城市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虽非出身豪门但也不乏娇贵之气。

从气质和心理素养上看,他们又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特烙印。

在学校,他们享受着如花的青春,吸吮着知识的甘露。

在家庭,他们衣食无忧,备受呵护。

在社会,他们远离动荡,伴随繁荣,充分享受着和平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切好处。

我们可以看到80后所追求的社会变革究竟是什么内容呢?

换句话说,被他们加以排斥加以讥笑加以痛恨的社会疴病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他们首先希望的是挣脱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享受更宽泛更彻底的自由,其标准就是年轻人能否受到足够的信任,能否在社会上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同时,他们希望摆脱扭曲了人性的“虚假需求”,使人从中解放出来。

经济发展使中国人脱离了物质匮乏,但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广告又不断唤起新的购买欲望,制造出人们并不需要的“虚假需求”,最终使人匍匐在金钱拜物教的神龛之下。

《奋斗》中的人物多次暗示人们:

“奥拓”并不比“奥迪”卑贱,在精神与人格的天平上,它们是同等分量。

他们希望社会环境更加人本化、个性化,更加平等和民主。

这部“青春”片传递着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

人生的目的并不是沿着社会的等级阶梯和财富阶梯往上爬。

人生,仅仅是一系列目标的选择和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人生的本质就是人的自我能力和价值的再发现。

同时,他们希望人的爱情成为永无羁绊的自由权利。

人的生命不仅需要面包,而且需要艳丽的玫瑰。

总之,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进步,使80后产生了对美好未来更大的憧憬,也使他们体会到当代市场文明的种种弊端,他们或迟或早,都会站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这些弊端进行激烈的批判。

40年前,当西欧和美国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时出现过一次影响深远的“青春浪潮”,反对侵越战争的美国青年在五角大楼前聚会,而影响最大至今仍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则是生态保护运动。

以环保主义和摇滚音乐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最终汇入欧美主流文化,40年前欧美青春浪潮所显示的价值观已经在今天得到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中国也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奋斗》所代表的青春潮虽然刚刚开始涌动,但的确是存在着并表现着,同时正渴望着未来的社会认同!

(《中国青年报》2008.2.24)

4、与“我是把这部‘青春’片的出现及可观的收视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解读的”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80后”没有使社会围绕他们转,社会反而给他们考验、困扰甚至迎头一击,但他们仍然自信地冲撞磕碰,因为他们更多的为自由、爱情,为与自己十分憎恶的平庸而奋争,并不全是为金钱名利活着。

B.40年前,当西欧和美国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时出现过一次影响深远的“青春浪潮”,而那场欧美青春浪潮所显示的价值观在今天得到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C.“80后”对虚伪的价值观表示藐视,但不是背道而驰,而是不理不睬,但其价值观的不确定,彷徨甚至迷茫却不妨碍他们的行动及对生活与感情的选择。

D.“80后”独立自主,猛烈践踏平淡与平凡,惟一标准就是不能同上一代雷同,他们全方位奋斗的参照物是他们自己,其行为近乎一种彻底的自我。

5、联系全文,理解“人的生命不仅需要面包,而且需要艳丽的玫瑰”这句话。

(4分)

6、.作者在文中列举美国40年前“青春浪潮”的目的与用意何在?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

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

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

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

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

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

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

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

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

”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

“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

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

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

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

你看见吗?

”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

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

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

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

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

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

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

”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

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

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

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

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

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

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

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

”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

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

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

黑暗包围了我们。

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

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

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

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

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

把镜子拿给我!

”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

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

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

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

”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

“对,这就是我!

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

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

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

他配不上我!

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

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

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

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

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

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

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

”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D.“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

E.“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8、“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

父礼,遇乱徙家宣州。

彦能少孤,事母笃孝。

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

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伺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日:

“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

”茂章哀其意,许之,乃驰还宣州。

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日:

“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妄动。

”众信之,稍定。

义祖①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

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

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②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

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烈祖悟,亟起去。

而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③烈祖,烈祖亦驰去。

知训取佩刀授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以不及告。

及知训死,义祖见彦能谏书,叹异,复使事知谏于润州,迁裨将。

烈祖代吴,入为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候、左街使。

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

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

元宗嗣立,出为饶州节度使,徙信州,又徙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

彦能好读书,在镇委文吏,颇有治称。

好作诗,尝与李建勋相酬赠,建勋因燕见及之,元宗笑日:

“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 也。

”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惰。

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

保大末年卒,年六十八。

子珩,事后主为秘书郎、集贤校理,以文翰见知。

擢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

国亡,入朝,仕至兵部郎中、直秘阁、崇文院检讨,淳淡夷粹,恬于仕进。

暇日鼓琴围棋,不交人事。

珩孙约,亦名士,久在三馆④。

晚筑室润州,号藏春坞,王安石、苏轼皆尊爱之。

  (节选自陆游《南唐书》)

  【注】①义祖:

指徐温,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诰(李舁)的养父。

②朱瑾:

南唐将领。

③摘语:

私语。

④三馆:

唐以统文馆(即昭文馆、修文馆)、集贤殿书院、史馆为三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B.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C。

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D.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孤一般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文中单指父亲去世。

古人成年后死了父亲或父

  母双亡就不能称“孤”。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其僚属由节度使辟举,上报朝廷批准。

  C.“卒”是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原本适用范围很广,后专指平民百姓死。

而古代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D。

郎中始于战国,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

在文中属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刁彦能侍奉母亲十分孝顺。

他因为家贫无以奉养至亲而人仕,后来又因为要侍奉母亲而离开了王茂章。

  B.刁彦能遇事临危不惧。

在宣州大乱之时他挺身而出,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此举深受义祖认可和嘉奖。

  C.刁彦能机警敏捷,有很强的预见力。

在知训和烈祖的斗争中,他多次设法庇护烈祖,使其:

免于难。

  D.刁彦能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他既懂得通过疏导来消除水患,又是一位被大家所熟知的文采出众的大学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

(5分)

答:

 

  

(2)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

(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桃花

罗隐①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注]①罗隐:

唐末文学家,少时即负盛名。

因其诗文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人进士不第,耐改名隐。

②文君酒:

语出“文君当垆,相如漆器”的故事。

宋玉墙: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14.下列诗句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暖触衣襟漠漠香”,用拟人手法,写桃花不仅带给人花香,还带给人温暖。

B.“间梅遮柳不胜芳”,用对比手法,以梅、柳衬托桃花的美不胜收。

C.颔联虚实结合,既写眼前桃花的红艳,又借用典故写桃花带给人的遐想。

D.颈联写因风雨而游人寥寥,让人迟疑怅恨,倍感凄凉。

E.诗歌末句写作者因桃花倍受东风摧残而生的无尽悲伤。

15.这首诗一、二两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对诗人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描写了赤壁的雄奇壮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国内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高居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③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④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5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⑤一个小个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的《清平调》。

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⑥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①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②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③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⑤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⑥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

A.④⑥⑤③②①B.④②⑤⑥①③C.⑤④③①②⑥D.⑤③④⑥②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