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7570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学案必修3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教学案

[课题]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课时免疫调节

[本节聚焦]

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什么?

2、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防卫功能的?

3、特异性免疫是怎样起作用的?

[知识结构]

1、免疫系统的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

防卫功能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自主学习]

1、免疫调节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

它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

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________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3、抗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和______。

前者主要是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起作用;后者主要是________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合作探究]

1、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

2、抗体是怎么产生的?

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规律总结]

1、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抗原是一种物质,它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能与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的异物性可以来自体外,也可以在体内产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抗原最重要的特点是特异性,即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与之结合。

任何抗原都必须抗体的作用才能最终被消灭。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过敏原与一般抗原的比较,有何不同?

抗原是大分子性,既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也有反应原性(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而有些过敏原不具有大分子性,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如青霉素,磺胺和奎宁等。

[典题讨论]

1、儿童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有的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却获得了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

A.非特异性自然免疫B.非特异性人工免疫

C.特异性自然免疫D.特异性人工免疫

解析:

特异性免疫是指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感染或预防接种等,受到有关病原体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专门对这种病原体起作用的防御功能。

这种免疫是特异性自然免疫。

答案:

C

2、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来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种免疫的关系。

幼鼠先天无胸腺,说明没有任何T淋巴细胞。

这样只剩下少数抗原对B细胞的直接刺激。

困此,只保留了部分的体液免疫能力。

答案:

D

3、法国学者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科学实验,实验是于1881年5月5日开始的,实验是这样做的,把24只绵羊用毒性已经削弱的病原菌进行注射感染,另外24只绵羊不注射进行对照。

5月17日,给注射过病原菌的绵羊再一次注射毒性比较强的病原菌,巴斯德当众用毒性很强的病原菌来注射所有绵羊,6月2日实验见分晓了,实验结果:

两次受到病原菌感染的24只绵羊都很正常,而作对照的24只绵羊都死了。

(1)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5月5日和5月17日注射的病原菌起了________作用。

(3)实验绵羊之所以不死的原因是________

(4)按传播途径分,炭疽病属于________传染病

解析:

用毒性已经削弱的病原菌注射绵羊,使它产生了抗体,增强了机体对该病原菌的抵抗力,当它再次感染相同病原菌时就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利用免疫原理。

答案:

(1)利用免疫原理

(2)抗原(3)机体产生了抗体抵抗疾病(4)皮肤

[课堂巩固]

1、(单选)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单选)人接种卡介苗后,经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这种抗体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浆细胞和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和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和细胞质基质

D.核甘酸、效应T细胞和核糖体

3、(多选)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A.已免疫的机体B.未免疫的机体C.接受相同的过敏原D.接受过敏原

4、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据图回答:

 

(1)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是细菌作为________被摄取和处理后呈递给[]________再呈递给[]__________。

(2)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是[]________接受细菌刺激后,形成[]_______,有一小部分③成为[]__________。

(3)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是[]________产生抗体,与相应的细菌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课后检测]

1-6单选,每小题5分;7-8多选,每小题6分。

1、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B.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

C.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拢素抵抗病毒感染

D.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2、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3、免疫系统包括()

①骨髓、胸腺②淋巴细胞、吞噬细胞③脾、淋巴结④抗体、淋巴因子

A.①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④

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因子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抗体

5、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消除。

这种免疫是()

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

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6、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7、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

A.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D.能在体内存留

8、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抗原一旦突破人体的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组成的防线就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9、(30分)图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细胞某一阶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细胞为_________细胞。

(2)抗体由细胞的[]_______合成、[]________分泌到细胞外的体液中。

(3)在抗体的合成、加工、分泌中需大量能量、主要由[]________提供。

(4)抗体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也分布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

10、(28分)图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的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变化图,请

据图分析回答:

 

(1)在a、b、c曲线中,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_______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______。

(2)由曲线变化特点看出,再次感染该病毒比初次感染时体内抗体产生水平明显________而且出现抗体的时间___________。

(3)如果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的疫苗,结果在其感染后未有明显病症出现,原因是人体内___________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

(4)请在图乙中画出(3)题感染病毒后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病毒增殖产生的曲线图。

 

答案

自主学习

1、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2、皮肤、黏膜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3、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机体受抗原的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4、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浆抗体效应T细胞

课堂巩固

1、A

2、A

3、AC

4、

(1)抗原②T细胞③B细胞

(2)③B细胞④浆细胞⑤记忆细胞

(3)④浆细胞

课后检测

1-6BDCCAC

7、AD

8、AB

9、

(1)浆

(2)④核糖体②高尔基体

(3)③线粒体

(4)血清中组织液外分泌液

10、

(1)ac

(2)提高短(快)

(3)已获得免疫(已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体液免疫

(4)见图(大体正确即可)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教学案

[课题]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7课时免疫调节

[本节聚焦]

1、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3、器官移植在临床运用上主要面临什么问题?

