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教案.docx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Ø本节教学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共二课时。
Ø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教材是属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中的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运动和力这一方面内容。
教材内容可分为牛顿第一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和惯性三部分。
教材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Ø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全章重点介绍“运动和力”,本章总共七节内容。
作为本章的第四节,中间章节,有必要练习运动与力的关系,为之后学习“二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内容作铺垫。
综上所述,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学习本节课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以及力,对运动与力分别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对前面所学知识有所加深。
【能力方法方面】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加推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点。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所以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情感态度方面】日常生活中,学生其实经常接触运动和力,但是在学习之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对其认识仍停留在感性阶段。
三、课时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目标】
Ø运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Ø领悟力和运动的关系。
建立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
【过程方法目标】
Ø通过教师讲解能够理解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讨论,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Ø在教师的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Ø能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到科学规律往往是众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
【STS目标】
Ø体会科学知识对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与生活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加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领悟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设疑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归纳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和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任务一】
通过回顾、设疑,引入新课
通过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同时通过一个演示小实验,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引入】
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和力,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实验】
现在在桌面上放着一本科学书,它是静止的,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呐?
【讲解】
要用力去推它,如果不施加推力书本又静止了。
好,同样在讲台上放着一辆静止的小车,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小车能在桌面上运动起来?
【实验演示】
对小车施加一个推力,小车运动起来,但把推力撤去,小车仍然运动一段距离
【提问】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是不是一定需要力物体才能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回答】
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回答。
这样的设计既回顾了前面的内容,又通过小实验设置疑问,引入了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教学任务二】
整理思路,引导科学思考方式,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环节一】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教学环节二】
总结小组实验思路
【教学环节三】
介绍斜面实验
【教学环节四】
学生动手实验,汇报结果
【教学环节五】
对实验结果进行扩展
【教学任务三】
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
【板书】
3.4
1.力与运动探讨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过渡】
我们现在要来解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力,我们就来研究刚刚运动的小车,最后为什么停了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每位同学花两分钟时间思考下,怎么设计探究实验
用实验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引导】
好,现在每个小组一起来设计探究实验,运用小组力量,总结出你们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
【引导】【板书】
小组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案,初步画图板书实验方案
【讲解】
小结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适当补充修正
【提问】
1、为什么要把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2、为什么要在水平面上铺设不同材料?
怎么铺?
3、观察比较什么实验现象?
【讲解】
控制变量法,实验注意点
实验注意点
【过渡】
下面每个小组根据发给你们的学案,进行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引导】
观察每组学生实验,进行适当的引导
【过渡】
好,每组同学做的也差不多了,我请个别组来汇报一下
【小结】
实验表明: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提问】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
【讲解】
其实我们之前,已经有位非常有名的科学家牛顿也跟我们一样通过实验加推理得出了结论: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个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板书】
2.牛顿第一定律
【过渡】
牛顿第一定律跟我们的实验结论有异同点,我们通过练习来理解一下
【练习】
请你来猜测:
1、静止在老师手中的书,如果不受力了,会怎么样?
2、图中正在做曲线运动的过山车,如果突然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会怎么样呢?
【讲解】
牛一定律的研究对象:
一切物体,定律成立条件: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结论: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
也就是说,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
【过渡】【提问】
讲到这里,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回答,刚刚课开始的时候的那个问题: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讲解】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板书】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个别回答】
根据老师引导回答问题
【思考】
根据已有的知识建构进行思考,初步设计实验。
【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小组成果】
【个别回答】
【听讲】实验的注意点
【个别回答问题】
【认真听讲】
记录实验注意点
【小组实验】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个别回答】
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回答
【认真听讲】
巩固提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个别回答】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回答问题。
这样的设计,通过启发式的描述,把科学的思想方式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理解科学思路。
这样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会合作学习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但通过前面的引导让学生少走弯路
这样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的设计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更容易进行猜想,对学生也进行鼓励,自己也可以成为跟牛顿一样的人,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这样设计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对牛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回答了本节课一开始设置的问题,锻炼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任务四】
课堂练习、深化理解
【教学任务五】
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
【过渡】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案例
1、如图,将一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后经过A、B两个位置。
已知小球在A、B两个位置的速度分别为2米/秒、0。
(1)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A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
【讲述】
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本堂课你学到什么?
【作业布置】
巩固性练习:
作业本3.4.1
【练习】
【回答】
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总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学生深化对本堂课的理解,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总结,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堂的反馈。
七、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探究史
(2)知道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惯性,会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无处不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惯性
难点: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牛顿第一定律。
(写黑板字,内容标题)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一个基本问题,几千年来都是因为它太复杂而含糊不清,这就是运动的问题……那么,运动的问题真的有这么难吗?
首先,让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来回答一些问题。
1.书本放在讲台上处于静止状态,怎样才能让它运动?
2.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推车,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
3.行驶中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将作怎样的运动?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保持运动
2.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统治了世界1000多年的原因:
(1)“虚空”理论的难以辩驳
(2)亚里士多德权威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
撤去拉力后,小车不是马上静止,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滑行才能停止来进行简单的辩驳
3.伽利略的观点
17世纪伽利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那么到底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还是伽利略的观点更接近于事实,下面就让我们来用实验探究一下
4.实验: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实验的方法是什么:
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有:
斜面、小车、毛巾、木板、玻璃板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
我们将小车在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在释放的位置做上标记,记录下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1)实验一:
首先在水平木板上铺一块毛巾,将小车从斜面释放,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滑行距离记为L1.
(2)实验二:
我们在水平面上放一半的木板,重复刚才的实验,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在什么地方释放小车。
为什么呢?
。
。
。
。
。
。
在同一个高度下落就能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是速度相等,方便我们后面的实验探究。
我们在同一高度释放小车,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做实验)将这段距离记做L3
(3)实验三:
将水平面上放光滑的玻璃板,重复之前的实验。
。
。
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记做L3
好了,做完实验,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个表格
水平面材料
水平面粗糙程度
水平面距离
实验一
毛巾
大
L1
实验二
木板
中等
L2
实验三
玻璃板
小
L3
我们来比较一下L1L2L3的长度大小,从木板上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
。
。
。
L1<L2<L3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实验中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长。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当水平面完全光滑,完全没有阻力时,小车会怎么样。
根据实验现象我们进行大胆的猜想,得出这样的结论:
当物体所受阻力为0时,物体就会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也就是说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7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结论: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得出了这样的物理规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这里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来的,是通过合理的科学逻辑推出来的。
3、惯性
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视频,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惯性的特点
理解
惯性是一切物质在所有情况下都有的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与是否受力,处于什么状态无关
惯性是一种性质,是一种固有属性
1.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2.不能说“受惯性作用”或者“惯性力”,应该说“由于惯性”
惯性大小仅与质量有有关
惯性大小仅与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