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322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总论1

1.1项目概述1

1.2建设依据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

2.1项目建设背景3

2.2项目建设必要性4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5

3.1自然条件5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6

第四章建设方案8

4.1指导思想8

4.2建设原则8

4.3总体布局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10

5.1湿地保护工程10

5.2湿地恢复工程14

5.3能力建设工程17

第六章投资估算20

6.1估算依据20

6.2投资估算20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1.1.2项目主管单位

某县林业局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马踏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树礼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

项目建设地点在马踏湖自然保护区内,位于某县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某县与博兴县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8′54″~118°09′10″,北纬37°01′37″~37°06′14″。

总面积12425.5hm2。

1.1.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保护工程:

保护管理站一处:

1200m2,砖混结构;保护管理点4处:

每处1000m2,砖混结构;动物救护站1处,200m2,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检查站12处,每处100m2;嘹望台3座,砖石质;说明性区碑5个,界碑15个,界桩150个,钢筋砼结构;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1处,200m2,砖混结构;以及配套的保护设施、设备。

恢复工程:

种植芦苇130hm2;芦苇复壮330hm2;河道疏浚12km。

其中:

东猪龙河6km,预备河和乌河各3km。

能力建设:

实验室1处,120m2,砖混结构;标本室1处,150m2,砖混结构;资料室1处,60m2,砖混结构;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站1处,100m2,砖混结构;水文、水质监测站1处,200m2,砖混结构;综合楼1处,1000m2,砖混结构;及配套的保护设施、设备。

1.1.7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2年,2009年~2010年。

1.1.8项目总投资

某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333.12万元。

其中:

湿地保护工程1289.65万元,占总投资的38.69%;湿地恢复工程529.00万元,占总投资的15.87%;能力建设工程1197.75万元,占总投资的35.93%;其他费用165.90万元,占总投资的4.98%;预备费150.82万元,占总投资的4.53%。

总投资中,国家投资1333.13万元,占总投资的40.00%;地方配套1999.99万元,占总投资的60.00%。

1.2建设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5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2005年);

—《某县“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

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水、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矿产以及多种工业原料;而且具有巨大的调控环境的功能作用,如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淤造陆等。

此外,湿地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也是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宣教与科研的基地。

因此,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90年代就开始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到2005年12月,全省已建沿海湿地类型保护区7个,总面积36.4万hm2,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近8000万元。

同时,还在黄河三角洲、潍北建立湿地示范区2处,开展了10万多亩湿地的保护与修复重建示范工作。

这些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大河源头、主要河流入海口、候鸟繁殖和越冬栖息地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马踏湖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内陆湿地,其水文化特色突出,水域景观体系完整。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进入湖区的水量锐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原来大片连续的水面,被台田与沟汊纵横切割,湿地面积逐渐萎缩。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是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2.2.2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需要

2.2.3是蓄洪防旱,调节周边水源丰枯的需要

2.2.4是促进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马踏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某县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某县与博兴县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8′54″~118°09′10″,北纬37°01′37″~37°06′14″,地跨某县起凤、荆家、田庄、邢家四镇。

东西长16.5km,南北宽13.5km,总面积12425.5hm2。

3.1.2气候条件

马踏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高空西风带,属温带半干旱、半温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干旱少雨,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32.7小时,的平均气温12.5℃,无霜期平均198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86.4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县的50.1%。

充足的光照,较多的热量,温和的气候,加之无霜期较长和雨热同季,对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极为有利。

3.1.3土壤条件

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砂姜黑土和潮土两大土类。

包括砂姜黑土、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四个亚类及湖积物、黑土裸露、黄土薄覆盖、潮土、河潮土、盐化潮土、黑潮土、湖积湿潮土八个土属和十八个土种。

土壤富含矿物质养分,自然肥力较高。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及组织保障

实施马踏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是大势所趋,符合国际、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关政策。

2000年11月,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17个部委局颁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1年年初,中央2号文件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

2002年又制定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

2005年8月国务院的批复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规划中提出,5年内中国计划投资90亿元人民币,用以湿地保护。

3.2.2地方政府重视

早在1986年,某市人民政府就下发了“批转市林业局《关于审定鲁山等十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的报告》的通知”(淄政发[1986]158号文),1995年马踏湖就被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山东省环保局以鲁环函[2002]174号文同意建立马踏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要求协调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水产等部门切实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尽快成立马踏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保护区建设规划。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和《山东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20),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科研、宣传、管理、培训的投入与执法力度,从整体上维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4.2建设原则

