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2742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

《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 6.docx

届二轮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适用全国6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的制作和腐乳制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

B.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C.果酒制作时需要密封发酵,果醋制作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D.果醋制作时需要的温度比果酒制作时需要的温度高

【答案】A

【解析】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果酒制作时需要密封发酵,而醋酸菌属于好氧菌,所以果醋制作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C正确;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18~25℃)比果醋制作温度(30~35℃)低,D正确。

2.关于酸奶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抗生素的牛奶更容易发酵

B.温度越高,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越长

C.牛奶变酸的同时,其中的糖类发生了变化

D.制作过程中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答案】C

【解析】解:

A、乳酸菌是细菌,抗生素具有杀菌的作用,含抗生素的牛奶不容易发酵,A错误;

B、乳酸菌发酵过程的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温度时,制作酸奶需要的时间最短,B错误;

C、酸奶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C正确;

D、消酸奶的制作是乳酸菌利用无氧呼吸将葡萄糖氧化为乳酸的过程,不需要通入无菌空气,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乳酸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

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进入乳酸菌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进入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答案】D

【解析】在发酵初期,乳酸菌较少,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泡菜坛内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种间斗争,A正确;进入乳酸菌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B正确;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C正确;在发酵中期几乎都是乳酸菌,其他微生物的含量很少,而乳酸菌分泌的乳酸等物质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所以其他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D错误。

4.如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它们制作的相同之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②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

C.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有氧环境

D.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的温度相同

【答案】D

【解析】制作果酒所需微生物为酵母菌,制作果醋所需微生物为醋酸菌,制作腐乳所需微生物为毛霉。

酵母菌和醋酸菌是单细胞生物,而毛霉是多细胞生物,A正确;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是真菌,B正确;醋酸菌是需氧菌,毛霉也是需氧菌,C正确;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在20℃时最适宜,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腐乳制作时温度控制在15~18℃,D错误。

5.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

B.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度,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C.醋酸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D.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制作果酒时,一般选择含糖量较高的水果,A项正确;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度,抑制杂菌生长繁殖,B项正确;制作果酒的菌种为酵母菌,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而醋酸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C项正确;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下列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答案】B

【解析】A、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18~25℃)比果醋制作温度(30~35℃)低,B错误;

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正确;

D、当氧气、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果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D正确。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名师点睛】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7.在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

B.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2d左右

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

【答案】B

【解析】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不能装满,防止装置爆裂,A正确、B错误;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天左右,C正确;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葡萄酒的温度高些,温度控制在30~35℃,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d左右,D正确。

【考点定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名师点睛】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

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

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8.膳食中含有少量的亚硝酸盐,其主要危害是

A.杀死细胞B.形成致癌物,诱发基因突变

C.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D.在肾脏中积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亚硝酸盐的危害:

当摄入总量较多时,可引起中毒或死亡。

在特定条件(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下,亚硝酸盐可以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选B。

考点:

泡菜的制作

【名师点睛】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①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把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食用后导致人体红细胞内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价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②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但当摄入总量较多时,可引起中毒或死亡。

③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物质——亚硝胺。

9.下图是草莓酒制作的步骤。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灭菌处理B.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

C.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D.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含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清洗,故A错误。

步骤⑤为加入菌种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故B正确。

发酵过程中因为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较多,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量较少,故C正确。

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检测,有酒精会出现灰绿色,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0.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天平称量法

B.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亚硝酸,还有少量的乳酸

C.食醋制作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

D.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橘黄色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亚硝酸盐含量的需要用光电比色法进行测定,A错误;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乳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B错误;食醋制作一般程序是进行酵母菌的无氧发酵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进行醋酸菌的有氧发酵转化成乙酸,C正确;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可以发生重氮化反应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生成玫瑰红色的染料,D错误。

考点:

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泡莱

11.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取发酵液样品,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

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能产生CO2,CO2,与水形成H2CO3,使PH值下降,A正确。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

12.12.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叙述是()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答案】C

【解析】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复合物,最后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故选C。

