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3176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docx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1、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第一课时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

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教学过程:

1、导入。

人们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

3、阅读课文,讨论:

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

4、讨论: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5、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

家庭作业:

种植蔬菜。

 

 

第二课时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气节。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课前准备:

准备日历。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

为什么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

2、解决问题讨论。

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教师讲解:

24气节。

4、总结。

朗读并学习背诵24气节。

家庭作业:

1、结合日历,熟悉24气节,了解24气节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二)   

1、导入。

一个地方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生产的。

2、全班讨论。

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

3、探究活动。

观察P10图画,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

4、阅读与总结。

阅读P10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本地出产的;为什么本地区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

 

第三课时    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前准备:

收集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

2、全班讨论。

面对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3、探究讨论。

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4、教师小结。

概括讨论中的要点。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没有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问一问爸爸、妈妈是否认识绿色农产品的标志。

2、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学设计

从传统到现代

——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教学活动与过程:

导入.

以下这些都是传统的农具,你能说出它的作用吗(展示各种传统农具的图片:

铁锹,耙子,镰刀,锄头,镐子等,学生举手发言,教师适当指引.)

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认识哪些传统的农具(学生自由发言.)

了解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展示在人们使用各种农具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图片使学生了解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这些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现代的农业机器.

展示现代农业机器的图片,简单讲述它们的作用.了解它们是在传统农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农业工具,它们更加方便人们的耕作了.

小结.

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在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中走过悠悠的岁月,生产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学活动与过程: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一起再去了解更多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了解都江堰.

教师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并详细讲解都江堰是怎样防洪导水的.(展示竹笼,杩搓和古代人民利用都江堰的情况.)

观看都江堰视频.

了解坎儿井.

学生阅读书本内容,了解坎儿井的独特构造.教师讲解坎儿井怎样为新疆人民带来珍贵的水资源,使得在沙漠中的吐鲁番能够生产出水灵的葡萄.

自由探讨:

为什么在新疆取水要用坎儿井的办法,而不直接开辟一条河流,从雪山把水引到新疆呢

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完毕后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教师总结.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的新成就.

2,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3,简单了解我国农业产品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了解.

教学活动与过程:

复习与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

对了,我们上一节课了解了我国两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和坎儿井.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伟大工程,它们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今天,我们来了解现代的农业,农业科学家们把最新的科技应用到农业上,提高我们农业的生产.

下面请同学先阅读书本16——17页,了解一下,书上给我们介绍了那些先进的农业技术.

二,学习课文内容.

考察学生阅读的情况.提问:

书本上告诉了我们那些农业上的新科技呢(学生举手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一下内容:

简单介绍袁隆平.

观看介绍袁隆平的影片,了解袁隆平为了杂交水稻的奋斗史.

了解温室技术,重点了解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温室技术的一种.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有那些有缺点等.

知道"水上放牧",规模养禽,科学养畜等.

三,小结.

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都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活动与过程:

导入.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种植,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配合农事生产,它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历法,建造了很多伟大的工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在《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将要学习到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20——21页,并回答,这里提到了有关我国的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有哪些

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

早期陶器上面的图案反映了早期人们都劳动的重视,劳动人们通过把自己崇尚的东西刻画到生活用具上,粗糙的文明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各地人民根据不同的耕作需要,创造了不同的历法:

古埃及人创造了一年12个月,共365天;古巴比伦人创造了一个星期7天,中国人根据农事耕作创造了农历.这些都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知识拓展:

了解埃及的金字塔.(视频.)

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土地崇拜:

观看视频《五色土》

了解桑蚕文化.观看视频《桑和蚕》

茶文化:

观看视频《茶文化》

每观看一段视频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四,小结.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教学活动与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知道了在劳动的过程中,各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了解了古埃及人的历法,金字塔,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还有中国人的"农历",五色土,桑蚕和茶文化等.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耕作,获得丰衣足食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所以说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祖先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化,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习俗.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2页,阅读22—27页的内容,并思考,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了解各国各民族的特色节日.

在一课里,我们要了解散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是各个不同地方不民族的人民的节日,第二个是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第三个是了解我国传统的食物——豆腐的制作过程.

1,简单介绍"洛萨尔";

2,观看"火把节"视频,了解彝族,白族的火把节.

3,学生自己介绍感恩节的来历.

4,简单介绍过年,日本和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

三,介绍各地的饮食习惯.

学生举手回答,我国南北的主要食物有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饮食.学生自己介绍世界各地特色的食物.

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

阅读书本的漫画,并结合教师播放的幻灯片,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

四,小结,

1.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第一课时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渗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就教科书所呈现的通信技术做一些准备,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也可以将资料库的内容复印给学生。

许多学生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术,家长们却知道许多,可以把遇到的疑问向家长请教。

教学过程:

(一)

一、导人。

1、欣赏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图。

2、思考:

什么是通信?

通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引导学生理解:

人们共同生活、劳动,需要交流,但有时距离很远,需要通过专门的方式和工具才能交流。

3、你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说说吗?