(1)坚持优先、抢救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整体和局部、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湿地保护体系;

(3)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充分吸收国内外湿地保护、恢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湿地保护中的应用;

4.3总体布局

工程建设区与保护区范围一致。

根据保护区不同功能区的作用分别实施保护、恢复和能力建设工程。

核心区是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区内禁止开垦、捕捞、采伐、烧荒、割草、挖沙等一切人为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在核心区外围进行保护站、点,界桩、了望台、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检查站、界碑等工程及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健全保护区监测管理系统,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和干扰,最大限度地保持核心区自然生境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

缓冲区内重点实施湿地恢复工程,通过有计划的退田还湿,芦苇种植、复壮等人工措施,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湿地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

实验区功能是有计划的开展科研、教学、参观考察、多种经营和旅游活动。

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安排在实验区,通过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提高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有计划地开展生态旅游,提高保护区自养能力和社区群众生活水平。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5.1湿地保护工程

5.1.1保护管理站、点建设

马踏湖是一处天然水洼湖泊湿地,目前,湿地呈现深沟、台田相间形式,区内耕地、芦苇、藕田、鱼塘相互交错。

区内野生动植物丰富,分布有浮游生物13纲405种;陆生动物193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6种;陆生植物56科4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4种,是多种鸟类、兽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场所,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近年来,当地理论及保护区为加强对马踏湖湿地的保护,竭力禁止在保护区内从事开垦、捕捞、采伐、烧荒、割草、挖沙等一切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但由于缺少保护站、点及必要的监控设施设备,而无法对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对湿地的保护收效甚微。

为建立健全保护区监测系统,合理、有效地控制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掌握鸟兽活动情况,根据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保护对象和周边地区的具体经济条件,本着利于保护管理,利于三大效益发挥的原则,在保护区内的华沟建立中心保护管理站1处,下设华沟、宋家、高楼、周董4处保护管理点。

中心保护管理站:

华沟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外围,为对整个保护区进行综合管理,拟在唐华路以东,建设中心保护管理站1处,二层楼房,砖混结构,12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华沟保护管理点:

华沟是保护区南部地区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的交通要道,也是人们进入马踏湖风景旅游区的必经之路,人流、车流量较大,人为活动比较频繁,规划在华沟村南、唐华路与1号沟交界处建设保护管理站1处,平房,砖混结构,10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宋家保护管理点:

宋家是某县自东部进入保护区的必经之路,规划在宋家村北、少海路以西建设管理点1处,平房,砖混结构,10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高楼保护管理点:

高楼位于保护区西南部,此处有耿焦路、周荆路,是某县自西部进入保护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在高楼村南建设管理点1处,平房,砖混结构,10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周董保护管理点:

周董位于保护区西部,有荆夏路、周荆路,是高青县和某县自西部进入保护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在村南、荆夏路与周荆路交叉处建设管理点1处,平房,砖混结构,10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各站点建保护面积见表5-1。

 

表5-1管护站及管护面积一览表单位:

hm2

管理站名称

地点

建筑面积

(m2)

管护面积

(hm2)

百分比(%)

中心管理站

华沟村南

1200

12425.5

100

华沟管理点

华沟村南

1000

3100

24.9

宋家管理点

宋家村北

1000

3256

26.2

高楼管理点

高楼村南

1000

3253.5

26.2

周董管理点

周董村西

1000

2816

22.7

5.1.2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

马踏湖湿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区内有陆生动物19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

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5种;野生兽类51种,其中省重点保护动物3种;鸟类142种,约占全省总数的36%。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

为加强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抢救、收容、治疗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伤害的保护动物,规划在周董保护站点的荆家村北建设野生动物救护站1处,200m2,砖混结构,并配备救助、收容及治疗设施设备。

5.1.3检查站建设

为禁止或限制非保护区人员、车辆出入,在华沟保护点的处夏庄、西三、华沟、森源林场,宋家保护点的后诸、宋家、演马,周董保护点的付庙、周董、荆家,高楼保护点的付桥、牛王等主要交通路口,建立检查站12处,并配备管护船、防火设备、摩托车、对讲机、电话等相应的设施设备。

