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0340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docx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充分认识以氯元素为核心的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掌握卤族元素的单质、卤化氢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

能力培养:

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认识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的归纳,认识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通过分析卤单质的制备,认识事物间普遍联系与制约的观点。

科学品质: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设计实验、探索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研究事物和探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了解本部分内容的复习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复习卤族元素的知识。

【板书]一、卤族元素

【复习提问】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曾经学过的卤族元素知识,建立起以氯、溴、碘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图,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评】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归纳情况给予评价。

最终建立如下页关系:

【板书】1.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投影】

【板书】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NaBr溶液中滴入氯水

(2)在FeSO4溶液中滴入溴水

(3)在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

【提问】比较Cl2、Br2、I2、Fe3+的氧化性强弱。

比较I-、Br-、Fe2+的还原性强弱。

思考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Br2+2Fe2+=2Fe3++2Br-

2I-+2Fe3+=I2+2Fe2+

思考并根据书写的离子方程式得出结

论:

氧化性Cl2>Br2>Fe3+>I2;还原性I->Fe2+>Br-。

【归纳】由此得出结论:

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性物质时,加入氧化剂,还原性强的应先被氧化。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气体

(5)在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

(6)在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气体

思考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Cl2+2Fe2+=2Cl-+2Fe3+

Br2+2I-=2Br-+I2

3Cl2+2Fe2++4Br-=6Cl-+2Fe3++2Br2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可得出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①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

②F-、Cl-、Br-、I-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③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讨论】如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

讨论后得出结论:

卤族元素按F、Cl、Br、I的次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导致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板书】

结论: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引言】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存在形态、用途及制备方法。

【板书】

3.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的关系

【过渡】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态存在。

【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说明依据的是怎样的化学原理。

回忆、再现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

回答:

MnO2+4H++2Cl-

Mn2++Cl2↑+2H2O

依据的原理是:

利用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

【板书】

(1)卤素单质的制备——氧化还原法

【提问】依据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还可用哪些氧化剂代替MnO2?

讨论回答:

KMnO4、KClO3、K2Cr2O7、次氯酸盐等。

【练习】写出分别用KMnO4、KClO3、Ca(Cl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KClO3+6HCl=KCl+3Cl2↑+3H2O

Ca(ClO)2+4HCl=CaCl2+2Cl2↑+2H2O

【投影】请设计一个用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并制备氯水的实验装置图。

【提问】

①装置应包括几部分?

依据题目要求思考、讨论。

思考回答:

①应包括四部分——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验证其无漂白性的装置、溶解制备氯水装置。

【追问】仅这四部分吗?

噢!

还有尾气吸收部分。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应选择何种气体发生装置?

②应选择固-液反应装置。

③制得的氯气中含有哪些杂质?

应如何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

③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

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的方法是:

先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除水。

④根据氯气的溶解度,应选择怎样的氯气溶解装置?

尾气应怎样吸收?

④装置如图:

师生共同探讨后确定下列实验装置模型。

【投影】

饱和食盐水:

除去Cl2中的HCl;浓硫酸:

除去水蒸气;NaOH溶液:

吸收尾气,防污染。

【投影】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可制备Cl2,若无浓盐酸,可用什么试剂代替?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

MnO2在H+浓度很大的条件下,可将Cl-氧化成单质。

现无浓盐酸,因此需制出HCl,联想到NaCl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可得HCl,因此采用MnO2、NaCl固体、浓硫酸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2NaCl(固)+H2SO4(浓)

Na2SO4+2HCl↑

MnO2+4HCl

MnCl2+Cl2↑+2H2O

或综合写成:

MnO2+3H2SO4(浓)+2NaCl(固体)

MnSO4+2NaHSO4+Cl2↑+2H2O

书写反应方程式:

3H2SO4(浓)+2NaBr(固体)

Br2↑+SO2↑+2H2O+2NaHSO4

【投影】用浓硫酸和固体NaBr反应可以生成溴单质。

该反应能用于制备溴单质吗?

若不能,应如何进行改进?

【提问】写出浓硫酸和NaBr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所得产物是否易于分离得到溴单质?

该方法制备溴单质是否可行?

讨论得出:

SO2和Br2蒸气同时逸出,除去Br2蒸气中的SO2很困难。

该方法不可行。

【提问】如何改进?

讨论得出改进方案:

①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并加入MnO2即可。

【提示】使反应不生成SO2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点拨】在MnO2、NaCl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得到Cl2的反应中,浓硫酸是氧化剂吗?

哪种物质是氧化剂?

说明什么?

回答:

浓硫酸不是氧化剂,MnO2是氧化剂。

说明MnO2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

【提问】结合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还有其它的改进措施吗?

