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7250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央视的《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顺利开幕,会上共有国内外400余家企业参展。

D.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改善,让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提升了。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B.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C.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双耳失聪,双目失明,著有自传体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给许多旅游者魂牵梦萦的旅游胜地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C.如果台独分子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件,那么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无疑会受到重大影响。

D.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字词书写

4.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A、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diàn(______)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_______)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B、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______);……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hǎn(_____)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三、现代文阅读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①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

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

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

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②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

在这个寒冬将至的深秋,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③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④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

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⑤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

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

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⑥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

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

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

之后,他蹲下身去,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掌里。

此时,他的眼神里溢满了怜惜。

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

他看着我,已不再像先前那样愤怒,说话的声音也轻了很多:

“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

”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

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⑦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

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⑧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

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名放蜂的中年男子。

当时,好像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

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

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⑨我在一旁见了,有些不解地说:

“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

”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

“应该是它们害怕呀!

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给剥夺了。

⑩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

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

然而,它们从来不会因此而抱怨和偷懒。

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地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⑪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着花期。

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未来得及返回的蜜蜂,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⑫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而做着徒劳的努力。

最终,它们大都暴尸野外。

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的人知道。

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去爱惜。

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⑬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

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⑭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

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那个久远的谜团,悄然地释放开了……

⑮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

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呢?

5.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呵斥(__________)      沟壑(__________)

6.如今蜜蜂已经成了奉献精神代表,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赞美奉献精神的古诗句。

7.理解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而做着徒劳的努力。

8.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

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9.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的一组。

1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12.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13.“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1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扇关不上的窗

(1)母亲是在父亲过世五年后的一个大雪初霁的傍晚离开的。

(2)那天之后,便是新的一年了。

我跟哥哥住进祖父母家里,开始了和祖父母长达十八年的共同生活。

那年我六岁,哥哥九岁。

(3)那一年,和我们一起住进祖父母家的,还有一窝燕子。

(4)开春以后,北方的天气逐渐转暖。

冰雪融尽后,阳光懒懒地斜印在窗上,别有一番怡人的情趣。

祖母将糊在窗子上的塑料布揭了下来,开了窗,让春风把蓝天、白云和夹杂着山区质朴的泥土的腥味刮进屋里。

(5)一天下午,我跟着祖母去村子西边的田野里挖野菜。

回家的时候,一路上见到好些燕子在天空中撒欢儿。

我问祖母,为什么那些燕子看起来那样高兴,一直在不停地说话和跳舞。

祖母说它们刚从南方飞回来,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回到家,当然就高兴了。

我大约记得,祖母说完那句话之后,我内心隐约浮起了一丝难过。

我说我也想回家。

祖母似乎意识到什么,摸着我的头,指着我家的方向说那里是我的家,然后又指着她家的方向说那里也是我的家。

听了祖母的话,我果然就高兴起来,因为我有两个家,比别人多一个。

(6)回到家以后,我匆匆洗过手,便跑进屋子里摆弄我的积木。

没多久,我隐约感觉到有东西飞进屋子里,随后又有东西跟进了屋子,并且在屋子里盘旋了好一会儿。

我仰头看向屋顶,发现是一对燕子围着屋顶垂下的灯泡上端的灯座,不停地扇动着翅膀。

一只燕子嘴里衔着一截稻草,另一只紧闭着嘴,嘴角挂着干了的泥。

等它们一前一后飞出屋子以后,我才发现那两只燕子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在电灯的灯座上,用田泥和稻草做了一个窝。

(7)祖母见我在屋子里许久都一声不响,便进屋看我在做什么。

我指着灯座上的那个燕窝,带着惊喜的口气跟祖母说,我发现了一个燕窝,刚刚做好的。

(8)从那一晚开始直到燕子再度飞往南方,家里的那扇窗就一直开着。

(9)那年夏天的蚊虫尤其讨厌,数量格外多。

那个时候的农村,根本没有什么蚊香,防蚊的唯一办法,就是在窗框上钉一层纱。

然而祖母为了让那对燕子能够随时自由地出入,便没有将那扇窗钉上纱。

于是,白天除燕子能自由出入屋子之外,还有成群结队的苍蝇也肆无忌惮地出入。

到了夜晚,尤其是屋里亮起灯光之后,燕子还没有回来,飞蛾和各种趋光的飞虫便摇摇晃晃、不紧不慢地进了屋,满屋子乱飞。

最可恶的还是蚊子,半夜里我常常被蚊子叮醒。

(10)我曾与祖母商量,能否将那扇窗子关上,或者给那扇窗钉一层纱,哪怕一晚也行。

祖母一边用肥皂水给我擦洗被蚊子叮咬的红包,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关上了窗子,或者钉了窗纱,燕子晚上就回不了家了。

(11)祖母既然这样说了,想想自己的身世,我便也不忍心让燕子一家不能团聚。

好在听祖母说,等入了秋,燕子一家飞去南方,就可以关上窗子了。

我翻看着日历牌,计算着燕子还要多久才能飞走。

(12)一天早上,我在燕窝正下方的地面上,发现一只破了洞的空蛋壳和一小摊跟往常不大一样的燕子的粪便。

我知道,燕窝里已经孵出新燕了。

(13)那一年,我见识了一对燕子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它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外出捕捉昆虫,再将昆虫喂给始终仰着脖子张嘴喊饿的雏燕。

