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694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平顶山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平顶山

士大夫2016萨地方爱上地方

平顶山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附答案)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

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

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

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

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

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

“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

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

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

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

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

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

《礼记•檀弓上》说:

“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

‘若是其靡也!

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

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

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

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

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

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中国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

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普遍,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材料为主?

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

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既有优良的石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

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

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

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久保存,而只考虑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

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

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

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

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后的传统建筑现在也所剩无几。

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建造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

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之靡途靡:

无,没有B.彭泽去家百里去:

距离

C.眄庭柯以怡颜怡:

使……愉快D.审容膝之易安审:

详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复驾言兮焉求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B.①云无心以出岫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①将有事于西畴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D.①或执杖而耘耔②纤歌凝而白云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曾经苦于谋生没有门路。

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他家境贫困,仅靠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亲戚朋友多劝他出去做个小官,他自己却无这种想法。

B.陶渊明居官不久弃职归隐。

他本性坦率,不愿忍受因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痛苦,于是放弃了自己只担任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职务,毅然归隐田园。

C.陶渊明始终不肯降志辱心。

“质性自然”“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是陶渊明辞官的原因,而逃脱羁绊、弃职归田则成为他人生选择。

D.陶渊明顺应己心乐天知命。

解脱后的陶渊明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一切行止都应顺应自己心意,不要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7.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8.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前两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着。

B.第三四两句也写近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C.前两联写景,紧扣题目中“旅夜”二字,既展示了诗人的境况,又写出了诗人的情怀,是寓情于景。

D.前两句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渲染诗人孤苦的凄怆心情。

9.本诗的后两联是怎样抒情的?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春风桃李花开日,。

(白居易《长恨歌》)

(3)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4)吴丝蜀桐张秋高,。

(李贺《李凭箜篌引》)

(5)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7)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

(庄子《逍遥游》)

(8)钉头磷磷,;,多于周身之帛缕。

(杜牧《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1分)

林冲得李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银。

迅速光阴,却早冬来。

林冲的绵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身整治缝补。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

跟着也来坐下。

那人道:

“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

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

专等,专等。

’”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都到酒店里。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

管营道: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

”那人道:

“有书在此,少刻便知。

且取酒来。

”李小二连忙开了酒,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

只见那人说道:

“我自有伴当荡酒。

不叫,你休来。

我等自要说话。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

“大姐,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老婆道:

“怎么的不尴尬?

”正说之间,阁子里叫:

“将汤来。

”李小二急去里面换了汤,添些下饭。

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

管营、差拨先去了。

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

转背没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

“小二哥,连日好买卖。

”李小二慌忙道:

“恩人请坐。

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

”林冲问道:

“什么要紧的事?

”小二哥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

“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

差拨口里讷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人心下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

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

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

‘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

’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都与管营、差拨。

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

不知什么样人。

小人心下疑惑,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

”林冲道:

“那人生得什么模样?

”李小二道:

“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什髭须。

约有三十余岁。

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

”林冲听了,大惊道:

“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

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

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李小二道:

“只要提防他便了。

岂不闻古人言: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

当晚无事。

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牢城营里都没动静。

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

“今日又无事。

”小二道:

“恩人,只愿如此。

只是自放仔细便了。

”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

“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抬举的你。

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

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寻几贯盘缠。

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

”林冲应道:

“小人便去。

”当时离了营中,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

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早下得密了。

大雪下的正紧,林冲和差拨两个,早来到草料场外。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差拨说道:

“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

你可即使交割。

”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

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

”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

“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

”林冲道:

“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

你要便拿了去。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

“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

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摘编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改动)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连用两个“闪”字形神兼备,活化出陆虞候二人搞阴谋诡计时鬼鬼祟祟的情态。

B.“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一句表明了林冲认为看管草料场的差事不错,只想逆来顺受,打算在草料场过冬的随遇而安的心理。

C.“将火炭盖了”“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等一系列动作描写鲜明刻画了林冲的细致、谨慎。

D.节选部分从大军草料场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主人公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

(2)小说在刻画李小二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那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三次写雪势,鲁迅对此评价甚高。

其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4)请结合选文,概括造成林冲人生悲剧的原因。

(6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蕴籍(jí)盘桓(pán)坍缩(tān)不省所怙(hù)

B.賫发(jī)央浼(měi)阴霾(mái)决起而非(jué)

C.庇佑(bì)镂空(lòu)扁舟(biǎn)钟鼓馔玉(zhuàn)

