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711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docx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

一、绪论

1.昆虫家族如此繁盛的原因何在?

历史长、种类多、同种个体十分惊人、分布广,几乎遍布整个地球

(1)、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

(2)、昆虫一般身体都比较小

(3)、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

(4)、昆虫有惊人的生殖能力

(5)、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变异

2.如何理解昆虫的益、害?

益:

昆虫是传粉媒介;昆虫是食品和药品;昆虫的产品用处多;昆虫是天敌;昆虫是不知疲倦的除草工;昆虫是食腐动物,生态系统清道夫;昆虫具有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还有科学价值。

害:

侵害植物;骚扰和侵害人类及驯养动物;毁坏人类生产产品;传播植物、人畜病害。

总述:

益害是相对的,是认为定义的。

我们要着重研究如何变害为益,如何利用昆虫。

二、昆虫的外部形态

1.昆虫纲的基本特征(什么是昆虫?

(1)体躯:

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

1对触角

(3)胸部:

一般具有2对翅、3对足

(4)腹部是生殖和代谢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生殖器

(5)具变态现象:

从幼虫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变化。

2.昆虫体躯各体段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1)头部:

生有触角、口器、单眼和复眼等附肢或附器。

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2)胸部:

前胸:

包括前胸背板、前胸侧板和前胸腹板组成。

翅胸:

包括中、后胸,背板、侧板和腹板都很发达。

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3)腹部:

构造较简单,分为背板、腹板、侧膜(非侧板)。

生殖和新陈代谢的中心。

3.触角的基本构造、功能、类型及举例。

基本构造:

柄节

(1)、梗节

(1)、鞭节(若干)

功能:

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听觉和嗅觉功能,能感受分子水平的微小刺激;是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等重要生命活动所必需。

类型及举例:

刚毛状(叶蝉、蜻蜓)、丝状(蝗虫、蟋蟀)、念珠状(白蚁)、锯齿状(叩甲虫)、鳃片状(金龟子)、具芒状(蝇类)、栉齿状(花莹)、羽毛状(雄性娥类)、膝状(蚂蚁、蜜蜂)、锤状(郭公虫等甲虫)、环毛状(雄性蚊类)、棒状(蝶类、蚁蛉)

4.口器的功能、基本构造及主要类型。

(1)功能:

取食

(2)基本构造:

上唇、上颚、(切碎食物的作用)下颚、下唇、(是用以托持食物)舌(具有味觉作用,并有肌肉控制伸缩,有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的作用)

(3)主要类型:

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虹

吸式口器

5.昆虫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各由哪些部分组成?

两种口器的为害状及在化学防治上有什么区别?

组成

危害状

化学防治

咀嚼式口器

上唇、上颚、下颚、

下唇、舌

取食固体物质,造成林木器官或组织残缺

适于用胃毒性杀虫剂防治

刺吸式口器

上唇→三角形、上颚→外口针、下颚→内口针、下唇→喙、舌

吸取组织液,形成伤口甚小,仅留斑点

适于用内吸剂或触杀剂防治

6.昆虫的背单眼和侧单眼如何区别?

背单眼

为一般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所具有

1~3个,多为3个

形成模糊的物象,还可感受光的强弱

与复眼同时存在

侧单眼

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

1~7对

对光有定位作用和辨色作用,还可感受运动

不与复眼同时存在

7.昆虫胸足的结构是什么?

依据功能分为哪些类型?

试举例。

结构: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在最末端,有的具侧爪、中垫)

类型及举例:

步行足(步行虫)、跳跃足(蝗虫、蟋蟀的后足)、捕捉足(螳螂的前足)、

开掘足(蝼蛄、金龟子的前足)、游泳足(龙虱后足)、抱握足(龙虱前足)、携粉足(蜜蜂的后足)

8.翅的基本构造、类型、质地及举例(昆虫是唯一具翅的无脊椎动物)

基本构造:

肩角、顶角、臀角;前缘、外缘、内缘。

(3缘3角)

质地:

膜质、革质、角质

类型及举例:

膜翅(蜂类、蜻蜓的前后翅)、鞘翅(甲虫)、半鞘翅(蝽)、覆翅(蝗

虫的前翅)、鳞翅(蛾蝶类)、毛翅(石蛾的翅)、缨翅(蓟马)、平衡棒(双翅目后翅)

三、昆虫的内部器官系统

1.为什么昆虫的体壁称作外骨骼?

