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6488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x

全国卷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1.(2016·河南郑州一模·21)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

“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

”“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  )

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

【考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A项错误;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B项错误;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中“在五四运动之后……局限于政治斗争了”相符,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运动,与题中“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6·四川南充一模·3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新文化运动

【解析】题干体现了当时的女学生思想发生变化,但不能推断出女学生的思想变化是由于学校广泛开展了女权运动,故A项错误;维新启蒙思想主要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女学生的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抵制专为她们设置的修身课,同时出现了“抗婚”、“逃婚”等,用实际行动反抗三纲五常,抵制封建礼教,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强调的是学生对封建礼教的抵制,不是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四川资阳一模·30)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

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

“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可以说明(  )

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                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

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              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和“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不能从材料体现,故B.C项错误;材料反映在南京临时政府令颁布后百姓仍然沿用旧习,说明民众思想上的落后性,证明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河南开封一模·30)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

B.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

C.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D.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题干中并未表现出反抗军阀统治的要求,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五四运动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中陈独秀提出“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体现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张,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6·四川乐山一模·30)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年)曾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这说明(  )

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            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

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             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仅从徐志摩和胡适不能说明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故B项错误;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学革命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6·四川德阳一模·15)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根据题干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对人性的赞美,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国人道德观的颠覆,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6·广东惠州三模·28)胡适说: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C.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D.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材料未涉及“理性破产”,故A项错误;材料中梁启超反对的是“科学”,而不是新文化运动,故B项错误;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是指人们反思科技发展了,却应用于战争,给人类自身造成极大的伤害,梁启超受此影响,也在反思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故C项正确;胡适只是陈述事实,并未表态,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16·陕西宝鸡一模·28)胡适将《新潮》与文艺复兴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

其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  )

A.倡导个性解放与独立自主观念        B.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题目中比较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习到的两个运动的知识,可看到两者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个性,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不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故B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没有为中国近代奠定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A

9.(2016·广东肇庆二模·29)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

“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

”这反映出(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B.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D.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陈独秀说的“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说明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陈独秀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政治方面的作用,故B项错误;陈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认识到了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题目中没有说到尊孔复古的逆流,故D项错误。

【答案】C

10.(2016·四川宜宾一模·29)19世纪后半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

蔡元培此举意在(  )

A.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B.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C.平衡中西方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D.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不是为了复古,故A项错误;兼容中西文化并不会促使各界思想趋同,该说法本身有误,故B项错误;由“中体西用”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说明意在平衡中西方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故C项正确;“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就不会否定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6·安徽合肥一模·9)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人中国。

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人中国            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众多的主义传入中国,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各种主义的涌入是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反映而非国民崇洋媚外心态的反映,故B项错误;各种主义的传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更加理性的来思考,哪种主张更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倡导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12.(2016·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二模·2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

“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这段话表明他(  )

A.主张通过改良手段实现救亡图存        B.鼓动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造

C.致力于发动中心城市的工人暴动        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材料中未体现陈独秀实现救亡图存的手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说明陈独秀积极号召青年起来改造社会,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发动工人暴动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侧重发动青年,并未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13.(2016·江西南昌一模·29)“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

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

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上述言论出自(  )

A.资产阶级立宪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激进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题干中“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说明该言论主张人民主权学说,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主张,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与题干中言论并不完全相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4.(2016·四川凉山二模·27)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与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由此可知这些新知识分子(  )

A.推动中国实现了社会转型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思想体现了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的特点

D.全盘学习西方文化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据材料“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可知新知识分子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并未说明其推动中国实现了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可知思想体现了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学习西方文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15.(2016·广东梅州一模·29)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  )

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成为近代中国文学主流

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新中有旧

D.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行为遭人唾弃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维新思想重在改良中国社会,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与材料论及的民间文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可知知识分子的重视并不能表明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成为近代中国文学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形式批评创新,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与袁世凯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16.(2016·安徽江南十校一模·29)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化复兴运动。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

B.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C.新文化运动批判与重建传统文化,呼唤人性的复苏

D.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倡导个性解放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属于前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故A项错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故B项错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呼唤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重建,故C项正确;新文化主要批判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

17.(2016·四川资阳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

历史资料

1878年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 成立强学会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11分)

【考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3)此题问论证,可以从政治近代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科学化民主化论证,政治上可以选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政协召开分析,经济上可以选择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代分析,思想上可以选择维新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和三民主义的传播分析。

【答案】(3)从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中任选一主题作答即可。

1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2分)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9分)

②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2分)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9分)

③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2分)

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的开展。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9分)

18.(2016·河北石家庄二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

“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

”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

此外,胡适还指出:

“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

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

”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

“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

”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

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

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

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2分)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得出特点一:

摒弃旧文化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根据材料二“……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得出特点二:

通过平民化的“文学革命”塑造新国民;根据材料二“……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

”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得出特点三:

具备独立与理性的精神品格;根据材料二“……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得出特点四:

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

第二小问原因,胡适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家,故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进行作答,可以从内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和外部(思想、民族危机、留学风气)的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2)特点:

摒弃旧文化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通过平民化的“文学革命”塑造新国民;具备独立与理性的精神品格;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欧美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等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旧国民性的批判与反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政局动荡更迭;留学风气盛行。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9.(2016·湖北荆州一模·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

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

(12分)(说明:

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本小问论证,首先要提出观点,据材料“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可提炼出观点,其次就是论证,分为“沉沦”和“上升”两个部分,注意时间限定词“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先解释下“沉沦”和“上升”的含义,而后选取史实加以说明,如“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

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其表现包括: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

【答案】观点:

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

(2分)

论证:

(1)“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2分)其表现包括: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

(3分,回答2点即可。

回答英国入侵西藏,日俄战争,《二十一条》等内容可酌情给分,“表现”最多得3分。

(2)“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

(2分)其表现包括: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

(3分,回答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内容可酌情给分,“表现”最多得3分。

)()

考生提出其他观点,可参考给分。

评分说明:

实行按层次给分的原则,下面列出三个等级的赋分及主要标准,供阅卷教师参考。

评卷要做到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保护学生的多样思维相结合。

论证(赞同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

一等

(12-9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精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8-5分)

2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正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