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7645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docx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的兴起(14—16世纪)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编辑错误,正确的阶段特征可见下期:

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

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文化:

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其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干知识]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原因

①经济根源:

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②社会原因:

欧洲人对贵重金属和贵重商品的强烈渴望;《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③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引发的商业危机。

(旧商路不畅)

④精神动力:

传播天主教的狂热;文艺复兴传播人文精神,鼓舞了人们开辟新航路的信心。

(2)条件

①主观条件:

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

②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过程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主要贡献

方向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向东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抵达美洲,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

向西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向东

1519~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向西

3.影响

(1)对欧洲

①引发了“商业革命”: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②引发了“价格革命”。

③它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既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又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出了教会的威信。

(2)对美洲:

殖民掠夺和疾病使当地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3)对非洲:

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兴起。

(4)对亚洲:

①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②一些沿岸据点和岛屿遭侵占,使亚洲逐步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对世界:

①人类从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

②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

葡萄牙

西班牙

主要地区

非洲、亚洲

中南美洲

特殊地区

南美洲的巴西

菲律宾

殖民手段(特点)

建立据点、垄断商路、暴力掠夺、敲诈勒索

建立殖民地、掠夺金银、建立农业大庄园和种植园、奴隶劳动

衰落原因: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

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奢侈享乐、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澳门、台湾),既破坏了中国主权,又给中国沿海居民带来深重灾难。

经济:

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如玉米、花生、烟草等,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外交:

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封建统治。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文化:

西方传教士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到中国传教,推动了西学东渐,但因“礼仪之争”而引发了“禁教”事件,进一步促使中国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三、文艺复兴(14—16世纪)

1.背景

①经济:

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阶级:

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③思想:

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④文化:

意大利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文化遗存。

2.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特点及思想

文学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

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歌颂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美术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米开朗琪罗

《摩西》《大卫》

创作专注人体;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被称为“画圣”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世界历史简编》

①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

②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和神性,提倡以“人”为中心,宣扬人权、人性。

③反对盲从的蒙昧思想,追求知识,崇尚科学。

4.实质:

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

①思想上:

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对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经济上: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政治上: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④文学艺术上:

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和文学、艺术的桎梏,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

⑤自然科学上:

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四、宗教改革(16世纪)

1.背景

①经济上:

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②政治上: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神权统治遭到了西欧世俗王权的反对。

③文化上:

天主教会垄断了教育文化和《圣经》解释权,维护教会专制;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统治;造纸术、印刷术的推广。

2.表现

(1)德意志 马丁•路德改革

•具体原因:

德意志的分裂与软弱,使得此地成为罗马教廷掠夺的重点(“教皇的奶牛”)。

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时间:

1517年开始

•标志:

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

•内容:

①主张“因信称义”或者“因信得救”(核心思想),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

——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

②信徒有权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在上帝与《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③国家权力(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意义:

①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②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瑞士日内瓦 加尔文改革

内容:

提出“先定论”(又称“得救预定论”“前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鼓励人人奋斗创业,鼓励人人发财致富,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3)英国亨利八世改革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宣布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教会成为国王统治的工具。

3.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政治运动。

4.影响

(1)政治上:

①打破了天主教一统西欧的局面,建立了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新教教派。

②打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把《圣经》翻译成民族语言;建立民族教会;本地王权加强。

]

(2)经济上: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化上:

①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概念阐释]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

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文艺复兴:

14—16世纪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宗教改革:

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迅速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

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有力的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扶持,部分下级贵族也积极投入,对封建的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冲击,促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真题练习]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2.(2020•全国Ⅰ卷•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

蒙田的教育主张(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3.(2020•全国Ⅱ卷•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

这一主张(  )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4.(2019•全国Ⅱ卷•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5.(2017•全国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6.(2020•全国Ⅲ卷•32)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

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

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7.(2019•全国Ⅲ卷•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

 1—5 DAAAA  6—7 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