【考点定位】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名师点睛】

(1)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复合物;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常用方法是比色法,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一般步骤是:

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计算。

13.果酒变酸、泡菜变酸、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

A.醋酸菌、醋酸菌、毛霉B.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D.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醋酸菌能在糖源不足时将果酒中的酒精转变为醋酸,使果酒变酸。

制作泡菜主要起作用的是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发酵产生大量乳酸,使泡菜变酸。

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是毛霉生长形成的直立菌丝。

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相关微生物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某同学尝试制作果醋,他将新鲜葡萄榨汁后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先后在葡萄汁中添加适量的酵母菌和醋酸菌

B.应把发酵装置始终放于30~35℃的温暖环境中

C.果酒发酵时始终关闭阀a、阀b,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阀b

D.发酵液的pH会逐渐下降,温度可能略有升高

【答案】D

【解析】果醋所需菌种是醋酸菌,所以加入醋酸菌;A错误。

酵母菌最适温度应为18~25℃,醋酸菌的最适温度是30~35℃;B错误。

果酒需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所以阀a要一直关紧,因为在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CO2,所以要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关闭阀b;C错误。

醋酸菌进行发酵时产生醋酸和水,释放能量,使得发酵液PH逐渐下降,温度升高;D正确。

【考点定位】生产果汁酒以及生产醋的装置

15.将鲜奶制成酸奶后,其所含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趋势是()

A.能量增加、营养减少B.能量减少、营养增加

C.能量减少、营养减少D.能量增加、营养增加

【答案】B

【解析】鲜奶中的葡萄糖每摩尔含能量2870kJ,在发酵分解成乳酸的过程中,每摩尔释放能量196.65kJ,用于供乳酸的生命活动,所以将将鲜奶制成酸奶后,其所含的能量减少了;鲜奶中所含的乳糖,对缺乏半乳糖酶的人是无法消化吸收的,而乳酸发酵使乳糖分解为葡萄糖,进而转变成乳酸,易被人吸收,所以营养成分增加了。

【考点定位】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名师点睛】酸牛奶的蛋白质和脂肪更易被人体吸收,钙、磷、铁等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酸奶中的乳酸菌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有效地降低了肠道的酸碱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肠道内有害病菌的繁殖。

酸奶可使肠道内的有益细菌增加,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酸奶还可以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增强肠胃消化功能,治疗青少年便秘、消化不良等症。

16.16.某酒厂把糖化后的淀粉加入发酵罐,接种酵母菌后,酒精产量明显减少,检测发现发酵罐密闭不严,试分析反应的其他结果是( )

A.酵母菌量减少

B.糖化淀粉的消耗量减少

C.CO2的释放量减少

D.酵母菌量、CO2的释放量、糖化淀粉的消耗量都增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发酵罐密封不严,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繁殖速度快,数量大量增加,CO2的释放量和糖化淀粉的消耗量也都增加,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7.能在含氧丰富的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酵母菌大量繁殖B.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

C.蛔虫的正常生理活动D.酵母菌产生大量酒精

【答案】A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为快速繁殖提供能量;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产生酒精。

乳酸菌、蛔虫为厌氧型生物;

18.下列关于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主要菌种都是原核生物

B.制作过程都不必严格无菌操作

C.所用的装置都需要密封

D.所用的菌种都需要人工接种

【答案】B

【解析】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制作过程都不必严格无菌操作,B正确;腐乳制作的前期不需要密封,C错误;所用的菌种不都需要人工接种,如腐乳制作的菌种可以是空气中的毛霉孢子,D错误.

【考点定位】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制作泡莱

【名师点睛】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泡菜制作的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19.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霉是参与腐乳发酵的优势种群

B.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制作腐乳可大大缩短制作时间

C.家庭制作时,菌种可以直接来自空气中的孢子

D.在腐乳发酵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发酵菌种的活性

【答案】C

【解析】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8℃,其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也在此范围,夏季温度过高酶活性低,不适宜腐乳发酵,B错误;家庭制作时,并没有单独接种菌种,所需菌种直接来自空气中的孢子,C正确;腐乳的制作主要靠的是毛霉等菌种分泌出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只要发酵过程中的酶保持活性就可以完成发酵,D错误。

20.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

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NA或RNA,故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等结构,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故B正确;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故C正确;病毒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的生物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1.(12分〕某厂对苹果进行深加工的菌种得由筛选及生产流程如图甲所示.