昆虫的体壁,担负皮肤和骨骼两种功能,又称外骨骼,它既能保护内脏,防治失水和外物的侵入,又能供肌肉和各种感觉器官着生,保证昆虫的正常生活。

2.昆虫的体壁由哪几层组成?

体壁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组成:

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皮细胞层(活细胞层)、底膜

基本功能:

保护和支撑功能,即:

保护内脏,防治失水和外物的侵入;供肌肉和各种感觉器官着生,保证昆虫的正常生活。

3.昆虫体壁的色彩有哪3种?

色素色、结构色、结合色

4.昆虫成虫腹部有哪些附器?

成虫腹部没有用于行走的附肢,与生殖有关的附肢特化成外生殖器,即雄性的抱握器与雌性的产卵器。

(腹部:

是昆虫第三个体段,其内包藏多个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是昆虫生殖和进行新陈代谢的中心。

5.昆虫的主要内部器官在体腔中的相对部位及其功能?

(看书、P25)

昆虫内部器官系统包藏于体壁形成的体腔内。

血液充斥于体腔内,体腔就是血腔,各个器官系统浸浴在血液中。

整个体腔由2层隔膜(背隔膜、腹隔膜)分隔成3个血窦(背血窦、围脏窦、腹血窦)

昆虫各种器官:

1、消化系统:

纵贯于体腔中央,其前端开口于头部的口前腔,后端开口为肛门

(昆虫:

前肠、中肠和后肠;人:

胃和肠道)

Ø前肠,或嗉囊+前胃:

用于储藏(嗉囊)和磨碎食物(前胃),其表皮随脱皮而更换;

Ø中肠(胃):

主要功能是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肠道环境呈碱性,PH值可达11.4;

Ø后肠(回肠、结肠和直肠):

吸收水分、无机盐和排泄废物,其表皮随脱皮而更换

2、呼吸系统:

分布于各内部器官和组织中,由气管系统组成;气管系统由管状气管、微气管和气门组成;以主气管和支气管网分布在围脏窦内消化道的两侧,以及背面和腹面的内脏器官之间,再以微气管伸入到各器官和组织中,主气管以气门开口于身体各节的两侧;水生昆虫或利用气管鳃呼吸,或利用气膜呼吸。

(昆虫:

气管、气门;人:

肺、肺气泡)

3、循环功能:

位于消化道背面,纵贯于背血窦内的一根前端开口的细管,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

(昆虫:

开管式、心脏和动脉;人:

闭管式、四室心脏和动脉)

4、神经系统:

位于消化道的腹面、纵贯于腹血窦内,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昆虫、腹

神经索、神经节、脑;人:

背神经索、神经节、脑)

5、生殖系统:

位于消化道的背侧面,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分为:

雌性生殖器官;雄性

生殖器官。

6、排泄系统:

主要为马氏管,着生于消化道中肠与后肠交界处并开口其内,末端游离于血液中的细长管道;其功能是从血液中移除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盐类和水分的平衡,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昆虫:

马氏管、后肠;人:

肾、皮肤)

7、分泌系统:

位于头、胸部和腹部;主要分泌各种激素,调节和控制昆虫的生理发育和行为活动等;

6.昆虫的主要内激素有哪3种,各由什么器官分泌?

主要有什么功能?

Ø脑激素:

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刺激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

Ø蜕皮激素:

由前胸腺分泌,主要功能是调节脱皮。

Ø保幼激素:

由咽侧体所分泌,主要功能是调节生长、脱皮、变态和卵巢发育。

7.昆虫外激素有那些类型?

在生产上各有何用途?

由外分泌器官分泌到体外的、具有高度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经空气传递到同种或异种的其他个体,调控着其他个别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即外激素。

Ø种内激素:

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标迹信息素。

Ø种间信息素:

利已素;利他素;互利素。

8.了解昆虫的结构和功能对害虫防治有何指导意义?