(14)那年盛夏的一天,那只公燕没有回来。

之后的几天,我都没有再见到那只公燕,只有母燕飞进飞出地给雏燕们找食物。

我想,那只公燕大约再也回不来了,它或许是被鹞鹰捉了去。

这让母燕的处境更加艰难。

我常能听见日渐长大、胃口也越来越大的雏燕们因为饥饿而拼命叫喊的声音。

(15)我为失去公燕的燕子一家感到担忧。

祖母看出了我的担忧。

她将我手里拿着的准备喂给雏燕的米饭夺了下来,放上一些跟稻米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的蚂蚁卵。

(16)母燕外出觅食的时候,祖母就帮我搬来凳子,逐一搭放好。

我爬上“凳塔”,偷偷将藏在指缝间的米粒喂给雏燕,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将米吐出来;喂它们蚂蚁卵,它们却连咀嚼都省了,直接吞咽下肚。

(17)母燕飞回来的时候,雏燕们已经吃饱了,没有哪一只还张着嘴向它们的母亲争要食物。

我躲在一旁,感到无比自豪。

(18)之后,每天我也像母燕一样,出去为雏燕寻找食物。

我翻开许多石头,掰开许多枯木,一颗一颗地从掘开的蚂蚁窝里捡拾着蚂蚁卵,积攒了小半罐头瓶。

母燕外出后,我就爬上“凳塔”给雏燕喂食。

(19)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雏燕们嘴角的乳黄色渐渐淡了。

一个清晨,母燕外出的时候,四只雏燕也跟了出去。

它们笨拙地扇动着翅膀,飞飞停停。

有一只雏燕不小心撞到玻璃,摔在了窗台上。

它爬起来,抖了抖翅膀,又飞了起来。

(20)又过了几周,有一天晚上,母燕和它的四个孩子没有回窝。

我站在开着的窗口焦急地等着,等到屋里的灯亮起,等到屋外已经漆黑一片。

祖母走到我身边,轻声说了句,把窗子关上吧。

我突然意识到,它们或许已经在飞往南方的路上了。

(21)终于可以关窗了。

我呆呆地站在窗口,心里酸酸的。

祖母站在我身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

(22)窗子终于关上了,我心里却敞开了一扇窗,一直敞至今日。

窗子里面是祖母慈祥的微笑和家的温暖,窗子外面是灿烂的阳光和我对家深深的眷恋。

(摘自《读者》2018.16期。

作者:

修瑞。

有删改)

1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16.结合内容,梳理出“我”对小燕子的情感变化过程。

17.“祖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8.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一扇关不上的窗”的理解。

四、句子默写

19.名句填空。

【请注意:

(1)~(6)题为必答题;(7)~(8)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一题作答】

必答题:

(1)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3)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4)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祁《木兰花》)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6)杜甫在《望岳》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答题:

(7)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五、课内阅读

20.下面是《论语》中的三则语录,说一说哪则语录与链接材料中黄旭华的事例有相通之处,并写出它们共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子曰: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B.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C.子曰: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论语·八佾》

(链接材料)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1966年和同事们进驻葫芦岛,岛上不仅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也极其匮乏,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

但他无怨无悔、呕心沥血,投身我国核潜艇事业几十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诗歌鉴赏

21.诗歌赏析。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22.名著阅读。

(1)有一位好汉“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曾“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这位好汉的名字叫____________,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____________ 

(2)那位“雄猛千夫惧”的好汉武松,他深受百姓爱戴,阳谷县知县曾举荐他做了步兵都头。

后来被逼上梁山,他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浒传》中有三个女性,巾帼不让须眉,一是________,绰号“母大虫”,二是孙二娘,绰号_______,三是扈三娘,绰号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3.语文实践活动。

【汉字传承】我校首届汉字文化节开幕。

闻教授作为特约嘉宾,参加开幕式。

你作为学校小记者对他进行采访,下面是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

闻教授,您好!

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

好的。

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图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教授: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

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学生思考。

小记者:

哦!

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

   

闻教授:

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我来猜谜】班里组织了猜字谜的游戏,请你写出下面两则谜面的谜底。

鸿江一别又重逢。

(打一字)      谜底:

__________

石字出头,不是右字。

(打一字)  谜底:

__________

【调查研究】班里进行了“繁体字与简化字”调查活动,截至2017年10月17日,参与投票的网友总人数达74658人,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调查分项

票数

比例

该不该恢复使用繁体字?

不应该,太折腾,没什么意义

29304票

39.25%

不应该,应让大陆以外华人学简化字

15030票

20.13%

应该,可以重新找回汉字的古典之美

23146票

31.01%

应该,有利于华人圈更好的交流

7178票

9.61%

仔细阅读表格内容,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研究上表所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学农之前,年级组长要求全体同学一率不准带手机,可是手机控小豪非常不高兴,一周时间不能玩游戏不能聊微信,那还不难受死?

他一肚子的怨气,想偷偷带着寻找时机玩。

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劝劝他,让他心甘情愿把手机交给家长去参加学农活动。

题目二:

《三国演义》是一部120回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内容庞杂,很多同学觉得读起来摸不着头脑,你是怎样读的呢?

你是按照怎样的体系或角度读书的呢?

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的要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