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9528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doc

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3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4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5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6

第一节分级保护 6

第二节核心景区保护规划 7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7

第一节景区规划 7

第二节游赏规划 10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1

第一节植被景观规划 11

第二节水体景观规划 12

第三节建筑风貌景观规划 13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4

第一节客源分析与发展预测 14

第二节游览设施规划 14

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 16

第十一章基础工程规划 17

第一节给水排水规划 17

第二节供电电信规划 18

第三节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四节防灾规划 19

第十二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

第十三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2

第十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3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5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建议 26

第十七章附则 27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地保护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培育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品位,协调各项关系,有序地搞好各方面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总体规划是指导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建设利用的纲领性文件。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设管理、保护活动均应严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

因特殊原因需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年6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7年6月25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

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128—1999);

9.《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

10.《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11.《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12.《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13.《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4.《徐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15.《徐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

16.《徐州市堤坝管理条理》(2000年7月);

17.《江苏省铜山新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3—2020);

18.《徐州市区山林保护与利用规划》(2005年5月);

19.《徐州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

此外,规划还参考了《徐州市志》、《江苏省徐州市云龙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徐州市云龙湖沿湖地区整体规划》、《徐州市云龙湖沿湖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等资料。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自然资源的保护,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综合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基本理论,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和科学合理的布局,努力创造生态系统稳定、人文气息浓厚、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名胜区。

第五条规划理念

1.生态保护理念

结合区域外部条件,构建稳定的生态格局,注重与外部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中心保护,外围发展,在规划区内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山体、陆地、水岸和湖泊有机相连,强化场地山水相依的自然地形结构骨架。

2.协调发展理念

区域协调发展,在淮海经济旅游圈中找准定位,以自身的特色吸引客源。

协调风景名胜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空间和相互依存关系;协调规划区域内部的发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景源之间的发展关系,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为补充。

第六条规划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取积极的保护策略,通过不同层次生态系统的建

立,完善区域生态结构,增强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景观层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特色性原则

利用资源优势塑造特色环境,遵循地域文化,保持原生肌理。

通过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景观的再创造,强调空间和景观的乡土性、趣味性、艺术性,使风景名胜区成为徐州旅游发展的“名片”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纽带。

3.时代性原则

体现时代特征,通过构思新颖的现代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使幽野的自然与繁华的城市和谐过渡,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环境优美的休闲空间。

4.科学性原则

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保护与发展辨证统一,以发展促保护,通过综合发展提升整体效益,积极利用科学技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做到远近结合、中外结合、古今结合。

5.相宜性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当地材料等构筑亲切宜人的空间,建立人与空间、人与水、人与植物等之间亲切、互利的关系,强调经济、实用、节约。

第七条规划期限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期限为十三年,即2008—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08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风景名胜区范围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用地范围界线是:

从云龙山北麓,沿湖北路至韩山北麓为风景名胜区北界;沿韩山西麓西外环路南下,再顺玉带路跨京福高速到沿山、顶山一带为风景名胜区西界;南以光山、黑山、驴眼山南麓到走马山过京福高速到大小刀山为界,自大刀山、小刀山北上,绕中国矿业大学新校区的西界,接三环南路,环泰山、淮海烈士纪念塔园林、彭园边界,至云龙山第一节峰为风景名胜区东界,总面积约44.7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分为南北两片,北部包括云龙湖及其周边地带除珠山之外的云龙山、西凤山等地域;南部为北至拉梨山,南至汉王水库,包括老虎山、尖山和大小窝山等区域,核心景区面积约15.1平方公里。

在风景名胜区规划用地范围以外,依据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考虑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合理划定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形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控制范围。

本次规划外围保护地带面积约44.2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控制范围面积约88.9平方公里。

第九条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云龙山水为自然景观特色,以两汉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为主要内容,具有观光、游览、休闲、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第十条风景资源分类归纳

依《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风景资源分类方法,云龙湖风景名胜区86个景点,分属2个大类(自然景点、人文景点),5个中类(地景、水景、生景、建筑、胜迹)。