D.谙熟(ān)一稔(rěn)渔樵(qiáo)命途多舛(chuǎn)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岑寂烽燧锱铢必较所向披靡

B.凑泊剽掠鼎铛玉石革灭殆尽

C.促狭角隅技经肯綮或棹孤舟

D.凝练拱券不落言筌叨陪鲤对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仔细比较后会发现,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属于一家的关系。

B.南宋诗人的优秀代表有杨万里、陆游等人,他们大多由江西诗派入手,而能自出机杼,其中杨万里诗写景最有机趣,被称为“诚斋体”。

C.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不少正直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络中,从而荒废了学业,荒芜了青春,真让人痛心不已。

D.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1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苑中瑰丽的奇葩,是“诗国”最坚实的根基,古典诗词的教学本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去解决好,但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B.作者把深奥的的文学理论渗透在对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中,文章分析过程中的逐层深入和探幽发微有效的避免了读者阅读心理不再脱离。

C.建筑群里往往配置一定的桥梁,这些桥梁是这个群体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服从一定时代的礼制和宗教思想,使人们产生庄严或清幽的感受。

D.人们可以准确的作出五天之内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的天气预报,就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

1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在《种树郭囊驼传》中虚构了一个人物——善于种树的郭囊驼,劝诫为官者只有“养民”才能治国,管理百姓要顺乎民意。

B.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C.“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

”他说:

“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

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D.屈原《九歌》中的那些神道们——实际是神所“凭依”的巫们——按照各自的身份,分班表演着程度不同的哀艳的或悲壮的小故事。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1

2

3

4

5

6

A

最好

当然

一旦

而且

/

B

尽量

因为

/

进而

所以

C

/

如果

而且

那么

D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18.将下面的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不超过100字的长句。

要求:

语意连贯,可调整句子顺序,可增删个别字词。

(5分)

①月亮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②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

③人们把月亮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寄予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

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

心是根,言是叶,深根才能叶茂。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D(对梁思成的话理解错误。

文中第一段最后梁思成说“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是不执着于对物的长久保存的意思。

2.(3分)B(文中列举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料加工场是为证明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不落后,但是原文没有说修建阿房宫的石材来自此处。

3.(3分)C(“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的说法错误。

原文第一段作者就指出“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的说法是片面的。

最后一段也说中国的“墓陵建筑……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D(审:

明白,知道。

5.(3分)C(均为介词,在,介词结构后置。

A.焉:

①疑问代词,什么;②代词,相当于“之”。

B.以:

①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②介词,用。

D.而:

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因果。

6.(3分)A(他自己也有这种想法。

7.(10分)

(1)(5分)

(1)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各地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推荐我去,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会”“四方”“见”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5分)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弥补。

我确实已走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谏”“追”“是”各1分,句子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BD(4分)

9.

(1)直抒胸臆。

(1分)颔联抒发了诗人政治(或仕途)上的失意。

(1分)

(2)借景抒情(或比喻、自况)。

(1分)尾联诗人以飘零的沙鸥自比(况),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0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给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

(2)秋雨梧桐叶落时(3)千载谁堪伯仲间(4)空山凝云颓不流(5)一夜飞度镜湖月(6)长使英雄泪满襟(7)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8)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11.(21分)

(1)(3分)B(“认为看管草料场的差事不错”有误)

(2)(6分)①知恩图报。

对待恩人林冲恭勤孝顺,经常送汤送水,整治缝补棉衣裙袄,及时向林冲通报消息。

②机智灵敏。

意外发现陆虞侯、富安、管营、差拨四人的反常后,主动安排妻子去偷听。

③息事宁人,不愿惹事。

建议林冲只要“提防”,不要杀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突出风大雪紧的环境特点。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去沽酒御寒。

③暗示越来越危险的人物处境。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6分)①天灾。

风雪之大,草厅四下里崩坏,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引出林冲买酒。

②人祸。

陆谦、管营、差拨等逢迎拍马,奉高太尉之命设毒计谋害林冲性命。

③管理疏漏。

大军草料场只有一个人看管,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给奸人以可乘之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3分)D(A.蕴藉jiè;B.决起而飞xuè;C.扁舟piān)

13.(3分)B(“迨”应为“殆”)(3分)

14.(3分)C(不合逻辑。

“豆蔻年华”是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候”,这与语境中所说的“大学生”相矛盾。

15.(3分)B(“避免了读者阅读心理不再脱离”不合逻辑)

16.(3分)C(“他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17.(3分)C(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

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

18.(5分)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明月常常作为人们心目中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五、写作(60分)

19.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