昆虫内部器官与害虫防治:

Ø消化系统:

胃毒杀虫剂(杀螟杆菌、青虫菌);拒食剂(三氮苯类、有机锡类)。

Ø呼吸系统:

熏蒸剂、油剂、乳油剂。

Ø循环系统:

无机盐类-血细胞病变、烟碱-抑制心脏舒张、除虫菊素-降低血液循环。

Ø神经系统:

灯光诱杀、引诱剂、拒避剂(趋性),神经毒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Ø生殖系统:

不育技术-射线不育、化学不育、激素不育等。

Ø排泄系统:

杀虫剂作用后期损伤排泄器官功能。

Ø分泌系统:

性信息素,蜕皮激素。

把握昆虫的为害状,有针对地来采取措施。

四、昆虫生物学

1.昆虫有哪几种主要生殖方式?

昆虫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何在?

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幼体生殖

意义:

两性、卵生的生殖方式是最原始的,其它特殊生殖方式均由两性生殖演变而来。

(1)孤雌生殖有利于昆虫的分布;

(2)胎生是保护卵而产生的适应性;

(3)幼体生殖兼有孤雌生殖及胎生的优点,特别是蛹生的种类更是如此。

(4)多胚生殖是对活体寄生的一种适应,使得寄生性昆虫一旦找到理想寄主便可产

生较多后代。

2.试述昆虫的主要变态类型及其特点?

(1)增节变态:

幼期与成虫之间腹部的体节数逐渐增加;

(2)表变态:

幼体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已具备成虫的特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仅是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等;

(3)原变态:

从幼期变成成虫期之间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亚成虫外形与成虫相似,初具飞行能力并已达到性成熟;

(4)不全变态:

只经过卵期、幼期、成虫期

1半变态:

幼体水生,成虫陆生;其体形、呼吸器官、取食器官、行动器官及行为等与成虫有明显的分化;其幼体特成为稚虫;

2渐变态:

其幼期其幼期与成虫期在体形、生境、食性等方面非常相似,但翅、性器官发育不全;幼期昆虫通称若虫,

3过渐变态:

若虫与成虫均陆生,形态相似,在幼期向成虫期转变时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伪蛹期。

(5)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幼虫与成虫间不仅在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上很不相同,而且一般食性与生活习性等差异甚大,使得幼虫向成虫转变时必须经过一个过渡虫态——蛹。

3.试述昆虫的主要习性。

如何利用昆虫的习性进行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

1、活动昼夜节律利用黑光灯诱杀

2、食性用食物诱杀

3、趋性如趋热性、趋化性等

4、群集、扩散和迁飞5、拟态6、保护色7、警戒色8、假死性

4.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类型有哪些?

试举例。

原足型幼虫:

膜翅目的某些种类;

无足型幼虫:

蝇、天牛;

寡足型幼虫:

①步甲型:

步甲、瓢虫的幼虫;

②蛴螬型:

金龟甲的幼虫;

③叩甲型:

叩甲的幼虫---金针虫;

多足型幼虫:

蛾蝶类、叶锋类的幼虫。

5.蛹的类型及举例。

离蛹(鞘翅目、膜翅目的蛹);被蛹(鳞翅目、双翅目的蛹);围蛹(蝇类的蛹)

五、昆虫分类学

1.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主要是形态特征。

分亚纲和分目的主要根据

i.翅的有无、形状、对数和质地,

ii.口器的类型,

iii.触角、足、腹部附肢的有无及其形态等。

2.什么是学名?

昆虫学名如何构成?

昆虫学名:

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的双名法。

并用拉丁文书写。

昆虫学名=属名+种名后常附加上定名人姓氏或其缩写。

3.昆虫分类的主要阶元有哪些?

举例说明。

届: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枯叶蛾科

属:

松毛虫属

种:

马尾松毛虫

4.昆虫纲中哪些目与林业生产关系较大?