5.1.4了望台、界碑、界桩建设

(1)为监视自然保护区内火情,鸟兽活动和人为活动等情况,在华沟、宋家、周董通视良好,视野开阔的地方分别建立了望台1处,砖石质结构,高10m,同时配备高倍望远镜等监视、监测设备。

(2)为明确界定各功能区,指示游人路线,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重要分界点、交通要道、人为活动频繁地段分别设置永久性界碑15处,界桩150处。

(3)为宣传湿地的重要作用,提示人们在保护区内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在项目区周围人为活动频繁区域、主要交通要道、保护管理站点附近,设置限制性标牌5处,钢筋砼结构。

5.1.5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建设

为及时掌握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控制突发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在西四村西设立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1处,100m2,砖混结构,并配备显微镜、解剖镜及化学试剂等仪器设备。

湿地保护工程设施设备情况见表5-2。

 

表5-2湿地保护工程一览表

序号

设施设备名称

结构型号

单位

数量

土建工程

1

中心管理站

砖混结构

m2

1200

2

华沟管理点

砖混结构

m2

1000

3

宋家管理点

砖混结构

m2

1000

4

高楼管理点

砖混结构

m2

1000

5

周董管理点

砖混结构

m2

1000

6

界桩

150

7

野生动物保护站

砖混结构

m2

200

8

嘹望台及设备

座/套

3

9

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

砖混结构

m2

200

10

检查站

砖混结构

m2/处

100/12

11

说明性区碑

5

12

界碑

15

设施设备购置及安装

 

 

 

5.2湿地恢复工程

马踏湖是重要的内陆湿地,同时也担负着调蓄洪沙丘重要作用。

主要入湖水系有孝妇河、东猪龙河和乌河。

孝妇河从某县西南部入境,在荆家高王村入湖,汇入预备河,湖区内河流长13km。

东猪龙河于起风华沟村西北入湖,汇入小清河,湖区内河流长8km。

乌河从起风辛泉村入湖,过去常年有水,现已成为季节性河流,湖区内河流长6km。

预备河是唯一一条出湖河流,在夏庄村东出湖,经博兴县汇入小清河,区内长8km,是湖区泄洪的唯一通道。

近年来,由于盲目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植被减少,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

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和垃圾污物的堆积,致使湖区主要河道淤积严重,使马踏湖洪水调蓄能力明显下降。

5.2.1湿地恢复技术研究

湿地水体恢复技术,如控制污染、去除富营养化、换水、补水等;湿地土壤恢复技术,如土壤改良、控制水土侵蚀、去除土壤污染物等;生物修复技术,如物种的引入及去除、

植物搭配、植物种植以及微生物的引种与控制等;景观重建技术,如地形地貌重建技术等。

在具体实践中,常常是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湿地恢复效果。

5.2.2芦苇种植

根据目前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和当地社会经济条件,规划在周董保护点缓冲区内,小清河以南,孝妇河以北,周董、小元村东种芦苇130hm2。

当地种植芦苇主要有苗墩繁殖、根状茎繁殖、和压青法繁殖。

5.2.3芦苇复壮

马踏湖保护区现有苇田1306.7hm2,多年来由于缺乏人工管理,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据调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芦苇生长欠佳。

为促进芦苇生长,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规划芦苇复壮330hm2,其中华沟管理点180hm2,周董管理点150hm2。

5.2.4河道疏浚

为提高马踏湖防洪蓄水能力,恢复湿地水文,规划对东猪龙河、乌河、预备河进行河道疏浚,总长度12km,疏挖后,河底宽20m,底高程5-5.5m,边坡系数1:

2.5。

(1)卖土还泥,以土养河。

在河道疏浚中,一些地方根据本地泥土适宜于制砖实际,按照河道疏浚规划,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在河道两岸5m左右的地块有计划地先行取土,根据疏浚土方量形成一条宽约4.5m、深约1.25m的壕沟,将取出的泥土卖给砖瓦厂,而疏浚上来的淤泥则直接填补在沟里,并加以平整,起到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又能有效保护良田,还可开辟河道疏浚资金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减轻农民负担。