〔l)苹果压榨过程中加入酶可提高榨汁率;图甲中发酵罐I进行的代谢反应式为;发酵罐II需接种菌,与发酵罐I相比,需要不断通入。

(2)图乙表示发酵罐I、II中主要物质的变化,曲线代表酒精的变化.可用试剂检测酒精的有无。

(3)为获得用于生产的理想的酵母菌种,需向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进行选择培养,培养时平板须倒置,可防止;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

【答案】

(1)果胶

(2分)醋酸氧气

(2)②酸性重铬酸钾(3)酒精和酸培养基表面冷凝水过多而造成其他微生物的渗透(2分)培养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细胞可能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l)苹果压榨过程中加入果胶酶可提高榨汁率;图甲中发酵罐I进行的代谢反应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关系,所以应写出葡萄糖在酶催化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反应式。

发酵罐II要产生醋酸,需接种醋酸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2)发酵罐I中开始有氧气,几乎不产生酒精,之后氧气消耗完,酒精产生越来越多,之后在发酵罐II中接种醋酸菌,酒精逐渐变为醋酸,则酒精量逐渐减少为0,所以图乙中曲线②代表酒精的变化,检测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看是否出现灰绿色现象。

(3)理想的酵母菌应选则耐酸和乙醇的菌种,所以应在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和酸进行选择培养,培养时平板须倒置,可防止培养基表面冷凝水过多而造成其他微生物的渗透;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培养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细胞可能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以及微生物的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2.现代人吃什么都讲究天然,所以目前市场上果酒、果醋和酸奶越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请回答:

(1)苹果醋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生产过程中利用了的发酵作用,该过程需将温度控制在。

(2)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

(3)在果酒酿造过程中,水果需要冲洗,其主要目的是,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是。

(4)酸奶制作需要的菌种代谢类型是,能否使用加了抗生素的牛奶作原料(能/否),原因是。

【答案】

(1)醋酸菌30~35℃

(2)空气中的醋酸菌混入葡萄酒后发酵产生了醋酸

(3)洗去浮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4)异养厌氧否抗生素可以杀死乳酸菌

【解析】

试题分析:

(1)果醋制作的原理是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醋酸,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发酵过程控制的温度范围是30~35℃。

(2)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酸。

(3)果酒制作时,水果要用水冲洗,以洗去浮尘;用葡萄制作果酒时,在发酵过程中,随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红色。

(4)酸奶制作的原理是乳酸发酵,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微生物,乳酸菌是细菌,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一种细菌生长繁殖,因此加了抗生素的牛奶不能用于制作酸奶。

考点: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23.(每空2分,共10分)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

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

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

回答相关问题:

(1)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

(2)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

用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

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盐的含量。

【答案】

(1)乳酸菌;

(2)①不同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②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 ③样品管;  相同(相近)

【解析】

试题分析:

(1)泡菜制作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

(2)①标准管是用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用刻度管吸取一定量的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加到不同比色管中,与显色剂反应;

③将每个样品管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颜色深浅相同的样品管和标准管,标准管中的亚硝酸钠含量即为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考点: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下图为苹果醋的工业生产流程,以及实验室分离、纯化发酵菌的方法步骤。

请回答以下问题:

纯化发酵菌的方法步骤:

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1)上图中①过程与②过程需要接种的发酵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____、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3)某同学用新鲜苹果醋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其中的发酵菌,为了保证能获得单菌落,要先对苹果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计划统计食醋中该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

从对照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所示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曲线是_________(选填“①”、

“②”、“③”、“④”)。

【答案】酵母菌和醋酸菌碳源、氮源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②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