(比如战争时要了解前方战况,亲人分离时互通情感等等。

二、布置任务。

1、再欣赏教科书第28页的单元导读图。

2、提问:

是否去过电信博物馆?

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向同学们做介绍。

或者由教师介绍,电信博物馆介绍了许多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从古代一直到今天最先进的电子的。

3、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搜集了不少资料并且向其他同学做了介绍。

今天,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了解通信家族。

同学们将模拟电信博物馆的讲解员,从教科书中(第28-33页)选择一种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向大家介绍,

4、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

   比如电报,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电报单怎样填写?

怎样收费?

多长时间能够被对方收到?

与电话和信件相比优点是什么?

缺点又是什么?

现在是否还在使用?

为什么?

又如电话,过去是不是很普及?

现在呢?

普及前人们是怎样打电话的?

与电报和信件相比,电话的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

现在的电话有许多特殊功能,是什么?

怎样用?

等等。

   再如烽火台,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利用烽火台?

它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等等。

   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鼓励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介绍。

三、小组准备。

可以按照学生意愿,所选择的通信工具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

教师巡视并且给予帮助,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

四、教师小结。

   就巡视时发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告诉学生,许多他们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术,家长们却知道许多,可以把小组准备时遇到的疑问想他们请教。

同时,建议每个小组在下次课前至少共同准备一次。

 

(二)

一、导入。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30页小文的日记,然后告诉大家,今天的活动我们将在教室里参观电信博物馆,相信同学们会像小文一样大有收获。

二、讲解活动。

1、按照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

2、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三、教师小结,并组织、进一步讨论。

1、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

2、朗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请学生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

3、请学生介绍自己以前是如何打电话的,哪些可取,哪些要改正?

(鼓励学生规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行为,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谈举止。

四、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想念或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一位亲友打个电话,把问候带给他,并提醒学生要注意礼貌。

                

  

第二课时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l、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

   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

   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准备几个用过的信封(上面必须写清收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的通信地址、姓名,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2、让学生了解自己家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以及学校的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

   3、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在通信过程中都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师:

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教科书第35页四幅照片,思考:

一封信从寄到收的都有哪几个环节?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二、师:

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谁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

1、请学生自愿回答。

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可以讨论一下编码规律,本地区的邮政编码等。

2、师:

在课前,老师走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听他们讲,由于有些粗心大意的人忘记写邮政编码,或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写邮政编码,给他们的分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也不太清楚应该如何书写信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

三.了解一下信封的书写方法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封的感性认识。

2、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四、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相互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

五、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布置家庭作业。

   1、填写教科书第37页的“我的发现”。

2.利用周末的时间,请父母带自己到邮局观察和感受邮政工作者的劳动。

 

第三课时 绿衣使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2、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标: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标准信封及一张面值80分的邮票,并了解一位自己最想念的亲人或朋友家庭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上次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的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己准备。

3、交流汇报。

二、全班讨论。

1、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照片和说明文字。

2、教师提问学生:

“通过观察,同学们对我们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

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3、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当地参与。

三、个人制作。

    1、谈话,布置任务。

   邮递员用辛勤的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教科书第39页呈现的三幅照片分别反映了边防战士、老人、学子在收到盼望多时的来信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你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我想,他在读到你寄给他的这封信时,一定会感到很惊喜。

   2、学生自己写信

3、如果有时间,可以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同学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

教师提示学生,利用上次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地填写好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

  

四、布置家庭作业。

搜集反映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路在脚下延伸教案

第一课时 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准备:

寻找一位能够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状况变化的老人或者其他人员。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一些路)

“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悉吗?

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

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0—41页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正是由于有了道路的建设和发展,才会有教科书中反映的这些变化。

2、专题报告。

请老人或其他人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

要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

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

报告应当比较具体,范围可以比较小,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3、全班交流。

报告后,教师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向报告人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

让学生对报告人表示感谢,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1页老师的话。

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3、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

2、几份全国交通图,最好是铁路、公路、航线都有,而且比较大。

3、注意建设中的铁路的情况,以及本地区最近的道路建设情况。

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

通过上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

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请学生朗读第42页的课文。

2、探究活动之一。

请学生对比教科书第42页和第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第43页的两幅统计图。

问学生:

从中能发现什么?

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

从哪里通向哪里?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岔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之二。

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无论是我们生活的地区,还是整个新中国,道路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科书第44页,虎子告诉我们他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全国。

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

让学生研究,从家乡将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教师可以按不同的方向,限定各个小组的目的地和交通工具。

4、小组发表。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教师总结。

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45-46页的文章“路上心上”。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三课时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帮助 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与小组数目相同的较大的地图、尺子。

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首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和图片,然后提出问题:

“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同学都要把你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交流。

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各小组搜集资料及发言情况,并应适当参与学生的讨论。

针对每个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引导他们将归纳整理的侧重点集中在某个具体的内容上,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3、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事先掌握的小组讨论情况,将每个小组介绍的重点随手写在黑板上。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丝绸之路的具体位置。

4、小组探究。

具体步骤:

(1)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2)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

(3)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算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5、教师小结。

“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

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布置家庭作业。

向周围的人了解他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教案

第一课时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