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724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doc

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工程104班109094139赵亚芳

摘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进城务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长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支新型的劳动队伍,并且现已成长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

然而进入新世纪,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通常我们也将其称为“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在其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民工荒”“民工潮”时而出现。

笔者依据全国总工会、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公安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等权威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数据,就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作出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城市就业人力资源

序言

目前国内有相当多的学者进行了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农民工是特殊的农村人力资本的构成,既以农村人力资源为基础和来源,很大一部分又最终回归农村,他们既作为城市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又同时属于农村人力资本,他们的这一双重性决定了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研究的双重意义。

因此,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农村人力资本大量流向大城市这一现象,从大城市中农民工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的角度研究如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更好的开发与管理大城市中的农民工这一被忽视的人力资本的问题,以使他们一方面更好的为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通过城市生活的锻炼提高自身竞争力,为建设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退出,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上城市的舞台,并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社会环境与其父辈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在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

  

(一)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于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并且他们的家庭多数响应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因此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尽管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属于“从校门到校门”的一代。

同时,标榜“80后”青年人的特征——“自我”、“物质化”、“无责任感”、“生存能力弱”等都同样适用于他们。

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常被认为缺乏父辈农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

于是他们在城镇寻求职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在某些方面缺乏新产业工人阶层的志气。

例如,“虽然我来自农村,但这并不代表我对生活质量没有要求。

我同样需要娱乐,需要交友,需要上网来了解全国各地的信息。

”王玉明今年23岁,初中毕业,一家招工单位对他有意向,但因为单位地处偏僻,上网、外出都不方便,他一口回绝。

“我有技术,不愁工作,我要进大企业工作。

我原来那家单位管吃管住,但早晨馒头、咸菜加白开水;中午一年到头都是炒白菜,这样的生活,我不能忍受。

(二)无务农经验。

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

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或只会一点点。

他们中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农民之家,户籍在农村,但却很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甚至有的随同父母在城镇长大。

属于一批没有务农常识和经验的中国农民——不务农的农民(我国户籍制度意义上的农民)。

同时与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乡土认同也逐渐在减弱。

即使在自身农民身份的认同中,也觉得自己外出务工经商,已经脱离了农民身份。

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感情和兴趣。

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也开始出现不认可,甚至持批评的态度。

 

春节刚过,我一个20岁的同学王娟(化名)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返城务工。

王娟初中毕业后上了技校,一年半前开始在深圳一家手机液晶显示屏生产企业务工。

现在的她染了头发,穿着时髦,完全没有农村姑娘的感觉。

“在城市,我找不到家的感觉,所以回来过年。

”回家不到半个多月的王娟说,“但在农村也待不住,毕竟城市的条件要好得多,也习惯了城里上班、下班、逛街的生活,回家倒感觉不适应了。

”王娟所面临的尴尬,也是中国许多贫困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尴尬:

农村不想留,城市难安家

(三)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

维权意识较强

  生于80年代,正好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和法制建设步入正轨的年代,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具有至少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训练。

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求学热情仍未减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称“在调查中发现有9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最想了解的依次是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

这种需要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细微的差别”。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下一代的教育也赋予巨大的期望。

《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学历的期望都是大学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

(四)外出动机多为寻求个人发展

与父辈农民工外出以求生存为主的动机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考虑赚钱的同时,更把外出作为寻求自我发展和追求城市生活作为主要的目标。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新生代农民工以“出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学一门技术”和“在家没有意思”的人占到了71.4%。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0年代的农民工有76.2%的人选择了“出来赚钱”,70年代出生的则有34.9%。

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有了比父辈更深更高的认识,意识到了知识、技术、经验、自身素质等在就业中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对岗位的选择也比较挑剔。

融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良好的工作条件已经成为他们找工作时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他们更不愿意接受脏、累、差的体力活的原因。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就业现状和问题

  

  

