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50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电大开放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考试资料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XX(XX)*电大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

1.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A.十九世纪末期)。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是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C.普莱尔)《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A.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4.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A.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5.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B.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6.一在婴儿期就已经出现了,——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D.再认,回忆)

7.成人:

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

浩浩(4岁):

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

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C.词义的过度扩张)。

8.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如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A.妈妈语)”。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

共20分)

9.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0.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11.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12.平行游戏(2.5-3岁):

儿童单独玩,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

他的玩具与周围孩子玩的相似,但是他自己玩,不影响或改变其他孩子的活动,没有相互的交流,但有时有相互的模仿。

一个人离开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游戏。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3.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从父母自身的特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孩子自身特点三方面来分析(3分)。

童年期的生活经历会影响成年后为人父母者的教养行为。

父母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教养方式。

母亲对怀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性,此外母亲接纳母亲角色的程度、父母亲为人父母的信心等,也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2分)

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存在于家庭内外的压力因素,往往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态度。

(2分)孩子自身的很多特征也都会影响父母教养行为。

其中,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孩子的身体特征、仪表是影响父母行为的另一因素,母亲与面貌姣好的子女接触较多,对肢体残障或智能不足的子女,父母常持有补偿心理,容易表现出过度保护的管教态度。

(2分)

教养行为也常常是动态的。

孩子的年龄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随之不同,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越多地扮演管辖监督者的角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亦趋向平等。

(1分)

14.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种类型?

其表现如何?

14.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安全型依恋(1分):

这类婴儿与母亲建立了积极亲密的依赖关系。

他们能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探索周围环境。

这是最健康的依恋关系。

(1.5分)

②抗拒型依恋(1分):

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

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

这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1.5分)

③回避型依恋(1分):

对这类婴儿来说母亲在不在无所谓。

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没有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母亲回来时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

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无依恋的儿童”。

(1.5分)

④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1分):

这类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

这也是一种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1.5分)

15.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请问影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5.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2分)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如镇静剂、四环素、阿司匹林、过量的咖啡因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可卡因,海洛因等麻醉品,以及烟、酒精和一些辐射(如X光、核泄漏等)、化学污染(如汞、铅等)。

(2分)

母亲的因素:

(1)母亲的疾病。

疾病会改变母亲的生理状况,恶化胎儿生长的生理环境,而某些疾病的病毒也会透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体内,进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2分)

(2)母亲的营养。

营养良好的母亲在整个怀孕期内,健康状况比营养不良的母亲好,她们贫血、流产、早产等的机会也更小,胎儿发育更好,生出的孩子也更健康。

(2分)

(3)母亲的情绪压力。

尽管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母亲的情绪状态还是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2分)

16.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16.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涂写。

书画同源,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不出来的。

一开始,幼儿往往是乱涂记号、乱画线条,以此代表某些他们心中想表达的事物。

(3分)

(2)模仿和临摹。

在早期书写中,幼儿毫无文字意识,但是,当他们逐渐发现周围的印刷字时,就可能会模仿写这种文字。

对文字的注意和感知,有助于孩子提高对线条和顺序的认知程度。

由于手眼协调程度的影响,到5岁时,大多数幼儿仍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运笔能力差。

(4分)

(3)流畅书写。

6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够控制笔,以正确的笔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

稍加训练,孩子就可以准确地书写出自己的名字。

当然,受空间知觉能力所限,他们写出来的字会过分紧密或过分松散。

(3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朵朵是一个困难型气质的幼儿,他容易焦虑、紧张,对新的生活常规(如4岁了,。

试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拟合模型”说明这个案例。

答:

17.儿童最初表现来的气质特点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这种差异影响了父母或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约了父母对儿童作用的效果。

所以,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他们提出“拟合模型”,用来解释气质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为有利的结果。

(3分)所谓“拟合模型”,就是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只有抚养方式与孩子的气质拟合良好,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3分)

许多困难型气质的婴儿,接受了父母亲耐心而敏感的照料,当他们进入童年期或青春期时,已经不再表现为困难型气质了。

(2分)

但是对父母而言,面对一个过度活跃、情绪多变又不听话的儿童,要真正保持镇定、耐心和敏感,确实不容易。

许多父母在教养困难型气质的儿童时也会变得易怒、不耐烦,要求苛刻、还可能采取惩罚的管教措施。

但是,这样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与困难型儿童的气质类型并不拟合,于是,孩子变得更焦虑、紧张,对父母的惩罚措施也更抵抗。

事实表明,如果父母在教养时总是不耐烦、生气、要求苛刻、采取惩罚手段,那么,困难型气质的儿童在日后往往会继续保持困难型气质的特点,并出现行为问题。

(4分)

拟合模型告诉我们,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

父母既不能总是表扬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

无论孩子是哪一种气质类型,父母都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受、认可的家庭氛围,和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优势领域。

(4分)

试卷代号:

131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儿童心理学试题2018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

2.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高尔顿,华生)

3.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一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一(270,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4.分娩过程通常要经过(三个)明显的阶段。

5.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6.大脑—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

大脑——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左半球,右半球)

7.婴儿(知觉整合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其视觉与触觉的整合和视觉与听觉的整合中。

8.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如把“倩”读成“青”,这些都反映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过度规则化)现象。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

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10.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11.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

自尊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经历、将来的行为表现以及长期的心理调整。

12.同伴就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儿童的同伴互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1分);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1分);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1分);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1分);

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分);

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1分);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1分);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1.5分);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等。

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1.5分)。

14.简述过程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家庭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问题解决能力(1.5分);

(2)家庭沟通(1.5分);(3)家庭角色分工(1.5分);(4)情感反应能力(1.5分);(5)情感卷入程度(1.5分);(6)行为控制(1.5分)。

根据家庭在上述6个方面的表现,可以明显看出家庭功能发挥的程度(1分)。

15.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

一般而言,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