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6539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全部总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梳理]

考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

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考点3: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如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电灯通电发光,轮胎爆炸、汽油挥发、冰雪融化、木炭、活性炭的吸附等,

2.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如:

物质燃烧、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变质、风化等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4物质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⒉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除此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

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会剧烈燃烧。

考点5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

乳白色

状态:

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⒊点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内焰)最亮,最内层(焰心)最暗,外焰温度最高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焰

⑶用一冷而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考点6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考点7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见课本附录1)150-151页

考点8药品的取用

⒈识记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18页

⒉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

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

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⒊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通常放广口瓶,液体装细口瓶中,气体盛在集气瓶中。

(2)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

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3)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竖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1CM处,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

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9物质的加热

⒈酒精灯的使用

⑴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⒉给物质加热:

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

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考点10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考点11:

托盘天平的使用

考点12:

连接仪器装置:

152-153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梳理]

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

⒈科学史: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⒉实验方法及原理:

曲颈甑(盛空气)的热汞。

汞+氧气——→氧化汞;

⒊实验现象及分析

⑴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粉红色粉末。

体积减少约1/5

⑵容器里的空气

剩余气体约4/5

⒋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

⒈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⒉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混合物各成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

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海水。

铝合金等

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登山以及宇宙航行、炼钢和气焊等

氮气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造低温环境、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考点5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⒉空气污染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⒊保护空气的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6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

⒈实验原理及方法:

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⒉实验现象:

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⒊实验成功的关键:

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溶解五氧化二磷固体);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⒋实验讨论:

⑴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更不能用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⑵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考点7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注意点(见下表)

物质

反应现象(在O2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注意

木炭

⒈发出白光

⒉放出热量

点燃

C+O2===CO2

盛有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⒈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⒊放出热量

点燃

 

S+O2===SO2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空气造成污染

(集气瓶中先装点水溶解二氧化硫,减少对人体伤害和空气的污染)

红磷

(暗红)

⒈产生大量白烟

⒉生成白色固体

⒊放出热量

4P+5O2===2P2O5

此反应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现象应描述为白烟

铝(银白色固体)

⒈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⒉生成白色固体

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点燃

 

4Al+3O2===2Al2O3

⒈铝非常薄

⒉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⒊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镁条

⒈发出耀眼的白光

⒉生成白色固体

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点燃

2Mg+O2===2MgO

 

铁丝

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⒉生成黑色固体

⒊放出大量的热量

点燃

 

3Fe+2O2====Fe3O4

⒈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

考点8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⒈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⒉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⒊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⒋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

如:

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考点9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MnO2

⒈药品: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⒉反应原理:

⑴2H2O2======2H2O+O2↑

⑵2KMnO4=====K2MnO4+MnO2+O2↑

MnO2

⑶2KClO3====2KCl+3O2↑

⒊实验装置:

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

以橡皮管为界:

左端为发生装置:

有试管、铁架台、

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胶塞。

右端为收集装置:

导气

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⒋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此法收得气体较纯)

⑵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5、仪器组装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管口1/3处(目的是:

为了避免太往后会烧坏铁来里的橡胶垫)

(3)伸进试管里的导气管不应太长(目的是让管内气体顺利排出)

(4)酒精灯得用外焰(用焰心加热会让试管破裂)

6.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目的是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破裂)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目的是避免将试管内的空气收集,造成气体不纯。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⑺熄灭酒精灯。

7.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8.验满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

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9.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装置,操作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相同,只是管口不用棉花。

10.排水法收集气体(适宜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

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口就行。

(目的是方便水下容易取出集气瓶)向上排空集气法(适宜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向下排空集气法(适宜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时:

导气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11.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上正放在桌上。

考点12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水后有水柱出现,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考点16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Si

P

S

Cl

Ar

K

Ca

Mn

Fe

Cu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Zn

Ag

Ba

Pt

Au

Hg

I

考点17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碳C磷P硫S铁Fe铜Cu汞Hg

2.氧化物:

水H2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

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二氧化锰MnO2过氧化氢H2O2

3、其它化合物:

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锰酸钾K2MnO4高锰酸钾KMnO4

考点1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空气中燃烧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铁在氧气中燃烧

{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6}、加热高锰酸钾

{7}、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8}、蜡烛燃烧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和性质

1、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装置:

水的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

2。

  检验气体:

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

3、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结冰),沸点是100℃。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

4、水的化学性质稳定:

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分解,难以用水作原料直接制取氢气。

水的pH为7。

(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

(1)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例如:

空气中的氧气和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注意:

  ①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例如:

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相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出来。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该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例如:

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2)分子的性质(原子的性也是这些)

  

2、原子

(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原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裂”。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还可以再分(如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的性质:

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原子也是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间也有间隔;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显电性。

(三)、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天然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1)静置:

有时又叫沉降或沉淀,用来除去水中较大颗粒不溶于水的杂质。

(2)过滤:

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

(3)吸附:

利用明矾或活性炭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

(4)蒸馏:

除去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相对净化程度较高。

(5)杀菌:

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杀菌剂,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

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3、常见的净水操作有哪几种方法?

单一操作,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答:

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硬水和软水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取等量的软水和硬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很少泡沫但起很多浮渣的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的危害:

衣服洗不干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

④硬水的软化方法:

a、生活中通常用煮沸法b、实验室用蒸馏法c、工业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4、过滤的操作技巧

过滤适用于液体和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②待过滤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①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备注: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滤纸被水润湿后破损

液体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流下,使过滤不充分

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出

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穿滤纸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

A、滤纸破损B、液面高出滤纸边缘C、承接滤液的烧杯水不干净

5、蒸馏操作技巧

①在加热时,烧瓶中应放入几粒沸石(碎瓷片),防止暴沸;

②刚开始蒸馏出的液体不能要,因为有些杂质混在水中,蒸馏开始会先蒸馏出来;

③注意温度要指在100℃。

④温度计的水银泡要在蒸馏瓶的支管处;

⑤冷凝管内的水流从下往上。

6、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

(3)新千年节水标志及含义“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四)、氢气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锌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Zn+H2SO4=ZnSO4+H2↑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是块状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

有关装置如图所示。

  (3)操作步骤:

①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④验纯;⑤收集气体。

  (4)收集方法:

①向下排气法;②排水法。

  (5)验纯: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较小,表明氢气较纯。

(6)放置:

倒放在桌面上,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五)物质的分类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组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

不带电

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课题2元素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种类:

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