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已始吵声依旧德育案例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课已始吵声依旧德育案例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已始吵声依旧德育案例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已始吵声依旧德育案例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
课已始,“吵”声依旧──德育案例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课已始,“吵”声依旧──德育案例
厦门市西郭小学 张七珍
每个教师都有类似的经历:
当你笑容满面地来到教室门口准备上课时,却看到上课钟已响完,可教室里“吵”声依旧,学生全然不顾老师的存在。
此时,老师的愉快的心境全无。
面对此情此景,在不失老师尊严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呢?
案例:
下面是我第一次去上四年级品德社会课的情景:
预备铃响了,我早已站在了教室门口,可课堂里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几十个孩子像野马归巢似地奔进教室,有的满脸通红,有的气喘嘘嘘,有的还大声嚷嚷,有的还在争吵着什么……
上课铃又响了,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知道老师的存在,大部分同学还在开心地说着自己的话,做着自己的事,吵着自己的口,夹杂着几个同学的背古诗声音,打小报告的声音此起彼伏:
生1:
老师,他拿我笔……
生1:
老师,他骂我“……”
生1:
老师,他讲笑话。
生1:
老师,他……
……
面对着此情此景,我心中急剧地搜索着对策。
凭着多年的经验,我急中生智:
我用力地鼓起掌来。
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掌声震住了!
吵声瞬间停了,惊奇地看着老师。
我停止了鼓掌,严肃地和他们对视了几分钟,大部分同学知道刚才自己做得不对。
这时候,我因势利导,让他们讨论:
老师的鼓掌表示什么意思?
生1:
老师的掌声是表扬刚才向老师报告情况的同学。
(全班哄然。
明明是恶作剧!
可老师不动声色。
)
生2:
不对,是批评。
我们刚学过“反语”,老师的掌声是批评我们刚才很吵!
(老师笑了。
好家伙,还知道活学活用。
)
生3:
老师的掌声是表扬几个坐得又端正又没吵的同学。
(老师又笑了。
)
……
同学们发表完自己想法后,面面相觑,等待老师的裁决。
定了几分钟后,老师才发话:
老师发现你们很聪明。
其实,老师的掌声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表扬,另一方面是批评。
究竟表扬谁,批评谁,你们心知肚明,自己好好想想吧。
紧接着,我就把该怎样上我的课的要求作了强调,旨在训练他们课堂上既严肃有活泼。
懂得“动静分明”。
什么时候该“静听”,什么时候该积极地发言。
通过这一次,同学们领教了我是一个既可亲又可畏,既严肃由温柔的老师。
在以后的课中,预备铃一响,只要我往教室门口一站,同学们都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当然,有时他们也会反复,要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定型。
反思:
“反其道而行之。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用“出其不易”的掌声来制服他们,确实效果不错。
从教以来,碰到“课已始,吵声依旧”的场面真是无数次。
以前或是提起“高八度”的声音“大吼一声”可能学生会被震住,暂时安静下来;或是“杀鸡给猴看”,抓一个学生训斥一通;或是发“烽火告急书”,把班主任请来镇压……随着教龄的增长,不断的反思让我磨练出一点教学机智,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或是做一个右手食指顶住左手心向下的动作,同学们因这篮球比赛的暂停动作在非体育课上出现感到新奇,达到“出出奇制胜”的效果;或是播放学生熟悉的乐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或是老师带头朗读一首学生爱听的诗,让学生一起读,读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老师身上来了;或是树立榜样,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
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
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
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
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
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爱护幼小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
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爱护幼小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爱护幼小的道理。
课文共讲了三点:
(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
(2)通过四
(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
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
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幼小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 爱护幼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
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
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
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
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爱护幼小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
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
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
为什么?
3.讨论:
为什么应当爱护幼小?
以什么行动关心、爱护幼小?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
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
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爱护幼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
美德)
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
(出示友谊卡)
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让这张友谊卡把我们和小弟弟、小妹妹紧紧地连在一起。
大家说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们是辛勤的“园丁”。
2.懂得尊重老师首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情感:
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养,体会老师的辛苦。
2.对老师产生敬佩和爱戴之情。
行为:
1.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2.做到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讲课认真听,老师批改的作业认真看,积极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孝亲敬长”中的有关尊敬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
本课侧重讲要尊敬老师。
尊敬老师的教育在小学各个年级段都有。
本课要给学生讲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要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本课的课题《光荣啊!
