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027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docx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及意义

摘要:

汪曾祺的小说着力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情趣、生活理想以及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艺术主题。

他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和奇崛平淡、简洁明快、生动传神的语言,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文体特点,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审美特征

意境,一般被认为是把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风格特征首先就在于重气氛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完整。

他认为,在小说中只要写出了气氛,即使不写故事,没有情节,不直接写人物性格、心理,也可以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因为气氛即人物。

在气氛的营造中,汪曾祺更加钟情于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的描绘。

凡与人物有关的风俗,他从来不吝笔墨,大笔挥洒;凡与人物无关的风俗,不管多美,也依然决然地割舍,惜墨如金。

关于“小说的散文化”,学者杨义先生解释为:

“乃是小说的自由化、随意化,它把小说的环境化淡,人物化虚、情节化少,而唯独把情绪化浓。

”[1]小说“散文化”并不等于“好小说”。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散文化意境的营造。

在汪曾祺的笔下,生活都是以其本来面目和盘托出,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写民情、风俗,少有刻意的雕琢。

如在《鉴赏家》中,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物产风俗四季图。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密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2]

第二,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

汪曾祺的小说妙就妙在艺术化地处理各种插入成分,这种顺其自然的随笔文体表面上看起来不像小说,这些插入成分有机地完成了叙事功能,从而赋予作品一种自然恬淡的境界,营造了一个洋溢着浓郁地地域风情的艺术世界,舒朗质朴、清雅温馨。

《受戒》里一开头写荸荠庵,[3]引出当地党和上的风俗,明海出家的过程,荸荠庵的生活方式,小英子一家的生活状态,最后才出现明海受戒的场面,而且还是通过小影子的眼睛来写的。

而且,喜爱说的插入成分还滚雪球似地向外滚动着其他插入细节,比如讲庵中生活一段,顺带叙述了几个和尚的情态,叙述精明的三师傅时又讲到他的“飞铙”绝技、和尚与当地姑娘私通风俗、带点风情的山歌小调。

可谓枝节纵横,旁逸横生。

可是,作者的叙述却是那么自然,仿佛水的流动,不拘一格,浑然天成。

第三,工笔画般的表达方式。

汪曾祺的小说情节因素很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

读汪曾祺的小说,像和读一篇散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很少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太多的人物,我总有这种感觉,与其说汪曾祺在说故事,不如说他是在刻画一种意境,营制一种氛围,渲染一份感觉来得更恰当,人物只是这个大背影下的剪影。

看完后,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往往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而是真实的生活情景和迷人的地方风情;都不像是小说,像幅风俗画,像首抒情民谣。

《老鲁》[4]是以西南联大生活构成小说的叙述背景,写了一个校警的故事。

小说的开头先写饿,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学校状况呈现出来,再写挖野菜,细节生动,妙趣横生。

写了将近两页才写到“校警”老鲁合老吴,各有所长,各有所好;而后重点写老鲁的经历与遭遇。

老鲁这个普通人的形象鲜活起来,西南联大的生活或别的东西随便带进来,出来进去都那么自然。

第四,清水出芙蓉的语言。

汪曾祺在叙述中,多数使用白描手法,不堆砌词藻,不拖泥带水,不仅显得准确,而且还显得清爽干净。

如《受戒》中明子受戒后,与小英子隔河的对话,疏疏落落,结构简单,形式短小,而且每句分行,表意简洁明快,蕴含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呈现出丰盈的诗意特征。

在这里营造了一种突出的视觉效果,体现并增加了作品的内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位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小说家。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延续与拓展了被阻断了的小说历史长河。

汪曾祺小说一亮相,便赢得了文坛的一致喝彩,有人称之开了“寻根文学”的先河,有人称之为“风俗小说”的代表,有人称之为“新笔记小说”。

他对传统情节小说模式的冲击,注重了小说的散文化,从而开创了“新笔记小说”这种新文体。

他所创造的新文体,绝不是对传统小说模式的全面背叛,而是对传统中另一文学样式——笔记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小说的重要一支,笔记小说一直贯穿于小说发展的整个历史。

2.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气。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出现,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多元化趋势的第一次认同。

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小说的多元化的格局有赖于整个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小说形式的多元化。

但是,它毕竟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气,成为新时期文学的报春花。

他不仅在形式上注重散文化,而且在内容上追怀往事,远离现实与政治,都与当时的文学主流——悲切的伤痕文学、沉痛的反思文学和轰轰烈烈的改革文学保持着距离,从而另辟蹊径,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小说史》,杨义,1986年9月

[2]《鉴赏家》,汪曾祺

[3]《受戒》,汪曾祺,2008年8月

[4]《老鲁》,汪曾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