(2)泥浆灌田,肥田沃土。

河泥中富含氮、磷、钾元素,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

在河道疏浚中,可把河泥稀释、过滤,再用泥浆泵直接输送到苇田里,进行肥沃土壤,既可有效解决大量弃土降低疏浚成本,又能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肥效,这种方法的适用性较广,凡河泥中杂质含量少,且又方便泥浆输送的地方均中采用,操作中要注意泥浆均匀输入,厚度控制在10-15cm,每亩约输入泥浆66-90m3。

待泥浆沉实后,插入芦苗,绿肥田不再施化肥,冬闲田每亩仅施25kg左右化肥即可代替1300kg的绿肥。

(3)平整土地,盘活利用。

在河道疏浚中,可把泥浆用来平整土地,使闲置土地资源得到盘活利用。

(4)抬高田面,抗涝保收。

针对一些地方因地下水超采而造成地表沉降、农民无法耕种的实际,可以采取河道疏浚与治理田面沉降相结合的方法,抬高田面,改善台田的耕作条件。

湿地恢复工程情况见表5-3。

表5-3湿地恢复工程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植被恢复

1

种植芦苇

hm2

130

2

芦苇复壮

hm2

330

河道疏浚

12

1

预备河

km

3

疏挖后,河底宽20m,底高程5-5.5m,边坡系数1:

2.5。

2

东猪龙河

km

6

3

乌河

km

3

5.3能力建设工程

5.3.1科研与监测工程

为全面了解湿地分布类型、特征,深入研究马踏湖湿地效益、价值,监测并掌握马踏湖湿地动态变化及发展规律,有效地保护和恢复马踏湖湿地,必须加强湿地的科研和监测工作。

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缺乏,科研和监视水平较低,技术手段落后,缺少必要的监测仪器和设备。

因此,科研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湿地科研与监测能力建设,改变湿地科研监测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建设急需的科研、监测基础设施。

(1)为摸清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分布现状,研究珍稀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珍稀濒危植物繁殖栽培技术,规划在湖心亭附近建设试验室、标本室、资料室各1处。

(2)为及时预测预报有害生物发生种类、时间和程度。

研究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在宋家村北设立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站1处。

(3)为对湖区水质进行动态监测,在后诸村北设置水文、水质监测站1处,并配备水文、水质监测设备。

科研与监测工程设施设备建设情况见表5-4。

科研与监测工程建设一览表

表5-4

序号

设施设备名称

结构型号

单位

数量

土建工程

 

 

 

1

实验室

砖混结构

m2

120

2

标本室

砖混结构

m2

150

3

资料室

砖混结构

m2

60

4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站

 

1

5

水文、水质监测站

 

1

设施设备购置及安装

 

 

 

5.3.2宣传教育工程

为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爱护湿地的自觉性,规划建设宣教中心、陈列馆(设在综合楼内),并配备有线电视设备、多媒体影象设备、图书资料储存设备、图书阅览室家具、会议室办公家具、培训家具、档案柜、数码摄象机、数码照相机、影碟机等设施设备。

5.3.3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保护区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关键,也是目前自然保护区的薄弱环节。

保护区成立后,由于缺乏缺乏资金投入,一直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给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有必要建设保护区综合楼,以增强保护区综合管理水平。

规划在保护区华沟管理站,五贤寺南建设综合楼1处,占地3300m2,并搞好道路、停车场、车库、大门输电线路、输电设备、通讯、办公用具及办公生活的水、电、暖配套等设施设备配套。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见表5-5。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览表

表5-5

序号

设施设备名称

结构型号

单位

数量

1

综合楼

 砖混结构

m2

1000

2

附属用房

 

m2

700

3

附属设施

含供电、给排水、采暖、绿化、道路、停车场等 

 

第六章投资估算

6.1估算依据

(1)《林业建设工程概算编制办法》;

(2)《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4)《林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5)《最新税收制度实用手册》;

(6)某县林业局提供的技术经济指标。

6.2投资估算

经估算,某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333.12万元。

其中:

建安投资2129.50万元,占总投资的63.89%;设备投资886.90万元,占总投资的26.61%;其它费用为165.90万元,占总投资的4.99%;预备费为150.82万元,占总投资的4.51%。

按建设内容分:

湿地保护工程1289.65万元,占总投资的38.69%;湿地恢复工程529.00万元,占总投资的15.87%;能力建设工程1197.75万元,占总投资的35.93%;其他费用165.90万元,占总投资的4.98%;预备费150.82万元,占总投资的4.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