[知识结构]

1、免疫缺陷病:

机体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可分为:

 

2、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的发明和应用

2、疾病的临床检测

3、器官移植

[自主学习]

1、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

2、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引起的,它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器官移植后,免疫系统会对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已”成分而进行攻击,_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合作探究]

1、免疫系统只有防卫功能吗?

2、免疫学的应用有哪些?

[规律总结]

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HIV存在于艾滋病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液中,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人体感染HIV后,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一般在两年内死亡。

2、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已”成分而加以排除。

因此,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事实上,除了同卵双胞胎外,要想在世界上找到两个HLA完全一致的人是不可能的。

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由于供者与受者HLA一般不可能一致,为了减轻器官植入后所发生的排除反应,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这样,植入的器官就可以长期存留了。

 

[典题讨论]

1、预防接种能预防疾病的原理是()

A.预防接种能消灭体内的细菌

B.预防接种能增强人的抵抗力

C.预防接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D.疫苗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预防接种的作用。

学生常常认为预防接种是直接消灭体内病菌的防治方法。

实际上,预防接种是把人工培养的病菌、病毒等经过处理后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来获得免疫的方法。

例如:

种痘后,人体内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使人获得预防天花的免疫能力。

答案:

D

2、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

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诊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区别,分别是患病前的预防和患病后的治疗措施。

严格按照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定义入手。

答案:

B

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解析:

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内经过分裂分化,最后形成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主要分布于血液中,各种组织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它们主要吞噬细菌、消化细菌,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按题意,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即对异体细胞排斥起重要作用的就是T淋巴细胞。

答案:

B

[课堂巩固]

1、(单选)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相当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所造成的。

在这个免疫反应下,移植的肾属于()

A.病原体B.吞噬体C.抗原D.抗体

2、(单选)要想器官移植成功主要应满足的条件是()

A.大小相同的器官B.两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或相近

C.两者具有亲缘关系D.病人的营养条件要相同

3、(多选)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艾滋病又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类病毒

C.艾滋病的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等途径感染

D.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有突破性进展

 

4、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

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一种球形的RNA的病毒。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接着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曲线II中ED段呈现上升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曲线I中的BC段效应T细胞作用于_______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免疫。

(2)HIV识别并侵染宿主细胞时,与细胞膜的组成物质______有关。

(3)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________。

 

[课后检测]

1-6题单选,每题5分;7-8题多选,每题6分。

1、在临床治疗中,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

2、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效应B细胞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D.抗体

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4、人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抗的B.抗体C.抗原性物质D.自身物质

5、下列各项中,属于免疫治疗的是()

A.输入胸腺素B.预防接种

C.移植器官D.服用免疫抑制物

6、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与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不同的是()

A.来源B.作用C.分布D.化学本质

7、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接种

B.向人体注射甲肝疫苗可预防甲型肝炎

C.器官移植中,只有供者与受者HLA完全一致时,才能进行移植

D.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小儿麻痹

8、下列表现与人体特异性免疫有关的是()

A.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人的一生只会得一次麻疹

B.因注射青霉素而休克

C.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

D.伤口感染导致伤口流脓

9、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型引起的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B会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

(4)若给人注射疫苗,从而使人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__________。

 

10、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SARS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军接种疫苗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

如图回答问题。

 

(1)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是______,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调节。

(2)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第15天感染SARS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变化曲线,此时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转录酶,说明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_______;从遗传物质分析,研制SARS疫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自主学习]

1、监控、清除

2、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3、免疫抑制剂

[课堂巩固]

1、C

2、B

3、ABC

4、

(1)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靶细胞细胞

(2)糖蛋白

(3)21%

[课后检测]

1-6DCCCDC

7、ACD

8、ABC

9、

(1)注入S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没有抗体

(2)体内还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死亡

(3)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抗体、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

(4)预防接种

10、

(1)甲状腺激素神经—体液

(2)如下图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

(3)RNA与DNA分子相比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