各自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

(看书)

触角

口器

口式

代表种

等翅目

念珠状

咀嚼式

前或下

膜翅,前后相似

白蚁

直翅目

丝状

咀嚼式

前:

覆翅

后:

膜翅

前足开掘式;后足跳跃式

蝗虫、蟋蟀、蝼蛄、螽斯

同翅目

刚毛状或丝状

刺吸式

前:

鞘翅或膜翅

后:

膜翅

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

各种禅、叶蝉、蚜虫、介壳虫

半翅目

丝状

刺吸式

前:

半鞘翅

后:

膜翅

蝽(前胸发达盾片露)

鞘翅目(幼虫寡足或无足)

多变

咀嚼式

前:

鞘翅

后:

膜翅

跗节4或5节

叶甲、天牛、小蠹虫

鳞翅目

蝶棒状

虹吸式

翅面上被有鳞片;前后翅具连锁

蝶、蛾

膜翅目

丝状或膝状等

咀嚼式或嚼吸式

膜翅,前后翅以翅钩列相连

蜂类和蚂蚁

双翅目

线状(蚊类)或具芒状

刺吸式或舐吸式

1对膜质前翅,脉序简单,后翅退化成平衡棍。

蝇、蚊、

脉翅目

多变

咀嚼式

膜翅,前后相似,翅缘多分叉

跗节5节。

爪2个

草蛉、蚁蛉

5.天敌昆虫包括哪些科,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6.螨类的基本构造及其与昆虫的区别。

身体一般可分成:

颚体段(相当于昆虫头部)、肢体段(相当于昆虫胸部,其分为:

前肢体段、后肢体段)、末体段(相当于昆虫的腹部)

体躯分段

触角

复眼

蛛形纲

头胸、腹部(头部不明显)

4对(基、转、腿、膝、胫、跗节)

昆虫纲

头、胸、腹

1对

3对(基、转、腿、胫、跗节、前跗节)

2对

 

六、昆虫生态学(看PPT)

1.如何理解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和种群的综合作用?

环境影响昆虫个体生长、发育、繁殖和昆虫种群的数量动态。

①、温度

昆虫进行积极生命活动的条件之一,决定着生命过程的特点、趋向和水平。

正常的代谢过程要求一定温度。

昆虫是变温动物。

多数昆虫生存温度是-10~45℃,适宜温度是8~40℃。

②、湿度

水是昆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昆虫体内的一切代谢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

昆虫获水方式:

食物取得、直接饮水、体表吸水、利用代谢水等;

昆虫丧失或保持水分的主要途径:

体表蒸发失水、呼吸失水、排泄失水等。

湿度影响昆虫的发育速率、繁殖、行为或死亡。

③光

光的强度:

日出性、夜出性、弱光性

光的波长:

黑光灯:

波长365~400nm

光周期:

生物钟、滞育

④风:

活动与形体、迁飞

⑤、土壤

土壤温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越冬:

土栖(金龟子)

土壤理化性质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成分、土粒的大小、土壤的紧密度、透气性、团粒结构、含盐量(东亚飞蝗)、pH值(金针虫喜栖息于pH值为4~5.2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与昆虫:

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常常导致地下害虫发生

2.害虫预测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其目的是什么?

内容:

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危害程度预测

目的:

以便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3.什么是有效积温法则?

主要用途有哪些?

有效积温法则: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

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为一常数。

用公式表示为:

K=N(T-C)

K--有效积温N—发育天数

T—发育环境温度C—发育起点温度

主要用途:

推测一种昆虫的地理分布界限;推测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

代数;预测和控制昆虫的发生期

4.害虫管理主要经历哪几个主要阶段?

各种策略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主要阶段:

初期防治阶段:

防治的5个主要措施如生物、机械和物理、农业、化学和

遗传等已基本形成。

化学防治阶段:

长期滥用化学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性,杀伤天敌、次要

害虫爆发、引起再增猖撅,污染环境

害虫综合管理阶段:

企图改变及消除单独依靠杀虫剂所产生的副作用,主

张以生物学为基础,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

5.IPM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害虫综合管理(IPM):

是一套害虫管理系统,它按照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与之

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适宜的技术和方

法,把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

思想:

反对单纯依赖杀虫剂,考虑尽量避免使用,强调自然控制,生物防治则

是助增自然控制,多考虑短期收益,着重于生态学原则。

6.IPM中如何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农林多数害虫只有其种群大到足以引起值得重视的经济损失时才造成损害。

不必根本消灭某种害虫,只要采取相应措施,把害虫种群维持在或降低到引起经损失水平之下即可

残留的害虫还可供天敌利用,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

总之,IPM重视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要求在不破坏生态系统自然调节机

制的前提下治理害虫,因此,IPM高度重视生态学、昆虫(病理)学和林

学的结合。

7.害虫的种群数量调节主要有哪些技术方法?