(一)工作短工化,发展受限制

 据调查显示,我国工资报酬最低的五个行业是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贸易服务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工资都低于平均工资水平。

而新生代农民工却在这五个行业的就业比例中占82.5%。

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所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型和低技能高替代性的工作,工作层次比较低。

工作的低技能和高替代性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

并且稳定性较差,发展机会很少。

调查显示:

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0.2小时,甚至有些人工作时间经常延长到24小时。

而在稳定性方面,有53%的人工作不稳定,其中有26.4%的人工作很不稳定。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既脏又累,工作时间也长,但是其工资收入却非常低,经济收入不稳定。

甚至多半数人的薪金都未达到11900元,他们中真正能够获得个人所得税起征点(1600元)的非常少。

另外,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经营管理自己的能力弱,职业目标不明确。

绝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对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不善于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只考虑目前的工作而缺乏对自己人生的整体考虑与策划。

大多数农民工将多数工资汇往家乡,不愿意投入金钱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二)生活环境较差

 由于很多用人单位不能为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比较正式的宿舍,从而使得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自己解决住房问题。

而如今房价一路走高,在当地买房是新生代农民工难于企及的梦想。

于是他们大多选择了租房和搭工棚。

而事实上租房费在他们仅有的微薄收入中占据了一大部分,因此住房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调查显示,只有30.2%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比较满意。

 在生活消费方面,调查显示,总共有89.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城市的饮食条件太差。

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日里,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父辈农民工通常选择的活动安排,也就是看电视、会朋友、聊天和睡觉等形式简单、内容平常和花销不大的远离城市生活的活动。

但是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走入网吧、舞厅、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尝试着融入繁华的城市。

(三)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

 在工作场所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经常得不到保障。

首先表现在工资经常被拖欠、克扣,甚至拒发。

调查显示:

有75.9%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资拖发、克扣和拒发的现象。

有70.6%的人发生过因工受伤而用工单位不给钱医治的情况。

其次在寻找工作过程中,与城里人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被歧视的现象。

调查显示:

有83.1%的人遇到过与城市人同工不同酬现象,有69.3%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遇见过不准外来工参加培训学习的情况。

对于这些不公正待遇,只有43.6%的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另外,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父母一起到务工城市,仅有29.8%留在农村。

但是,由于受到户籍制的制约,他们的子女在务工城市入学十分困难。

据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消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并且在许多大城市的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现象。

数据和事例表明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仍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

(四)身份归属感差,有心理压力

与父辈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更加执着。

他们积极地认同所在城市,参加当地社会组织的集体活动,渐渐适应并习惯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希望能在城市扎根发展。

他们更不愿意重新返回自己的家乡,渴望能融入城市,但是他们的努力和梦想却难于实现。

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因素影响,社会已经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不同社会标签,这种标签效应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中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不文明等,似乎理所当然地加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

而历史形成的“城里人”和“乡下人”之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时常遭受城里人的白眼和歧视。

一旦一个地方发生了刑事犯罪,人们也总是首先将怀疑的目光指向进入城市的农村人。

这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到自卑和对“城市梦”的茫然,将自己与城市隔离开来,蜷缩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据《半月谈》杂志报道,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程上升趋势,其原因多是由于进入城市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犯罪。

由此可见,能否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他们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更是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农民工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对城市而言,将拥有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人力资源储备,对农村而言则意义更加重大。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比重大,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最终选择了返回农村,成为了农村的建设者,所以培养更加优秀的农民工人力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更快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更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以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现状的分析,再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大职业教育、培训投入,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

   学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所以,我国教育是否发展关键是看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是否提高。

据统计,我国80%农村人口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

所以,他们在就业方面往往竞争力不足,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即使找到了,也是工作条件很差、工资很低、很累的工作。

而他们并非不想接受更高的教育,很多情况是由于学费太贵,难以支附而选择提前就业的。

所以,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学生中高等教育的补助,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