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010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写提纲.doc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申报书编写提纲

首先要根据管理办法和申报通知中对工程中心的定位要求

管理办法:

第二条 工程中心建设旨在以促进我省产业科技创新为目标,加强工程化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条 工程中心建设按照“统筹规划、突出优势、制度创新、支撑发展”的原则,主要依托省内有关行业或领域中科技实力较强的重点科研机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创造新成果,开发新技术,并进行工程化研究,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

(二)实行开放服务,接受行业或部门以及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并为其成果推广提供咨询。

(三)培养、聚集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本省行业、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训。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和行业信息服务,促进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

2010年度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条件:

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有场所、有人员、有装备、有投入、有特色业务、有专利技术,企业上年R&D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原则上应不低于2%(以2009年度R&D清查填报数据为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年以上。

鼓励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企业联合科教单位共建。

优先支持主管部门先期给予经费扶持的企业申报

一、项目组建的意义与必要性

1.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今后发展趋势;

2.企业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项目组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意义。

[整个项目组建的意义与必要性部分主要是根据所涉及的技术领域,通过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今后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制约发展的因素)、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就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分析市场需求,在分析了突出问题和市场需求以后,最好点明本中心的组建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的。

]

[整个这部分文字的条目要清晰一些,其内容最好不仅能让内行也能让外行看后感觉到本中心非组建不可(有需求),要建本中心的单位非我莫属。

当然并一定在于文字的多少,说清楚说透即可。

]     

二、项目实施基础

[注重围绕企业具有一定规模,有场所、有人员、有装备、有投入、有特色业务、有专利技术(六有),企业上年R&D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原则上应不低于2%(以2009年度R&D清查填报数据为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年以上。

]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具有一定规模,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年以上)。

现有的研究开发基础条件(有场所、有装备)

研发投入(有投入)

人才团队情况(有人员),

近三年来承担的主要科技项目(有特色业务),

取得的知识产权情况(有专利技术)。

三、项目主要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供参考之用:

建立并完善工程中心的体制建设,强化科研实施能力建设,引入高科技专业人才,充分发挥科技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开展视光学材料及制品的工程技术研究,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技术服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主要研究开发和工程化的方向

供参考之用:

(1)新型原料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与性能优化

(2)家纺产品的功能整理应用技术研究

(3)家纺产品流行趋势研究

(4)佩尔家纺产品的品牌设计与企划

(5)家纺产品的标准与检测

(6)高档家纺产品设计与性能研究

3、项目的组织设计和功能构架(框图)[工程中心基本结构单元及相互关系]

4、主要任务及考核指标

(1)设施建设任务

①基础建设(一定要有场地建设任务,要量化)

②工程化开发平台建设

③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建设(购置设备等

供参考之用;

1)场地建设:

   新增土地50亩,新建完全独立的工程中心新场地;完成首次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然后再逐步扩建;

 2)实验室建设:

   建立1个应用性冶金、化工材料的分析、试验室和2个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研究的镜片、镜架实验室;

 3)中试基地建设:

   建立能够独立完成科研产品的2个中试车间;

 4)设备购置:

   配置先进的实验、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和中试线。

也可并在一起写

供参考之用:

新建1500平方米的食用菌工程研究实验室,购买研究所取器材构建工程化开发实验室,改造1600平方米菇房作为中试生产线。

建立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江苏大学食品专业的研究生实习基地。

(2)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

①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任务;

供参考之用:

功能性纤维及其制备关键技术:

成纤功能颗粒材料可控制备及表面修饰技术、高聚物/功能颗粒复合树脂制备技术、功能聚酯纤维成形制备技术等。

功能性整理制备关键技术:

高性能阻燃整理技术、抗菌防螨整理技术、防紫外线整理技术及其安全性等。

 多组分纤维家纺面料的染色关键技术:

从染料、助剂的选择,染色工艺、配色性、色牢度等方面攻克多组分纤维染色技术和色泽差异:

染料在不同截面纤维上的分配和显色因纤维截面差异、染料应用属性和结构类型以及染色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纤维在截面、细度、对光的反射和折射方面存在差异;同类染料的拼混染料对异形截面纤维的上染速率、分配和沾色量;不同类属的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纺织加工关键技术:

针对纺织品染整湿加工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和化学药品、排放大量的废水等问题,重点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等对高分子材料的作用机理,研究开发纺织品的激光、常压等离子体和准分子紫外灯的物理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颜料型喷墨印花墨水体系;实现纺织品的无水、少水印染加工。

功能性家纺新产品开发:

针对生态、功能性家纺产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本工程研究中心将所掌握的关键技术应用于开发系列高阻、多抗、生态功能系列家纺产品:

高性能阻燃家纺产品、抗菌防螨家纺产品、具防紫外功能家纺产品、多组分纤维家纺产品等。

 ②新产品开发任务

供参考之用:

A.功能性家纺产品

在家纺原料的制备中采用多项关键技术:

(a)功能颗粒材料可控制备及表面修饰技术,采用抗紫外、抗菌、远红外及负氧离子颗粒制备工艺技术,解决各类功能颗粒尺寸大小、稳定性等系列问题,特别是抗菌粉体变色及负氧离子功能颗粒的尺寸控制的解决。