思考并回答:

Br-的还原性强于Cl-,因此当浓硫酸和MnO2与NaBr固体共热时,

浓硫酸将不被还原。

从而得到改进方案:

②使浓硫酸、NaBr固体、MnO2共热。

反应后将溴蒸气冷凝即可。

【提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3H2SO4(浓)+2NaBr(固体)

MnSO4+2NaHSO4+Br2↑+2H2O

【板书】

【板书】

(2)卤化氢的制备——难挥发酸制挥发酸

【提问】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出HX的制备方法。

回忆各种卤化氢的制备方法。

CaF2+H2SO4(浓)=CaSO4+2HF↑[铅容器中]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2NaCl(固)+H2SO4(浓)

Na2SO4+2HCl↑

【提问】在制备HBr和HI时能否使用浓硫酸?

为什么?

应如何改进?

讨论得出:

由于浓硫酸可将Br-、I-氧化,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NaBr、NaI反应制HBr、HI。

应用难挥发的浓磷酸代替浓硫酸。

NaBr(固)+H3PO4(浓)

NaH2PO4+HBr↑

NaI(固)+H3PO4(浓)

NaH2PO4+HI↑

领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小结】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不能仅停留在教科书的表面内容上,应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高度,使知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板书】

4.卤族元素的“一般——特殊”的归纳

【引言】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许多共性,但也存在诸多特殊之处,请同学们回忆、讨论并进行归纳,可查阅教材、笔记等资料。

回忆、讨论、查阅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

指导学生归纳并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投影如下:

【投影】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归纳:

1.物理性质方面

(1)常温下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极易挥发,保存时用水封。

(2)溴和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碘易升华。

(3)卤化银中只有AgF无色且溶于水。

(4)CaCl2、CaBr2溶于水,但CaF2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方面

(1)F2和水剧烈反应,水是还原剂;F2不能将溶液中的Cl-、Br-、I-氧化;F2通入NaOH溶液中先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中只有F2可与稀有气体反应。

(2)氯水使石蕊试剂先变红后褪色。

干燥的氯气和液氯无漂白性。

澳水和碘水无漂白性。

(3)卤化银中只有AgF见光不分解。

(4)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碘单质与铁反应生成FeI2。

(5)卤化氢的水溶液中只有氢氟酸是弱酸。

3.实验方面

(1)制备HF时在铅容器中进行,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容器中。

(2)制备HBr和HI时用浓磷酸代替浓硫酸。

(3)除去Cl2中HCl用饱和食盐水。

【小结】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注意共性与特性的辩证关系。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2、H2SO4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能力培养:

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卤族元素的知识,下面我们复习氧族元素。

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建议以掌握S、H2S、SO2、H2SO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形成基本的复习思路。

【板书】二、氧族元素

【提问】请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再现、讨论后得到:

【提问】请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列出上面表格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讨论逐步完善后得到:

【板书】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

【投影】

要求学生叙述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

结合上面的硫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做好进行实验设计的心理准备。

【板书】

(1)SO2、H2S的制备及性质的实验设计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生成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提问】

①该装置应包括几部分?

②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有氧化性?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③请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及所需药品。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制H2S时不使用浓硫酸的原因?

⑤如何证明SO2有还原性?

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⑥如果证明SO2有漂白性?

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⑦尾气能否排入大气?

应如何处理?

⑧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如何连接最合理?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并回答:

①气体发生装置、证明还原性的装置、证明漂白性的装置、证明氧化性的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②使SO2与H2S反应。

2H2S+SO2=3S↓+2H2O,将观察到有淡黄色固体物质生成。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FeS+H2SO4=FeSO4+H2S↑

④浓硫酸可将-2价S元素氧化。

⑤使SO2通过装有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溶液将褪色。

Br2+SO2+2H2O=2HBr+H2SO4

⑥使SO2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或与湿润的有色布条接触,品红溶液或布条将褪色。

⑦因SO2和H2S均污染环境,所以不能排入大气,可用碱液吸收。

⑧充分讨论后最终得出下列装置图:

(见图3-5)

【投影】SO2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的验证:

【练习】将等体积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是否褪色?

为什么?

思考、讨论并解答:

不褪色,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SO2+Cl2+2H2O=2HCl+H2SO4

【板书】

自我总结与概括。

【板书】

(2)浓硫酸性质的实验设计

【提问】浓硫酸有哪些特殊性质?

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口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浓硫酸的特殊性质。

思考并回答:

①吸水性——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吸水而增重,浓硫酸可做气体干燥剂。

②脱水性——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浓硫酸使乙醇脱水转化为乙烯。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Cu、非金属C等反应。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图,用来演示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的反应及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提问】

①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思考并确定:

①2H2SO4(浓)+C

2SO2↑+CO2↑+2H2O,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下实验装置:

②应先检验何种产物?

选择实验装置。

②应先检验水,选择如下装置:

③填写下面的表格:

据上确定如何检验SO2和CO2,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并说明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回答:

A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了SO2的存在。

B中的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用于吸收SO2,实验过程中颜色将变浅。

C中的品红溶液用于证实SO2是否除净。

当C中品红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则证明了CO2的存在。

师生共同归纳后得出下面的实验装置图:

【投影】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实验设计:

【板书】

【提问】含硫元素的阴离子主要有哪些?

思考、回忆并归纳出:

S2-、SO32-、S2O32-、SO42-。

【板书】

(3)S2-、SO32-、S2O32-、SO42-检验的实验设计

【提问】各种离子应如何检验?