“园丁”》,采用了感叹句的形式,读起来不仅亲切、形象,而且能够起到激情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文选用了真实的事例,通过全国模范班主任毛蓓蕾老师对学生马强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毛老师为马强的成长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然后由点到面,让学生体会到许多像毛老师这样的老师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我们身边的老师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把全部的爱和心血用在我们身上。
我们要体会老师的辛苦,尊敬老师,特别要尊重老师的劳动。
教法建议:
1.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回忆美好的学校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2.毛蓓蕾老师对马强的一往情深,课文是通过毛老师的言和行来表达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让学生细读、细想。
3.我们身边的很多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都在辛勤地工作着。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本地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教师的辛劳。
4.在导行时,可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尊师的具体行为要求,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可根据班级、学校实际创设情境。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光荣啊!
园丁
教学重点:
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
教学难点:
学生对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认识上有些困难。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以及在这些辛苦劳动之中所包含的对学生的希望。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出示照片(本班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合影)
小组交流
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
看到这张照片,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心中就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爱。
我想,当你们看到它时,一定也能感受到老师们对你们的爱。
2.出示照片:
(课文中的照片)
思考:
看了这张照片,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呢?
师:
这张照片上的老师是毛蓓蕾老师,你们想知道关于她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二、分析课文(使学生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毛老师是怎样对待马强的?
她为马强做了哪些事情?
马强有什么变化和进步?
3.小结:
毛老师为马强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时间,从学习知识、做人的道理各个方面去教育马强,使马强逐渐懂得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别人有用的人,像园丁一样,辛勤地培育着马强这棵幼苗。
板书:
园丁
在毛老师的帮助下,马强从一匹野马变成了一匹骏马,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歌剧演员。
在这些进步中,毛老师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血。
4.全班交流:
你们想对毛老师说些什么?
5.小结:
老师把全部的爱和心血都用在了学生的身上,我是属于孩子的是每个老师的心里话,老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老师的工作是光荣的!
板书:
光荣啊!
过渡: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毛老师,让我们看看我们学校中的毛老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吧。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许多毛老师生活在我们身边。
)
1.师:
课前,同学们采访了我们学校中的老师,请把你采访的情况和大家说一说。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
在学习上,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的学习的?
在生活上,老师是如何关心我们的成长的?
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是怎样耐心给予我们帮助的?
3.小结:
我们的老师也像毛老师一样,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们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离不开老师付出的心血,我们的茁壮成长就是老师的心愿和希望。
四、指导行为(是学生知道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努力工作,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
1.小组交流:
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
老师讲课时我们为什么应该认真听?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在作业中的评语?
2.全班交流:
3.小结:
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听,并且照着去做,听从老师的教导。
板书:
听从老师教导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当作业批改后,要仔细阅读老师的评语,体会老师评语中的含义;当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后,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尊重老师的劳动也是尊敬老师的表现。
板书:
尊重老师劳动
五、辨析导行(进一步深化所学道理)
1.出示投影片一:
(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一题)
小组交流:
小明和小红的做法谁对谁不对?
为什么?
小结:
作业本上的评语是老师的辛苦劳动,不尊重老师写出的评语,就是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阅读老师的评语。
2.出示投影片二:
(辨析议一议中的第二题)
小组交流:
小玲的想法对吗?
为什么?
小结:
低年级的老师现在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是他们把我们领入知识的大门,为我们现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些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们或者不教课,但是他们一直为我们的教学而服务,同样为我们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要尊敬每一位教师。
3.读读下面的话,说说是什么意思?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育者。
--邓小平
4.请同学讲讲尊师的故事。
小结:
古时候人们就很注重尊敬老师,我们的许多革命前辈也是如此,看来,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5.出示邮票:
这是1986年9月10日,邮电部出版的关于教师节的邮票,说明尊敬老师已经是全社会人们的共识。
六、总结全课,激发情感:
1.说一说
为什么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总结:
我们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长都是老师辛勤培育得来的,我们要感谢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心血,尊重老师的劳动。
老师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桃李满天下,让我们一起说一声:
老师辛苦了,光荣啊!