能够针对不同功能颗粒界面性能、尺寸大小和均匀性,进行相应表面修饰。

(b)高聚物/功能颗粒复合树脂制备技术:

根据不同无机颗粒性能的差异,针对聚合物树脂性能,研究了经表面修饰后无机颗粒在适当的助剂的复配下,经一定的加工工艺,实现无机颗粒材料树脂中的稳定分散性能,制备可纺性能良好的成纤用功能复合树脂。

(c)功能聚酯纤维成形制备技术:

研究在生产过程中高聚物功能颗粒共混体系可纺性和可拉伸性。

通过设计纺丝纤维异形截面和特殊成形加工工艺,研究高温加工和外场作用下无机粒子的自发团聚控制机理,实现颗粒在高聚物基体树脂成纤过程中的可控级分散。

通过控制功能复合纤维的成纤工艺,实现功能纤维分散相尺寸的可控性。

研究不同分散相尺寸与功能纤维功能性的关联性、因果性,研究亚微米尺度在功能纤维中的体现。

B.高性能阻燃家纺产品

通过运用现代的纳米科技及染整加工中的后整理技术,对家纺产品进行阻燃整理,以期整理后的织物在极限氧指数、燃烧速度、火焰高度、余燃时间、熔滴性能、燃烧烟密度以及烟毒性等指标方面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符合欧洲以及美国的相关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美国FAR和英国BS6853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我国自己的安全标准。

B.抗菌防螨家纺产品

针对无机抗菌、防螨剂本身稳定性不好、整理织物效果不持久、耐洗性不佳、整理织物手感有所下降、床上用品舒适性变差等问题,现有的大多数有机抗菌剂又往往有毒性、安全性较差、会产生微生物耐药性、耐热性较差、易迁移等不足问题,试制适合家纺产品整理的、稳定高效且安全的广谱抗菌剂。

研究整理工艺以生产抗菌、防螨效果持久、耐洗性好,舒适性、手感、染色性能基本不受影响的高档家用纺织品。

C.具防紫外功能家纺产品

窗帘等家纺产品经过防紫外线整理,可提高其使用寿命和颜色新艳性。

紫外线(ultravioletrays,UV)分为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和短波紫外线(UV-C,200~280nm)。

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甚至还会引起皮肤癌。

紫外线对纺织品也有不良影响,不仅能使纺织品褪色,还可使蚕丝、尼龙和纤维素纤维等脆化,强力下降。

试制高效防紫外线整理剂,提高抗紫外线效果。

研究整理工艺,将抗紫外线整理剂整理到高档窗帘类家纺上,同时保证织物其他性能不受影响。

D.多组分纤维家纺产品

主要是从染料、助剂的选择,染色工艺、配色性、色牢度等方面攻克多组分纤维染色技术和色泽差异。

③技术成果转化任务

供参考之用:

A.生态功能家纺产品关专业技术、设计、研发、商务贸易、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平台建设,面向丹阳市乃至全国家纺行业,服务于家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专业和技术经济等信息,提供科技服务和外贸服务,相关知识点的全面介绍。

 B.通过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等方式,促进生态功能家纺产业链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等在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C.与东华大学合作,在江苏佩尔家纺有限公司建立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培训班,为本地区家纺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定期针对企业需求,开设专题讲座等。

 D.定期组织学术交流。

 E.发展国内外合作关系:

承担企业和委托开发项目;与国际机构、著名厂商建立合作。

 F.建立生态功能家纺产品中试基地示范线,并向丹阳市家纺企业开放。

 G.搭建一个研究开发的公共平台,吸纳本市优秀人才在此平台上进行研究开发。

(3)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任务

①人才培养

 供参考之用:

通过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引进、联合培养和后续人才的储备,建立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建设队伍。

 内部人才培养注重绩效和潜能并行,实行规范、竞争、激励机制。

“中心”外部人才实行聘用流动机制。

设立人才工程的专项经费,实行优胜劣汰,对突出贡献者进行重奖,以激励科技人才自我发展的动力;对工作敬业、思路敏捷、专业基础好、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人员送入高校进一步深造。

 外部专业人才引进采用流动、客座研究员制度,吸引具备或从事家纺产业产品开发研究能力的人士、从事与家纺有关新材料应用的研究人士、省内外其他院科研小组或个人。

由项目承担单位和共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充分发挥项目承担单位江苏佩尔家纺有限公司和共建单位东华大学的“交叉”联合优势。

佩尔家纺有限公司为东华大学提供本科生、研究生实习基地平台,除每年暑假接受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到企业实习外,同时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高校硕士生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生承担企业所需课题;企业高端人才应聘兼任东华大学学生成长导师,为东华大学培养学生提供支持。

东华大学创新创业博士团队兼任佩尔高管,负责企业产品研发、技术人员培训、高级人才培养等项目。

储备人才引进以专业基础扎实、学历层次较高为主。

②团队建设

供参考之用;

由江苏佩尔家纺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联合组建本项目建设团队。

江苏佩尔家纺有限公司负责场地建设、设备引进、中试基地的建设与人员配备;东华大学负责“中心”研发系统建设、创新产品研发、培训与服务的技术人员配备;双方共同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