将检验方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

讨论、总结出各种离子的检验方案,与教师共同完成表格。

【投影】几种含硫离子的检验:

【提问】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离子吗?

为什么?

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

原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原因是:

①Ag+与BaCl2产生的AgCl同样不溶于稀硝酸。

②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则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BaSO3沉淀,该沉淀遇稀硝酸会被氧化成BaSO4,仍然是白色沉淀。

【过渡】由此可见Ag+、SO32-对SO42-的检验有干扰。

那么,应如何正确的检验SO42-呢?

讨论、发表不同见解。

最终得出正确的检验方法是:

先加稀盐酸排除Ag+、SO32-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含SO42-。

理解与记忆。

【板书】S2-、SO32-、S2O32-离子的检验用酸,SO42-离子的检验是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投影】硫和氯是同周期的主族元素,通过哪些事实可以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给予解释。

讨论、回忆归纳得出:

①Cl2与Fe、Cu反应生成FeCl3、CuCl2,而S与Fe、Cu反应生成FeS、Cu2S。

②Cl2与H2见光可发生爆炸性反应,H2可在Cl2中燃烧,H2与Cl2

极易化合,HCl很稳定。

S蒸气与H2加热才化合,H2S不稳定。

③Cl2通入H2S溶液中会置换出S,即Cl2+H2S=S↓+2HCl。

④酸性:

HClO4(最强酸)>H2SO4(强酸)。

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这些事实并得出下面结论:

【板书】原子结构→非金属性(氧化性):

Cl>S

 

精选题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成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

A.氯水

B.NaOH溶液

C.苯

D.碘化钾溶液

2.在NaBr与Nal的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l2,把溶液蒸干后灼烧,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   )

A.NaCl、Br2、I2

B.NaCl、NaBr、I2

C.NaCl、I2

D.NaCI3.除去下列污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用酒精或CS2洗涤

B.附有硫的试管可用热NaOH溶液洗涤

C.附有AgCl固体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D.附有CuS的试管用稀盐酸洗涤

4.对盐酸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酸性、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B.有酸性、有氧化性、有还原性

C.浓盐酸在空气中冒白烟

D.是一种无氧化性酸,所有不具有氧化性

5.下列反应或事实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   )

A.CuCl2+H2S=CuS↓+2HCl

B.Cl2+Na2S=2NaCl+S↓

C.硫在常温下是固体,Cl2通常是气体

D.盐酸是强酸,亚硫酸是中强酸

6.在反应:

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

A.5∶1      B.1∶1      C.4∶1      D.3∶1

7.已知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现要使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通入的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2        B.2∶1     C.3∶1      D.1∶3

8.氯仿(CHCl3)可以作为麻醉剂,常因保管不善被空气氧化,生成剧毒物质光气(COCl2):

2CHCl3+O2→2HCl+2COCl2,为防止出现医疗事故,使用前要检验其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溴水

C.酚酞试液

D.AgNO3溶液

9.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硫蒸气与金属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   )

A.Cu2S       B.Fe2S3    C.FeS       D.Na2S

10.除去SO2中的少量HCl气体应选用                   (   )

A.NaOH溶液

B.CuSO4溶液

C.Na2S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11.H2S通入下列溶液中不产生浑浊的有:

①溴水,②亚硫酸,③FeSO4溶液,④FeCl3溶液,⑤CuSO4溶液(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

D.④

12.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41g,隔绝空气充分加热后,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则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是                      (   )

A.5.6g                    B.2.8g

C.28g                    D.11.2g

13.一种盐a和酸b反应可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a可被氧化最终生成d,d溶于水可生成b。

则a和b分别是                           (   )

A.Na2S和HCl

B.Na2S和H2SO4

C.Na2SO3和H2SO4

D.Na2SO3和HCl

14.向50mL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是  (   )

A.小于0.45mol

B.0.45mol

C.介于0.45mol和0.90mol之间

D.大于0.90mol

15.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molH2S和bmolSO2(a和b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反应完毕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                         (   )

A.14.4g/L                B.24.5g/L

C.8g/L                   D.5.1g/L

二、非选择题

16.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

(A)NaCl,(B)Na2S,(C)Na2SO3,(D)Na2S2O3,(E)Na2SO4,(F)Na2CO3在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______(填化学式)。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

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

第一种情况是______,第二种情况是______,第三种情况是______,第四种情况是______。

(可不填满,也可补填)。

17.某亚硫酸钠试剂,已部分被氧化,为确定其纯度,要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W1g样品,②将样品溶解,③给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其质量为W2g。

回答:

(1)BaCl2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BaCl2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操作③是否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5)Na2SO3纯度的表达式为:

Na2SO3%=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硫粉和亚硫酸钠共热可制得硫代硫酸钠,现以硫化亚铁为主要原料,按下图所示,制取硫代硫酸钠。

图中A、B、C、D是硫单质或硫的化合物,其它不含硫的产物已被略去,各步反应可添加必要的试剂。

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物质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9.将5.000gNaCl、NaBr、CaCl2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4.914g,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270g。

求此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