园丁!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身边的一位老师,每天早上到校和晚上离校的时间,记录一下老师每天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说完后,展示课件“老师的一天”,补充扩展。
召开主题活动“我和老师在一起”
2.准备:
把教本班的老师请来
让同学带一张老师和自己在一起的照片
活动过程:
(1)请同学出示照片,
为大家讲解:
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照的?
老师和“我”在干什么?
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把照片贴到黑板上。
(2)大家一起畅谈这些年来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帮助。
(3)每人对老师说一句话。
(4)和亲爱的老师合影。
3.回家采访爸爸、妈妈,请他们说说对老师的印象及他们是怎样爱自己的老师的。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情感:
1.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
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
行为:
1.生活上注意节俭。
2.不和别人比吃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的要求编写的。
如同第一课所分析,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家庭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的条件下,不少家长对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本身就存在着攀比,社会上一些人比吃比穿,讲排场的不良之风对学生也有影响,使一些学生滋长了爱比吃穿,不注意节约等不良习气。
为此,编写了这一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课的导入“说一说”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一些事情进行思考,积极地投入学习,使教学更容易收到实效。
这里只要求学生简单地说一说,不要求他们展开讨论。
本课课文用的是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
这一故事有力地说明,生活节俭,不比吃穿,古已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法建议
本课课文用的是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
这一故事有力地说明,生活节俭,不比吃穿,古已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分析课文时,可围绕方框中的两个问题来展开。
1.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分析时,可把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有层次地进行:
(1)当时辽国出现了什么风气?
“有些大臣追求享乐,讲究吃穿,常以穿华丽的衣袍来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
”
(2)面对这种风气,身为丞相的张俭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张俭感到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
他决心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并从自己做起。
他坚持穿旧衣袍,并公开表示:
“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还是俭朴一点儿好。
”(3)当辽王劝张俭换件新衣袍并让他挑选衣料时,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张俭还是认为,大家都互相攀比谁穿得豪华的风气不好。
但对辽王不能违令,只好从有的是绫罗绸缎的内库里挑选了三段普通的布衣料,这说明张俭还是坚持节俭的好作风。
2.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
张俭身为丞相,想的是国家的事情,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而自己却只顾追求享乐,讲究吃穿,与张俭相比,相形见绌,所以部羞愧地低下了头。
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 不比吃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情感:
1.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
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
行为:
1.生活上注意节俭。
2.不和别人比吃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生活节俭、不比吃穿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选择:
当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用具、玩具)比你的东西好的时候,你怎么想?
A 特想要 B 很羡慕 C 想要,但听从父母的意见
学生回答并统计A、B或C所占的比例。
师问:
是的,同学们都有一些羡慕或想要的心理。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就应该要呢?
为什么?
学生回答。
出示书中的“说一说”栏目,并谈一谈,如果你是小美,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师问:
同学们说得很对,要勤俭节约,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本第二课的第一、二段。
同学举手朗读。
师问:
同学们请想一想,张俭为什么还穿着这样的衣服,他是没有钱买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
对,张俭不是没有钱买,而是他认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只要简洁干净就行,俭朴一点没什么不好。
板书:
衣服要简洁干净
二、师问:
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
请同学分组看一下课文第三、四段,然后组内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师小结:
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张俭的衣袍虽然很旧,衣料也不太好,但是可以御寒,再说,大家若都相攀比,看谁穿得豪华,会形成不好的风气,尤其是丞相,更不应该那样做?
他做得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古人是这样做的,我们呢?
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师答:
我们更应该保持优良美德。
在学校里,不比穿,不比吃,尽量都穿校服,做一个清洁干净讲卫生的好学生。
板书:
不要相互攀比
三、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五六段,读后请说一说,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
学生朗读。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
师小结:
张俭的做法也得到了辽王的赞赏,说明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受到爱戴的,是受到尊敬的,相互攀比是可耻的,不应提倡的,因此,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如此,你简朴,别人不会瞧不起你,而会更尊敬你,你们说对吗?
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问:
好,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意见,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就你把刚才所说的都到自己的卡片上,然后贴在板报上,我们都对照着去做好不好?
学生领取卡片,并贴在板报上。
板书:
保持传统美德
四、师问:
请看课本中的评一评和议一议栏目,一共4个小题,请下面的四组同学们各抽选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五、师小结:
好,四个组同这都做得很好,希望我们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让我们为自己的好习惯鼓鼓掌吧!
板书:
二 不比吃穿
衣服要简洁干净
不要相互攀比
保持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