生物的,增加寄生昆虫,捕食性昆虫,食虫鸟兽和昆虫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化学的,如各种杀虫剂,行为化学物质——性激素、集合外激素、拒斥外

激素等多种信息素;

物理的,如立即采伐利用或烧毁被害寄主,在楞堆上喷水雾防止小蠹定居,以及利用声、光、热、电能方法直接扑灭现有害虫种群以减免损失

法规防治(植物检疫)

营林防治

8.生命表分析的概念、方法及步骤是什么?

9.

七、森林害虫防治方法

1.害虫防治方法有哪5种?

林业防治;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

2.植物检疫的定义。

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又称法规防治。

3.检疫对象确定的原则。

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人为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是否有人为传带的可能

b)本地区是否有该虫的分布,或者具备适于该虫分布的自然条件

c)危险性害虫的危害性质及防治的难易程度

4.目前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中有哪些昆虫种类?

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

5.林业技术措施防治的地位及内容。

地位:

林业技术措施防治是防治森林害虫的基本方法。

内容:

选种、育苗、造林、经营管理、采伐运输

6.在生产中常用的物理器械防治法有哪些?

应用简单工具以至近代的光、电、声、热、微波、辐射等物理技术成就来防治害虫,统称物理机械防治法。

a)捕杀(直接利用人力或简单工具)

b)阻隔

c)诱杀(灯火、潜所、饵木等)

d)高温(热水浸种、种子曝晒)

e)电力、激光、微波、超声波等

7.什么是生物防治法?

利用生物有机体及其各种活性物质(如各种激素或其它对昆虫有害的生物的提取物)以至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通过遗传操纵使昆虫不育的方法来治虫。

8.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途径有哪几种?

保护利用本地天敌

人工大量繁殖与利用天敌昆虫

天敌的人工助迁

9.生物防治的优缺点,化学防治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优点

缺点

生物防治

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就地取材,便利群众,对其它非防治目标的生物无害。

见效缓慢,不能用于爆发性害虫的防治

化学防治

应用广,见效快,较经济。

昆虫的抗药性;害虫的再增猖獗,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农药残留环境的污染

10、微生物防治相关要点(自己添加的)

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真菌:

白僵菌、绿僵菌(病状:

死后虫尸是僵硬的)

病毒:

核型多角病毒(NPV)(病状:

被其感染后的昆虫,死后虫尸是软的、液的)

八、森林害虫及其防治

1.森林害虫分成哪几大类?

苗圃及根部害虫(地下害虫)、顶芽及枝梢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球果种实害虫、竹子害虫

2.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和重要种类有哪些?

主要类群:

蝼蛄类、蛴螬类、地老虎类、其他(蟋蟀、象甲、金针虫)

重要种类:

东方蝼蛄、华北蝼蛄、金针虫、大地老虎、小地老虎、黄地老虎、金龟子

3.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苗圃地如何进行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关系:

土壤的质地、含水量、酸碱度;圃地的前作;所在地周围的农作物、林木、杂灌木等。

如何防治:

对地下害虫的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性的保护措施,采用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和幼虫结合治,苗圃内和苗圃外选择治的策略,以防治其危害。

(1)由于地下害虫长期生活与土壤环境中,因而土壤耕作、施肥和灌溉等措施,可抑制并减轻其危害;

(2)在土壤中施药防治时,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药剂处理种子及施用毒饵亦有兼治效果;

(3)在苗圃地附近尽量少安装灯光以避免将地下害虫诱至苗地,但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食虫鸟类。

4.蝼蛄、地老虎、金龟类有哪些主要习性,如何根据其习性进行防治?