大类中有自然景点31个,人文景点55个;中类中以地景、建筑分布最多,有42个景点,占景点总数的48.8%,反映了云龙湖风景名胜区优美的山水风景和丰富的名胜建筑特色。

第十一条风景资源分级评价

由于云龙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景源组成结构复杂,因此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分景区和景点两个层次进行。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分级标准,通过对86个景点的逐一评价,得出如下结果:

一级景点9个,占10.5%,其中自然景点3个,人文景点6个;

二级景点14个,占16.3%,其中自然景点6个,人文景点8个;

三级景点36个,占41.8%,其中自然景点13个,人文景点23个;

四级景点27个,占31.4%,其中自然景点10个,人文景点17个。

三个等级的景点比例结构,三、四级最大,二级次之,最后是一级,基本呈现从大到小的格局,景点结构属于相对良性状态。

详见下表3-1:

表3—1: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景点名称一览表

级别

景点名称

一级

景点

(1)云龙山

(2)云龙湖(3)饮鹤泉(4)放鹤亭(5)兴化寺(6)汉化像石(7)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8)崖龛雕像(9)大石佛

二级

景点

(1)泰山

(2)东坡石床(3)月亮岛(4)群羊坡(5)汉王水库(6)拔剑泉(7)大士岩(8)汉化像石馆(9)彭园(10)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11)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园(12)拉犁山汉墓(13)观景台(14)招鹤亭

三级

景点

(1)凤凰山

(2)拉犁山(3)景武湖(4)玉带河(5)杏花春雨(6)百亩莲荷(7)白鹿洞(8)拭剑石(9)老龙潭(10)马趴泉(11)曲港跳鱼(12)花卉广场(13)刘备泉(14)金山公园(15)碧霞宫(16)山西会馆(17)碑廊(18)御碑亭(19)云龙书院(20)关圣殿(21)可廊(22)铁路员工抗战纪念亭(碑)(23)云龙山庙会(24)苏公塔(25)碑林(26)总前委雕塑(27)彭祖祠(28)望湖亭(29)水上世界(30)汉王庙(31)张山人故居(32)淮战指挥部(33)国防园(34)凤鸣阁(35)石瓮倚月(36)湖宾公园

四级

景点

(1)荷风岛

(2)别有洞天(4)青年湖(5)珠山(6)石杠水库(7)抗山(8)小刀山、大刀山(9)石祖(10)紫金山(11)铁鞭代笔(12)半山亭(13)怡然亭(14)盆景园(15)徐州国画院(16)滨湖公园(16)彭祖雕像(18)动物园(19)泰山庙会(20)龙山文化遗址(21)大山头元代纪年墓(22)淮海战役遗迹(23)刘邦像(24)张竹坡墓(25)皇桥(26)季子挂剑台(27)三让亭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第十二条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在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和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把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一处景观优美、生态健全、环境洁净、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具有鲜明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旅游胜地。

从而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一流省级风景名胜区。

2.近期目标

⑴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山体进行林相改造,恢复山体植被,形成特色鲜明的风景林;

⑵通过植被恢复、水系疏通等措施,维护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湿地景观;

⑶完善风景名胜区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⑷理顺和健全风景名胜区管理机制。

3.远期目标

⑴建成特色突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⑵通过科学保护资源,有效发挥“城市绿心”的功能;

⑶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生态型、文化型游憩活动。

第十三条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

本规划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分别测算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同时根据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平衡后得出结论:

整个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日游人容量约为1.9~2.2万人次,年游人容量为500~600万人次。

第十四条人口规模

根据徐州市旅游总体规划预测及2007年风景名胜区游客量统计,预计2010年年游客量约为431.95万人,远期到2020年年游客量约为701.9万人,按年旅游天数270天计,则日平均游人数近期(2010年)约为15998人,远期(2020年)约25996人。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人口规模为区内居民人口和外来游客日平均数之和,则近期人口规模为3.85万人,远期人口规模为4.44万人。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第十五条规划结构

结合景区内的地形特征和功能安排,呈现“三面云山一面湖,两汉烽火玉带情”的景观风貌,规划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总体上形成“一湖、一带、一脉、三山”的布局结构。

“一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