主要习性

防治

蝼蛄

⏹蝼蛄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

⏹对香甜物质特别嗜食

⏹对马粪等腐烂有机质粪肥也有趋性

⏹趋潮湿土壤。

诱杀(根据其趋光性很强、对香甜食物的嗜食);

保护天敌;

林业措施(施用肥、堆肥等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

人工挖掘:

春季挖窝灭虫,夏季挖窝灭卵;

马粪鲜草诱杀;

在苗圃周围设高压电网、灭虫灯等诱杀。

 

地老虎

Ø成虫白天隐蔽,夜晚活动(取食、交配)。

成虫对黑光灯有很强趋性。

Ø喜食糖醋等酸甜芳香气味物质。

Ø1~2龄群集危害,3龄以后扩散。

幼虫性凶暴,行动敏捷,老熟幼虫有假死性。

Ø湿润土壤、粘性土易发生;杂草多易发生。

Ø诱杀成虫:

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黄昏时诱杀成虫。

Ø清除杂草:

清除圃地及附近杂草并及时运出沤肥或烧毁,可防止杂草上的幼虫转移危害。

Ø药剂防治:

用90%敌百虫1000倍液,20%乐果乳油3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1000倍液喷雾防治,保苗效果良好。

Ø人工捕捉:

如发现新鲜被害状,则在苗株附近刨土,捕杀幼虫,可收到显著效果。

金龟类(蛴螬是金龟类幼虫总称)

⏹成虫日出或昼伏夜出,以后者为多,夜出性种类往往具趋光性;

⏹通常有假死习性。

⏹林业措施

–苗圃地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厩肥作底肥

–在蛴螬分布密度较大的宜林地,造林前应先整地,以降低虫口密度

–在苗圃地要及时清除杂草和适时灌水。

利用金龟子不耐水淹的特点,适时灌水对初龄幼虫有一定防治效果。

⏹人工捕杀

–当蛴螬在表土层活动时,适时翻土,随即拾虫。

–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盛发时期,人工捕杀成虫均有一定效果。

⏹灯光诱杀

–一些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羽化期利用灯光诱杀。

⏹生物防治

–招引食虫鸟:

–采用细菌杀毒剂

5.食叶害虫主要有哪几大类?

松毛虫类;毒蛾类;灯蛾类;尺蛾类;舟蛾类;刺蛾类;叶蜂类;叶甲类

6.食叶害虫的主要类群及一般特点。

松毛虫类:

主要取食松树类针叶,繁殖潜能大,突发性强、成灾迅速

毒蛾类:

可致寄主树成片枯死,幼虫体毛更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灯蛾类:

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危害的寄主植物多、取食量大

尺蛾类:

危害林木、果树的害虫中种数最多的一类,暴食性种类

舟蛾类:

一类种类众多的重要食叶害虫类群,可导致竹林成片枯死。

刺蛾类:

发生于林带、行道树、庭园树木及果树的重要害虫,食性杂,主要危害阔叶树。

一般其发生期较晚

叶蜂类:

大多为裸露危害,潜叶危害的潜叶蜂,甚至有的种类可以形成虫瘿。

可危害针叶树及阔叶树,严重时可引起树木死亡

叶甲类:

多发生在护田林,庭院及四旁树木,严重能使成片林木死亡;不少重要种类往往持续发生,除治不易。

7.食叶害虫的大发生分哪几个阶段?

造成食叶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食叶害虫大发生的周期性?

分初始阶段、增殖阶段、猖獗阶段、衰退阶段

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

阶段性发生过程,往往“重复”出现而呈现一定周期性

8.松毛虫的主要种类、危害特性及主要防治方法。

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思茅松毛虫

特性:

主要取食松树类针叶,其中一些主要的成灾种类,繁殖潜能大,可在短期内增殖大量的种群,爆发成灾,突发性强、成灾迅速。

由于种群数量极大,可在短期内将成片松林食成一片枯黄,如加之气候条件不适宜,松树即将成片枯死

防治:

1.改善松林环境

混交造林、适地适树、选育抗虫树种、封山育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